新書推薦: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本书乃系统讲述民事诉讼法理论与制度的独著精品教材。作为一本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原理与制度进行系统讲授的法学专业教材,全书内设十一个单元,对法院、当事人、诉权与诉、证据与证明、诉讼保障、诉讼程序、裁判、非讼程序、民事执行等内容逐一阐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作者之深刻思考与精辟见解皆载其中。
因应《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的新近修改、《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的审议,第六版在精神、原则、制度等方面与之保持一致。同时,《民事证据规定》修订,《在线诉讼规则》出台,关于管辖、执行、再审等若干司法解释发布,第六版对这些制度上的变化都有相应分析。除民事诉讼制度的变化外,近年来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也有所发展,本次修订也吸纳这些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作者结合教学需要及实践的新发展,对全书所作的完善更新,使本书在彰显作者学术视角的同时,更具实践意义与教学价值。本教材既可为法学院系师生教学与自学使用,也可为法律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张卫平,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执教。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深造,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杂志主编。1999年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担任诉讼法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年被聘为天津大学卓越教授。2022年4月受聘为烟台大学黄海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入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司法部、劳动人事部“英雄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北京市高校名师等荣誉称号。独自撰写《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法学研究与教育方法论》等著作十余部;合作撰写著作数十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
目錄:
|
第一单元 导 论
第一章 民事诉讼概述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四、民事诉讼法
五、民事诉讼法与实体法
六、民事诉讼法对《民法典》实施的协调与对接
七、民事诉讼政策
八、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追求
九、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十、民事诉讼体制
十一、民事审判方式
十二、民事诉讼法沿革
十三、民事诉讼法与法系
十四、民事诉讼法学
十五、民事司法改革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三、辩论原则
四、处分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第二单元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
第三章 法院的结构
一、法院的概念
二、普通法院
三、专门法院
四、特别法院——互联网法院
五、法院的内部组织结构
六、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
七、法院体制改革
第四章 法院的职权
一、法院职权概述
二、法院的民事审判权
三、法院的执行权
第五章 民事裁判权的范围
一、民事裁判权范围界定的标准
二、民事裁判权范围的政策调整
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的界定
四、民事争议与内部争议的界定
第六章 管 辖
一、概述
二、级别管辖
三、地域管辖
四、专属管辖
五、集中管辖
六、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七、协议管辖
八、默认管辖
九、裁定管辖
十、管辖权异议
第三单元 当事人等
第七章 当事人
一、当事人的概念
二、当事人的确定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权、诉讼负担与诉讼义务
五、当事人适格
六、当事人的变更
七、诉讼系属中实体权利义务移转与当事人的恒定或变更
八、原告与被告的确定
第八章 当事人诉讼行为
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含义
二、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特点
三、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种类
四、诉讼行为的评价
五、瑕疵诉讼行为及处理
六、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申请与主张
七、诉讼契约
第九章 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概述
二、必要共同诉讼
三、普通共同诉讼
四、诉讼代表人制度
第十章 第三人
一、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基本结构
二、现行诉讼第三人制度结构的问题点
三、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实际运行
第十一章 诉讼代理人、代表人及辅助人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四、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
五、诉讼辅助人
第四单元 诉权与诉
第十二章 诉 权
一、诉权的含义
二、诉权的学说
第十三章 诉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类型
三、诉的利益
四、诉讼标的
五、诉的合并
六、诉的变更
第五单元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一、民事证据法
二、证据概述
三、民事证据的种类
四、本证与反证
五、证据保全
六、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一、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二、证明对象
三、无须证明的事实
四、证明与疏明
五、证明责任
六、证明责任的分配
七、证明标准
八、质证
九、认证
十、证明妨害的对策
十一、事实判断的原则
第六单元 诉讼保障机制
第十六章 期间与送达
一、期间
二、送达
第十七章 保 全
一、财产保全
二、行为保全
第十八章 先予执行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
二、先予执行的程序及执行错误的补救
第十九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三、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四、强制措施的裁量原则
第二十章 诉讼费用
一、诉讼费用概述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
三、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对诉讼费用决定的异议及处理
五、司法救助与诉讼费用的免、减、缓
第七单元 诉讼程序
第二十一章 诉讼程序概论
一、诉讼程序体系
二、诉讼审级
三、审判组织
四、诉讼审理原则
第二十二章 普通程序
一、起诉和受理
二、开庭审理前的准备程序
三、开庭审理
四、延期审理
五、审结期限
六、撤诉
七、缺席判决
八、反诉
九、诉讼上的抵销
十、诉讼中止
十一、诉讼终结
十二、民刑交叉诉讼关系的处理原则
十三、诉讼系属中实体变更的程序应对
第二十三章 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简易程序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章 小额案件诉讼程序
一、小额案件审理的意义
二、小额案件诉讼标的额的确定标准
三、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类型
四、不得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
五、小额诉讼程序的规范适用
六、小额诉讼的其他程序问题
第二十五章 在线诉讼程序
一、在线诉讼与在线诉讼程序的含义
二、在线诉讼的缘起与发展
三、在线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与特有原则
四、在线诉讼程序适用的条件
五、在线诉讼的主要程序
六、在线诉讼的送达
第二十六章 公益诉讼
一、公益诉讼的含义及性质
二、公益诉讼的对象
三、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
四、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类型
五、公益诉讼的若干程序问题
六、民事检察公益诉讼
第二十七章 家事诉讼
一、家事诉讼的概念
二、家事诉讼的特点
三、家事审判方式改革
四、家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建构
第二十八章 法院调解
一、法院调解概述
二、法院调解的原则
三、法院调解的实施
四、调解协议及其效力
第二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一、第二审程序概述
二、上诉的提起和撤回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
四、上诉案件的裁判
第三十章 再审程序
一、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二、再审的启动
三、再审事由
四、再审事由的审查程序
五、本案再次审理的程序
六、再审程序的改革
第三十一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和意义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与特征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当事人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
五、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的程序及裁判
第三十二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四、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和送达
五、司法协助
六、涉外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八单元 裁 判
第三十三章 判 决
一、判决的种类
二、判决的内容
三、判决书的更正
四、请求事项漏判的处置
五、判决效力概述
六、判决的既判力
七、判决的执行力
八、判决的形成力
九、无效的判决
第三十四章 裁定与决定
一、民事裁定
二、民事决定
第九单元 非讼程序
第三十五章 非讼程序概论
一、非讼案件与非讼程序的含义
二、非讼程序的特点
三、非讼程序的类型
四、关于诉讼案件的非讼化
五、我国非讼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三十六章 特别程序
一、特别程序概述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三、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理程序
四、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
五、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六、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
七、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
第三十七章 督促程序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申请支付令的程序
三、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受理和审理
四、支付令
五、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
六、督促程序的终结
第三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一、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二、公示催告程序
三、除权判决
第十单元 人民调解、仲裁、公证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第三十九章 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一、人民调解制度概述
二、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
第四十章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一、仲裁制度概述
二、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及仲裁司法监督
三、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及程序
四、仲裁裁决的撤销及程序
五、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第四十一章 公证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一、公证制度概述
二、公证文书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效力
三、公证证据保全
四、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
第十一单元 民事执行
第四十二章 民事执行法总论
一、民事执行法概述
二、民事执行总则其他一般规定
三、执行程序的开始
四、执行担保
五、执行竞合
六、执行和解
七、执行中止
八、执行承担
九、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
十、责令执行和变更执行
十一、执行终结与终结本次执行
十二、执行难及解决对策
十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第四十三章 民事执行措施及保全执行
一、各类执行措施概述
二、对金钱债权的执行
三、对特殊非金钱财产的执行
四、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五、对不动产的执行
六、对动产的执行
七、对债权的执行
八、对股权等其他财产权的执行
九、行为请求权的执行
十、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
十一、执行款的分配
十二、保全执行
第四十四章 执行救济
一、执行救济概述
二、执行异议
三、请求异议之诉
四、案外人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之诉
五、另案裁决结果对本案执行的影响
六、执行回转
七、失信人名单
|
內容試閱:
|
第六版修订说明
此次修订是本教材的第六次修订。修订版次更新之快,说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很快,因此,在制度和理论需要更新的同时,作为传播理论知识的教材也应当及时更新。在我国法治建设与发展方面,最大的法律事件无疑是《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民法典》的有效实施需要民事诉讼法相应的配合,与《民法典》中的新制度进行协调和对接。这对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学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民事诉讼法的教材也需要与之相适应,与《民法典》的精神、原则、制度保持一致,使人们能够通过本教材不仅了解民事诉讼法,同时也更好地了解民事诉讼程序与民事实体法的关联。除此之外,自上一版教材更新至今,民事诉讼的制度规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事诉讼法》在2021年年末进行了第四次修改;2022年又迎来了我国第一部《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的审议;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还修正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及关于管辖、执行、再审等若干司法解释。这些新的制度规范无疑对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次修订对这些制度上的变化都有相应的思考和分析。除了民事诉讼制度的变化之外,近几年来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也有所发展,本次修订也吸收了这些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本教材能够与时俱进,以适应实际和理论发展的需要。
最后依然要感谢法律出版社对本教材以及本次修订的大力支持。每一次修订于我都是一次对民事诉讼法的再次全面学习,从修订中也深化自己对民事诉讼法的认识。另外,还要再次感谢本书编辑刘琳女士对本书的辛劳付出。
作者于清华园晴雨斋
2022年7月24日黎明前
编 写 说 明
本教材在撰写方面注意了以下几点,其中有些也算是本教材的特色。
1.民事诉讼法学可以说是中国法学各基础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理论研究十分活跃,学者们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也推进了学科研究的本土化进程,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教材在照顾学术观点成熟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尽量介绍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研究动态。
2.民事诉讼法与有些法律(如公司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等)一样,也面临着较大修改的问题,因此,本教材一方面注重对现行法的准确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现行法的修正点予以说明,使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法律是运行中的法律,实践中的法律。不了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解该法律制度,因此本书在阐释民事诉讼制度以及理论时,还注意了对其制度和理论的实际运用状态的阐述。
4.每一门学科、每一本教材都有其重点、难点,也存在容易被人混淆、忽视和误识之处,因此本书有意识地在教材中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特别提示了容易被人混淆、忽视和误识的地方,从而使读者更易准确地理解和加以把握。
5.民事诉讼是由各种特定结构和连续、变化的程序所构成的,因此为了更直观地认识民事诉讼中的各种程序和结构,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直观的程序图和结构图。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正在制定专门的《破产法》,并有望在近期颁布,因此作者没有将破产程序的内容纳入本书。
写教材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是一种误识,实际上并非如此。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以别人最容易懂的表达方式说明基本原理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习惯于撰写晦涩和高深的学术著作的学者,在撰写教材时常常会感到极不适应。
笔者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本有特色,同时容易被读者读懂的教材。
作 者
2004年初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