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全世界嘻哈化的四年:迈入2010年代的嘻哈发生了哪些变化?
★超强人气嘻哈入门系列第三部!特别座谈:奥巴马执政下的美国社会与嘻哈 featuring 有光道生。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①》已重版出来至第7印!
★小老虎×血男孩 联袂推荐!
★嘻望HIPHOPE×Complex中文 力荐!
★小老虎:“这已经不只是一部‘音乐对谈录’了,两位日本嘻哈乐迷用嘻哈梳理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和这个时代。”
★血男孩:“不论你是对嘻哈音乐爱得热烈还是一无所知,我相信翻开这本书都能带给你一些惊喜,它不是一本对嘻哈的科普,它更像是在近距离观赏一次与嘻哈的辩论。”
★嘻哈音乐/文化自媒体嘻望HIPHOPE:“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看到嘻哈如何在作为文化形式走向世界的同时,在社会议题中也拥有愈发重要的思想价值。推荐给想要了解嘻哈世界化的朋友们,把这本书作为敲门砖来阅读。”
|
內容簡介: |
划时代人气嘻哈入门系列“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第三弹!
……
万众瞩目的肯德里克(Kendrick)
横扫纽约的陷阱乐(Trap)
持续引发争议的坎耶(Kanye)
……
2015—2018年乐界总回顾!
64张唱片指南 3个专栏 2019年嘻哈简报
长谷川 原本不过是次流派的陷阱乐,借着流媒体的力量发展成了主流,对这个过程的描述,大概就是我们这第三部里的一大主题了。
大和田 虽然不包含明显的政治讯息,但它的声音的的确确表现出了奥巴马政权之下,尤其是在他第二个任期里“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那种闭塞感。
长谷川 肯德里克作为说唱歌手固然是超一流,但是我觉得他作为A&R其实也是极其优秀的,《该死.》(DAMN.)做出的路线转换就真的非常明智。
大和田 这次他却是找来迈克·威尔·梅迪特(Mike WiLL Made-It)当制作人,感觉就是瞄准了乐界潮流的正中心。
大和田 我觉得未来(Future)才是这五年里乐界的中心人物。
长谷川 未来,或者说未来式的某种东西。
本书所涉音乐播放详情请见扉页。边读边听,乐趣何止倍增。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长谷川町藏(Hasegawa Machizo),生于1968年,成长于不良少年团全盛时期的东京“脏南”——町田市。1990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字工作。从电影、音乐、文学到八卦,以作家身份在跨流派的领域里hustle不辍。个人著作包括《内城蓝调》(『インナー·シティ·ブルース』,Space Shower Networks,2019)、《原声国度——通过原声音乐看电影》(『サ·ン·ト·ランド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で観る映画』,洋泉社,2017)、《我们的未来一定会》(『あたしたちの未来はきっと』,taba books,2017)等。合著作品包括《美国热烤三明治——2010年代美国电影指南》(『USムービー·ホットサンド——2010年代アメリカ映画ガイド』,Film Art社,2020)、《美国年轻人》(『ヤング·アダルトU.S.A.』,DU BOOKS,2015)等。
大和田俊之(Ohwada Toshiyuki),生于1970年,represent神奈川,成长于最终没能发展成瘸帮和血帮的本地暴走族驱车狂飙的日本“西海岸”——湘南。博士(文学)。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2011年drop下个人著作《美国音乐史——从黑脸滑稽戏到嘻哈》(『アメリカ音楽史——ミンストレル·ショウ、ブルースからヒップホップまで』,讲谈社选书Métier,第33届三得利学艺奖获奖作品)。编著有《谈论流行音乐的十种视角》(『ポップ·ミュージックを語る10の視点』,ARTES PUBLISHING,2020)。合著作品包括《我们是如何面对着西洋音乐一路走来的?——日本流行音乐的西洋音乐接受史》(『私たちは洋楽とどう向き合ってきたのか——日本ポピュラー音楽の洋楽受容史』,花伝社,2019) 、《村上春树100曲》(『村上春樹の100曲』,立东舍,2018)、《说唱反映着什么?》(『ラップは何を映しているのか』,每日新闻出版,2017)等。
译者简介:
耳田(a.k.a. mimida),生于1980年代。音乐爱好者。译有“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系列、《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
|
目錄:
|
引 言丨全世界嘻哈化的四年
第一章 世代交接大浪滚滚涌来
2015年的嘻哈
《冲出康普顿》现象
谁是2015年最受欢迎的说唱歌手?
德瑞版的《我的履历书》
历史化的象征:恶男乔伊
陷阱乐的引领者:未来
人设玩过头的恶少
稳拿新人奖:菲迪·瓦普
歌舞伎町的A$AP洛奇
迷因化的德雷克土气舞姿
“无名小辈制作人”保罗·麦卡特尼
《嘻哈帝国》与蜜西的归来
唱片指南 #01丨2015年的嘻哈
第二章 总统大选与说唱歌手
2016年的嘻哈
Piko太郎和坂本九
嘻哈成为历史
“嘻哈总统”奥巴马
名为“唐纳德·特朗普”的踏绘
明辨是非的大人和头脑混乱的孩子
后现代的《巴勃罗的一生》
“头发能弄到多花哨”比赛
被“FDT”团结起来的加州
专 栏 #01丨《少年嘻哈梦》:再现了嘻哈黎明期的杰作
唱片指南 #02丨2016年的嘻哈
第三章 “黑色”的前路
奥巴马执政下的美国社会与嘻哈
嘉宾:有光道生(非裔美国人研究·庆应大学法学部教授)
为克罗马蒂而倾倒
对奥巴马政府的期望和失望
盖茨教授逮捕事件的真相
奥巴马政府与性少数群体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全黑人阵容获得高收视率
肯德里克和碧昂丝的政治性
肤色与种族歧视
种族作为操演:《初来乍到》
《在世界与我之间》提出的疑问
后黑色与《哈尔的移动城堡》
奥巴马时代与德雷克
专 栏 #02丨《嘻哈帝国》:表现嘻哈帝国恩怨情仇的黑色肥皂剧
第四章 陷阱乐时代到来
2017 年的嘻哈
肯德里克·拉马尔明智的路线转换
陷阱乐与调式爵士
陷阱乐与噢咿朋克
日间肥皂剧=作为娱乐的《4:44》
游艇摇滚与嘻哈
舞厅音乐风靡全球
防弹少年团与粉红淑女
唱片指南 #03丨2017年的嘻哈
第五章 嘻哈成为美国最多人听的音乐
2018年的嘻哈
《黑豹》与嘻哈文化的胜利
肯德里克·拉马尔获得普利策奖
嘻哈成为美国最多人听的音乐
被流媒体改变的专辑形态
周刊坎耶·威斯特
卡特一家前往卢浮宫
争议不断的坎耶·威斯特
女性说唱歌手的席位只有一个
嘻哈规则发生质变
作为踏绘的6ix9ine
追悼:XXX诱惑和麦克·米勒
年度最佳MV:《这就是美国》
年度最佳制作人:皮埃尔·波恩
年度最佳舞蹈:“射击舞”
新人们
亚裔男性的存在感
坎耶和卡特一家去向何方?
专 栏 #03丨从《弗鲁特韦尔车站》到《逃出绝命镇》:2010年代嘻哈相关影视作品
唱片指南 #04丨2018年的嘻哈
后 记丨2019年简报:《嘻哈星节奏》与《耶稣是王》
索 引
|
內容試閱:
|
全世界嘻哈化的四年 长谷川 首先就这本书作一个说明。2018年我们出版了《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②》(文化系のためのヒップホップ入門2,下文中简称《嘻哈②》),书里记录了2011年《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①》(文化系のためのヒップホップ入門,下文中简称《嘻哈①》)出版后的乐界变迁,不过受篇幅所限,只涵盖了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的内容……这回的这本《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③》(文化系のためのヒップホップ入門③,下文中简称《嘻哈③》),描写的就是2015年之后的乐界状况了。
大和田 2015年以来的四年间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的终结和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诞生了吧?町藏兄好像至今还不承认特朗普已经上台。
长谷川 哎?现在不是奥巴马的第三个任期吗?
大和田 啊?还在玩这个设定啊?!要是的话,那他把美国治理得也太差了吧?
长谷川 确实啊,我自己也觉得这个设定已经玩不下去了(笑)。而且说实在的,特朗普在2020年的总统大选里再次当选的可能性我觉得也很大,所以必须打从心眼里面对现实了!
大和田 英国脱欧(Brexit),匈牙利和巴西也出现了让人头疼的领导人,全世界都在逐渐特朗普化,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观察着的就是嘻哈(hip hop)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所发生的变化。
长谷川 另外,自从2015年Apple Music开始了流媒体服务以来,音乐的聆听形式已经完全变成以流媒体为中心了。
大和田 嗯,我们在谈话里最初提到陷阱乐(trap)也是在2015年。
长谷川 原本不过是次流派的陷阱乐,借着流媒体的力量发展成了主流,对这个过程的描述,大概就是我们这第三部里的一大主题了。
大和田 载体的变化非常关键,正是它把嘻哈推上了最主流音乐流派的位置。
长谷川 最近英国有篇报导说,调查结果显示“15%二十五岁以下的乐迷从未以专辑形式听过音乐”,读到之后我真的大吃一惊。
大和田 是啊,专辑的概念崩溃,歌单(playlist)文化抬头。
长谷川 不过仔细一想,作为嘻哈本质的游戏竞技感,可能正是一种摧毁作为自我表现之容器的“专辑”这个概念的东西。
大和田 相对于通过专辑进行概念性表现,嘻哈更注重找人来客串、把竞争注入一首歌里。在《嘻哈①》里我们就说过了,经由嘻哈,“音乐人/艺术家”和“专辑”这些东西退到了背景中去,而“乐界”和“歌单”逐渐变成了音乐行业的中心。
长谷川 “专辑”不是一个音乐至上主义的概念吗?但是就嘻哈而言,一首歌曲和说唱歌手真实生活中的新闻基本上就没什么差别(笑)。在SNS(社交网络服务)的时代里,嘻哈的市场份额会增大,我觉得原因也正在于此。
大和田 用漫画研究者——同时也是死硬派嘻哈迷——岩下朋世的话来说,“嘻哈歌曲基本上全都是自我介绍”。
长谷川 没错,都是关于“要如何在他人面前宣传自己”。所以相对于个体表现,与他人进行沟通才是更优先的。
大和田 说到个体表现,一直以来大家都约定俗成地喜欢用“孤高不群的艺术家”这样的话来形容音乐人,但嘻哈却并非如此,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在不停的沟通中进行着的“形象投射”和“角色化”的竞争。
长谷川 喜欢西洋音乐,尤其是喜欢摇滚(rock)的人,经常会有“录音制品就是一切”的观念,但这种想法在嘻哈里可行不通。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如我们在《嘻哈①》里就说过的,嘻哈并不是——摇滚乐迷所认为的那种——音乐。
大和田 曲子长度不断变短,曲目数量不断增多,嘻哈本身完完全全就是SNS。
长谷川 在Spotify上,用户要是听一首歌听了不到1分钟就切了歌或者关闭了程序,那这首歌好像根本就不会被统计在播放次数里。如果点开一首歌,旁边显示的时长为5分钟,可能挺多人就会觉得“听这首歌会很累”,于是就会切掉。我觉得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现在3分钟左右的歌曲才变多了。
大和田 这样啊?不过现在的歌确实已经没什么“前奏”了。
长谷川 一开场就是报上制作人名号(笑)。
大和田 这和贯穿我们这个系列的主题之一——“循环”(loop)也有关吧。再怎么说,同一个曲段循环上5分钟也有点熬不住啊。不过我觉得自打蓝调(blues)以来,黑人音乐就是一个在正面受到科技影响的同时,确确实实发挥着创造力的流派,说到底还是非常有趣。
长谷川 放在摇滚乐脉络里,黑人音乐不是常会被人说成是“灵魂的音乐”吗?但如果将目光聚焦在它类似于“游戏性”的这样一个属性上的话,整个流行音乐(pop music)听起来都会和以往完全不同。夸张一点说,这可能才是我们推出“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系列的目的。
大和田 一点儿没错,就像我们在《嘻哈①》里说过的那样,现代爵士(modern jazz)之类的音乐,完全也可以从“游戏性”的角度来听。蓝调也一样,它也是一个看谁能在12小节AAB结构的限定下进行“最酷/最能让人潸然泪下/最能让人开怀大笑”的演奏的竞争。
长谷川 大家都围绕着共同主题绞尽脑汁。而且蓝调音乐人的艺名,像桑·豪斯(Son House)啊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那种,也都跟说唱歌手似的。爵士(jazz)音乐人也一样,给自己起个艺名叫“公爵”(Duke)啊“夫人”(Lady)什么的。
大和田 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如果说1960年代到1970年代是摇滚乐的时代,那么那就是一个社会整体在寻求“音乐人=突出的个人”的时代,而现在嘻哈变成了最主流的音乐流派,则说明在乐坛中进行表达时的游戏性开始得到了重视。于是我就想起了町藏兄在《嘻哈①》里说过的那句“以集团为单位来搞的话更有效能”,所以音乐上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可能是这个社会本身的嘻哈化。
长谷川 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不就是最棒的对战型说唱歌手(battle rapper)吗?(笑)
大和田 她那个联合国演讲的风格拿捏,给人感觉完全就是个说唱歌手(笑)。
长谷川 如果没有掌握对战技术,就算说的话内容再正确也没意思。虽然不知道格蕾塔听不听嘻哈,但她从出生的时候起就生活在一个嘻哈化的世界里了,所以她可能是本能性地带着这种感觉吧。
大和田 《嘻哈③》里要讲的,就是全世界嘻哈化的四年。
长谷川 嗯,涵盖了2015年到2018年各年的回顾,再加上和有光道生老师的三人谈。他那部分对于思考BLM(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和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国来说非常重要。
大和田 毕竟是个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取得了非裔美国人研究(African American Studies)博士学位的人。
长谷川 一个日本人,竟然学了对日裔美国人来说都算难的研究主题,实在了不起。
大和田 但是仔细想想,这本书的主题之一——非洲=亚洲的关系,可以说在他自己身上就已经得到了体现。
长谷川 有光老师讲到的黑人群体对于政治的反应让我受益良多。
大和田 另外还有一点也挺让我在意,就是咱们这套书不是以嘻哈的政治性,而是以它的游戏性作为焦点,但是自从特朗普当上总统之后,我觉得大家确实是越发地开始寻求起了黑人社会的政治性。
长谷川 没错。
大和田 “迄今为止与黑人音乐相关的言论都带有过度的政治性”——《嘻哈①》就是以这样的一个认识作为出发点。简而言之,面对“政治上不正确的黑人音乐就不是好的黑人音乐”这样的主张,我们提出:“不对,音乐也可以用游戏性的标准来衡量。”带着这样的思考重读这几年的谈话记录,我发现我们在2015年就已经在讨论游戏性的基础之上,探讨过陷阱乐的内省化和自闭化。也就是说,在奥巴马还很辉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捕捉到了某种预兆,借着音乐游戏性的分析,看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政治性。这听着好像有点自卖自夸了(笑)。
长谷川 “在严峻的状况下玩给你看”,我觉得这恰恰就是非裔美国人的美学观。所以说,像“陷阱乐不面对现实”这样的批判就很搞笑,因为它其实反而可以被看作一种遵循黑人传统所进行的抗议。
大和田 所以相对于政治讯息层面上的呼吁,我觉得潜藏在游戏性中的声音特性更能表现出黑人社会的状态,更能让人从中提取出它的政治性。
长谷川 但也因为是半无意识的行为,所以玩脱了的情况也挺多的。不管怎么说吧,祝大家读得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