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HK$
96.8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HK$
140.8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HK$
65.8
《
创作经典
》
售價:HK$
140.8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 - 1914)
》
售價:HK$
96.8
《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售價:HK$
108.9
|
內容簡介: |
李修文最初以青春小说艳惊文坛,经历十年风沙辗转,又作为散文家蜕变归来。他的散文深情、辽阔,充满古典的诗性和悠远的楚人血气。不管是对祖国山河大地上或刻骨遭逢、或擦肩而过的一个个平凡生命、一幕幕一闪而过的场景的记录,还是在古诗词里与古人赤心相见,都体现了作者储备深厚的美学境界,“如万马军中举头望月,如青冰上开牡丹”,将汉语与现实的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书精选李修文经典散文三十余篇,包括《每次醒来,你都不在》《枪挑紫金冠》《长安陌上无穷树》《寄海内兄弟》《不辞而别传》《三过榆林》《致母亲》《别长春》等,以及《枕杜记》《遣悲怀》《救风尘》《陶渊明六则》等。全书配以二十余幅照片,图文并茂,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
|
關於作者: |
李修文,作家,编剧。1975年出生,湖北荆门人。著有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散文集《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诗来见我》《在人间赶路》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现任湖北省作协主席。
|
目錄:
|
导读
寄海内兄弟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枪挑紫金冠
鞑靼荒漠
长安陌上无穷树
惊恐与哀恸之歌
旷野上的祭文
寄海内兄弟
火把或堕泪碑
不辞而别传
义结金兰记
小站秘史
何似在人间
我亦逢场作戏人
白杨树下
不辞而别传
三过榆林
赞美课
在人间赶路
赞美课
不送
鹅和火车
把信写给艾米莉
万里江山如是
致母亲
别长春
诗从未离去
枕杜记
遣悲怀
犹在笼中
救风尘
乐府哀歌
墓中回忆录
陶渊明六则
唯别而已矣
附
《山河袈裟》自序
《致江东父老》自序
|
內容試閱:
|
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 ——李修文散文导读
谈李修文的散文,要从哪儿说起呢?要从他的小说家身份说起。二十年前,二十七岁的李修文在《收获》发表长篇小说《捆绑上天堂》《滴泪痣》,一跃成为深具市场号召力的新锐小说家。当然,正如我们所知,这位青年作家之后便戏剧性地经历了写作的停滞期,转而进入电视剧创作领域,成为《十送红军》等著名电视剧的编剧。
十年辗转迁徙,李修文的小说家身份开始退隐,而作为散文家的他则逐渐为人所识。十年间,他的散文作品《每次醒来,你都不在》《羞于说话之时》《把信写给艾米莉》《长安陌上无穷树》在微信和网络上广为流传。2017年,李修文的第一部散文集《山河袈裟》出版,读者惊讶地发现,在颠沛流离中写作的李修文,已经悄然完成了他写作美学的蜕变。
2018年,《山河袈裟》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其后三年,李修文出版了散文集《致江东父老》《诗来见我》,逐渐成为风格独特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当代散文家。本书所辑作品,便是从他散文代表作中精选而来,集中呈现了李修文的散文品质——他的散文深情、辽阔,让人想到无穷的远方和古典的诗性,刷新了我们时代读者的文学感受力。
一
作为对世界怀有深情爱意的写作者,李修文的散文总是饱含浓烈的情感,动人心魄。这也让人意识到,这些文字是作家写给万丈红尘的信笺,写给茫茫人世的情书。一篇篇“信笺”读来,每一位读者都会辗转反侧,心意难平——李修文的语言典雅、凝练、情深意重,有着迷人的节奏感,而他所写的内容又深具冲击力。这位作家有如人性世界的拾荒人,他把我们忽略的、熟视无睹的人事一点点拾到他的文字里,炼成了属于他的金光闪闪的东西。
一如书中第一篇《每次醒来,你都不在》。这也是作家第一篇引起读者广泛共情的作品。一个叫老路的中年男人,常在墙壁上涂写“每次醒来,你都不在”。男人失婚,失业,像我们在路上常常遇到的那些个中年男一样,面容模糊灰扑扑。老路朝他借书,约他一起去寺庙里烧香,喝酒酣处,他夸老路这八个字写得好——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八个字包含的是男人对女人的爱与留恋。可是,我们错了。“老路不说话,他开始沉默,酒过三巡,他号啕大哭,说那八个字是写给他儿子的。彼时彼刻,谁能听明白一个中年男人的哭声?让我套用里尔克的话: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他?那时候,天上如天使,地上如我,全都不知道,老路的儿子,被前妻带到成都,出了车祸,死了。”这便是我眼中李修文的令人惊艳处:他使渺小的人成为人而不是众生,他使凡俗之人成为个体而不是含混的大众。
还有那一篇《惊恐与哀恸之歌》。2008年5月20日至28日,作家去了遭遇地震的甘肃武都、文县。山崩地裂余震袭来,他在灾难现场。匆匆途中,他写下所见所闻。那是父母双亡与哥哥相依为命的妹妹,她不断地跑到村口寻找哥哥。“(她)抽出被攥住的手,发足便往前奔跑,没有人知道她会跑向哪里,但是人人都知道,无论她跑到哪里,她从现在开始要度过的,注定又是无望的一日。”看到那条失去主人的瘦弱的老狗,“有人追随着它,看看它究竟将这些彩条布送到了哪里,最后的结果,是还没走出两里地便不再往前走了——它不过是将它们送往了主人的墓上,风吹过来,花花绿绿的彩条布散落得遍地都是。”看见那位沉默寡言的父亲,“大概是有人劝他想开些,实在想不开的话,便要学会忘记,一年忘不掉,来年再接着忘,女儿十六岁,那就忘记她十六年。这时候,他突然满脸都是泪,扯开嗓子问:‘怎么忘得掉?怎么忘得掉?一千个十六年也忘不掉!’”
要写下所见所闻,但并不是匆匆过路者留下的“报告文学”,这是在此地者以情同此心的方式书写的绝望、疼痛、软弱以及大荒凉,这文字里有属于人的惶恐、无奈,其中又潜藏着多情者的温暖体温:“好在是,我身边的小女孩已经在祖父的怀抱里入睡。许多年后,她会穿林过河,去往那些花团锦簇的地方,只是,定然不要忘记田埂上的此时此地,此时是钟表全无用处的时间,此地是公鸡都只能在稻田里过夜的地方,如果在天有灵,它定会听见田野上惊魂未定的呼告:诸神保佑,许我背靠一座不再摇晃的山岩;如果有可能,再许我风止雨歇,六畜安静;许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惊恐与哀恸之歌》)
......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去年三月的一天早上,我喝酒通宵归来,在小区的入口处,突然看见旁边的围墙上写了好多花花绿绿的字,事实上它们早已存在,但我从未留心,酩酊之中,我赫然看见一句话,只有八个字: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一时间,这八个字打动了我,让我想起前年冬天,我游荡甘肃、青海,在酒泉更往西的茫茫戈壁滩上看见过一句话,这句话不知是什么人花了多长时间,顶着可以把人吹翻的西风,用堪称微小的戈壁石码起来的,每个字站起来都有一人高,这句话是:赵小丽,我爱你。
此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只要后半夜回家,都坐在那堵围墙对面抽一会烟,果然让我等到了他。
但我还是大吃一惊:来者不是别人,是给我装过宽带的电信局临时工老路,我和他已经一年不见。只听说他不在电信局干了,不料他就在离我千步之内的地方当油漆工,工作之余,在后半夜的工地围墙上专事创作。
到今天,又过去一年多了,老路早就不做油漆工了。昨天,他正式离开了武汉,实际上,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以他的年纪再出外谋生,结果可想而知。原本,他是来找我陪他去归元寺求签,于是就陪他去了,老路求了一个上上签。直到回来的路上,老路依旧沉浸在激动之中,车过黄鹤楼,他告诉我,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求到上上签。
老路,一九六年生人,出身军人家庭。初中毕业后参军,不到一年便去参加南部边境战争,从战场归来,当工人,结婚,生孩子,下岗,离婚,前妻远走高飞,临走之前卖了房子,没办法,他只好又回到父母屋檐下,靠打零工过活,“一个活到四十多岁还没有自己的房子的男人,是可耻的”。有一次,他对我这么说。
自打在工地的围墙边上重逢,在他频繁地找工作之间,他有时候会来找我借书,我从未看见一个四十五岁的男人像老路那样手慌脚乱。当他坐下,身体便开始焦灼地扭动,似乎随时都在准备起身走人,他的眼神忧惧,总是心神不宁地往四处看;当他跟我进书房找书,一路上他不是碰翻桌子上的茶杯,就是裤兜里的钥匙三番五次掉落在地。
一个无论坐在什么地方都被拒绝的人,叫他怎么可能不慌张?我每次遇见他,他似乎都是在找工作,油漆工的活做完之后,他当过洗碗工,推销过一种古怪的治疗仪器,去乡下卖过菜籽,最后,又回城里卖电话卡。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还想过和我一样写小说。
我和老路重逢的围墙,早已烟消云散,他的毛病却依然没有消退,在离开武汉之前,他随手带着一支圆珠笔,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下意识地在能写字的地方写写画画,我大约能够理解他:如果写写画画能好受些,那就多写写多画画吧。
只要稍加辨认,就能看清楚老路写的都是古诗词,譬如“十年生死两茫茫”,譬如“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全是杀人的句子,这倒也不奇怪,老路本来读过很多书。我感兴趣的是,我当初看到的那八个字——“每次醒来,你都不在”——为什么再也没见他写过了。
那一次,在东亭二路的小酒馆里,我跟他开玩笑,说他没准真能写小说,普普通通的八个字,被他写来竟然如此煽情,不知道是想起了哪个女人。
老路不说话,他开始沉默,酒过三巡,他号啕大哭,说那八个字是写给他儿子的,彼时彼刻,谁能听明白一个中年男人的哭声?让我套用里尔克的话: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他?那时候,天上如天使,地上如我,全都不知道,老路的儿子,被前妻带到成都,出了车祸,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