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HK$
89.4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HK$
65.0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HK$
188.2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HK$
188.2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以汽车修理工、汽车装配、机动车检测工、汽车钣金工等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涵盖了汽车维修、汽车检测和汽车钣金工职业资格要求的汽车常用材料、机械传动、液压传动、常用工量具的认识和使用、钳工基础知识等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及检测技能的专业基础素质。教材中相关技术内容及符号等采用新国家标准。
|
目錄:
|
第2 版前言第1 版前言模块1 汽车工程力学常识第1 章 运动机构受力分析 2 1. 1 静力学基础 2 1. 1.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2 1. 1. 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3 1. 1. 3 约束与约束反力 4 1. 1. 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7 1. 2 平面汇交力系 9 1. 2.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9 1. 2. 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法 10 1. 3 力矩与力偶 12 1. 3. 1 力矩与力偶的概念 12 1. 3. 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14 1. 3. 3 力的平移定理 15 1. 4 摩擦 16 1. 4. 1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16 1. 4. 2 摩擦角与自锁 17 1. 5 刚体定轴转动 18 1. 5. 1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 18 1. 5. 2 功率、转速和转矩之间的关系 20第2 章 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 21 2. 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21 2. 1. 1 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21 2. 1. 2 材料力学的任务 22 2. 1. 3 外力、内力、应力和应变 22 2. 1. 4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4 2. 2 基本变形 24 2. 2. 1 拉伸或压缩变形 24 2. 2. 2 剪切变形 27 2. 2. 3 挤压变形 28 2. 2. 4 扭转变形 28 2. 2. 5 弯曲变形 31 2. 3 汽车常用零件的变形与疲劳破坏 34 2. 3. 1 汽车常用零件的变形 34 2. 3. 2 汽车零部件的疲劳破坏 35模块2 汽车材料第3 章 汽车常用金属材料 38 3. 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39 3. 1. 1 金属材料的分类 39 3. 1. 2 金属材料的性能 39 3. 2 有色金属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41 3. 2. 1 铜及铜合金 41 3. 2. 2 铝及其合金 42 3. 2. 3 镁及镁合金 43 3. 2. 4 钛及钛合金 44 3. 2. 5 铅、锡及其合金 44 3. 3 黑色金属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44 3. 3. 1 碳素钢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44 3. 3. 2 合金钢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45 3. 3. 3 铸铁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46 3. 3. 4 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 46 3. 4 汽车上的主要金属零部件 47 3. 5 实践环节 观察材料的拉伸试验 49第4 章 汽车常用非金属材料 53 4. 1 工程塑料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53 4. 2 其他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55 4. 2. 1 橡胶材料 55 4. 2. 2 陶瓷材料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55 4. 2. 3 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56 4. 2. 4 汽车用玻璃 58 4. 2. 5 汽车上的主要非金属材料零部件 59第5 章 汽车运行材料及选用 61 5. 1 汽车运行材料简介 61 5. 2 车用燃料及其选用 63 Ⅶ 5. 2. 1 车用汽油 63 5. 2. 2 车用轻柴油及其选用 66 5. 2. 3 车用替代燃料 69 5. 3 车用润滑油料及其选用 72 5. 3. 1 发动机润滑油 72 5. 3. 2 车辆齿轮油 76 5. 3. 3 车用润滑脂 78 5. 4 车用工作液及其选用 79 5. 4. 1 液力传动油 79 5. 4. 2 汽车制动液 80 5. 4. 3 液压系统用油 81 5. 4. 4 车用发动机冷却液 81 5. 4. 5 车用空调制冷剂 83 5. 4. 6 汽车风窗玻璃清洗液 83 5. 5 汽车轮胎及其选用 84 5. 5. 1 轮胎的分类 84 5. 5. 2 轮胎的结构、规格及材料 84 5. 5. 3 轮胎的选用及保养 87模块3 汽车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第6 章 汽车常用机构 90 6. 1 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简图 90 6. 1. 1 机器和机构 90 6. 1. 2 构件和零件 91 6. 1. 3 运动副及其分类 91 6. 1. 4 机构的运动简图 92 6. 2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94 6. 2. 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94 6. 2. 2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94 6. 2. 3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97 6. 3 凸轮机构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99 6. 3. 1 凸轮机构的组成 99 6. 3. 2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99 6. 3. 3 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 101 6. 3. 4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02 6. 4 实践环节 103 6. 4. 1 拆装活塞连杆组 103 6. 4. 2 拆装发动机气门传动组 105第7 章 汽车常用机械传动 108 7. 1 带传动 108 7. 1. 1 认识汽车正时带 108 7. 1. 2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09 7. 1. 3 V 带的结构和标准 110 7. 1. 4 V 带轮 110 7. 1. 5 带传动的安装、维护与张紧 111 7. 1. 6 同步带传动简介 113 7. 2 链传动 114 7. 2. 1 认识汽车正时链 114 7. 2. 2 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及类型 114 7. 2. 3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及主要参数 115 7. 2. 4 链传动的布置和张紧 116 7. 2. 5 链传动的润滑 118 7. 3 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 118 7. 3. 1 认识汽车手动变速器 118 7. 3. 2 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分类 119 7. 3. 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1
|
內容試閱:
|
随着国家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的实施,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为适应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 编者围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突出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 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进行了重新提炼与整合, 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必要的简化, 同时增加了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对汽车常用零部件、传动过程及传动原理、液压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结构材料及运行材料等有初步的了解, 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包括4 个模块: 汽车工程力学常识、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汽车液压传动常识, 共10 章。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可具备以下能力: 对汽车运动机构进行受力分析; 熟悉汽车常用构件的变形特点; 熟悉汽车常用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牌号,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汽车燃料、润滑油及各类工作液; 掌握汽车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及其他平面接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熟悉汽车常用零部件的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 掌握液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常见汽车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以汽车典型机械结构和零部件为例, 突出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应用, 强化学生对汽车结构和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在内容的叙述上尽量多用图、表来表达信息, 对一些汽车零部件同时给出实物图和结构图, 便于学生对零部件的认知、理解和掌握。 3. 尽量采用汽车应用实例,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汽车零部件及机械组成,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4. 重要章节后附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内容的设计以汽车典型机构及部件的认识、分解、拆装为主,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汽车主要部件, 为学习汽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5. 内附供学生巩固知识的测试题, 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本书建议学时为64~90 学时, 授课教师可根据大纲要求选择章节内容。建议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总 学 时其中实践学时第1 章 运动机构受力分析8~10第2 章 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6~8第3 章 汽车常用金属材料6~8 2第4 章 汽车常用非金属材料4~6第5 章 汽车运行材料及选用4~6第6 章 汽车常用机构6~10 4Ⅳ (续)教学内容总 学 时其中实践学时第7 章 汽车常用机械传动12~14 4第8 章 汽车零部件的联接2~6第9 章 汽车常用轴系零件4~6 4第10 章 液压传动及汽车常见液压系统12~16 2总 计64~90 16本书由吉林化工学院刘冰、韩庆国担任主编,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杨绪合、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郭燕敏担任副主编,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徐利军、王松林、吉林机电工程学校李云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技师学院李文生、富蕴县职业高中哈孜依扎·萨依很别克、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许冉参编。其中, 刘冰编写了第1、2、6 章及第9 章部分内容, 韩庆国编写了第3、4、5 章及第9 章部分内容, 杨绪合、郭燕敏编写了第7 章, 李云峰、徐利军、王松林、李文生、哈孜依扎·萨依很别克编写了第8、10 章, 许冉编写了测试题。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