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万千心理·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原著第6版)精装

書城自編碼: 38010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諮詢与治療
作者: [美]欧文·D.亚隆 等著,蒋娟,李鸣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40108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9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7.7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研究:循证实践和基于实践的证据》
+

HK$ 135.7
《万千心理·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
+

HK$ 75.9
《万千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督导精要》
+

HK$ 63.3
《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
+

HK$ 203.0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指南(原著第二版)(上册)》
+

HK$ 64.4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及家庭心理创伤咨询》
編輯推薦:
这是一次时隔12年的重磅更新。《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是当代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与默林·莱兹克兹的匠心之作,被誉为团体心理治疗的“圣经”。从原著第1版到如今的原著第6版,经过50年的修订与打磨,这部作品已成为无数团体咨询师的案头书。
与旧版相比,第6版的内容——
1.更系统:每一章的内容都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完善和更新,反映了团体心理治疗领域的前沿发展成果。
2.更全面:新增了关于网络心理治疗团体的章节,紧贴技术变革与时代变化,在疫情背景下为团体带领者提供及时的工作指南。
3.更深入:新增内容贯穿全书,包括现代分析与关系取向、人际神经生物学、基于量化评估的治疗、文化与多样性、心理创伤和针对各类临床人群的团体治疗等。
4.更整合:丰富翔实的实证研究(原著的参考文献多达128页)融入团体治疗实践,辅之以两位作者多年积淀的临床实例和经验智慧,极具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成就这部作品的,还有亚隆和莱兹克兹两位作者打动人心的写作方式。他们是资历过硬的带领者,是睿智沉稳的督导师,却不是抬头不可仰望的权威,而更像在深夜里分享故事、诉衷肠的友人。他们把数十年从业经历里的瑰宝,以亲切、坦诚的
內容簡介:
过去几十年来,本书都是团体心理治疗领域的标准教科书。在这本全面更新的第6版中,欧文·亚隆与默林·莱兹克兹整合了该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临床智慧与专业知识。每一个章节都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网络心理治疗团体、现代分析与关系取向、人际神经生物学、基于量化评估的治疗、文化与多样性、心理创伤和针对各类临床人群的团体治疗等新内容。
本书的第1—4章阐述了团体治疗中的疗效因子,以及基于这些疗效因子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第5—7章讨论了团体带领者需要熟练掌握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技术;第8—9章描述了团体治疗开始前需要完成的工作,从筛选团体成员、组建团体到开展入组会谈;第10—12章聚焦于团体的发展,从团体的首次会谈到团体的高级阶段,以及常见的治疗难题;第13章涵盖了团体治疗的特殊模式与辅助方法,包括如何收集团体的相关数据以作为治疗工作的反馈;第14章为新增章节,关注网络团体心理治疗的挑战与机遇及相应的工作指南;第15章着眼于针对特定问题的治疗团体,描述了如何调整团体治疗原则以将其应用于各种临床情境;第16章讨论了团体心理治疗师的培训问题。
两位作者治疗经验丰富,大量生动、深刻的临床案例贯穿全书,使得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的团体咨询师,都将从这部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作品中有所收获。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欧文·D. 亚隆(Irvin D. Yalom)
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荣誉退休教授;著有《叔本华的治疗》《当尼采哭泣》《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等小说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觉醒与超越:住院病人的团体心理治疗》等经典教科书;目前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托。
默林·莱兹克兹(Molyn Leszcz)
医学博士,加拿大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国际团体治疗师认证委员会认证团体治疗师,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协会荣誉会员;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和美国团体治疗协会主席;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

译者简介
蒋?娟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咨询师;员工帮助心理咨询师;师从李鸣教授学习精神分析技术并接受督导;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hina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lliance,CAPA)初级组在读。
李?鸣
苏州医学院医学学士(1983),华西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硕士(1991),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1995),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博士后工作(2002);长期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德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理事和“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目錄
第1章 疗效因子
 灌注希望
 普遍性
 传递信息
 利他主义
 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发展社交技能
 行为模仿
第2章 人际学习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矫正性情绪体验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
 社会缩影中的动力学互动
 识别社会缩影中的行为模式
 社会缩影是真实的吗?
 移情和领悟
 本章概述
第3章 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运作机制
 本章总结
第4章 疗效因子的整合
 疗效因子的相对价值:来访者的观点
 疗效因子的相对价值:来访者与治疗师的不同看法
 影响疗效因子的因素
第5章 治疗师的基本任务
 团体的创立与维系
 团体文化的建立
 带领者如何塑造团体规范?
 治疗团体的规范
第6章 治疗师基于“此时此地”开展工作
 进程的定义
 以进程为焦点:团体的力量来源
 治疗师在“此时此地”的任务
 激活“此时此地”的技术
 进程阐释的技术
 协助来访者采用进程取向
 协助来访者接受对进程的阐释
 进程评论:理论回顾
 对过去的使用
 团体整体的进程评论
第7章 治疗师:移情与透明度
 治疗团体中的移情
 心理治疗师和透明度
第8章 筛选来访者与组建团体
 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总结:来访者筛选
 团体构成
 团体成员行为预测
 小结:来访者行为的预测
 组建团体的原则
 同质性团体还是异质性团体?
 一般临床考虑
 本章总结:组建团体
第9章 创建团体
 设置和结构
 短程团体治疗
 入组会谈和团体治疗的准备工作
第10章 团体治疗的开始
 团体的形成阶段
 来访者和其他因素对团体发展的影响
 成员参与问题
第11章 高级团体
 人际学习如何产生
 亚团体
 治疗团体中的冲突
 自我暴露
 治疗终止
第12章 具有挑战性的团体成员
 垄断发言的来访者
 沉默不语的来访者
 沉闷的来访者
 拒绝帮助的抱怨型来访者
 急性精神病性来访者
 分裂样人格的来访者
 个性困难的来访者
第13章 特殊模式与辅助方法
 个体治疗与团体治疗同时进行
 结合团体治疗和12步骤团体
 协同治疗
 梦
 视听技术
 书面摘要
 监控团体治疗效果和进程
 结构化练习
 团体治疗记录的保存
第14章 网络心理治疗团体
 VTC团体:早期发现
 给团体心理治疗师的指南
 VTC团体的挑战和机遇
第15章 针对特定问题的治疗团体
 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境做出调整:基本步骤
 急性住院治疗团体
 针对生理疾病的治疗团体
 把CBT和IPT融入团体治疗
 自助团体和网络支持团体
第16章 团体心理治疗师的培训
 观摩学习
 临床督导
 受训者的团体体验
 受训者个人的心理治疗
 总结
 技术之外
附录
 团体心理治疗的一些目标
 保密性
 你会在团体里做什么?你应该如何表现?
 团体治疗师
 团体治疗的时间承诺
 出勤和团体凝聚力
 网络团体
內容試閱
第6版序言
自本书第5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了15年。在第6版中,我们的任务是介绍这些年来团体治疗领域涌现出的重要创新。我们怀着喜悦和感激的心情,继续着4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开启的长期合作,共同探讨了我们作为经验丰富的协同治疗师所开展的工作,并在撰写本书时相互支持、相互激励。我们在书中主要以“我们”的人称来写作,表示我们的想法互相交织。有时,为区分我们个人的经验,我们会切换到单数第一人称—我,并使用括号中的名字(亚隆或莱兹克兹)来表示谁正在叙述。
我们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团体治疗实践方面的新知识和经验积淀。书中提供了大量临床例证,使上述思想和原则更加鲜活、生动,也使本书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意义。与以前的版本一样,本书适用于学生、受训者、一线从业者,也适用于督导师和教师。
团体治疗自20世纪40年代首次应用以来,就随着临床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革。新的临床症状、治疗设置和理论方法不断出现,团体治疗方法也随之改变。如今,团体治疗的种类是如此丰富多彩,以至于我们更愿意把它看作包含多种治疗方式的整体,而非单一的治疗方式。在各年龄段和存在不同临床需求的人群中,团体治疗一直都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总体而言,团体治疗和个体治疗的疗效相当,但花费要低得多。在精神健康、物质滥用问题以及生理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同样如此。

相比过去,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应用使团体治疗更容易实现。地域距离已不再是问题。现代技术为团体治疗师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挑战:随着团体治疗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什么发生了改变,而什么没有改变?这是我们在这一版中关于网络团体心理治疗的新章节里将要讨论的问题(见第14章)。
现在,无论是在北美还是在其他地方,民族和文化背景各异的来访者都会参加团体治疗。因此,治疗师必须发展出多元文化取向,提升文化适应上的敏感性和技能。治疗团体从来都是“困难对话”与话语的交流场所,而种族差异和性别认同等问题可以在回应良好的团体治疗环境中有效地得到解决(见第16章)。 治疗团体形式是帮助心灵受创与流离失所的个体的有效载体。
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团体治疗师的专业培训未能与团体治疗的广泛临床应用并驾齐驱。越来越少的专业培训项目—无论是在心理学、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病学领域—能够为未来的从业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深度培训和督导。我们经常在不同场合看到,治疗师在受训不足或缺少督导的情况下仓促上阵,他们被要求带领的团体中的成员有着复杂的经历和多样化的需求。此外,经济压力、专业层面的竞争以及当下精神健康领域中生物医学主导的医疗模式,都会加剧这一现象。每一代人都天真地认为自己发明出了真正的解决方法。精神健康是一个独特的领域,人们总是过度高估或低估其价值,即便是该领域的从业者也不例外。令人鼓舞的是,美国心理学会最近把团体心理治疗确立为一种专业门类。这一决定将促使人们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我们希望这些进展将使团体治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保证团体治疗的实践范围能够不断扩大。我们知道,培训具有改革性的意义。
如今,治疗师被要求在实践中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团体治疗师也受此影响。我们都必须遵守循证实践的原则。长期以来,从业人员反对用研究、评估和收集数据的方式来指导临床工作,认为这是对治疗的干扰,会妨碍他们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将循证实践看作要严格遵循的条条框框,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是不合时宜的。行之有效的观点是将循证实践作为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的指导和原则。我们在整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循证的团体治疗师的特征:建立有凝聚力的团体和牢固的人际联系,有效传达出真诚而准确的共情,处理反移情,以及保持对文化差异的觉察和敏感性。不断反思治疗的方法、有意识地持续提升专业素养,这也是一个循证的团体治疗师的特征。收集正在进行的治疗团体的数据,能为我们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我们了解每次治疗、每个成员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见第13章)。
我们也看到,团体治疗师目前在工作中使用的方法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认知行为、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格式塔、支持性—表达性(supportive-expressive)、现代分析(modern analytic)、精神分析、动力性互动(dynamic-interactional)、心理剧……所有这些方法,现在都可用于团体治疗。为了将个体的心智、身体和大脑间的相互影响整合到治疗工作中,团体治疗师还会将依恋理论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发现带入团体治疗的过程(见第2章和第3章)。

虽然本书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讨论各种治疗方法,但指导我们撰写本书第1版的策略仍然有效。这种策略就是,在讨论每种团体疗法时,将“表面”与“核心”部分区分开。表面部分包括某种流派的特征、形式、特定技术、专用术语和围绕这种理论的氛围;核心指的是对治疗过程的本质性体验,即治疗性改变的核心机制。
如果你忽视“表面”部分,仅仅考虑引发来访者有效改变的机制,你会发现这些改变机制的数量有限,而且不同团体中的机制极为类似。例如,治疗目标相似的团体,尽管其外在形式大相径庭,但背后可能有类似的治疗性改变机制。这些机制依旧构成了本书的核心组织原则。我们首先会详细讨论11个疗效因子,然后描述以上述因子为基础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见第1—4章)。
另一个难题是选择讨论哪种类型的团体。现在,团体治疗的种类如此繁多,不可能逐一详述。因此,我们会将讨论聚焦于一个团体治疗的典型情境—门诊心理治疗团体,然后提供一系列原则,以便学习者能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这一基础团体模型(见第15章)。
我们的典型门诊心理治疗团体至少需要持续几个月,治疗目标远大,包括症状缓解和人格改变。我们将对这类团体详加描述,从形成团体的构思到团体治疗的完成:首先是有效筛选的原则、团体组建和准备阶段(见第8章和第9章),然后是团体发展,从团体的首次会谈到团体的高级阶段,以及常见的治疗难题(见第10—12章)。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代的团体治疗情境是受其他类型的团体所主导的,这些治疗团体周期更短,治疗目标也更有限。那么,本书为何选择聚焦在门诊治疗团体这一特定形式?原因是,长程团体治疗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积累了大量来自实证研究与经过深思的临床洞察的知识。我们相信,本书描述的典型团体是一种高强度、目标远大的团体治疗形式,对来访者和治疗师的要求也很高。这类团体也为治疗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以观察团体进程、团体动力和团体带领。这些视角将为治疗师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要带领这样的团体,治疗师需要熟练掌握复杂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技术(见第5—7章)。然而,一旦学习者掌握了这些技术,并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治疗情景适时调整,那么就能将这些技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境。
学习者应努力成为有创造力的、慈悲的治疗师,并且懂得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要成为这样的治疗师,需要有同样慈悲且能够理解这一点的督导师(见第16章)。随着临床需求的日益增长,加之团体治疗的高效能和高效率,团体治疗必将成为未来的治疗模式。团体治疗师必须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同时也需做好自身关怀,使自己的工作持续高效,并在工作中找到意义。

本书的读者大多是临床工作者,因此本书旨在提供即时的临床参考。然而,我们同时也认为,临床工作者也须熟悉自身领域的研究成果。尽管治疗师不一定亲自从事研究,但应能评估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
本书最重要的潜在假设之一是,对于有效的团体治疗而言,“此时此地(the here-and-now)”的人际互动是关键的。真正有效的团体能为成员提供一个场所,使他们置身其中并与他人自由地互动,识别并理解各自在互动中浮现出的问题。最终,这会使他们得以改变那些适应不良的人际模式。我们认为,如果团体治疗仅仅建立在其他假设之上,比如心理教育或认知行为原理,就不可能收获全部的治疗效果。如果强调人际互动,团体治疗将会更富有成效。我们将在本书中深入讨论这一人际互动焦点的范围和性质,以及它为个体带来性格与人际方面的重要改变的能力。人际互动是团体治疗的引擎,能利用好这一点的治疗师,更能胜任各种形式的团体治疗,也能使不同形式的团体治疗更富有成效(见第15章)。
我(亚隆)的小说《叔本华的治疗》(The Schopenhauer Cure)可以作为本书的辅助读物。它描写了一个团体心理治疗的故事,阐述了团体进程中的许多原则和治疗技术。因此,在本书的某些部分,我们会请读者参阅《叔本华的治疗》中对治疗技术的虚构描述。
内容冗长的厚重书籍往往容易被放到书架上的“参考书”中间。为了避免本书落得如此下场,我们努力不让本书增重。因此,我们不得不删掉一些旧的章节和引文,以添加许多新的素材。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而且在删除那些被“判处死刑”的段落时,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手指头都很痛。但我们希望,这样做能使本书成为一部及时的、与时俱进的作品,能够在未来15年及更长的时间里对学习者和从业人员有所裨益。

第1章 疗效因子
团体治疗可以帮助来访者吗?事实证明,完全可以。大量有说服力的实效研究结果明确而一致地表明,团体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团体治疗不仅与个体心理治疗效果相当,而且能更有效地利用精神健康医疗资源。然而矛盾的是,精神健康专业培训项目却减少了对团体治疗的培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们需要确保团体治疗的高水准,以获得我们期待的影响力与来访者需要的效果。在本书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的疗效因子和团体带领者的特征。
团体治疗如何帮助来访者?这或许是一个幼稚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而肯定地做出回答,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能够随心使用的核心组织准则,可以用来应对心理治疗中最棘手、最有争议的问题。一旦确定了这个准则,改变过程中的关键方面将构成治疗的合理依据,而治疗师就可以据此制订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塑造团体的体验,使团体治疗在不同的来访者群体中、在不同的情景下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果。尽管团体治疗富有疗效,但治疗师的工作成效却存在很大差异。有效的团体工作的核心是了解如何最好地落实有疗效的团体过程。幸运的是,许多研究成果可以带给我们启迪。仅凭经验有时并不奏效,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治疗工作的成效呢?我们应该进行深思熟虑的实践和自我反思,倾听他人对我们工作的反馈,灵活运用共情性的、同调(attuned)的治疗关系。
我们认为,治疗中的改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发生在各种人类体验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中。我们将这些相互作用称为“疗效因子”。透过简单的要素去探究复杂的事物,从基本组成过程去接近整体的现象,这样的做法有很多优点。因此,我们将从描述和讨论这些基础要素开始。
根据我们的观点,治疗性体验可以自然划分为以下11个主要因子:
1.灌注希望(instillation of hope);
2.普遍性(universality);
3.传递信息(imparting information);
4.利他主义(altruism);
5.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primary family group);
6.发展社交技能(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7.行为模仿(imitative behavior);
8.人际学习(interpersonal learning);
9.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10.宣泄(catharsis);
11.存在主义因子(existential factors)。

在本章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讨论前面7个因子。人际学习和团体凝聚力非常重要,并且十分复杂,因此我们会在之后的两个章节中分别讨论它们。存在主义因子会在第4章中讨论,以该章节的其他内容作为背景,更便于读者理解。宣泄和其他疗效因子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也会在第4章中讨论。
对于这些疗效因子的区分是人为的,虽然我们将单独讨论每一个因子,但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它们既不独立存在,也不单独起作用。另外,这些因子代表着改变过程的不同部分:有些因子在认知层面起作用(比如人际学习),有些因子在行为变化层面起作用(比如发展社交技能),而有些因子在情绪层面起作用(比如宣泄)。更确切地说,有些因子既是治疗的动力,又是改变的前提(比如团体凝聚力)。虽然相同的疗效因子可能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团体治疗中,但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和相对重要性在各个团体中可能十分不同。并且,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一个团体中不同的来访者也可能因不同的疗效因子而获益。
我们要记住,这些疗效因子是人为建构的,然而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张认知地图。疗效因子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他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也得出了不同的(同样是人为建构的)疗效因子群。有一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疗效因子:来访者心怀希望,认为他们的情绪表达和关系觉察能够转化为社会学习。没有一种解释系统可以涵盖治疗中的所有疗效因子。在核心层面,治疗的过程极为复杂,而个体在其中的体验方式也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将在第4章中更充分地讨论这些议题)。
我们所列举的疗效因子,来自我们和其他治疗师的临床经验,来自获得成功治疗的来访者的观点,也来自相关的系统研究。尽管如此,这些来源的可靠性并不是完全不容置疑的;团体成员和团体带领者并非完全客观,而我们的研究方法也常常受限在研究范围内。
我们从不同的团体治疗师那里得到的疗效因子清单五花八门,并且内部是不一致的,反映着这些治疗师对于各类团体和来访者的研究。治疗师绝不是客观公正而不带偏见的观察者,他们为了掌握某种治疗方法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列出的清单大多由他们所信奉的特定流派所决定—这是效忠效应(allegiance effect)。即使是理念相同、理论取向一致的治疗师,他们对于来访者状况改善的原因也可能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让人意外。心理治疗的历史上不乏高效能的治疗师,但他们成功的原因却并非如他们所述。来访者的状况大幅改善,而自己却对改善的原因一无所知—哪个治疗师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呢?

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团体成员认为哪些疗效因子最有用,哪些最无用。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有关疗效因子的重要问题。疗效因子对所有团体成员都具有相同的作用吗?是什么在影响来访者的反应?是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或者来访者与其他团体成员的关系吗?还是团体治疗的质量和深度?此外,研究还发现,团体成员认可的疗效因子可能会与治疗师或团体观察者的观点大相径庭。来访者对于治疗的反应也可能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团体类型(门诊团体、住院团体、日间医院团体或短程治疗团体)、来访者的年龄和诊断、来访者的动机水平和依恋类型、团体带领者的治疗理念、团体成员对于相同事件的不同体验方式以及彼此间体验的相互影响。
除了这些不足,来访者的陈述仍不失为一个丰富的、未被充分开发的信息来源。毕竟,来访者自身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越脱离他们的体验,我们的结论中推论的成分就越重。诚然,改变过程中的某些方面超出了来访者的理解觉察范围,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可以对他们的描述置若罔闻。纸笔测验或结构式问卷可以提供可轻易获得的数据,但却经常容易忽视来访者体验的细微差别与丰富性。如何获得来访者的陈述是一门艺术。提问者越能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来访者对于治疗体验的描述就越清晰而有意义。
除了治疗师的观点和来访者的陈述外,还有第三种评估疗效因子的重要方法:系统性的研究。目前,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寻找治疗中的变量与治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探究哪些变量和成功的治疗结果显著相关,我们能建立一个合理的基础,据此对疗效因子进行描摹。不过,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具有许多潜在的问题:疗效的测量在方法上存在困难,而治疗中变量的选择和测量也同样是个问题。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得出了本书所要讨论的疗效因子。我们并不认为这些结论是绝对的,相反,我们提供的只是目前适用的准则,有待其他临床研究者的检验与扩充。

灌注希望
研究一致表明,灌注希望和维持希望在任何心理治疗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些研究表明,来访者对帮助的高期望与积极的治疗结果显著相关。大量数据记录了信念治疗(faith healing)和安慰剂治疗的有效性—它们都是完全通过希望和信心来起作用的治疗方法。在团体治疗中,心怀希望的来访者更愿意深度参与治疗工作。当来访者和治疗师对治疗抱有同样的积极期望时,心理治疗中出现积极结果的可能性会更高。这种积极期望的力量远远超过简单的想象:脑成像研究证明,安慰剂并不是无效的,它能够对大脑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
团体治疗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竭力提升来访者对团体治疗疗效的信任和信心。这项任务应当始于治疗开始之前。在团体开始前的介绍中,治疗师要强化来访者的积极期望,纠正他们的负性成见,还要对团体治疗的疗愈性质给予清晰、有力的说明。这种说明要结合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具体困难的解释,让人容易理解并能够在文化层面产生共鸣(第9章和第10章对团体开始前的准备程序做了详细的讨论)。
团体治疗的进展不仅来自正性期望所带来的整体改善效果。对于团体治疗这种特定形式的希望感也是治疗进展的重要资源。治疗团体中的成员总是处在应对—崩溃(coping-collapse)的连续谱上的不同位置。因此,每个成员都会不断地接触到接受治疗后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团体成员—经常是和自己有类似问题的人。我经常听到来访者在团体治疗结束时感叹,看到其他人的进步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团体治疗师应该努力发挥这一疗效因子的最大作用,时常提醒团体成员注意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如果我们收到最近结束治疗的成员的信息,得知他们在持续取得进展,那么我们会特意与现在的团体分享这一消息。长程的团体成员经常发挥同样的功能,自发地为充满疑惑的新成员提供例证。

以下是一个老年精神专科日间医院中的团体案例。
贝蒂是一名86岁的抑郁女性。她对治疗充满抵触,也是第一次参加团体。团体中有另一名成员,88岁的萨拉。萨拉对贝蒂说的一番话,效果远远超出治疗师对贝蒂所做的准备和鼓励工作。萨拉是这样欢迎新成员的:“贝蒂,欢迎你来到这个团体。如果你像我一样,你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来这里,或许是你的女儿逼你来的。但是,我想告诉你,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这个团体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已经准备好结束治疗了,但团体工作令我受益匪浅—我是带着宝贵的财富离开的,这些财富会让我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好。在这里,我认识到,孤独是很糟糕的,我学会了如何寻求帮助和主动接触别人,我也知道自己值得被人关爱和关注。相信我,如果你参加这个团体并投入治疗,改变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研究表明,治疗师相信自己、相信团体的有效性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培育和维持治疗师的效能感必不可少(更多关于治疗师自我照顾的内容请参见第16章)。在初始会谈中,治疗师应与来访者分享自身的信念,努力将这种乐观精神传递给来访者。
许多自助团体—比如,由丧亲的父母组成的慈爱伙伴团体(Compassionate Friends)、由施暴的男性组成的战胜暴力团体(Men Overcoming Violence)、乱伦幸存者团体(Survivors of Incest)、面向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吉尔达俱乐部(Gilda’s Club)、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支持团体(the Depression and Bipolar Support Alliance)以及由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组成的修复之心团体(Mended Heart)—都非常强调给个体灌注希望。在匿名戒酒会(Alcoholics Anonymous)、匿名戒毒会(Narcotics Anonymous)和过量进食者匿名会(Over-eaters Anonymous)等12步康复项目中,大多数的会谈都以组员分享他们的“经验、力量和希望”作为开场。在匿名戒酒会中,戒酒成功的成员一次次地讲述他们在康复项目的帮助下从低谷走向康复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仅是给新成员灌注希望,同时也在提醒自己,只要他们不再碰酒杯,生活就能不断“变得更好”。这类组织的优势在于,它由成员而不是专业人员管理;发言者、带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康复中的嗜酒者—他们本身就是其他成员鲜活的榜样。
同样,有些物质滥用治疗项目也会雇用处于康复期的戒毒者,让他们担任同辈团体的带领者,以此让团体成员感受到希望。很多项目都是由已经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戒毒康复者所创立和(或)运营的。项目成员会受到这些康复者的鼓舞:通过接触这些曾经沉沦又浪子回头的人,成员对康复有了更多的憧憬。面向患有关节炎和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团体,也会借经过受训的成员来鼓励新成员去积极面对他们的健康问题。通过其他成员来为参与者提供激励是这类治疗方案的关键部分。这样的团体可以改善成员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护理的成本,提高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常常使得团体治疗的效果优于个体治疗。

普遍性
许多人进入治疗时忧心忡忡,认为只有他们自己是不幸的,只有他们有着某种恐怖的或者不被接受的问题、想法、冲动和幻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忧虑,但极端的社交孤立使这些来访者的独特感被放大了。他们的人际困难使其无法与人深交,无法形成深入的亲密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既无法得知他人类似的感受和经历,也无法对他人吐露真心,从而得到来自他人的确认和接纳。
在治疗团体中,特别是在早期阶段,消解来访者的这种独特感,会让他们大感宽慰。当听到其他成员坦露类似的担忧时,来访者的共鸣油然而生,感觉和这个世界有了更多关联。他们可能会把这个过程形容为“欢迎来到人类世界”的体验。简单地套句老话,就是“同舟共济”,或者更悲观地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对于有的来访者而言,感受到自身状况的普遍性正是康复的开始,也是团体治疗师竭力创造的治疗环境所具有的核心特征。
没有任何人的行为或想法会完全脱离他人的体验。在治疗中,团体成员会坦露各种各样的行为,比如乱伦、酷刑、盗窃、挪用公款、谋杀、自杀尝试甚至一些由更深的绝望所驱动的幻想等。通常,当一个团体成员带着信任或勇气敞开心扉时,其他团体成员也会以真诚相待,接纳这些行为,将其视作自己也可能会有的经历,并随之吐露心声。这种方法的应用并不限于团体治疗:普遍性在个体治疗中也发挥着作用,只是在个体治疗中,来访者得到一致性确认的机会更少,因为治疗师在自我暴露方面更为节制。

在我(亚隆)进行的600小时的自我分析中,我曾体验过“普遍性”这个疗效因子,印象深刻。当时,我在描述我对母亲怀有的极其矛盾的情感。让我非常困扰的是,尽管我对母亲怀有强烈的积极情感,但我同时也希望母亲早早去世—这样我就能继承她的部分财产。在那一刻,我的分析师只说了一句话:“那似乎是我们都会有的想法。”这句朴实无华的回应给了我很大的安慰,而且使我能进一步探索自己更深层的矛盾情绪。
尽管人类的问题纷繁复杂,但仍然具有某些明显的共性,治疗团体的成员很快就能看到彼此间的相似之处。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很多年来,我都会让培训团体(T-groups)的成员(这些团体的成员并非来访者,而是专业人员,如医学生、精神科住院医师、护士、精神科技术人员及和平队的志愿者)完成一项名为“最高机密”的作业。团体成员被要求在纸上匿名写下他们最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的一件事。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秘密竟如此相似,而且可以划归为几大类。最常见的秘密是深信自己能力不足—感觉自己是无能的,只是靠虚张声势过日子。第二类常见的秘密是人际间深深的疏离感—不论表面看起来如何,许多人认为他们内心深处不会也无法真心地去关心或爱一个人。第三种常见的类型是各种与性有关的秘密。那些寻求专业帮助的人,他们的主要困扰在性质上也大同小异。在自我价值感和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方面,来访者几乎总是怀有深深的忧虑。
当这种内心秘密对于个体而言尤其重要并导致其与他人隔绝时,加入一个由有类似体验的人所组成的特定团体,将有助于消除个体的耻辱感和羞耻感,尤其是当团体强调普遍性的时候。对于这类个体,团体治疗可能比个体治疗更有效。例如:针对暴食症患者的短程结构化团体会将这一点纳入治疗方案,包括要求来访者进行自我暴露,分享自己对于身体形象的态度,以及有关进食习惯和催吐行为的详细描述。当来访者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发现其他人也有相同的困境和生活经历时,他们常常会如释重负。

同样,性虐待团体中的成员也能从普遍性的体验中获益匪浅。对于这些团体的成员来说,分享(通常是第一次)他们受虐经历的细节以及随后感受到的内在重创,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项2013年的研究比较了团体治疗和个体治疗对遭受性虐待的刚果女性的疗效,她们的主要症状与耻辱感、羞耻感和社交孤立有关。研究发现,团体干预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比个体治疗更为显著和持久。
同质性团体中的成员由于有着共同的亲身经历,他们之间的对话带有一种强有力的真实性,这或许是治疗师也难以企及的。在我(莱兹克兹)刚开始从事团体治疗工作时,我带领了一个由七八十岁的抑郁男性组成的团体。有一次,一个刚刚丧妻的77岁男性表达了想自杀的想法。当时的我比他年轻得多,因此犹豫了,担心自己的任何回应都会被认为是幼稚的。这时,一位91岁的团体成员开口了,分享了他痛失相伴了60年的妻子的经历。他也曾陷入自杀的绝望中,但最终走了出来,重新开始他的人生。他的叙述引起了其他团体成员深深的共鸣。
某种程度上,当代的治疗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性别、性取向和文化背景,因此团体带领者尤其需要注意团体成员对普遍性的感受。在以白人为主的团体中,少数族裔成员可能会因不同文化在自我暴露、相互交流、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而倍感孤立。有关种族、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讨论颇具挑战性,需要团体成员的勇气、信任和人文关怀。治疗师必须帮助团体成员认识到文化传统、压迫、边缘化和特权对个体身为一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同时也需关注对于人类处境和悲剧的跨文化回应,即普遍性回应。只有在团体治疗中,文化背景差异悬殊的个体才能找到共同点,例如:一个年轻的巴勒斯坦男同性恋者和一个年长的、信仰共产主义的犹太女异性恋者,可能对于追求社会公平的边缘化群体身份都有着强烈认同。因此,治疗师应尽可能地了解团体成员的文化、社群背景,以及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依恋程度。治疗师的多元文化胜任力和他们工作的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
普遍性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与其他疗效因子相结合,共同起效。当来访者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相似之处并且与人分享自己最深层的忧虑时,伴随而来的宣泄和来自他人的接纳,都会使他们进一步获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