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內容簡介: |
2007年,由南开大学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领域的第一次会议,具有学术史的开拓性价值。会议论文经过最新修改收入本书,全书分为“现代交通体系的传入及体制政策”“现代交通体系与航运变迁”“国际视野下的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的功能”“现代交通枢纽初成及其成长”“现代交通体系与城市化进程”“现代交通体系与区域变动”等主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關於作者: |
江沛,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社会兼职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和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合著、主编的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民国史纪事本末》等,以及在《近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日本《中国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现代交通体系的传入及体制政策
夷夏之防与晚清铁路论争 尹铁
清末华北铁路体系初成诸因评析 江沛
铁路与近代社会力量的成长
——以粤汉铁路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为切入点的分析 朱从兵 章建
论清末的干路国有政策 苏全有
债券质押贷款与近代华资银行投资铁路模式:以浙赣铁路为中心 马陵合
第二章现代交通体系与航运变迁
晚清时期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对外航线与港势地位的变迁 毛立坤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机制分析 王列辉
从帆船到铁路:试论漕运与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 倪玉平
1931~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业绩分析 谭刚
第三章国际视野下的现代交通体系
清末轮船招商局汽船和日本 松浦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日本—天津汽船定期航路 杨蕾
试论20世纪初日中两国铁路国有政策之关系 千叶正史
一场游戏一场梦:1860年代前后美国有线电报势力朝向中国的努力 耿科研
第四章现代交通体系的功能
华洋义赈会的防灾理念与公路建设实践 薛毅
民国前期铁路服务与泰山、曲阜旅游研究 秦熠
京奉(北宁)铁路与民国时期冀东植棉业的发展 李海滨
中国近代交通环境变革中的传统运输——以华北区域为例 张利民
第五章现代交通枢纽初成及其成长
论刘铭传在台湾兴建铁路的军事背景 张彩霞
火车站沿革与近代北京交通枢纽的成长(1897~1937) 曹海燕
近代石家庄铁路枢纽的特点 李惠民
“被动中的主动”:晚清岳、长开埠历程及相关问题 李玉
第六章现代交通体系与城市化进程
电车、公共交通与近代天津城市发展 刘海岩
交通变革与近代郑州地域构造的变容 刘晖
1937年前冀鲁豫三省铁路沿线集(市)镇时空格局的演变
——以集(市)镇数量与县域分布为例的分析 熊亚平
第七章现代交通体系与区域变动
近代交通与市场空间结构的嬗变:以浙江为中心 丁贤勇
铁路与豫北经济的现代转型(1906~1937) 马义平
发展与困厄:铁路与山西煤矿业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李丽娜
近代岭南铁路建设与社会发展 张晓辉
铁路与晚清社会进步关系问题的研究 刘阁春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地区铁路系统的恢复与建设 邹灿
附录
回顾与启示:日本的铁道史研究 祝曙光
|
內容試閱:
|
编辑说明
历经多年准备,得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的资助,自2007年伊始一直在举办并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的各届会议论文集,得以陆续出版发行,既是这一研究方向多年来大家共同努力的体现,也是近年来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20、21世纪之交,在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呈现出的加速度发展的趋势,被誉为“中国奇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态势,也刺激和深化了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的持续变革。由此,现代经贸拓展与交通体系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对于产业转型、生产方式变革、城市化进程、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更是给历史学家以极大启示。2000年后,承接20世纪曾锟化、谢彬、金士宣、张嘉璈、宓汝成、李国祁、何汉威、张瑞德、朱荫贵、吴松弟、戴鞍钢、李占才等诸位先生筚路蓝缕的开拓,朱从兵、马陵合、丁贤勇、江沛、祝曙光、苏全有等中青年学者继续探索,中国近代交通史研究持续耕耘,也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阶段。
此时,中国近代史学界的主力依旧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深耕细作,而近代社会史、乡村史、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新革命史、思想史等领域亦突飞猛进,颇有所得,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处在生动活泼、厚积薄发的变革前沿。此时,学界或受理论视野的约束或囿于人文知识结构,对于技术与经济的生产力品质、对于英国工业革命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对于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因素缺乏根本性的觉悟。如何更为深刻地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根由,如何实现中国近代史学科在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突破,实现学术方向上的转型,成为摆在中国近代史学界同人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
2007年11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率先发起并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国内外60余位学者与会,共同研讨如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