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HK$
96.8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編輯推薦: |
《清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寅注评。书稿精选清代名诗100首(包括部分词),选目经典,注释精确,赏析到位,对清代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挖掘,语言质朴有味,是一部上乘的赏析佳作。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在鉴赏上追求“道
|
內容簡介: |
中国是诗的国度,追求“诗意人生”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美好理想,名家选名诗,是中华诗国优良的诗教传统。选诗既选艺术的创新创造,也选诗人的立德立心。这套丛书的八位作者,都是享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名家,教书育人堪为楷模,道德文章蔚为表率。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虽是一套诗选,但其中所蕴含的深湛学术功底、睿智学术眼光,不啻为一套精粹的学术读本。相信“新选中国名诗 1000 首”丛书的出版,必将得到读者朋友的热烈欢迎。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關於作者: |
蒋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代文学、清代诗学研究。出版过《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百代之中》、《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清诗话考》、《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清代诗学史》(第一、二卷)等学术著作。
|
目錄:
|
前言001
钱谦益
后观棋绝句六首(其三)001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六)003
吴伟业
圆圆曲006
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013
黄宗羲
山居杂咏015
黄周星
楚州酒人歌为陈年兄作018
方文
元旦书怀庚寅027
钱澄之
留发生030
顾炎武
海上(其一)033
白下035
归庄
己丑元日四首(其二)037
龚鼎孳
上巳将过金陵三首(其二)040
申涵光
无才043
吴嘉纪
一钱行赠林茂之046
施闰章
泊樵舍049
顾大申
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051
魏际瑞
秋风豪士歌055
毛先舒
吴宫词059
蒋超
金陵旧院061
陈维崧
虞美人·无聊063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065
叶燮
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登中峰最高处068
朱彝尊
云中至日073
玉带生歌并序075
屈大均
旧京感怀二首(其二)082
陈恭尹
读秦纪085
李因笃
潼关三首(其一)088
王士禛
再过露筋祠092
真州绝句五首(其四)094
矶灵泽夫人祠二首(其二)095
曹贞吉
留客住·鹧鸪097
顾贞观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100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103
陆次云
出门二首(其一)106
王慧
海上观潮日出108
张蘩
戏为外子拨闷113
吴雯
次青县题壁116
洪昇
衢州杂感十首(其五)119
查慎行
中秋夜洞庭对月歌122
拂水山庄三首(其三)124
纳兰性德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127
金缕曲·赠梁汾129
朱柔则
寄远曲六首(其二)131
赵执信
甿入城行133
沈德潜
刈麦行137
七夕辞四首(其四)139
高景芳
输租行141
黄任
彭城道中144
厉鹗
渡河147
郑燮
竹石150
严遂成
曲峪镇远眺152
姚范
山行155
袁枚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157
马嵬四首(其四)161
......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外来民族统治的帝国,清代在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比前代都格外复杂。士人置身于华夏与夷狄、新朝与故国、朝廷与盗寇、台阁与山林、清流与浊流等多重势力的冲突中,其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之复杂,充满矛盾,是前所未有的。从鼎革之初的亡国之音、反清复明的悲壮情怀,到康熙中叶逐渐认同新朝、接受改朝换代的事实;从康熙后期朝廷将实学风气重新引向艺文,到乾隆朝汉学的兴起、士人日渐沉溺于考证之学,使单纯从事文学创作的文人难以立身,备感生存的压力;从道光中列强入侵,经世之学藉由今文经学的复兴蔚然成风;从咸、同之际朝野竞讲新学,到近代思想变革、社会文化转型,清代士人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思想裂变、传统解体和社会转型,观念和情感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在他们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迹。清代文学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思想内容最复杂、情感体验最深刻、文化记忆最深厚的一个时期,它留下的数量无比繁富的作品,至今尚未得到认真的清理,清诗的经典化也是一个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的目标。
尽管如此,凭借学界初步的研究和清代诗歌批评留下的丰富资料,我们还是可以对清代诗歌的成就略作概括,指出一些超越前代作品的特色。
第一是清代诗歌的作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像袁枚《随园诗话》里提到的医士、薙工,都留下了很出色的作品。同时,与前代相比,清代涌现出大量可考的女性作者。因此从整体上看,清诗涉及的题材异常广泛、异常丰富,大到国仇家恨、社会动乱、天灾人祸,小到日常行处、人情往来、柴米油盐,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清诗内容空前丰富、包罗万象、巨细靡遗的特点。
第二是清代诗歌清楚地显示出规模化的倾向,许多别集中都有数十首乃至上百首的连章组诗,尤以七绝为甚。将原本短小的体裁联结为足以容纳丰富内容的强大阵容,不仅大力拓展了游览、悼亡、游仙、咏史、咏物、题画等传统诗歌类型的容量,更发展到在一题一组之内较为集中系统地论政治、论诗文、论学问、论艺术,以组诗伸缩自如的体量尽情发挥作者对历史、社会的反思,对人情物理的体会与领悟,对学问、艺术的理解和探讨。其识见之卓荦、议论之犀利、气势之连贯,充分显示出清代高度发达的学术、艺术文化所催生的理性和感性的飞跃。
第三是清代诗歌有力地拓展了人性和情感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清诗从多方面表现出历史认知上空前的深度、社会批判上空前的力度、生命体验上鲜明的个人化和近代化色彩,显示出较前代作品更为显著的理性高度和情感深度,同时在艺术技巧方面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精致程度和多方面的开拓性。
第四是有意识地提升写作难度,以避免日常化的写作状态所带来的经验陈熟化、平庸化的趋势。清诗各体作品的数量和作者之众,超过前代的总和,如何避免过量写作带来的“通货膨胀”是作者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他们经常采用的策略之一就是赋予题咏、咏物的对象以情境化的预设,使题咏对象不再是一般的事物、场所,而成为与某种特殊的时空、事件或人生情境相关联的事物和场所,甚至是虚拟的情境与经验,这就为题意的开掘提供了远为广阔的可能性。
第五是从清初开始,诗坛就陆续在“诗史”“神韵”“格调”“性灵”“肌理”“质实”“诗界革命”等一系列的诗歌观念的主导下,形成多样的传统和风格范型,在审美多样化的诗学语境中营造出清诗特有的丰富而多元的诗坛格局和脉络清楚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中贯穿着的一条主线,就是历经钱谦益、王士禛、叶燮、查慎行、厉鹗、姚鼐、翁方纲、程恩泽、曾国藩、陈衍等人的倡导,逐步确立起以杜甫、韩愈、黄庭坚为宗的师法策略,形成以宋诗风为底色的学人诗风,到清末的“同光体”而至其极。随着韩愈和黄庭坚的评价由毁誉参半而定于一尊,宋诗也同时完成了它的经典化过程,其背后诗学语境的变化正是审美文化的现代性转变的历史投影。古典诗歌美学在经历“神韵”论的总结之后,从此走上现代性之路。
......
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又字贻上、阮亭,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于簪缨世家,幼从长兄士禄学诗,年十五即有《落笺堂初稿》一卷。与兄士禄、士祜有“三王”之称。顺治十四年(1657)秋,集诸名士于大明湖畔,赋《秋柳》四章,四方赓和者多至数百家。翌年登进士第,授扬州府推官。与邹祗谟同编《倚声初集》,于清初填词之复兴颇有推动。钱谦益序其诗集,期许甚殷。康熙三年(1664)回朝,迁礼部主客司主事,累官至刑部尚书。诗学初宗盛唐王孟清雅一派,中年出入两宋、金元诸家,以“神韵”为旨归,门庭之广一时无出其右。所著诗文别集有《渔洋诗集》《渔洋诗续集》《蚕尾集》等,晚年门人汇编为《带经堂集》。另有《渔洋精华录》及多种小集散行于世。词集有《阮亭诗余》《衍波词》,诗话、词话尚有《五代诗话》《花草蒙拾》及门人所记诗论《师友诗传录》《然灯纪闻》等。
再过露筋祠〔1〕
翠羽明珰尚俨然〔2〕,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注释
〔1〕选自齐鲁书社2007年版《渔洋精华录汇评》卷一。顺治十七年(1660)春,作者赴任扬州推官,途经露筋祠,作有五律一首,夏间往来淮、扬两地,再作这首七绝,故题作“再过”。露筋祠:俗称仙女庙,故址在今江苏高邮市南三十里处,旁有贞女墓。其来历传说不一,清徐昂发《畏垒笔记》曾有辨正。后世主要根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的记载,说有姑嫂夜行至此,天阴蚊盛,近有耕夫农舍。其嫂前往投宿,姑以男女之嫌,曰:“吾宁死不失节。”因被蚊虻啮食,露筋而死。后人立祠以表彰贞节,往来行人多有题咏。
〔2〕翠羽明珰:祠中供奉贞女塑像的头饰和耳环。
鉴赏
这首七绝在清代非常有名,“论者推为此题绝唱”,陆以湉认为它的好处在于“不即不离,天然入妙”(《冷庐杂识》卷一)。质言之就是避免正面描写而多取言外之意。像这样的题材是很难下笔的:歌颂女子的贞节,容易流于陈腐,况且到了清代,以王士禛那么通达的人,也未必赞许女子这种固执的念头;而哀叹年轻生命的凋零,赞美青春芳华,又容易显得轻佻,不够庄重。实在很难措辞啊!王士禛的策略是放弃叙述故事和议论评价,避实就虚,以象征性的景物描写营造神韵之美。仅在首句约略描写贞女塑像的庄重明洁,以见祠庙为人恭敬珍护,马上就将视线投向祠周围的景色。湖上的云,祠外的树,用一个古代既可指绿又可指蓝的“碧”字着色,然后又以既无确定颜色也无确定形体的“烟”来作比较对象,使本来明确的东西转而变得不明确起来,这就给读者设置了玩味的空间。第三句回到写实,将自己登舟与“月初堕”这特定时刻相连接,突出了一种瞬间性,自然地引出仿佛是偶然一瞥所见的白莲。这个显然象征着明艳高洁的意象,为第一句的外貌描写注入了道德内涵。夜色中静开的白莲,正如这荒僻而孤独的贞女庙,在久远的岁月中淡化了故事的血腥色彩,只剩下一个贞静的形象供人凭吊。这个野风中的白莲很可能是虚构场景,现存明清之交的作者如谢肇淛、熊文举等人的作品都没有写到白莲,而自从王士禛诗成为此题绝唱,后人的诗思就常与白莲相连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