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宋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是由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先生注评。莫砺锋先生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宋诗鉴赏》精选宋代诗词200首,选目经典,注释简明准确,赏析细腻妥帖,发掘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语言丰富而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赏析佳作。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
|
關於作者: |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出版过《江西诗派研究》《朱熹文学研究》《杜甫评传》《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唐宋诗歌论集》《杜甫诗歌讲演录》《莫砺锋讲唐诗课》等著作。
|
目錄:
|
目录
前言001
王禹偁
村行001
林逋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004
杨亿
南朝006
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009
雨霖铃(寒蝉凄切)011
望海潮(东南形胜)013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016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019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021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024
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026
曾公亮
宿甘露僧舍028
梅尧臣
汝坟贫女030
鲁山山行032
小村034
欧阳修
戏答元珍036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038
踏莎行(候馆梅残)040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04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043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045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047
王安石
明妃曲050
桃源行053
示长安君055
思王逢原057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059
泊船瓜洲062
书湖阴先生壁064
桂枝香(登临送目)065
王令
暑旱苦热068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070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072
游金山寺073
饮湖上初晴后雨077
有美堂暴雨078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
t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080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
t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084
寒食雨086
题西林壁088
惠崇春江晚景090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091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094
荔支叹096
汲江煎茶099
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01
江神子(老夫聊发少年狂)10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5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107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109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11
念奴娇(大江东去)113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115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117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119
晏几道
......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宋代诗歌的最大特征,就是诗、词二体双峰并峙。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五七言诗史上足与唐诗媲美的另一座高峰。一般来说,唐诗主情,宋诗主意。唐情、宋意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宋以后的诗歌,虽然也有所发展,但大体上没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元、明、清的诗坛上有时宗唐,有时宗宋,或同时有人宗唐,有人宗宋。甚至在一个人的诗集中,也有或学唐体或效宋调的现象。所以宋诗与唐诗一样,是中国诗史上不可逾越的典范,也是当代读者不可忽视的文学经典。宋词则被誉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在整个词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词在晚唐五代尚被视为小道,到宋代才逐渐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诸如词体建设的完善,艺术手段的成熟等,都是完成于宋代。宋词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也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唐五代词大多是风格柔婉的艳词,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这个传统,创作出抒情意味更浓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中爱情主题的不足。此外,经过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艺术风格上则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典雅相竞。就总体成就而论,宋词是后代词人学习、模仿的最高典范,其影响笼罩着金、元、明、清直至现代的整部词史,它在当代的阅读价值堪与唐诗相提并论。鉴于上述原因,本书选录宋诗、宋词各一百首,希望读者一编在手,窥斑见豹,来初步领略宋代诗歌的绝代风姿。
宋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北宋的建立,结束了晚唐、五代的纷乱局面。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其重点是重用文臣。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宋代士人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宋代士人基本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这种分工在北宋尤为明显。一代儒宗欧阳修的艳词写得缠绵绮丽,与其诗如出二手,以致有人认为是伪作。宋代的士人本有丰富的声色享受,又有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能够领略男女之间的旖旎风情,词便是他们宣泄内心衷肠的合适渠道。诗词分工的观念对宋诗、宋词的发展都有好处。宋诗比唐诗更加严肃壮重,更适于表达政治观念、社会现状或雅致的生活情趣。宋词则被看作是抒写个人情愫的个性化写作,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词体也因此保持其文体特征。当然,随着词体的发展和创作环境的变化,宋词并不一味满足尊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如苏轼的词作,自抒逸怀浩气;辛弃疾的篇章,倾吐英雄豪情,便不再与歌儿舞女有关。苏轼作词的最大特征是“以诗为词”,这标志着宋词与宋诗始离终合的发展趋势。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手中,无论是爱国的情怀还是雄豪的风格,宋词已与宋诗并驾齐驱,它们都为宋代诗歌的卓越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分而论之,则宋诗与宋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充分发达、登峰造极的唐诗几乎难以超越,宋诗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各臻其妙的程度,当宋人要想写某一题材时,几乎总能发现唐人已经留下同类主题的名篇或名句。无怪熟读唐诗的王安石要发出“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之叹。(见《陈辅之诗话》)再以体裁为例,由于唐人对于五七言诗的古体、今体等诗体都已掌握得得心应手,宋人在体裁方面很难再有创新。除了拗律和对仗手法的灵活多变之外,宋人在诗歌形式方面基本延续唐诗而无所变化。然而宋人在唐诗的巨大压力下并未放弃努力,并未跟在唐人后面亦步亦趋,他们仍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创新精神,从而创造了与唐诗颇异其趣的一代诗风。在题材上,宋代诗人努力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向深处发掘。宋诗较成功地做到了向平凡的日常生活倾斜,唐人注意不够的琐事细物都成为宋人的诗料,比如苏轼多咏农具之诗,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已经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更趋向世俗化和平凡化,比如唐代的山水诗多咏幽静绝俗之境,而宋人却喜写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许多宋代诗人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们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生新的,比如梅尧臣诗的平淡,王安石诗的精致,苏轼诗的畅达,黄庭坚诗的瘦硬,陈师道诗的朴拙,杨万里诗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然而宋代诗坛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他们的诗美理想殊途同归,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以平淡为美的诗学观点显然是对以丰神情韵为特征的唐诗美学风范的深刻变革,这是宋代诗人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他们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个目标。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家世贫寒,其父以磨麦为生。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曾多次知制诰。直言敢谏,数遭贬谪,先后被贬至商州、滁州、黄州等地,移知蕲州,病卒。人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生平见《宋史》卷293本传。
村v)行〔1〕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2〕。万壑有声含晚籁〔3〕,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4〕,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
〔 1 〕本诗选自《全宋诗》卷六五,作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秋,时王禹偁在商州(今陕西商洛商州区)。
〔 2 〕信马:任马行走。野兴:到郊野游览的兴致。
〔 3 〕籁:原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各种声响。
〔 4 〕棠梨:一种落叶乔木,叶长圆形,俗称“野梨”。
鉴赏
王禹偁被贬商州,是因论妖尼道安诬陷大臣徐铉事而获谴于朝廷,无辜被黜,心中自有牢骚。王禹偁所任“团练副使”,是个无职无权的闲差,故常往郊野游览山水,自嘲曰:“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听泉》)此诗即此类作品的代表作。诗人世代农家,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农村风光,故而游兴浓厚。全诗写景生动,颔联尤称名句。钱锺书先生云:“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宋诗选注》)程千帆先生则云:“壑本无声,风过则闻之有声,这是真;峰不能语,静立却反似能语而不语,这是幻。闻之真与见之幻交织,从明丽宁静中显示出凄清,同时也显示出诗人的孤独。”(《读宋诗随笔》)此外,此联写景不像唐诗那样描绘声色,而以深刻的思理取胜,它与全诗比较朴素的字句互相映衬,较早体现出宋诗的艺术特征。王禹偁家乡在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与商州东西遥隔,但二地均为山区,“村桥原树”之类普通的山村风景甚为相似,故诗人于吟咏之余,忽生乡思,从而惆怅不已,这与开头的游兴甚浓抑扬相对,形成情感上的一重波澜,而诗人在政治上的失落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浪迹江淮间,后隐居于杭州孤山。不娶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存诗近300首。生平见《宋史》卷457本传。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1〕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头秋色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2〕,犹喜曾无封禅书。
注释
〔 1 〕本诗选自《全宋诗》卷一〇八,作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乃林逋之绝笔诗。寿堂:生前所造的墓室,亦称“寿坟”。
〔 2 〕“茂陵”二句:汉司马相如卒后,汉武帝使人往其家,得遗书一卷,言封禅,颂帝德。茂陵,汉代县名,武帝时为筑陵墓而设,在今陕西兴平,相如家于此。茂陵又指汉武帝之陵墓,代指武帝。
鉴赏
林逋是北宋隐士,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不仕不娶,惟好植梅养鹤。林逋居处离杭州城仅一箭之遥,然二十年未尝入城。林逋在生活上并不矜持虚矫,曾两次接受朝廷所赐粟帛,郡守长官来家拜访亦不峻拒,但数蒙保荐却坚不出仕。此诗乃其绝笔,颇见其志。前二句说生前与湖上青山相对,死后景色萧疏。后二句自喜平生所作诗文,皆与功名政治无关,不像汉人司马相如那样热衷功名,谄媚君主,临终时还将一卷“封禅书”托给其妻,以待朝廷之访求。
宋以前的隐士,往往隐于远离红尘的深山,且常将隐居当成求名入仕的终南捷径。林逋的行为迥然独异。林逋的主要生活年代是宋真宗朝,真宗曾封禅泰山,又使人伪造天书。此诗不但是对朝廷污浊风气的批判,也是对自身清高人格的赞美。林逋生前,范仲淹曾数度往访,盛赞其道德文章。林逋卒后,苏轼赞曰:“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书林逋诗后》)范、苏等名臣在朝中风节凛然,林逋在江湖不辱其志,他们从不同的维度为北宋士大夫的人格塑造做出贡献。此诗是隐逸精神的一曲赞歌,风格亦清丽可诵,是真隐士的“诗言志”之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