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以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为依据,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本教材精心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以十六讲形式呈现。这十六讲既汲取了传统文化长河中的精髓,又创新性地吸纳了一些同类教材中未涉及或忽略了的内容,比如“科技文化”“钱币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等。另外, “薪火相传”“知识链接”“拓展阅读”“中国故事”“躬行践履”“经典诵读”等模块的设计,既做到了新形态教材的别开生面之美,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涵盖面,内容主次分明、宏观与微观相映成趣,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
關於作者: |
白彩霞,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中华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教授,甘肃省大学语文暨传统文化教指委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婚俗文化”等课程,曾入选兰州市政府颁发的“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优秀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60多篇,文学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和索引。
甘春枝,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兰州市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荣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宋玲霞,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
|
目錄:
|
第一讲 寻根铸魂传薪火——文化之旅
第一节 墨里寻芳——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瑰宝
第二节 背景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
第三节 守望星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四节 弦歌不辍——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第二讲 三峰鼎峙佑中华——中国哲学
第一节 仰望中国哲学的第一座大山:儒家
第二节 仰望中国哲学的第二座大山:道家
第三节 仰望中国哲学的第三座大山:佛家
第四节 中国哲学解决世界难题的五大智慧
第三讲 一笔一画一乾坤——汉字文化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述说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审美
第三节 汉字的丰富内涵
第四节 汉字的传承保护
第四讲 礼仪之邦话礼仪——中华礼仪
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
第二节 礼之用,和为贵
第三节 亲师友,习礼仪
第四节 古之礼,传千载
第五讲 土木砖瓦家国情——建筑文化
第一节 非同寻常的木结构
第二节 “天下三分”的外观造型
第三节 平面布局里的儒道情怀
第四节 满载诗和远方的装饰艺术
第六讲 八音和合化万物——音乐文化
第一节 跨越千年的寻觅——“四艺”之首天地共鸣的古琴
第二节 音乐文明的曙光——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音乐
第三节 感悟音乐的力量——乐以养德德以立人
第四节 提升生命的格调——大音希声、宁静致远
第七讲 翰墨丹青耀千秋——书画艺术
第一节 成就书画的文房四宝
第二节 群星璀璨的书法艺术
第三节 秀外慧中的国画艺术
第八讲 云想衣裳花想容——服饰文化
第一节 一种风流吾最爱——古代服饰
第二节 深衣楚楚有古意——服装
第三节 云鬓花颜金步摇——配饰
第九讲 一席人间烟火气——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第二节 茶与酒
第三节 中华美食与历史文化
第十讲 千年万载永留根——姓氏文化
第一节 文明的印记——姓氏起源
第二节 世系的传承——家谱字辈
第三节 文化的符号——人名系统
第四节 远祖的荣光——姓氏楹联
第十一讲 生旦净末唱古今——戏曲鉴赏
第一节 年少时的“奋不顾身”,有多少可以实现?——《西厢记》被“禁”之谜
第二节 为了爱情死而复生,是时空穿越还是美梦成真?——《牡丹亭》中的浪漫主义
第三节 恩也好仇也罢,终究是为了当个好女儿——窦娥到底“冤”在哪里
第四节 一场错付的爱情,让她成为世世代代的“红颜祸水”——《长生殿》的历史真相
第十二讲 一年佳节君须记——传统节日
第一节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知多少
第三节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知多少
第四节 中国传统节日人物知多少
第十三讲 巧夺天工淬文明——科技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硕果举隅
第三节 关于“四大发明”
第十四讲 青蚨飞去复飞来——钱币文化
第一节 外圆内方是宝货——古代货币
第二节 钱币文化——在魂不在物
第十五讲 丝绸之路话甘肃——地方文化
第一节 甘肃历史:一部丝绸之路的历史
第二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
第三节 甘肃的古代民族
第四节 文化甘肃之“敦煌学”
第十六讲 蝶舞纷飞爱相随——婚俗文化
第一节 碧树花开并蒂莲——追根溯源话婚姻
第二节 红妆带绾同心结——中国传统婚礼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党委快速布局,坚决响应国家号召,专门从全院范围内挑选一批热爱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强、师德作风硬、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及“教学新秀”,组建了一支传统文化专兼职师资队伍。2018年9月率先在甘肃省职业院校中创办了“中华传统文化教研室”,并面向全院一年级新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这门公共必修课。
开课不到5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在没有相应的高职传统文化教材、尚搞不清楚传统文化在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院校的阶段性任务的前提下,就如何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上好传统文化这门课,曾做过大量的调研与探索工作,经过一学期又一学期各位任课教师的奋力改革与锐意创新,在深刻总结每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弊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集体整改,以及广泛听取各届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的前提下,我们把“哲学与宗教”“伦理与美德”“文学与艺术”“家风与民俗”这四大板块八项内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框架,然后根据各专业的需求与特点、本班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扩展与延伸到学生所津津乐道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中医养生”“武术文化”“建筑文化”“科技文化”“地方文化”等方面,不仅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有过多次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的调整与替换,在授课方法上,也一改本科院校国学院或传统文化研究所的讲授或讲座方式,而是利用对分法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融体验式、情景式、表演式、小组活动式、观摩式等为一体,将策划、设计独具一格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堂活动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不仅在课堂的文化资源开发上,而且在课外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社团辅导上,乃至在校外的文化宣传与培训上,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实验与探索。
正因为上述的种种努力,2021年9月,我们即成功打造了一门职业院校省级在线精品课“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运行不到一年,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的各项数据都令人鼓舞:累计页面浏览量7430898,累计选课人数10671,累计互动次数112694,覆盖及服务全国各兄弟院校33所,在此基础上,我们顺势而为,编写了适应职业院校授课特点的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六讲》。该教材所具有的以下六大特色,将为我国职业院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供另一种思路、打开另一个窗口:
一、填补了教材编写空白
经调查,目前大中专院校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以选课形式,学生不过三四十或五六十。连课程都没有,遑论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了,故而,我们所依据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完成的这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六讲》,不仅能填补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材的空白,而且其教学改革理念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知识体系新颖丰富
本教材精心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以十六讲形式呈现。这十六讲选题,既汲取了传统文化长河中的精髓,像中国哲学、中国汉字、中华礼仪、建筑、戏曲、书法绘画、古代音乐、服饰以及饮食等,又创新性地吸纳了一些同类教材中未涉及或忽略了的内容,比如“科技文化”姓氏文化、“钱币文化”“地方文化”“婚俗文化”等。另外,像“薪火相传”“中国故事”“躬行践履”“知识链接”“拓展阅读”“经典诵读”等模块的设计,既做到了活态教材的别开生面之美,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涵盖面,内容主次分明、宏观与微观相映成趣,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三、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凸显
七言诗化的章节命名,整饬有致,精警诗意,既提升了教材的气质,又充分发挥了汉文字语言的魅力,彰显了文化自信;教材还通过一些类似于“薪火相传”“中国故事”“经典诵读”等模块,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不但探寻了传统文化的“根”,而且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魂”,以及在当代的应用,实现了课程全过程育人、生态化打造的目标。
四、活动设计丰富多样
教材里精心设计的“躬行践履”模块,凸显的是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即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传承与实践体悟紧密结合,让传统文化从古字堆、典籍里、神殿上走下来,走到学生的身边、眼前、心中,乃至于镌刻在他们的骨子里。因此,配合相关章节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我们还精心策划了大量的课堂活动,力争让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动”起来,“活”起来。
五、编撰团队强者云集
本教材共有16位编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