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 吕思勉经典断代史之一,深受谭其骧、严耕望等历史学家推崇,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吕思勉曾自评《先秦史》:“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本书为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一部,前部分从三皇五帝到秦灭六国,非常清晰的叙述了中国先秦历史发展脉络;后部分专门将先秦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吕先生通过对先秦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引用资料从神话传说至考古资料,还原了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呈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先秦时代。
▼本版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张耕华教授的指导下,完善文下注,增加导读,以及插图和手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张耕华长期致力于吕思勉遗著的整理工作,对吕思勉著作有极深的研究。本版印制,张耕华教授完善文下注,并撰写导读,引导读者了解、阅读本书,领悟历史和文本本身的精妙。张耕华教授。还提供了吕思勉先生各时期的照片、手稿,此次出版一并付印,留给读者缅怀先生,和感受先生严谨的写作、治学精神。
▼精装印制,设计大气典雅,采用大开本大字体,既可亲子护眼阅读,又有收藏价值。
吕
|
內容簡介: |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先生对其也颇为重视,屡次修订,并称:“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本书前部分从三皇五帝到秦灭六国,非常清晰的叙述了中国先秦历史发展脉络;后部分专门将先秦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吕先生通过对先秦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引用资料从神话传说至考古资料,还原了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呈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先秦时代。
|
關於作者: |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史学家、国学大师,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开通史著述新纪元”的历史学家,其治史“博通各时代,周赡各领域”,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史学四大家”。
导读介绍:
张耕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又致力于吕思勉遗著的整理工作,已整理出版吕思勉文集十余种。著有《史学大师:吕思勉》、《历史学的真相》等书。
|
目錄:
|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开辟传说
第六章 三皇事迹
第一节 纬书三皇之说
第二节 巢燧羲农事迹
第七章 五帝事迹
第一节 炎黄之争
第二节 黄帝之族与共工之争
第三节 禹治水
第四节 尧舜禅让
第五节 尧舜禹与三苗之争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迹
第一节 夏后氏事迹
第二节 殷先世事迹
第三节 夏殷兴亡
第四节 殷代事迹
第五节 周先世事迹
第六节 殷周兴亡上
第七节 殷周兴亡下
第八节 西周事迹
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
第一节 东周列国形势
第二节 齐晋秦楚之强
第三节 五霸事迹上
第四节 五霸事迹下
第五节 齐顷灵庄晋厉悼楚共灵之争
第六节 吴越之强
第七节 楚吴越之争
第八节 战国形势
第九节 楚悼魏惠齐威宣秦献孝之强
第十节 齐盡王之强
第十一节 秦灭六国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节 先秦时诸民族
第二节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婚制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人口
第四节 等级
第十二章 农工商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泉币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节 饮食
第二节 衣服
第三节 宫室
第四节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第一节 封建
第二节 官制
第三节 选举
第四节 租税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学术
第一节 文字
第二节 古代宗教学术上
第三节 古代宗教学术下
第四节 宦学
第五节 先秦诸子
第十六章 结论
|
內容試閱:
|
历史果何等学问?治之果有何用耶? 自浅者言之,则曰:史也者,前车之鉴也。昔人若何而得,则我可从而仿效之;若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斯言似是,而实不然。何则?大化之迁流,转瞬而已非其故,世事岂有真相同者? 见为相同,皆察之未精者耳。执古方以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 近世西人东来,我之交涉,所以败绩失据者,正坐是也。然则史学果何用耶?曰: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宇宙间物莫不有其所由成,社会亦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异;苟深思之,则知其原因极为深远,虽极研索之功,犹未易窥其万一也。因又有因,欲明世事之所由来,固非推之邃初不可。此近世史家,所以记载务求其详,年代务求其远,虽在鸿荒之世,·而其视之之亲切,仍与目前之局等也。
史事既极繁赜,而各时代之事势,又不能无变异,治史者自不能不划为段落。昔日史家,多依朝代为起讫。一姓之兴亡,诚与国势之盛衰、群治之升降,皆有关系,然二者究非同物,此近世史家,所以不依朝代,而随时势以分期也。分期之法,各家不同,而划周以前为一期,则殆无二致。是何哉?论者必曰:封建易为郡县,实为史事一大界,斯固然也。然封建、郡县之递嬗,其关系何以若是其大?则能言之者寡矣。盖世运恒自塞而趋于通,而其演进也,地理若为之限。以交通之阻隔,乃将世界文化分为若干区;区自有其中心,而传播于其邻近;久之,则各区域之文化,更互相接,而终合为一焉。此前世之行事,可以共征;亦今后之局势,可以豫烛者也。中国地处亚东,为世界文明发原地之一。其地东南滨海;西则青海、西藏,号称世界第一高原;北则蒙古、新疆,实为往古一大内海,山岭重叠,沙碛绵延,实非昔时人力所能逾越;东北兴安岭之麓,虽土壤腴沃,而气候苦寒,开拓且非旦夕可期,更无论逾岭而北矣。职是故,中国今日之封域,实自成为一文化区。团结此区域内之人民而一之,而诞敷其文化,则中国民族在世界上所尽之责任也。此一区域之中,事势亦自分难易。内地之诸省及辽宁,久团结为一体,吉、黑及蒙、新、海、藏,则不免时有离合焉。此等皆以大势言之,勿泥。封建废而郡县兴,则我民族团结内地及辽宁之告成,而其经营吉、黑及蒙、新、海、藏之发轫也。其为史事一界画,不亦宜乎?
复次:史材之同异,亦为治史者分画界线之大原因。今之言史材者,固不专恃文字,究以依据文字者为多,科学未兴之时则尤甚。西儒或分书籍为三种:一曰属于理智者,言学之书是也。二曰属于情感者,文辞是也。三曰属于记忆者,史籍是也。吾国旧分书籍为四部。经、子二部,略与其所谓属于理智者相当;集与其所谓属于情感者相当;集部后来,庞杂至不可名状,然其初,则专收文辞,实上承《七略》之《诗赋略》,说见《文史通义·文集篇》。史与其所谓属于记忆者相当;虽不密合,以大致言之固如是。然此乃后世事,非所语于古初。《汉志》,《太史公书》尚附《春秋》之末,更微论秦以前也。吾国史官,设
立甚早,然其所记,与后世史官所记者,实非同物。参看下章。况经秦火,尽为煨烬,谓古书亡于秦火,实诬罔之辞,自汉以后,更无祖龙,汉、隋诸志著录之书,什九安在?况古代学术之传,多在口耳,不专恃竹帛乎? 然史经秦火而亡,则非虚语,以史在当时为官书也。《史记·六国表》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人家之人当作民,此唐人避讳字未经改正者。周室二字,包诸侯之国言,乃古人言语以偏概全之例,非谓周室能尽藏列国之史也。其仅存者,皆附经、子以传,则仍为言学术之书;而私家所称述,更无论矣。史以记载为主,古代之记载,缺乏如是,治古史之法,安得不与治后世之史异?治之之法异,斯其所成就者亦不同矣,此又古今史家,所以不期而同,于周、秦之间,皆若有一界画在者也。
今之治国史者,其分期多用上古、中古、近世、现代等名目,私心颇不谓然。以凡诸称名,意义均贵确实,而此等名目,则其义殊为混淆也。梁任公谓治国史者,或以不分期为善,见中华书局刻本《国史研究》附录《地理年代篇》。其说亦未必然。然其分期,当自审史事而为之,并当自立名目,而不必强效他人,则审矣。言周以前之史,而率约定俗成之义,以求称名,自以“先秦”二字为最当。今故径称是编为《先秦史》焉。太古、中古等名,自昔即无定义,见《诗·甫田》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