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学术史为线索梳理、讲述丝绸之路,由知名学者赵丰、荣新江、杭侃等执笔,详细分析了丝绸之路从古至今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回顾丝绸之路悠久历史背景,说明了“一带一路”规划的文化基础与现实意义。全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由敦煌博物馆、大同博物馆等文物保护机构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稀见图片。其中汇集并呈现了国内外数百件考古文物,生动展现了丝绸之路的风貌,使得成稿更加立体丰富。由此,本书将文物发现与流传的故事融入丝绸之路的历史中,讲述生动形象、贴近大众,此外,该书具有国际视角,侧重于“丝绸之路”的定名历程和 学术发现,深入解读古今中外学者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阐释与学术意义。本书既展现了跨区域的 多元文化风貌,又讲述了自古至今发生在丝路上的传奇经历。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题展览“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由丝路考古与历史领域的知名学者赵丰、荣新江、杭侃等讲述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现历程。作为一份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公元前138年算起,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从学术上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再到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丝绸之路成为全世界共认的文化遗产,已经走过了2252年。全书据此分为三部分,从历史事实存在的中西交流之路、李希霍芬时代提出的丝绸之路、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三个角度讲述丝绸之路的发现史和学术史。
|
關於作者: |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纺织品文物检测、保护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际古代纺织品研究中心理事,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丝绸艺术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年)、《中国丝绸通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主编,2008年)等。
|
目錄:
|
2前言 从一家之言到人类共识:众望同归展览策展思路
第一单元 前世:历史上的东西交通路线
12 第一章 使节的路线
13 第一节 张骞凿空与三通三绝
23 第二节昭君出塞与汉代和亲
38 第三节驿站和使节
46 第四节敦煌之外的西域
53 第五节从边关到异域的记录
56 第二章 朝圣的路线
57 第一节 僧侣的路线
66 第二节 敦煌文献所见丝绸之路
74 第三节 犍陀罗
77 第四节 长江沿线的出土佛像
85 第三章 商人的路线
88 第一节 唐代胡商形象俑
95 第二节 人华粟特人及贸易网络
108 第三节 唐朝与阿拉伯的海上丝路
114 第四章 传教士的路线
115 第一节 草原上发现的景教遗存
124 第二节 马可·波罗的路线和意义
134 第三节 利玛窦入华与东西交流
第二单元 丝路命名:李希霍芬和他的时代
146 第五章 李希霍芬和他的时代
147 第一节 全球探索的时代
152 第二节 李希霍芬的中国之行和丝绸之路
164 第三节 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169 第六章 丝绸之路上的西方探险家
170 第一节 斯文·赫定与丝绸之路
177 第二节 斯坦因与丝绸之路的再发现
183 第三节 中国西北地区的外国探险队
191第七章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学者
192 第一节 西北科考团里的中国学者
203 第二节 丝绸之路考古的奠基者
210 第三节 常书鸿和敦煌学
第三单元 丝路申遗:成为世界遗产
218 第八章 丝绸之路概念的普及
219 第一节 从“丝路”到“丝绸之路”
221 第二节 从政府到学界
224 第三节 从日本到欧洲
227 第四节 平山郁夫与丝绸之路
230 第九章 UNESCO的五次考察
231 第一节 对话之路:“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方法
236 第二节 从西安到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
244 第三节 威尼斯到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
252 第四节 中亚草原丝绸之路
256 第五节 阿尔泰游牧丝绸之路
259第十章 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遗产
260 第一节 丝绸之路跨境申遗的相关政策
263 第二节 丝绸之路概念研究和主题研究
266 第三节 丝绸之路的跨国申遗
275 结语: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当代意义
279 丝绸之路大事年表
|
內容試閱:
|
小学四年级时,我从课本上读到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中学时代知道了张骞凿空,也听说了丝绸之路这个名词。家父当时告诉我,欧洲人和日本人对蒙古、新疆和中亚地区很感兴趣,不少学者都实地考察过丝绸之路,发现了不少古迹和文物。从那时起,我便对丝绸之路抱有一种浪漫的情怀。最近三十年来,我将这种浪漫理想充分实践,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反复旅行观察,成了一名十足的“丝路行者”。
2017年,我参观了老友赵丰馆长领导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赵馆长的介绍中,我意识到了他那独特而宏大的建馆哲学——丝绸博物馆不仅要展览丝绸,还要立足于对丝绸的学术研究,更要对丝绸之路的探讨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欧亚大陆上早期的道路都是古人一步步开拓出来的,其动机可能只是为了求生存,或是被好奇心所驱使。另一方面,没有人怀疑丝绸原产自欧亚大陆的东端——中国。路乃人开,丝自茧来,其中饱含了中华文明先辈们的勇气与智慧。
然而把丝绸和道路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成为古代欧亚大陆上文明交往过程的代名词,却是欧洲人学术兴趣和扩张企图的混合产物——1877年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首次将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交往之路以两千年来的重要商贸物品丝绸命名,创造出一个令人憧憬的新术语Seidenstrasse,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
2020年的“众望同归”展览范畴广阔,内容精彩,意义非凡。其中一项重点就是直观地告诉人们,今日中国境内的许多历史遗迹都见证了我们的先人为人类文明交往曾经做出的贡献,许多事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一度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19世纪下半叶,以丝绸商贸为代表的文明交流通道引发欧洲人的兴趣,才在丝绸的故乡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对于丝绸之路的探讨,中国学者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丝路研究的主力军都是欧洲人或日本人,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才真正开始自己的研究。
转眼到了2014年,这时中国学者的研究成就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已经使得丝绸之路不可能不在它的起点重新发出耀眼光芒。这一年,—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另一个里程碑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认证为世界文化遗产。赵馆长提议把上面提到的几个元素合在一起,策划一场谓之“众望同归”的展览,确实别具创意。虽然我未能目睹新的布展和许多重要实物,但能够阅览其中的文字和图片已经开怀异常,因此我非常乐意且荣幸地写下自己对“众望同归”展览的主办者和参与者的敬意和谢意。
第一章 使节的路线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有着一个较为正式的丝绸之路开始年代,即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而张骞就是汉武帝的使者,丝绸之路的开拓就是因为国家需要派出使节与周边国家及部落开展联络。不过,这里的使者也有不同的类型,他们走过的路线应该是比较官方的路线。除了张骞,历史上还有著名的苏武持节牧羊,昭君出塞和文姬归汉等和亲的故事。关于和亲,这次的展览中借到了吉林省博物院藏金人《文姬归汉图》和南京博物院所藏明人《胡笳十八拍》图,都是后人对汉代和亲故事的追想。此外,在敦煌悬泉置出土汉简中出现的大量地名和史实,也是对当时丝路使者路线的真实记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