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編輯推薦: |
★《运营之光》是影响了一代互联网人的教科书级著作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集体点赞,业内相关专家高度好评
★运营能力,是当前这个时代每一位奋斗者的标配
★《运营之光3.0》是作者15年运营经验的深度总结
★系统梳理了流量-变现格局的演化、底层规律和未来
★结合短视频、直播、私域流量等前沿变化和打法
★更系统地讲解了运营、流量、用户增长等内容
★呈现了运营的完整知识体系 底层规律
★一如既往,全书还有详尽的实战案例讲解
★老黄是从运营实战中拼出来的,从小白到高手,能量满满
★他对行业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有方法更有超前认知
★《运营之光》像是他娓娓道来的故事,接地气,值得回味
★《运营之光3.0》像是他升级打怪的系统方法 内功心法
★助你在新的时代找到信念与力量,迎风而上,闪闪发光
★它值得你放在床头,反复品读,常翻常新,长久陪伴
|
內容簡介: |
2016年出版的《运营之光》,是影响了一代互联网人的教科书级著作。很多年过去,在产业互联网、超级个体户、短视频和全域流量时代,运营已经成为值得每个人了解、掌握的重要能力。全新出版的《运营之光3.0》,是《运营之光》系列的收官之作。作者黄有璨,也借本书完成了自我颠覆,《运营之光3.0》仅保留了前作中不到20%的内容,在前沿性、系统性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全书3大亮点:
·系统梳理中国互联网流量-变现格局的演化、底层规律和未来,也尝试为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指明新时代的前行方向。
·结合短视频、直播、私域流量等前沿变化和打法,更系统地对运营、流量、用户增长等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呈现运营的完整知识体系 底层规律”方面,有颠覆式的提升。
·一如既往,全书不仅有详尽的实战讲解,也在很多地方传递出作者作为一个15年互联网老兵的价值坚守和“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的善意。对很多从业者来说,也许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感动、信念与力量。强烈建议所有具有0~8年从业经验的泛互联网运营、营销、新媒体从业者,以及具有3年以下经验的中小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反复阅读本书。
|
關於作者: |
黄有璨,从事互联网运营相关工作15年,连续创业10年,既在互联网大厂担任过管理者,也曾获得过全球顶级基金的投资,有把一家公司从0做到数十亿元估值的亲身经历,是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发展全周期的一线亲历者与见证者之一。作为一名终身教育从业者,黄有璨从2014年就开始关注年轻人和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个体发展和成长,累计已为互联网行业培养过数以十万计的从业者。此外,作为一名高中肄业生,黄有璨的人生经历也是从社会底层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逆袭和自我拯救的过程,2016年出版的《运营之光》和2020年出版的《非线性成长》已成为业内教科书级著作,其经历、思考激励和影响了整整一代互联网从业者。
|
目錄:
|
第一篇 不简单的运营,以及它所拥有的“光” /1
第0章 一个你绝对要认真看完的开篇 /2
0.1 一个定义,以及一个公式 /2
0.2 运营之“苦”,以及运营之“光” /3
0.2.1 投身运营必须面对的苦和压力 /4
0.2.2 运营工作的美好、感动与独特魅力 /9
第1章 这个时代的互联网、运营与念想 /19
1.1 曾上过风口的运营,以及风口结束后的运营 /19
1.2 我们所处的时代—从“追逐大红利”到“创造小增量” /25
1.3 中国互联网的20多年“流量-变现”演化史 /31
1.4 你必须理解的另一个背景—产业互联网的崛起与2B运营的黄金时代 /53
第2章 系统认识运营 /58
2.1 从具体实践层面快速、全面理解运营 /58
2.1.1 如何看待运营职能在各行业内广泛兴起 /59
2.1.2 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到底该怎么理解各种五花八门
的运营 /61
2.1.3 快速、清晰地认知各类常见的互联网运营岗位 /65
2.1.4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全貌 /69
2.2 站在“系统论”的高度重新理解运营是什么 /72
2.3 如何理解运营和市场、品牌之间的关系 /78
2.3.1 关于品牌与运营之间的关系 /80
2.3.2 关于市场和运营的职能区分及关联 /82
2.4 如何正确理解产品与运营之间的关系 /86
2.5 运营、流量工作背后的“变”与“不变”及能力可迁移性 /90
第3章 优秀运营的内功、思维和心法 /100
3.1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101
3.1.1 目标导向意识 /101
3.1.2 效率意识 /103
3.2 如何成为一个在用户面前自带杠杆的运营 /105
3.2.1 关于“懂用户” /106
3.2.2 关于“扩充自己可调用的运营弹药库” /110
3.3 在运营工作中,如何应对大量不确定因素 /113
3.4 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118
3.5 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124
3.5.1 流程化思维 /124
3.5.2 精细化思维 /127
3.5.3 杠杆化思维 /130
3.5.4 闭环思维 /131
3.6 一个靠谱的运营,到底需要多懂产品 /134
3.7 作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信仰 /139
第二篇 互联网运营、流量、增长工作的实践和核心方法 /147
第4章 做一个能够驾驭“流量-变现闭环”的人 /148
4.1 “运营第一公式”与跑通“流量-变现闭环”的意义 /149
4.2 如何做好营销转化,卖好一个东西 /152
4.3 关于流量的几个基础认知 /159
4.4 关于常见流量渠道的发现和选择 /165
4.5 如何在不同渠道进行流量获取 /171
4.5.1 常见流量获取方式简介 /172
4.5.2 在特定平台进行免费、低成本引流的注意要点 /174
4.5.3 流量广告投放的操作注意事项 /178
4.5.4 关于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 /181
4.6 流量快速转化与私域蓄水—流量承接与运营的两种
常见策略 /182
第5章 常见的运营工作指标与数据在运营工作中的应用 /190
5.1 如何才能找到掌控运营指标的感觉 /190
5.2 运营工作中常见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数据处理 /197
5.2.1 关于数据采集和指标定义 /197
5.2.2 关于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数据洞察 /199
5.3 “运营第一公式”与各种常见的运营数据指标 /204
5.4 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控数据,放大数据的价值 /207
5.4.1 深刻理解数据对于运营工作的4层价值和应用思路 /208
5.4.2 数据可能会带来的3种误导和陷阱 /219
第6章 用户运营与用户增长的逻辑、策略与工作方法 /224
6.1 系统理解用户增长或增长黑客 /224
6.2 为什么会有用户运营职能存在 /234
6.3 面向较大规模用户的整体运营 /237
6.4 面向较小规模特定用户的针对性运营 /248
第7章 关于内容与新媒体的运营 /256
7.1 从图文到短视频,内容与新媒体运营背后的变与不变 /257
7.1.1 做好内容的本质是什么 /258
7.1.2 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内容来持续获取流量的一个重要
认知 /262
7.1.3 所有内容运营工作背后的相似与本质差异 /263
7.2 如何理解并确立内容的定位和调性 /266
7.3 如何做好内容的生产管理 /271
7.3.1 如何写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272
7.3.2 如何做好长期内容规划,保证内容生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78
7.3.3 如何做好UGC型的内容生产运营 /281
7.4 如何思考内容的组织与流通 /285
7.4.1 内容的组织 /286
7.4.2 内容的流通 /294
7.5 为何说眼中只有流量、KPI的“标题党”和“套路型内容人”很难成为内容领域的顶尖高手 /303
7.5.1 内容运营的扭曲、尴尬和轮回 /303
7.5.2 我对内容的几个坚持和相信 /306
第8章 文案与活动——一切运营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生产力杠杆 /313
8.1 流量、营销、用户增长工作中的核心生产力—文案 /313
8.1.1 短文案的写作 /315
8.1.2 中长文案的写作 /317
8.2 活动运营背后,关于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方法和实战案例 /323
8.2.1 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方法 /324
8.2.2 懂球帝的教科书级运营案例 /332
8.2.3 某内容APP的“神转折大赛”活动案例 /340
第三篇 从宏观、策略层面理解不同行业内的运营操盘与运营体系搭建 /351
第9章 互联网运营背后的宏观规律与整体运营体系搭建 /352
9.1 理解运营背后的4个重要规律 /354
9.2 如何结合产品业务类型规划运营路径 /360
9.2.1 商业逻辑/商业变现模式 /361
9.2.2 典型用户消费/使用频次 /368
9.2.3 直接变现产品属性 /371
9.2.4 “运营第一公式”与不同业务模式之间的关系 /372
9.3 4种不同阶段的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的差异 /372
9.3.1 引入期产品 /374
9.3.2 快速增长期产品 /375
9.3.3 成熟稳定期产品 /376
9.3.4 衰退期产品 /377
9.4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产品的运营体系 /378
9.4.1 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 /379
9.4.2 尽量把产品的“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 /380
9.4.3 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概率更大 /383
9.4.4 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的建立 /385
9.4.5 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大规模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385
第10章 进一步理解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宏观运营操盘和
规划要点 /387
10.1 线下消费/连锁门店经营行业的运营核心逻辑 /388
10.2 2B服务行业的运营核心逻辑 /391
10.3 新媒体/内容流量型业务的核心运营逻辑 /394
10.4 一个互联网大厂平台型业务的核心运营逻辑 /396
第四篇 一个运营人的成长、发展和未来期许 /399
第11章 运营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400
11.1 一个运营人的典型成长路径 /400
11.2 我的运营职业生涯和成长之路 /404
11.3 一个运营的职业选择与“避坑” /419
11.3.1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方向 /419
11.3.2 运营职业生涯早期常见的“坑” /422
11.4 所有运营必经的“认知错乱期”,以及应对建议 /425
11.5 工作三五年后,一个互联网人的未来在哪里 /428
第12章 关于互联网和运营的期许、展望和坚守 /432
12.1 互联网黄金20年结束后,未来的互联网和运营将何处去 /432
12.2 身处一个极致强调“流量”和“变现”的时代,运营如何
自处 /438
12.3 我的运营观和运营“伦理” /445
12.4 一个运营人眼中的互联网及其未来 /451
|
內容試閱:
|
“这个世界和我们所在的行业里,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就不对了,但我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不对,也不知道自己该朝向哪里去。好像有点失去了内心期待。”
进入2022年,我猜这是许多一线互联网从业者、运营、营销相关从业者们的真实感受。
的确,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呈现出爆发态势,到2022年,12年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走完了一个周期。2021年里的双减、重拳反垄断等宏观政策,算是给这个周期正经划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在2010—2020年间,早已习惯了互联网不断“改变世界”,不断带来“爆发性增长” 造富神话的人们来说,今天的状态,的确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今天的互联网,好像已经渐渐失去了某种魔力,正在黯淡下来。
2022年,各互联网大厂都在纷纷裁员、缩招,很多大厂的互联网从业者和运营从业者们往往都有一种感觉:自己随时都要被裁掉,即便在公司里呆着,各种“内卷”好像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年轻人们在各种互联网大厂内部好像也已经失去了可以期许的上升空间。
而在小公司工作的很多从业者们,则发现原本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有朝一日要进入大厂”的期待,到了今天好像越来越不成立,然而他们也无法为自己找到新的期许。
整个行业里,多少都弥漫着一点悲观和焦虑的气息。而完整参与和见证了过去十几年里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全周期的我,就在这个时候决定要打算好好写完《运营之光3.0》。
在我开始整理和输出书稿之后,我被策划人和部分读者问到的第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就是——
“今天,大家还需要关注和学习运营吗?关注和学习运营的意义在哪里?”
的确,在2015年前后,“运营”和“互联网”都是热词和风口,大家都觉得:世界即将被改变,我也不能落下。于是无数人都想要了解互联网,了解运营是怎么回事,觉得需要向它看齐,也生怕自己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运营之光》在当时也是借着这个势头,才成为一本还算小有名气、风评不错的畅销书。
我在那时候大声呼吁着:运营,是有光的!
但今天,运营和互联网的魔力都已经在消退,很多人关于运营、流量、增长黑客、营销变现等各种琳琅满目的概念也已经看过、学过了不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还是有很多从业者、创业者想要了解运营,系统学习运营,但互联网和运营确实已经不像5年前那么热门。
所以,到了今天,运营还能有“光”吗?再写这样一本书,还有意义吗?
在2015年写作《运营之光》时,我曾经说过:如果我要写一本有关于运营的书,我一定不希望只写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会更希望这是一本“有灵魂”的书,这个立场迄今未变。
因此,在2021年开始写《运营之光3.0》时,我面临着这样一个自我拷问:如果今天还要动笔再写一本有关于运营的书,那这本书到底是想要面向谁,分享和表达些什么?
我认为,有两个念想支撑着我想要认真再把《运营之光》这本书重写一遍。
第一,在我从业15年,经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发展的15年全周期后,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为运营和数字营销的学科化、知识结构系统化做出一点更多的贡献。让更多人可以较为系统地理解互联网运营、流量和营销到底是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学习和实践。
第二,我是一个从互联网行业和运营职业工种中受益匪浅的普通人,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让我找到了很多乐趣、美好和信念。在我看来,互联网和运营都是一种能够带给人无限期许的存在,甚至,在接下来的一个时代里,一些靠谱的运营从业者其实是最有机会成为时代个体英雄的一群人。
这样的信念,迄今仍然非常坚固。
在当下这个年轻人特别容易焦虑、迷茫甚至纷纷选择躺平的时代,我仍希望还能通过这本书让一部分投身互联网和运营的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念,让他们在前行的路上可以变得更加坚定而又充满力量。
在2015年版本的《运营之光》里,我曾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写作的原始动机,这句话也被很多读者反复引用和传播——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就会想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这句对我有点像是座右铭的话,到今天于我的意义也从未有过改变。在《运营之光3.0》的写作过程中,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强烈动机。
作为一名家境极度简单、普通的高中肄业生,我一直都发自内心地感恩互联网和运营这个行当的存在,是互联网和运营让我可以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从一个月薪1000块的蓝领搬运工,在十几年时间里成长为一个拿过几个亿融资、经历过激烈的创业搏杀的创业者,同时在行业内也略有了点名气,被很多人当作所谓“行业专家”来看待。
因此,在从业15年,也见证了包括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等行业发展的全周期起伏兴衰后,我想要再认真做一次努力,也希望这些努力仍然能给整个行业和所有从业者带来些许贡献。
我不敢说这本书有多么完美,但我能保证,这一定是一本认真和满怀诚意的书,我也把它视作对我自己15年互联网运营从业生涯的一个交代。
我也可以承诺,自己在这本书里已经竭尽所能地让它可以更接近能兑现上面的两个念想。
当然由于本人学识、视野、认知能力等的局限,本书中的错误不足也一定在所难免,还恳请各位读者不吝予以指正。
是为序。
——黄有璨
知名科技记者程苓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深为认同:
若想在互联网时代做点真正有意思的事,要么,你去带给一群人自由,要么,你就借助一个平台让自己自由起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群自由人的自由联盟。
与此同时,互联网背后,我觉得其实也隐含着某些重要的价值假设。
把问题再深入一些——如果要来探讨“人性”的真相,我们总是会听到两种不同的回答与假设,一种回答相信人性本善,另一种则相信人性本恶。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所有的体系,都是基于后一种答案来进行设计的。它提出的是这样一种假设——人的本原是一种内在的自私动物。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的社会设计思路往往是要创造一个制度和组织来管理和约束大家。这一假设断定了人只可能被两种东西所驱使和操控:自由市场博弈中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以及高压的铁拳。
再实际一点,基于这种假设下的体系,往往更可能是这样的:
— 若想减少犯罪,就要加大惩罚力度;
— 若想让员工更努力工作,就要将报酬与业绩挂钩,并且给予他们更强的约束和管控;
— 想要避免被欺诈,就要先制定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和约束机制;
— 如果想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就要警告他们不好好工作会吃官司。
而互联网的出现,则第一次带来了一种完全相反的假设——人的天性或许并非是绝对自私的,在好的环境和引导下,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利他、守信与合作。
在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代里,其实很多人会感觉,互联网背后对于人性的理解或许是有些不同的,这背后也许有一些基本假设:
— 人是具有普世道德感的,假如不是先受到伤害,我们都会倾向于在道德感所覆盖的范围内去遵守我们做出的承诺,履行我们应该承担的义务;
—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脱离于集体而存在,甚至,人极其需要一种群体认同感,来让自己体验到组织、社区或国家的团结;
—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很多时候,感动、喜悦、尊重等情绪和场景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体验与满足,会超越一切理性思考范畴内可见的收益回报。
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出现了无数个让人受益匪浅且留下了无数故事的网络社区与论坛;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曾经被质疑“一定会骗子漫天飞”“无法保证真实和安全性”的电商现在已经如火如荼,甚至已经占据了传统实体购物的半壁江山;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你会看到Wikipedia和Linux这样不可思议的故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在互联网早期,会有一批以更加开放的立场鼓励和引领人们进行更多协作与分享的企业能够大放异彩。
当然,商业还要归商业。像我们说的一样,互联网发展背后的轮回博弈,也许会让一些曾经显得非常光彩夺目的公司和网站,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性感和迷人”。曾经的屠龙少年,也许也会在商业、资本的驱动下,有一些慢慢地自己就成了恶龙。
但,既然这是一种轮回博弈,那新的创新周期,新的开放、分享的时代就早晚还会到来——这本质上,也仍然是因为互联网“连接一切”的能力,总会试着重构一些原有的封闭体系。
我们都还记得那个经典的“囚徒困境”,根据传统的假设和理性思维,人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动物,那个游戏中的两位囚徒最好的归属和最佳的选择就是彼此都选择举报对方,最终双双被囚禁更长的时间。而在互联网精神的思考框架下,两个囚徒则更有可能也更应该选择合作,换取一种“共同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从工业时代至今,这个世界在快速发生着各种巨大的改变,如果说过往的社会秩序是一种要求人们必须接受高强度的约束和限制的秩序,互联网时代则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如果你给予人们充分的自由、平等和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该做些什么,他们或许会有能力创造出一种比原来美妙得多的秩序。
在某种意义上,早期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这样的价值假设:开放、平等、合作和分享有利于人性光辉面的呈现,而封闭、强权、束缚和高压则会促成人性阴暗面的被放大。
当然,你一定是会质疑——这样说是不是看起来太不接地气、太理想主义了一点?你看有很多原本很有理念、很有情怀的产品和公司,最后下场都不怎么样,反而是那些更加关注赚钱、商业化的公司,人家才能活得更好。
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出自熊培云先生书中的话:
不完美的人类,既无力创造也不配享有一个完美的世界,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为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努力,这其实也是一种令人深受感动的事实。
也许这个世界永远都无法“完美”,甚至真相就是这个世界总是存在更多负向和悲观,但纵使如此,我们也不会放弃让它变得更好的努力,我们也始终都要去寻找“希望”之所在,寻找“光”之所在。
而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大“底牌”,也许就像我说的一样——即便我们每一个人无法再在这个时代去奢求“改变世界”,也即便整个世界都开始往下走,我们仍然可以期待用自己的信念和坚守,去温暖和照亮你身边的一切,去为自己创造属于你的“小增量”。
我愿意略带一些理想主义地相信,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也因为“运营”的存在,我们总是可以期许这样的未来,也总不会缺失动力、迷失方向。
感谢花了这么长时间愿意认真阅读完这本书的你。
愿我们可以一起为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守住自己的底牌——努力做一个随时都能为自己而盛开的人,一个总能为自己创造“小增量”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