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HK$
41.8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HK$
97.9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HK$
43.8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HK$
74.8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四川当代散文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时间来构建本书理论框架的同时,又以空间理论作为重要的辅助,既照顾了时间序列中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又兼及特殊散文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作家在四川当代散文史的突出作用,力图从历史维度对四川当代散文艺术进行学术梳理和理论研究,旨在探究四川当代散文之于区域性文学史的意义及其在审美文化系统建构中的价值。本书以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当代散文”为依托,是从系统性和整体观的角度对四川当代散文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具有原创和独创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孔明玉,女,山东菏泽人,文学硕士,副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影视艺术、中国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研究,在《光明日报》、《当代文坛》、《杨子江评论》、《文艺评论》、《中外文化与文论》、《中华文化论坛》、《四川戏剧》、《青海日报》、《阿来研究》、《四川文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被收入多种文学理论选本和文学年鉴,曾获市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现为绵阳师范学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文科编室主任。
冯源,男,重庆人,文学评论家,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影视艺术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社会科学辑刊》、《文艺评论》、《文艺报》、《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当代文坛》、《中国文化报》、《文汇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700余篇文章,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获省级以上文艺评论奖等多种奖项,现供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
|
目錄:
|
章四川当代散文概述
节四川当代散文的缘起
第二节四川当代散文的演进
第三节四川当代散文的成就
第四节四川当代散文的局限
第二章传统视野中的四川当代散文
节在回望中的深情和寄寓
第二节跨越苦难后的思想绽放
第三节真诚而执着的乡土咏叹
第四节散文乃是一种美学散步
第五节从诗化到非虚构的变奏
第三章变动视野中的四川当代散文
节在离别与回归间的勘探
第二节智慧亦温情的散文艺术
第三节源于善良和真情的抒写
第四节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藏地
第五节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穿梭
第四章现代视野中的四川当代散文
节散文文体的变革与探索
第二节坚执而深彻的思想呈现
第三节艺术人生的发现与抵达
第四节从思想内省到精神行走
第五节无法割舍和忘却的乡愁
附录1新世纪文学镜像中的四川散文
——对近几年四川新世纪散文叙事的一种理论观察
附录2在稳步前行中的掘进和扬升
附录3文体的多元化及其品牌建构
附录4地域文化视野的散文创作观察
——试论四川21世纪散文中的绵阳符号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很早就计划写一部关于四川当代散文的专著,但一位四川文学理论界的同行告诉笔者:四川当代散文在整个文学界是弱的。他的意思很明显:写四川当代文学的专著,应该首先写四川当代小说,或者写四川当代诗歌,这样才能够更加凸显研究专著的价值和意义。这位同行的话,让笔者一度犹豫不决。就客观而论,四川的当代小说或当代诗歌,的确出现过不少名家名作。仅仅以四川当代小说而论,就出现过周克芹、王火、阿来、麦家、柳建伟五位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这些作家的小说创作将载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史册。四川的当代诗歌界,也曾在全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产生过大大小小的诗歌创作群体和著名诗人。反观四川当代散文,既没有散文大家名家,在散文艺术上也无骄人的创新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笔者还是决定写这部专著。一来是因为笔者已有相关论文发表,二来是因为没有人写过关于四川当代散文的专著。这正好给笔者以契机,于是笔者便着手写这部专著。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写作自然也不能例外。笔者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就是查资料。在当下这个资讯快速发展、网络非常发达的社会,要想查询资料应当不是一件难事,可以在知网上查询,也可以在“读秀”上查询,或是通过其他渠道查询,但由于这些网络上的东西漏洞百出,所以查到的资料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参考资料,查询起来更加困难。再者,我们要查询的资料浩如烟海,诸如阿来、裘山山、蒋蓝、周闻道等作家的资料,既有文学创作的资料,也有创作谈,还有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的资料。即使把这些资料搜集起来,也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整理、归类和细分,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费力不讨好,因为资料本身就错误很多,还有作品解读上的困惑。众所周知,文学研究依赖于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依赖于对作家作品所做出的理性判断和把握,这是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基点。但在实际的解读中,文学作品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内涵,从而导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