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1.畅销5年升级版,更新约6万字内容,好纸印刷:
原版书1.7w 评论,本版更新了约6万字内容,并进行全面修订,不仅解决了前一版本中的遗留问题,并进行了纸张升级。阅读体验全面提升。
2.“心理学影响力50人”之一,多本畅销书,备受读者认可:
壹心理评选的“心理学影响力50人”之一,与武志红、陈海贤、李松蔚等同时入选,已出版作品《自我成长的力量》《我真的很棒》等都是畅销书,都得到了读者欢迎和认可。
3.致想爱却不敢爱、敢爱却不会爱的你:
遇见爱并不难得,难得的是遇见懂得。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而丛非从告诉我们,因为懂得,所以相爱。我们想要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世界,但我们总是爱而不得,因为我们不懂。丛非从让我们用“懂”的力量去爱与被爱。
4.文风疗愈,内容专业,助你克服自己内心的怕,成为更好的自己:
怕被辜负,怕被拒绝,怕失败,怕担责任,怕被误会,怕配不上,怕得罪人……我们总在苛求自己做得完美,于是我们处处畏首畏尾,于是错过爱,错过一切。
|
內容簡介: |
人存在于世上,有三种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与和情境的关系。世间的痛苦,都与关系中爱和爱的缺失有关。而爱不能流动,都与不能懂得有关。所有的关于情绪化、拖延、迷茫、无助、敏感、否定、看不惯、防御心、指责、直言直语、虚伪、争吵、恋爱困难、感情失谐、绝望,都是因为不懂得。我们不懂自己,所以痛苦却难以改变。我们不懂他人,所以想爱却孤独无力。
如果说什么有可以让我们走向快乐幸福,那就是懂得。懂得他人,得以和谐关系。懂得自己,得以充满力量。
本书通过对事物、情感进行专业、深入的剖析,深入简出地使读者明白:改变,从懂自己、懂他人开始。有了懂得,爱就能在我们身边流动起来、传递下去。
|
關於作者: |
丛非从,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被壹心理评为”心理学影响力50人”之一。
目前,他在北京开设了北京丛非从心理咨询工作室,也是公众号”丛非从”的主笔。
长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设”萨提亚模式自我成长工作坊””OH卡探索潜意识工作坊”等课程,无数人从中受益。
著有《原来,懂比爱更重要》《我真的很棒》等多本畅销书。
|
目錄:
|
部分: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他对我很好,可我爱不起来
带伤的人,是拒绝被靠近的
当我们看不惯的时候,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我们要不要戴上面具来适应社会
你说得很对,但是你的表达方式让我不舒服
别人的否定和指责为什么能伤害到你?
你是想发泄情绪,还是想解决问题?
我放下怨恨与报复,是因为我要去爱我自己
不是你尊重他,他就要尊重你
没有人忽视你,那是你自己的假设
我是为你好,所以你要改
第二部分: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不要说你一无所有,你不是还有病吗?
一个人的悲哀,就是不愿做自己
找到内心真正喜欢的事
你有很多不好,但并不影响你可以活得很好
每个人都是只不会爬树的鸭子
真实比优秀更容易被爱
在迷茫的弯路里也有风景
怎样战胜拖延症?先开始做,别想着一下就做好
我允许自己失利,正如允许自己成功一样
努力是种病:放慢节奏,才能快速奔跑
我在挫败下的一次无助感
享受生命,不需要等到拥有这些那些
爱情中的”你应该”,就是在扒开伤口给对方看
别怕,带着恐慌上路吧
神逻辑:不优秀就没人爱
第三部分:懂父母、懂孩子、懂家庭
爱与期待同在
不是所有的关心都叫爱
亲密关系中有了冲突怎么办
洗不洗碗不是问题,你是否在乎我才是问题
用力对一个人好,并不能让他感动
先爱伴侣,后爱孩子
家长,请直面你的期待
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孩子
当父母们想去修正孩子的行为时
第四部分:因为懂得,所以才能变得更好
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你不是真的想改变
为了改变现状,你愿意付出多少
别让你的人生一直在一个模式里重复
螺旋向上:一个人的改变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改变他人
|
內容試閱:
|
序
当你遇到自己,你就懂了这个世界
《原来懂比爱更重要》这本书是2014年夏天开始策划出版的,精选的是我在2011—2014年写的一些文章。
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一个人跑到北京闯荡,寻求关于心理学的梦想,开始经历人生充满激情也落的几年。我在一家心理机构做销售,卖一些大师的心理课程。但是我没有人脉,社交恐惧很厉害,没有经验,工资非常少,工作和生活都非常艰难。所以那时候写的很多内容,都是我当时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
幸运的是有两个方面我一直在坚持。一个是我在坚持对心理学的学习。通过蹭课、读书以及借钱买课和请教他人等方式不间断地大量补充心理学的知识。另一个是我无数次在彷徨的时候,坚持在笔记本上写下“我和我的心理学,一直在路上”。这一强大的信念始终支撑着我。这些学习和思考,也在支撑着我写作,于是我写了大量的文章。
其实说坚持不太恰当。两年里,我换过五份工作,特别喜欢放弃,充满了迷茫。直到后我发现,其实自己不喜欢的是坐班这种工作方式,于是我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又过了几年,我不再喜欢北京的生活方式,便来到了烟台,过上了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择一座城,安静地虚度时光”的生活。
我知道我找到了自己。
九年以来,我整个人的心境、认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读起当年写过的文章,常常有这些文章和幼稚的感觉,就像很多人在翻自己当年的QQ空间时一样,无法直视其中的内容。当这本书被预约再版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想到这本书帮助过很多人,全部扔了有点可惜,于是我又开始一篇篇地进行修改。
在这本书里,我对一些个人感觉没有营养的文章进行了删减;对一些无意义的表达也进行了删减;对一些模糊的、鸡汤式的表达进行了深度、细致讲解;对一些感人但不实用的心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使它更符合我现在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新的作品。
愿重新读这本书的你,或次读这本书的你,能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要相信自己,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那种幸福,不是因为你遇到了谁,而是你遇到了自己;不是你懂了谁,而是你懂了自己。
然后,你就懂了这个世界。
部分
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一
我访谈过很多案例,其中人际关系里一种比较普遍的痛苦就是:对方不理解他们,于是他们感觉到委屈、愤怒。
也有些人渴望遇到一个能懂自己的人。他们的想法是:我不要求对方有房有车,我只希望能遇到一个懂我的人。这话说得仿佛懂你比有房和车更简单似的。
我看过一篇很美的文章叫作《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其中写道: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这让人感觉别人不懂自己好像是个错误一样,甚至到了“我不怪你”的地步。这篇文章当时非常流行,因为它写出了很多人内心真实的需求: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被懂得,那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期待。那感觉是我把自己尘封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我期待有个人可以悄悄把它打开,期待有人可以透过我无所谓的外在,看到我内心柔软的自我。我不必去言语,他就可以知道并照顾到我的内心需要。那是一份多么美丽的期待。如若这个世界上能有这样一个人,那定是我的知己或恋人。“士为知己者死”,为他付出再多我也愿意。
有的人对被懂的渴望,要比对童话的渴望更强烈。童话我们还知道是虚幻的,被懂得这种感觉,他们却总认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得到。
二
被懂得固然美好,但那到底是怎样一种美好呢?为什么有的人这么需要被懂呢?
因为别人的懂,可以让我活得更简单:如果他懂我,我就不用思考如何表达了;如果他懂我,他就能高质量地陪伴我了;如果他懂我,就能帮我解决困难了;如果他懂我,我只需要像婴儿一样,呼哧呼哧地喘气,一切需求就都可以得到满足,不必觉得那么累了。
人类不停地提升科技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流行,让科技代替人思考,就是为了让人活得更省力。被懂,就是这样一种省力的方式。
那为什么要省力呢?因为一个人太难了,太苦了。苦和孤独才需要别人懂,因为难懂。快乐几乎不太需要别人懂,因为这个太好懂了,几乎不会产生想要别人懂的这种需求来;而且,即使不懂,关系也不大。
被懂得,是人潜意识里想要逃避生活之苦的一种方式。生活越是苦,就越是渴望有人懂我,渴望有个人可以带领我、陪伴我、保护我、帮助我,让我可以重新像个婴儿一样生活。被懂的感觉,就是被宠成孩子的感觉。
婴儿是渴望妈妈能懂的,因为婴儿对生活是无能为力的。他什么都不行,生存全方位地需要依赖妈妈。婴儿无法言语,所以,妈妈会用天生的敏感和亲子之间的默契来发现他们的需求,完成懂得这一步骤,而后无条件地满足他们。这种感觉是如此之美好,以至于我们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生都想过这样的生活的念头。
被懂,只是你内心的匮乏,一种期待有个人把你当成世界中心的匮乏。
三
然而被懂依然是很难的。“有个人能懂我”,只是个美好的泡沫。原因有:
懂另外一个人会消耗自己。
对妈妈来说,她为了懂得婴儿而付出的代价并不小:妈妈要给婴儿高度的关注,要放下自己的事业、家务,把婴儿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要很有耐性地去猜、去学习,去请教有经验的人。
懂的前提就是,以对方为中心,非常重视对方,暂时放下自己的小世界,全心参与到对方的世界里。这对人是很消耗的。
被懂,对你来说是一刹那的快乐。对懂你的人来说,却需要消耗很多能量。
经验有差异。
妈妈要懂得婴儿,就需要自己有被懂得的良好经验,需要妈妈依靠自己分泌本体氨。对妈妈来说,这已经很难了;更别说当你长大后,开始接触社会,开始获得家庭之外的经验时,别人不知道你的背景,不知道你的经历,不知道你的特点,懂你有多难了。如果要别人懂你,就要克服自己的经历给自己的影响这一困难,放空自己。
别人真的难以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琢磨你内心的“小九九”。就连你自己的妈妈,也不可能在你长大后依然那么懂你。
四
这并不是说别人懂你是件不可能的事。如若你想让别人懂你,就要学会帮别人节约懂你的成本,包括让别人知道:
你是怎么想的;
你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你需要什么;
你为什么需要这个。
比如,你渴望被陪伴。你得通过表达让别人知道:你为什么需要被陪伴,没人陪伴你的时候让你感到难过的是什么,你需要对方什么样的陪伴、怎么陪伴,是陪你说话还是听你倾诉,抑或是给你提建议,为什么你需要的是这样的陪伴而不是那样的陪伴。
听起来可能很难。不就是陪伴吗?这么复杂吗?那当然,每个人对于陪伴的理解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你对自己有多陌生,你表达起自己来就有多困难。你有多懂自己,就能从多少个方面表达自己。
这就像你给别人讲一道数学题一样。你有多熟练,讲起来就有多轻松。而你如果只懂一点儿皮毛,就会责怪学生笨。
当然,你这么表达了,别人也不一定会懂,但会增加懂你的概率。有的人没有懂你的心,有的人则没有懂你的情商。更精确的表达,只是帮助那些愿意懂你的人更好地懂你。
幸运的是,我相信这个世界的善良,当你去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楚时,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懂你的。前提是,懂你没有给别人带来太大负担。
不要觉得一个人爱你就愿意花精力去懂你,在这种索取里,再多的爱也会被消耗没的。
五
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懂得自己后,其实别人懂不懂你已经不重要了。比别人是否懂我更重要的是,我是否懂自己。你才是可能懂你自己的人;你才是那个“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人;你才了解自己心底的想法,知道自己心底真实的秘密,是不会欺骗、背叛和离开自己的人。
你会发现,其实和自己交流是美妙的事情。我们之所以渴望有人懂我,是因为我们不懂自己。
当你能够懂自己时,你就可以找很多的方法来为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努力。你若需要陪伴,而且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陪伴、为什么需要陪伴,就会知道怎么找到这样的陪伴。你如果需要安慰,并且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安慰、为什么需要安慰,就能很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安慰了。
懂自己的过程,就是长大的过程,就是成熟的过程。你会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再期待着世界上会出现一个人能像曾经的妈妈一样来无条件地了解你和满足你——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妈妈。
六
当你能够懂自己,也能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真实的他人时,你会发现:
你并不是世界的,所有人都一样。当人们长大后,每个人都是作为孤零零的一个人存在于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回归婴儿时期,都渴望有人无条件地懂自己。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渴望被重点关注,都希望有个人可以在自己不需要努力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能满足自己。
这时候你就会意识到:
如果他来懂你,谁来懂他?你们这两个都需要被懂的人,谁先满足谁呢?
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负责,也都可以、应该对自己负责。
你如果想去爱他,那么可以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不再把自己封闭在某个角落里,把心打开,然后去感受他的呼吸、他的心跳,带着好奇和他建立联系,感受他的内在。你会发现,他也有颗脆弱的心等待着你看到。你会惊讶于人性的脆弱,你会心疼,你会感动,你会想像妈妈一样爱护那颗脆弱的心,就像你看到路边酣睡的小猫一样,忍不住去抚摸和照顾。然后,你就成了懂他的那个人。
结果便成了: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一颗被懂的心会慢慢被修复,还会变得柔软,进而愿意向别人敞开,像一只被放到安全环境里的小乌龟一样,慢慢探出头,望望这个世界。所以,他在内心的需求之壑也被填满的时候,就会反过来走向你、看看你,于是你内心的那个洞会被填得更满。
这才是真正的爱:杯满自溢。然后对方的水杯也会被装满爱,并反哺于你。
七
两个人同时成为成年人,是极难的事。遇到愿意一时把你当宝宝的人,你就是幸福的人。没有人能一直懂你,但通过表达,你可以让别人在某一时刻懂你。通过从你自己的那个角落走出来,你可以看到别人,懂别人。
人世间的美好,无非就是:
被别人懂;
懂自己;
懂别人。
只有个的是婴儿,只有后一个的是圣人,三个全有的才是正常人。
初那个呼喊“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人,不过是个躲在角落里索取的人。与其这样,不如走到阳光下,做个付出者,做个照亮角落的人,这样的话,你就是全世界富有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