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职场还是企业中,学会面对不同的逆境、习得在逆境中的生存之道都是一份至关重要的能力。本书由曾帮助许多企业成功重建的日本知名企业家富山和彦呕心撰写,51种逆袭指南,教给我们在面对逆境时如何炼就愈挫愈勇的心志。人生处处有挫折,跨过去了,才是生活的强者!
|
關於作者: |
【日】富山和彦
经营共创基盘(IGPI)董事长兼CEO,波士顿咨询公司经营战略执行长,2003年产业再生机构设立时就任运营长。曾任欧姆龙社外执行长,朝日新闻社社外监察委员,财务省财政投融资基本问题检讨会委员。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斯坦福大学MBA日本同学会会长。著有《一只手指的信念决定胜负》 《公司维新——变革期资本主义教科书》等,获得商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
目錄:
|
∠?致年轻人以及怀有一颗童心的中年人
∠?章?逆变带来成长
能够让人成长的就是挫折
年轻人,去披荆斩棘吧!
明治维新也是因为挫折的力量
逆境变革让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在糟糕环境里工作的意义
放下自命不凡的虚荣心
害怕失败而不敢付诸行动的人
高学历政治家优柔寡断的理由
日式教育所孕育出的“毒害论”
逆变力造就成功的领导者
年轻人就要气盛
讲述逆变内容的简历是未来的趋势
∠?第二章?增强抗压性,让挫折妥协的手段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哲理?
现代人都被成功学所欺骗?
忙的话就不会有烦恼?
看准时机,决定进退的技巧?
不懂得分析败因?
当你先遇见“霉运”,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安慰一个人,需要能够承受他的痛苦?
无论什么样的命运,都要先学会接受?
∠?第三章?在人际关系的泥潭中吸取养分
人各有异,公司也是如此?
消灭群体的蛀虫?
背叛和消极?
日式风格说客的技术?
让内部反对派土崩瓦解的方法?
怎样寻找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如何转述坏事?
在人际关系的泥潭中拯救我们的人?
∠?第四章?要有舍弃的决心
错误的拯救方式会缩短公司的寿命?
面对危险,有备无患?
放弃的觉悟?
她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所谓自由,有时是失去所有的东西的代名词?
以前的日本真的很好吗??
金钱是“舍弃”路上的障碍?
三十岁要开始懂得取舍?
∠?第五章?将权力运用自如
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权力?
成为一个优秀中层领导的方法?
为什么决策越慢越没有实质进展 ?
体验团队精神应该做的事?
形成团队的方法
生活与工作的公私分明??
日本不注重结果主义的理由?
企业经营没有标准的解答公式?
历史小说的解读方法?
历史上那些由金钱引发的战争?
权力是让人行动的源泉?
把掌权者拉下神坛的是什么??
领导者为什么会形成善变的人格?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致年轻人以及怀有一颗童心的中年人
“逆变力”,猛然看到这个书名,也许你们会觉得有些奇怪。简单来说,我希望它被理解为热爱挫折、克服困难、活学活用的力量。本书并不是想要告诉大家怎样去避免挫折,怎样在受到挫折后找到“满血复活”的方法,而是想说,越是没有挫折的人生,越是窘迫无聊。或者说,经历过挫折的人,更有可能度过丰富多彩的人生。希望人们更加积极地去面对挫折并体验挫折,然后驾驭它,超越它,掌握更好适应当今社会的积极向上的方式方法。
其实开始,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个原因,挫折是人一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事。不知算幸运还是不幸,大家过去好像都被绑在同一个希望通往成功的传送带上,而传送带的终点却是成功不再唾手可得。现在的年轻一代,仿佛只有毕业于名牌大学、任职于上市企业才是成功的,可到底有多少人能够这样继续安稳地度过一生呢?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曾遭受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当你越是能看清当今世界的形势,这样的想法就会越强烈。
人生无常,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无法预料的事,高考落榜、求职失败、四处碰壁等等。当然,挫折不一定就是人生的绊脚石。我认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无论你是逃避也好,战胜它也好,还是被打败也好,只要你能处理好与挫折的关系,那么它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一个经验。
第二个原因和我个人的经验有关,也出于我和家人所经历的事。我身边有很多人过着富裕的生活,当他们回想走过的路,都会感慨地说:“挫折让人成长,挫折让人富足。”当然,前提是受到挫折后,要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和研究,继续努力。
我早从事的是产业再生机构的工作,直到现在,我也专门从事企业的经营改革和重组,我的工作就是在产业再生中让遭遇挫折的企业重新振作。这份工作让我了解到:一般企业在经受一次挫折后,很难从挫折中恢复过来,但如果成功战胜了挫折并重新振作的话,这个企业就会达到其他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高度。越是被逼到破产边缘的公司,越是知道怎样节省成本、怎样让员工更加团结。当然也有公司明明知道未来已经模糊不清,却不去想着怎么重新振作,而是有一天过一天。
作为贫穷的北美移民,我的祖父母经历了日美关系的恶化,父亲也经历了正值辉煌的公司在短时间内的败落,包括我也经历了挫折,如司法考试失败,刚刚拿到公司内定职位又离职,留学毕业后却面临经济危机等,但我们都在挫折中收获了许多东西。
第三个原因,在这个时代想成为掌握人生主动权的人,无论对与错,挫折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公司经营还是国家管理,都是一样的。现在的商人面对人口减少以及贸易周期逐渐缩短的趋势,和过去经济高速成长期的商人相比,肯定经历着更加严格残酷的考验。一样的内容在以前可以沿用四十年,但如今,用五年、十年就已经追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这种快餐式消费,如今已经成为趋势。
零售业和IT业不用多说,就连汽车的方向盘、制动器、加速器等非常基础的构造产业,也要面临大规模节能汽车的冲击。换句话说,如今的公司面对市场的多样化,需要随时调整策略,涉足全新的行业来获得成功。就像以前大家都喜欢棒球,后来渐渐变成垒球,再变成板球,然后又变成现在的足球一样。
这样的时代并非“平安无事”,而是处于“战备状态”的,如果不勇敢进行挑战的话,企业就无法生存,当然挑战越多意味着失败越多。因此我们回顾失败,分析败因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失败后就不接受新的挑战,那公司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与发展。可以把这种勇敢迎接挑战并回顾分析败因的做法理解为有效地利用挫折,也可以说是挫折的力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要懂得“忍痛割爱”,如果发现某个项目不能继续,就必须果断地放弃。当然,在公司组织的共同体中,一定会有牺牲者,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让全体员工感到满意,其中为典型的是终身雇佣制。如果业务经营形态在五年到十年间发生改变的话,很难连续雇佣一个人几十年,更不可能一直照顾到退休,员工平均工龄在十年左右的公司在今后的社会中一定会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时代,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一定会面对不得不牺牲某人的经营决断,也一定会招致公司内外很多人的怨恨。作为领导,一定要有承受这种压力的能力。现在的领导者大部分为了避免与公司内外人员对立,从而成为“讨好型”的两面派,所以他们不能应对那种很激烈的突发状况。如何拥有这种能够战胜别人的能力,也是我想在本书中传达的“逆变力”之一。
以后的世界愈加变幻莫测。在人类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曾经历无数次巨变,并成功将伟大的生命延续至今。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都不能心生畏惧,也不能放弃生命,而是要在这样充满变动和不安的时代中,仍然去传递愉快生活的力量。
我认为,与其感叹时过境迁,不如将有限的人生演绎到极致。对于生活在20世纪和21世纪夹缝中的父母一代,以及从现在开始将一直生活在变幻莫测和不安的21世纪的年轻人,还有想要把自己的人生作为“遗物”留给下一代的中老年人,给予他们一些勇气和美好人生的契机是本书的目的。如果非要说一下私欲,我希望能够成就和塑造新时代的强大领袖,哪怕多增加一个人,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欣慰。
富山和彦
能够让人成长的就是挫折
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可以感受到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同样状态的企业也是多如牛毛。但是想要改变现状,并不是靠那些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的领导者。当然,优秀领导的谋略与智慧必不可少,但更需要能够经受挫折锤炼的人。那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成为那样的人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不恐惧失败,直面挫折,把这种受挫的经验转换为力量,从而突破束缚。换句话说,就是善于迎接挑战。
迄今为止,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的领导者,总的来说都曾经是学霸。他们的头脑非常聪明,但普遍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害怕失败。因此他们大多只会去挑战成功概率很大的事或者一定会成功的事,这就导致他们不懂得被逼到悬崖边的那种紧迫和无助,无法体会孤立无援的心情,更不知道每件事的解决方式并不像考试题一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轻易就获得成功的人或者是只挑战过很容易成功的事情的人,一旦他的人生走错一小步,或者刚好超出一点儿自己的框架,就会陷入绝望与无助之中。
在当今的这个时代,人生起起落落甚为平常。只能迎接成功却不能面对挫败的人,不一定会过得幸福,而且和这种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也会一样变得非常苦闷。这样的人,不容易扩展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即使作为领导,因为神经敏感,在业绩上面也不会有很大作为。
如果是一个有过各种挑战经验的人,他会怎么样呢?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在这个过程中能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收获也会越来越多。当然,受到挫折与阻碍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挑战者的特权。
所谓挑战,就是尝试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即便会受到挫折。这种挑战,会让人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每当受到挫折,我们需要在失败中反省,权当是人生当中的一次学习。被贬低也好,被批评也罢,哪怕置身于人们厌恶的地方。即便当时会非常痛苦,但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经历?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机会,可以拥有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
在年少时,不断被各种挫折磨炼,至少会带来以下几点好处:
1.愈挫愈勇。在年轻的时候,身心的恢复力非常强,经过多次挫折之后,软弱的部分反而会变得更强。
2.从头再来的从容。因为年轻,可以在受到挫折以后停下脚步,回头观望一下,也许就会发现过去很多放不下的,当时也可以一笑而过。
3.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为下一场战斗做充足的准备。
4.后一点,也是重要的,只有受过挫折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经历挫折的经验,只是沉浸在微小成功的战果中,人会变得很难接受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会逐渐变弱、抗压性会变差,从而更喜欢活在过去,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这种状态虽然在平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在公司改革等重大事件上,会无限地放大。
在日本的各种社会团体中,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的领导者占据多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过任何挫折经历。当公司面临经营困难,必须进行改革的时候,这些领导不会对改革有任何帮助。
所谓挫折,证明着你能够挑战自我,也代表着成长。
年轻人,去披荆斩棘吧!
1983年,我二十三岁,当时那种拼命学习的劲头仿佛在今后的人生中不会再有,但非常遗憾,在本以为一定会通过的司法考试中再度失败。我因此遭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因为我只剩后一次机会。之后我再次埋头苦学,终于在第三次努力后通过了司法考试。从东京大学顺利毕业和通过司法考试,人生中能够拥有这两个经历,我可以毫不谦虚地承认自己是一名精英了。但在我第二次为了参加司法考试而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那种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意识开始渐渐模糊。至于第三次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考试,已经并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在完成自定的某种任务。
祖父母和父亲的人生起伏(具体过程本书后面章节会讲到)导致我认为成为一流企业的职员或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是很无聊的事情。所以在大四的第三次司法考试的论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我就开始把重心放在了寻找心仪的工作上面。到那时我才发现,作为一名学生,我所知道的世界实在过于狭隘,原来这个世界还有更有趣的一面。因此,我虽然在八月份作为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生,收到当时受欢迎的一流企业的录用通知,但我并没有打算去那里工作。不客气地说,我只把那个超一流的企业作为候选,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又去寻找其他有趣的、符合自己意向的公司。
当时,我次听说了投资银行和外资咨询公司,其中一家叫所罗门兄弟的投资银行正好在招聘应届生,但是所谓的金融市场,那时候并没有引起我太多兴趣。我把目光全都集中在了做企业并购业务的公司,这种公司可以很好地积累经验,对于以后求职、跳槽有很大帮助。
波士顿咨询公司和麦肯锡公司也在招聘应届生,我很幸运地收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录用通知,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入职。
非常讽刺的是,虽然我几经失败才通过了司法考试,但是我已经完全被咨询公司这一未知领域深深地吸引。一般来说,通过了司法考试,接下来就要为了考取律师资格证而先成为司法实习生,但我放弃了成为一名法律人士的机会,选择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现在回过头再来看,从第二次司法考试遭受失败的时候,我的人生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咨询公司会被认为是一个很高端的行业,可在当时,它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兴行业。正因为如此,周围的人都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我,但我依然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实际上,面对未知前方的我,只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完全无法也无力适应公司内部复杂的情况,而且当时的波士顿咨询公司东京分公司只不过是个有三十人的中小企业。
进入公司一年之后,我追随辞职独自创业的吉越亘先生,跳槽到新公司CDI(Corporate Directions, Inc.)。跳槽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是因为我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后,初被分配到的团队就是吉越亘先生所领导的团队。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跳槽。就这样,仅仅过去一年,我就离开了曾令我满怀希望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应届生能进入国际战略经营咨询公司工作是难得的,而且这个公司在当时的美国被称为精英聚集点,但是我“成功”从日美两国所谓的精英路线上退场,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三十年前。在别人看来,怎么说这也不能算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开始,但是这些“挫折”对我来说,却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精神食粮。
我在步入社会一年后,就拥有创立公司这种宝贵的经验,辛苦也是必然的,毫不夸张地说,我当时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努力的人运气一定会很好,在经济泡沫时期,公司在我们的努力下也顺利地发展起来,它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公司从无到有的喜悦。结合之前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经历,我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对我来说,这个体验是非常难得的财富。在那之后,我任职产业再生机构的首席运营官,从零开始创立公司,以及重组倒闭的企业,这些实战经验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年轻人,去披荆斩棘吧,去寻找一片荒地,用自由的双手去体验痛苦的失败,去创造、学习。此后,在前方等待着你的必然是全新的人生。
明治维新也是因为挫折的力量
请允许我在这里暂时不谈自身的经验,而是去讲一下历史故事。由于受到巨大挫折而变得更加强大的好案例应该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前,江户时代形成了以武士为首的特权阶层。虽说江户时代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和平时代,但武士阶层在那时独享武器和武术,他们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暴力,进而拥有大部分的财富。不过,由于掌权者能够维护好各方的利益,江户时代的和平持续了很久。如果施行很严重的赋税政策剥削国民,恐怕那时的日本早就已经开始了革命。他们推崇的幕藩封建体制巧妙地欺骗了士农工商阶级,使日本的和平持续了近三百年。然而,幕府末期出现了外部敌对力量,这是一根导火索,使得社会矛盾爆发,日本也因此从攘夷运动开始走向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对很多参加者(其中的大半是士族本身)来说,只是一项单纯的工作,以打倒德川家族的统治,自己取而代之为目的。戊辰战争的时候,这些人本身就像流水线作业的工人一样,只要按照萨摩藩的领导人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长州藩的领导人桂小五郎等人的话去做就好了,因为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在打倒幕府这一点上面完全一致。因此,某种意义上只是单纯的意见统一,如果推倒幕府统治,就可以顺理成章取代幕府的地位,享受幕府的权益,就无所谓谁领导谁。萨摩和长州的很多藩士都认为可以趁此机会成为幕阁。虽然这件事情会被很多人认为超越了战备状态,已经进入战争时期了,但在这个阶段,充其量只是各个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已。
倒不如说真正的战争是发生在幕府被推翻以后。很明显,明治新政府施行的政策是为了使士族阶级解体,这是对传统体系的大幅度变革:明治二年(1869)实行版籍奉还政策,全国藩主的土地和人民都返还给了政府;明治四年(1871)颁布了废藩置县制度,废除了全国各藩,府县继续存在;另外,明治九年(1876)的俸禄条款废除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同年,颁布废刀令,禁止士族带刀。至此,士族阶级的问题完全解决。
明治维新时,推倒幕府还不能称为革命,准确来说应该是同一士族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虽说因为此次战役,有些人的身份由农民变成武士,但究其根本,与农民和其他阶级无关。倒不如说在明治新政府成立不到十年的这段时间内,“四民平等”的系列政策更加符合革命所需的条件,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正因为新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明治维新的胜利者,士族阶级一夜之间成为新政府改革的抵抗势力。明治十年(1877),士族的反政府武装力量发起的西南战争是当时抵抗的峰。什么力量可以使其对同族的人做出这种事呢?我认为是明治政府聚集的人经历过太多挫折。众所周知,革命是必须要流血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幕府、其他藩的抗争和自藩的内讧所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弱势一方,甚至多次被逼到垂死边缘。
长州藩平定士族武装力量的反抗以后,明治时代的国家政策才终于从江户时代彻底分离出来。因为在次长州征伐时长州藩被幕府打败,重臣们剖腹自尽,国家陷入了存亡危机。作为维新元勋的桂小五郎害怕遭到暗杀,到处躲藏逃命,沦为世人的笑柄。另外,在岛津齐彬旗下非常活跃的西乡隆盛,在齐彬死后,被藩内势力所排挤,从而被流放孤岛,在那里因绝望而选择自杀。一起自杀的僧月照不治身亡,而西乡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也是经历了非人的挫折体验。“维新三杰”中的另一个人大久保利通,在萨摩藩中也是下级武士。他在年轻的时候触犯了藩主,被打压了很久。后来他终于等到了能够翻身的机会,但在阶级意识很强的江户时代,却空有真才实学而无处可用。
长州藩和萨摩藩,内部同时存在倒幕派和挺幕派,还有攘夷派和开国派针锋相对,类似寺田屋事件这样同志之间刀剑相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场权力争斗结束的原因是与英国的战争。当时改革运动大思想的基础还是攘夷,在实力强大的两个藩中,攘夷思想活跃,从而导致了与英国的军事冲突。结果在下关战争与萨英战争中,他们受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大挫折。这是当时的日本由倒幕走向现实路线的一大转折点,正所谓“败中有胜”。
明治时期幸存下来的萨摩及长州的武士们,多次重复着这样壮烈的经历,他们从挫折后的屈辱中得到了精神洗礼。当现实需要大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时,这种精神就能够自上而下坚决地贯彻下去。被曾经的兄弟背叛,或舍弃掉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这可以有效防止以后的士族叛乱。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战斗力,都遇到过数不清的挫折,遭受过背叛,在关键时刻,也都具有驾驭权力的“疯狂”想法。
这个模式在日本以松下幸之助为首,还体现在像刘邦、恺撒、华盛顿、丘吉尔等世界史册有记载的名人身上。他们年轻的时候,几乎都遭遇过连败或惨败,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在饱受挫折之后,才培养了实现改革和成就一番事业的斗争能力。
挫折会给有志于改革的人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