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HK$
140.8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HK$
53.9
|
編輯推薦: |
在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领域中,不少人执着于不断收集新方法、新工具,然而,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真正高明之处往往不在于方法、工具,而在于其行为习惯,只有在工作中建立了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突破思维模式的限制,进而将方法、工具融会贯通,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本书还有助于管理者学习教练套路,帮助组织培养、训练问题解决能手。
|
內容簡介: |
行为习惯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远大于方法和工具。书中介绍了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所需的10个好习惯,所应规避的坏习惯,以及作为管理者及教练,来训练改进能手和培养组织成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套路,并探讨了来自组织和思考模式的限制及相关的有益尝试。
本书关注行为习惯,提供了新的视角,来帮助组织成员成为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帮助管理者成为掌握套路、善于发展能手的出色教练。
|
關於作者: |
李震宇
在博世担任精益教练多年,专注于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各工厂间组织快速改善活动,来发展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的能手和提升现场管理者的领导力。
|
目錄:
|
第一章 10个好习惯 / 001
多看少问、现场观察 / 002
使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语句 / 008
充分使用结构化图文 / 012
梳理出当前的最佳理解 / 019
PDCA反复推敲、验证求真 / 023
化大为小、快速循环 / 032
善用引导 / 037
积极寻求和给予反馈 / 041
面向愿景、追求效果 / 046
理解和支持伙伴 / 052
第二章 坏习惯之新手雷区 / 058
图省事、做事不到位 / 059
以差为好、自信满满 / 061
热衷于抛出困难、否定建议 / 063
习惯抱怨、回避责任 / 066
自我意识强、排斥反馈 / 068
不把关、不作为 / 071
只做分内的事 / 074
第三章 坏习惯之菜鸟误区 / 077
浅尝辄止,不专注、不深入 / 078
标准宽松、不严格 / 081
太教条、不动脑 / 084
随意行动、欠缺思考 / 086
心有杂念、想得太多 / 088
第四章 能手训练及领导力 / 092
套路一:实际问题的解决 / 093
套路二:现场工作和使用A3报告 / 095
套路三:教练式问答 / 097
对管理者的高要求 / 105
套路的最佳实践:改进周 / 106
改进周的启动和持续 / 110
教练及管理者的常见误区 / 113
其他训练形式 / 118
好习惯养成的技巧 / 121
第五章 看清现实——来自组织的约束 / 124
职能划分带来的阻碍 / 125
流程的限制 / 127
管理模式及组织文化 / 128
第六章 看清现实——思维模式和思考的局限 / 135
思维模式 / 136
现实的复杂多样 / 138
思考的局限 / 141
身心完整 / 144
自在的心灵 / 147
结语 成长——变革之旅 / 150参考文献 / 153
|
內容試閱:
|
前言 问题解决能手
不同领域,能手面貌不同,要求也不同。
销售能手、人际关系能手、经营能手、流程改进能手,对人的要求差异很大,给人的印象差异也很大。
谈吐不凡、口吐莲花、能言善辩,未必善于解决问题,相反也是如此。有的能力、素质,对于一个领域很重要,对于另一个领域,就没那么重要。
每个组织都需要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
能手能组织团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实施流程改进,其速度和效果,可以成为该区域最成功的典范。
他们不轻信、重视事实、重视收集信息;不喜讨论空泛的大命题、喜欢立刻动手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有条理、重效果,能不断地展示出小成果;头脑特别清晰,逻辑性很强,特别善于分析和发现流程的疏漏之处;标准高甚至有点偏执,在解决问题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其实不见得比别人更聪明、更灵活,他们甚至可能还有点木讷、较真、苛刻。但在改进的活动中,他们的想法、做法、速度、效果,与其他人相比,高下立见。
训练有素的能手未必常见,可以说是少见,即便是在光彩亮丽的知名企业中。针对改进,稍微较真下,就会发现即便有些资历的人,其改进的行为、做法有许多明显的不妥当的地方,甚至存在不少比较低级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训练人、发展能手呢?
能手出击:快速、有效
有人看到训练能手的改善活动,在很短的一周内,就提高了改进区域的约10%的指标,很是惊奇。
“怎么做到的?”
“是不是有人给方案?”
“什么?!基本上还是该区域的人做的,那么他们之前在干什么?!”
“是不是平时偷懒,有空间也不改善,故意等成立项目再做?”
“是不是因为有人盯着看,给压力?”
其实多数的情况,这些区域的人都认真工作,不会有意地把能做的事情不做,来利用时机,制造个“改善”。有的区域一直有相应的改善活动,结果还是一周内产生很大的成果。
“那有什么很特别的方法吗?”
有人要求来旁观下,结论基本是,“没什么新鲜的,都是些大体上知道的方法!”
的确如此,以为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好方法,那他估计要失望了。
人基本就是原班人员,方法也似乎没有什么太特别的,那怎么会产生这么快的大变化呢?
方法还是习惯
从个人角度,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没有很大的差别。从问题分析角度,一个训练有素的分析,和一个凭个人经验摸索的分析,质量的差别就是相当明显了。而这种个人间的差异,如果再通过团队合作放大,那在组织能力上的差别就更大了:一种是改变缓慢的组织,另一种是不断地产生大小改进、充满活力的组织。
能手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技吗?
以为能手会说出什么新鲜的理论、技巧,你估计要失望了,他们似乎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坐而论道,估计能手也会败下阵来,因为这不是能手的强项。
有人喜欢搞些疑难杂症留给能手解决,期望能手能拿出什么灵丹妙药、手到病除,认为这才是本领。这种认识很有问题。没有魔术、没有灵丹妙药。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的障碍,大多不是缺少方法。
简单的问题,对解决过程的质量要求不高,所以看起来没有障碍。稍复杂一点的,可能就出现障碍了,缺乏进展,或者效果不理想。各步骤的质量差,却期望某个高招就解决问题,这真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如果说缺的是每一步的质量,那就严格要求自己;既然没有什么自己不懂、不知道的高招,那就自己处理吧。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如果观察能手,可能也未必有太多的收获。“没什么特别的啊!” “没什么新鲜的! ”
如果被能手观察,估计会得到不少的收获,因为从自己一开口,说的、做的,不少都与应有的水准有明显的差距,但自己却觉察不到,因为自己本身对这些不敏感,导致行为与基本要求冲突都感受不到。
方法的影响有,但不大,甚至连能手都未必有多了解六西格玛理论。差距不在方法,在于行为、在于习惯。方法知道得再多,都不如当下的言语、行为重要。差的行为习惯,让好的方法、知识难以发挥其作用。
比如,讨论中应边写边讨论,不要总是停留在口头讨论。而现实中,可能是几个人讨论半小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写下一个字。或者即便写了,也是非常随意地写些意思含糊的语句。
讨论中的发现是什么?或者分歧是什么?
都看不见。不透明!不清晰!
下一次怎么讨论?复杂问题必然有许多次的讨论,每次讨论的起点是什么?上次的结果是什么?靠每个人的记忆吗?
非常基础、简单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遵循,这些基本要求看起来倒像是“苛求”了。
人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为习惯所左右。人都处于习惯的自我导航中。人的反应模式、行为习惯,大体决定了人会做什么、怎么做,也决定了效果。重视习惯,养成好习惯、规避坏习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不过要以为什么是好习惯,大家有大体一致的认识,这太乐观了。能手的稀缺,一大原因是好习惯的接受程度低。未经训练、自然养成的习惯,多非所提倡的好习惯。好习惯,多让人感觉别扭!自在、随意,好习惯的特点和这正好相反!
关于习惯,没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的高见!这些好习惯,看起来都很细小琐碎,不足挂齿。若真觉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那就大错特错了。对号入座、按图索骥,你会发现这些是能手的共同点。
工具、方法、解决方案,这些本身不会带来组织的优势,影响很有限。重点在于人,在于人的思考、行为习惯,在于套路背后的思维模式,在于人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这造成了组织间的能力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
流程改进涉及的范围要比印象中大得多。这不只是个别人的特别任务。每个人在工作中天天都会遭遇流程相关的改进和问题,都会面对和处理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 相关习惯的适用范围则更大。这些习惯并不局限于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领域。工作中的许多情形,不管是总结汇报,还是接受一个新任务或者推动项目,或是制订规划、制定策略等,这些习惯可以帮助人理清头绪、推动进展。
舒适区外的刻意练习
技能提高靠经验自然积累?
工作久了自然会比较有经验,知道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妥当。但如果稍微观察一下这些工作多年的人,其中还有不少是管理者,在问题解决上的表现,就会发现,许多行为与基本的要求都不符合,做事效果差。即便是经过短期训练的人,也很容易发现这些资历深的同事身上,有许多菜鸟甚至新手的毛病。
相应的习惯的建立,需要刻意地练习和训练。没有刻意的练习,就不会有快速有效的提高。只是工作经验多,与训练有素可能有很大的距离,所需要的是,抛开虚荣和面子,认真地审视行为习惯。
人都有些随意性的天性,想到哪就说到哪,随着自己的兴致。洒脱随意有轻松自在的一面,但对于改进,这没有什么帮助,有的更多是反面作用。未经刻意练习者,身上体现更多的是随意性,即便是在认真做事,做的方式方法也欠妥。与耗费精力的专注、分析相比,人的头脑更倾向于低能耗、快速反应的直觉式思考。但直觉思考,常常因为先入为主的偏见,误导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要做好事情,能帮助到人,则需要另一种品质:严格、纪律性和自我驱动。
严格、纪律性,既是刻意练习的基础,也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不是死板、僵化、束缚、教条。这是一种选择。它犀利、不留情面、戳穿伪装和虚荣;它以自我的要求为动力,追求高水准。严格和纪律实现了高水准,而高水准也会继续强化严格和纪律性。
要刻意练习,需要高水准、严要求,需要遵循一定的训练方法,来帮助新手提高技能,才能避免参差不齐。
如果认为这种练习是个轻松的过程,那肯定是小瞧了其中的难度和艰辛。
如果说是折磨,那又忽略了投入其中所带来的乐趣。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问题解决技能的提升,就和个人成长一样,这可从不意味着吃冰激凌般的轻松甜美。如同跑步,到了一个阶段后心跳加快,难受、痛苦、挣扎着、想放弃,但过了之后,会感到充实和愉悦。
发现自己身上的那件皇帝的新装,戳穿它。只要务实、单纯、不虚荣,就会有一个又一个自以为是的新装被发现。这也绝非是轻松的事情,当他人帮助指出时,我们可能还会觉得被冒犯而愤怒懊恼。
而能手永远在路上。能手不会自以为是、自我满足。他始终保持学习者的状态与好奇心,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标准。
清新、自由的状态
为什么要成为能手?为什么非要解决什么问题?
也许是成功的吸引力。
成为能手,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效果,这能带来好的业绩,对收入、发展都有帮助。
对于组织,问题解决能手和快速的问题解决,意味着组织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呢?
被忽略的、少有人谈及的是,解决问题、成为能手所带来的精神上的价值。
人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切实地促成了小的改变。
这种经历,让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团队合作、相信能产生好的改变;人更加积极,传递正面的力量,少抱怨,不空谈,关注并去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探索、乐在其中。不为他人所左右,不为情感所束缚,不受权威支配,质疑和挑战现实,独立地去探索,快速地实现小的成果,用实践来验证认识。
这种实践,不正在磨炼我们的品格吗?
人带着清新的气息,带来积极的力量,带来改变。
人感到轻松、自在,知道有可为不可为,进退有度,少烦恼。
清新、自由的状态,可能比收入、名片上的变化,对于一个人来说,影响更加深远和持久。
这种状态,来自于小小的,可能微不足道的体验的累积,带来了行为上、意识上的转变,从而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组织的适应力
未来多变、不可预测。只有高适应性的组织才能面对变化的市场,持续成功、长期存在。
组织的适应力,不能依托于超人式的英明舵手,这个风险很大,常常伴随着组织的大起大落。
适应能力也不在于工具、方法、最佳实践的复制。这些容易识别和复制的内容,难以产生竞争力和活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持续地、小步地进化才是最好的保证。可以从进化中学习,因为未来不能预测。
再宏大的主题,都需要在最细小的流程层面上来体现和存在。各层面的流程的持续改善,不断地针对内外部的情况进行调整、改善,就会产生组织的竞争力和活力。
训练有素,有着一致的思考、行为习惯的改善能手,齐心协力,在各流程上,面对内外部情形,考虑愿景,设立目标状态,即便并不全然了解现状、障碍有待识别、没有解决方案,也有信心去应对,并推动组织向前。
这样的组织,具有强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能灵活地应对变化,充满活力、不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