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1、由院士、专家、名师共同带来系统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学理念、广博的人文地理解读及全面的中国地理学科知识点,解释科学认知世界的意义,带孩子完整、立体地认知中国地理。
2、海量自然风光图片、精致手绘和原创地图,全景呈现自然、人文景观,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奠定孩子的世界观及审美基础。
3、每个分册均从地理概况、行走路线、相关知识点的角度,介绍每一个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人文历史等,将科学知识与趣味故事相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日行万里”的快乐,鲜活地理解真实的中国。
4、独特的VR展示,立体呈现,全方位的浸入式体验。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套为青少年(7-12岁)量身打造的中国地理通识读本。
它将为孩子提供一套地理思维方法,帮助孩子用地理思维来丈量和观察脚下的土地,探索祖国大好河山,认识、感受多彩中国,发现中国之美。
这套书由院士、专家、名师共同带来系统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学理念、广博的人文地理解读及全面的中国地理学科知识点。讲解中国自然地理知识、讨论人文地理话题、了解前沿地理科研方向、解释科学认知世界的意义,带孩子完整、立体地认知中国地理。
全套书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包括《青藏·地球第三极》、《西北·文明交汇处》、《西南·多彩民族绘》、《华中·千载富饶乡》、《东南·岭南山海间》、《东北·冰火黑土地》、《华北·华夏中原起》、和《海疆·广袤蔚蓝色》,另外还有进阶别册《九州·巍巍山与河》。
全套书将分别在知觉、视觉、功能三个方面,讲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知识,引领孩子走遍中国。
《东南·岭南山海间》是《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系列的其中一个分册,本册主要介绍了看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
东南丘陵山地广布,平原镶边,暖湿多雨,四季繁花,山海间风光秀美。这里自古地力不足,所以人们向海而生,从初期的出海捕鱼到远洋贸易,形成了中国古老的海洋文化。如今的东南沿海城镇连绵叠加,市场高度发达,是改革开放的“首富之区”。让我们一起领略这片区域的山青水秀、繁荣发达!
|
關於作者: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南方周末》地理版撰稿人,酷爱人文地理。曾在深圳外企、上市公司担任十余年职业经理人。
|
目錄:
|
概说篇
一、背靠丘陵,面朝大海
01 大地上隆起了一串省略号
02 丘陵“兄弟”
【Box·动物】华南虎:消失的中国“大猫”
二、海风吹来了什么
01 海风吹来了宜居之地,也带来个“捣蛋鬼”
【Bag·气象】台风的自述
02 绿油油的红树林
03 独木可成林
04 “摇扇子”的江河水系
05 “猴赛雷”的珠三角
【Basket·河流】珠江如树枝,闽江如格子:千姿百态的中国河流
三、移民到来,“逆袭”开启
01 移民顺着灵渠来
02 衣冠南渡,皇帝带头跑
03 皇帝逃走了,百姓只好自己往南跑
04 当北方遇上南方
【Box·建筑】土楼:全能型“防御天才”
四、向海而生的海洋“基因”
01 李白,你知道吗,闽道比蜀道可难多了
02 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
03 被海风召唤
04 国际贸易的“独家总代理”
05 数千年海洋文化的浸润
行走篇 线路1
跟着世界著名“驴友”去旅行
深入东南沿海丘陵腹地
站 雁荡山——流纹岩造型地貌博物馆
第二站 天台山——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
第三站 江郎山——火红的“巨人”
【Bag·地貌】丹霞地貌,中国制造
第四站 武夷山——打开动植物宝库的一把钥匙
第五站 罗浮山——芬芳“罗浮梦”
【Basket·物产】海风吹拂过的甜蜜
第六站 桂林——“甲天下”的山水
行走篇 线路2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穿越之旅
那些海上丝绸之路上“闪亮”的港口
站 合浦——中国南珠之乡
【Box·动物】儒艮:中国南方的“小美人鱼”
第二站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帆影
【Box·史迹】南海一号:在水下“沉默”了8 个多世纪的神秘古船
第三站 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Basket·史迹】重返“古刺桐”,文明交会的黄金时代
第四站 宁波——戴珍珠项链的渔女
|
內容試閱:
|
黄土高原是本天书 华夏文明在此起步
先来看看黄土高原。
高原,顾名思义,特点之一就是地势高。在我国,有着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在内的四大高原。单看名字,“黄土高原”恐怕就会唱一句“我们不一样”——“青藏”“内蒙古”“云贵”说的都是位置,只有“黄土”说的是特点。
由厚厚的黄土构成,正是黄土高原独一无二的特点。黄土高原的土究竟有多厚?在很多区域,黄土的厚度有80~120米,厚的地方达到了439 米——如果把美国纽约著名的帝国大厦埋进黄土高原厚的黄土层,那么地面上只会露出一截不到5 米长的天线……
黄土高原的土是黄河带来的吗 ?
要给黄河和黄土高原“排排辈儿”,关键一点就是:是黄河带来的黄土冲刷出了黄土高原,还是黄土高原的土把黄河给弄黄了?如果是黄河造就了黄土高原,那么黄河大一辈儿,反之,就是黄土高原大一辈儿。
这个问题曾经也难住了两个外国人:有一个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学者看到沙尘暴遮天蔽日地在黄土高原上刮过,就提出了“风成说”,说黄土高原是大风刮来的;但是俄国地理学家帕夫林诺夫看到黄河裹挟着大量的黄土和泥沙流经黄土高原,就提出了“水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黄河冲出来的。
到底谁说得对呢?终,还是咱们中国科学院的刘东生院士(1917—2008 年)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用诸多证据给出了正确答案,揭开了黄土高原的“身世之谜”。
中国的地理学家们通过采样发现,面积约64 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的黄土并不是“均匀”的:西北部的黄土颗粒更粗大,黄土层更厚实;而东南部的黄土颗粒更细小,黄土层也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的。
显然,如果黄土高原是黄河冲出来的,那么大颗粒和小颗粒的黄土会混在一起,不该出现这样明显的区别;而且,水流遇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速度就会变慢,黄土就会沉淀得更厚。然而考察中却发现,在黄土高原上,黄土覆盖的厚度和地势高低没有明显关系。
反之,如果说黄土高原是风刮来的,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黄土高原的西北侧是沙漠、戈壁广布的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亚洲东北部的高原地区)。冬、春两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强劲冷空气将戈壁、沙漠地区的沙尘吹扬起来,形成沙尘暴,由西北向东南吹到很远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风越大,携带沙尘的能力越强。风刮着刮着,越往东南劲儿就越小,随着风力减弱,风中所挟带的沙尘就会陆续散落下来,先落下的当然是沉一点、大一点的,后落下的是小一点、轻一点的。所以,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黄土层更厚实, 黄土颗粒也更粗大,东南部的黄土层薄一些,黄土颗粒也更细小。
从地图来看,黄土高原被吕梁山、秦岭、贺兰山、阴山、太行山等诸多山系所围绕,这些大山仿佛高大的围墙一样,让大风吹来的黄土无法继续南下。于是,黄土就在这里沉积下来。
天长日久,黄土高原这片世界上典型的黄土沉积区终于形成。那么,风要吹多少年,才能吹出这么大、这么厚实的黄土高原呢?通过同位素等科学方法的测定,人们发现黄土高原下层黄土的沉积历史竟然超过了258 万年!
人们管刘东生院士的理论叫作“新风成说”。从“新风成说”来看,黄土高原的土并不是黄河所带来的,或者说,黄土高原不是黄河的“儿子”。
水流切割黄土蛋糕
黄土高原虽然不是黄河冲刷出来的,但大自然的水流冲刷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确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把黄土高原比作大蛋糕,那么水流就好比那把刀。不过,水流并不是把蛋糕整整齐齐切成块,而是切得千沟万壑,高低不平。
在黄土高原上,有一种“对面唤得应,走路要一天”的神奇现象,说的是水流切割出来的沟谷往往不太宽,站在两边的人可以隔空打招呼、聊天、对歌。但是,如果想走到对面去握握手,就必须下到深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沟底,再爬到对面的高处。
对于地理学家来说,让他们兴奋的,正是切完以后的蛋糕!从“蛋糕”的剖面上,他们看到的竟然是一本“天书”!
“天书”上写的啥?难道是修仙秘籍?当然不是,这本“天书”写的是地球从古至今环境的变迁。
黄土高原是二三百万年来被风一点点吹出来的,而这几百万年来的气候有着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有些年头干旱、寒冷,有些年头温暖、湿润。在干冷的年份,沙尘暴更嚣张,吹来的黄土更多,沉积得更厚,黄土的颜色也更黄;反之,在温暖、湿润的年份,风吹来的土会少一些,植物长得更茂盛,沉积下来的腐殖质就更多,黄土会发黑;黄土里面的含铁矿物也会因为经受更多雨水淋洗而氧化变红。
地理学家只需要研究黄土的剖面上那像生日蛋糕一样有着颜色、薄厚不同的明显分层,就能了解到几百万年间的气候变化规律了。
此外,你会发现这个“黄土大蛋糕”里还有不同的“果仁”,比如黄土层中含量非常丰富的蜗牛化石。黄土高原上的蜗牛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喜欢干冷气候,一种喜欢湿暖气候,两种蜗牛的化石镶嵌在“蛋糕”的不同层里,从中也可以解读出气候的变化规律。
之所以称为“天书”,是内容有关气候变迁,第二是作者为大自然,是“老天爷”。
陕西洛川附近是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的区域之一,这里的黑木沟保存着为清楚的黄土剖面,是“天书”的精华页,也是科学家在研究黄土高原时的参考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