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成长型家庭教育引领者大J倾情翻译,重磅推荐; 随书赠送音频听书卡,专业播音员匠心录制,购买纸质书,赠送音频书,一书两用; 融合儿童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打造100多个典型育儿场景,搭建从理论到时间的桥梁,实现场景化育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绿色印刷,软精装,高颜值,有内涵,收藏送人两相宜。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你看过很多育儿书,却依然养不好自己的孩子?几乎所有的书都告诉我们,温和而坚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等等,但是真正遇到一个个具体而又千差万别的场景,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把理念付诸实践,又或者觉得这些道理似乎根本不管用。这是因为理论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父母学会把理论应用到实践。
2~7岁是孩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掌握语言、结交朋友和形成独立性格的关键时期,本书针对2~7岁孩子的各种问题,提出场景化育儿的理念,列举了100多个育儿场景和亲子冲突时刻,包括孩子不愿意分享爱发脾气分离焦虑依赖电子产品不肯睡觉不爱写作业不喜欢练琴生命教育财商教育性教育,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让家长困扰的问题。针对每一个育儿场景,书中都给出了当下的处理办法,同时也给出了长远的解决方案。让父母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各种场景,从而解决亲子冲突,改善亲子关系。
|
目錄:
|
前言 8
导语 10
第1章
你对孩子抱有怎样的期望
你个人的童年经历 14
你的价值观 16
将孩子放在中心位置 18
差不多家长 20
第2章
孩子的发育过程
孩子如何学习 24
孩子的大脑 26
里程碑节点:2~3岁 28
里程碑节点:4~5岁 30
里程碑节点:6~7岁 32
第3章
2~3岁的孩子
这是我的! 36
我要自己做! 38
不!不!不! 40
不要西蓝花! 42
外出吃饭 44
蓝色的杯子。不,黄色的杯子。不,还是
蓝色的。 46
爸爸,坐那里! 48
不要穿外套! 50
妈妈,不要走! 52
孩子打人、咬人怎么办? 54
我要你的手机! 56
再吃一个,好不好? 58
我不喜欢她。 60
害 羞 62
过家家游戏 64
我现在就要! 66
我还没玩好。 68
求求,求求你了。 70
不要妈妈,要爸爸。 72
睡觉难题 74
我要听这个故事。 76
我喜欢这根树枝。 78
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 80
一个给你,一个给我。 82
留出高质量陪伴时间 84
明天是什么时候? 86
第4章
4~5岁的孩子
我想要抱抱。 90
看看我做了什么! 92
我想要我的奶嘴。 94
你是伤心了吗,妈妈? 96
我要气爆炸了。 98
我马上要动手了。 100
这太好笑了! 102
长颈鹿先生也可以坐下来吗? 104
搬 家 106
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108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110
但我没有听见啊。 112
在我还小的时候 114
我放弃了。 116
我怕黑。 118
我要告状。 120
乘车出行 122
你更爱她。 124
我把泰迪丢了。 126
你总是那么忙。 128
我讨厌她。 130
我感到很伤心。 132
我从没想要个弟弟。 134
怎么照顾生病的孩子 136
他们说我是一个哭包。 138
我做了一个不好的梦。 140
我没做过。 142
我尿裤子了。 144
她太讨厌了。 146
我不想收拾。 148
你必须得这样。 150
你不能来我的派对。 152
生日派对 154
我不要! 156
我尿床了。 158
坏人会伤害我们吗? 160
这感觉很好。 162
刚才做得还好吗? 164
你也会死吗? 166
你答应过的。 168
分居和离婚 170
我希望这是完美无缺的。 172
不要在墙上画画。 174
第5章
6~7岁的孩子
我必须得告诉你一些事情! 178
这不公平! 180
我做不来。 182
我恨你! 184
但妈妈说我可以的。 186
良好的举止 188
没人喜欢我。 190
他们对我很不好。 192
我真想有个不同的家。 194
我不想去上学。 196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198
学校的压力 200
家庭作业真烦人。 202
我是最棒的。 204
你会让我丢脸的。 206
但我所有的朋友都有一个。 208
我真没用。 210
钱的问题 212
不要争了! 214
但我不累。 216
我无聊了。 218
我不如他们好。 220
我有男朋友了。 222
我再也不玩了! 224
数字世界 226
小孩是从哪里来的? 228
我必须得学习音乐吗? 230
什么是陌生人? 232
我的日记不准看! 234
你为什么必须去工作? 236
你从不让我做任何事情。 238
我想要一部手机。 240
我不够漂亮。 242
课外活动 244
参考书目 246
致谢 252
|
內容試閱:
|
译者的话
去年我收到中国妇女出版社的邀请,来翻译DK这本Whats My Child Thinking。当时我看完原版内容,立马就欣然答应了。
很多朋友肯定会好奇,我自己已经写了6本育儿书,为什么还要翻译别人的育儿书呢?因为这本书有一些不一样。
成为母亲的这6年,我一直在学习育儿,回顾这几年自己成长的历程,我把无数育儿方法和理念总结成这四个字:互相看到。我们需要去看到孩子,看到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自己,看到我们作为父母的需求,以及我们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这也是这几年来我不断学习、不断分享,不遗余力在做的一件事。
拿到DK的这本原版书时,我的确耳目一新,因为这是第一次,我看到一本育儿书里同时呈现了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想法。
长久以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怎么理解孩子,却经常忘记去理解我们自己。我曾经就有过因为学习太多育儿知识,而假装成为一位好妈妈的经历。而这本书告诉我,原来我这么想是可以的,只不过我可能忽略了孩子某些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被理解、被看到,其实是我们做好父母很关键的一课。
了解DK这个品牌的朋友应该知道DK的专业度和严谨性,但这本写给父母的育儿书的阅读体验却出奇地友好。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但书里没有干涩的理论,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段还原了一个个育儿的场景,即使我的女儿已经6岁了,我在读到两三岁这个年龄段的章节时,仍然有会心一笑的感觉,原来大家都一样。
书里针对每个场景都给出了方法,既有针对眼下的救火,更有着眼于长期的努力方向,让每位父母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明白背后的道理。这是非常赋能的育儿不能只学术,否则我们会永远疲于救火;但育儿也不能只学道,否则我们总会有学了那么多,仍然带不好娃的挫败感。
我很荣幸自己可以翻译DK的这本《孩子,你在想什么》,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2~7岁孩子的父母,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是在提醒我们育儿的本质,即互相看到。父母是容器,只有我们内心稳定并且充盈,孩子的问题才不是问题,而是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找麻烦都不是麻烦,而是孩子深陷麻烦,渴望得到大人的帮助。
愿我们在成为好父母的路上,也能时刻不忘记自己。看到自己,看到孩子,亲子关系就是可以这么简单。
大J
2020年10月
前言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经常觉得,好像自己就得神奇地知道该怎么做一样。不管是孩子不肯穿外套,还是拖拖拉拉不肯上床睡觉,你都会发觉自己在寻找正确的措辞和反应,希望能够碰巧找到一种有效的策略。
我们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提供帮助,让你洞悉孩子小脑瓜中的种种想法,从而知道遇到这些时刻该怎么做。这本书参考儿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佳研究成果,将帮助你从孩子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同时,本书也在提醒你,角度不同,看法会有多大的差别。
本书还在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独树一帜:很多育儿书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视为单向的,由更强势的成人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但育儿一直都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父母的内省同样重要。我们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剧本,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父母。但除非我们留神倾听它的指示,否则我们很可能不会认识到,自己抱有不少无益的想法和偏见,而这些会阻碍我们与孩子的真实沟通。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到最好,却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为立规矩所说的话会让已经失去控制的孩子更加难过。这是首本同时呈现父母以及孩子想法的育儿书,你可以在本书中看到100多个真实的亲子互动场景和冲突时刻。
2~7岁正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耶稣会士们有一句名言:让我把孩子带到7岁,我会给你一个虔诚的信徒。这句话背后有科学的依据。孩子到了7岁,90%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孩子从出生到7岁的经历和所得到的关爱照顾,已让他的大脑初步成形。
作为父母,我们这一代人无比幸运,因为由于神经科学的进步、大脑扫描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年来的儿童发育研究,我们知道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和受人尊敬的安哈蕾德拉德金博士(以及我和她的5个孩子)一起合作,组建成育儿作家与儿童临床心理学家的团队,已挑选出这些成果中最优秀的部分,其中很多都是大家至今无法轻易接触到的知识。
据我们了解,还没有任何图书能够给父母们带来360的全景视角,将重要的研究应用到如此多的真实场景中。当然,没有一本书能够包罗一切可能。但我们相信,本书中的指南必然可以改善你与孩子的沟通之道。
作为父母,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候,自己刚发完火、争论完或发完脾气,却又陷入新一轮的发火、争论和发脾气中。那就把这本书当作改变的指南,让它帮助你理解孩子在这些时候真正想要告诉你什么,让自己更加自信地做出应对。将本书当作你的资源,我们相信你会获得更深的认识,而这会改变你与孩子的关系,最终帮助你和你的孩子做到冷静从容,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