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5大主题,80种应对方法,解救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的父母
不打不骂包治各种撒泼耍赖
不吼不叫这样定规矩,孩子不抵触
不恼不怒父母这样做,孩子自律又独立
不焦不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否不贬亲子沟通,做有智慧的父母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获得面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正确沟通方法
300000妈妈信赖公号CC爸妈创始人、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妈,结合与女儿CC斗智斗勇的日常生活以及身边案例,让父母轻松收获亲密的亲子关系,做合格父母
|
內容簡介: |
面对孩子无理取闹、任性执拗、屡教不改,父母往往焦虑暴躁、崩遗愤怒、挫败无助,从而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睥气。C妈结合与女儿CC斗智斗勇的日常生活以及身边的案例,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接地气的应对方法,让父母轻松获得面对孩子情绪、行为问题的正确沟通方法,收获亲密的亲子关系。
|
關於作者: |
C妈杨南南
报社育儿编辑,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30万粉丝公号CC爸妈创始人,母婴领域影响力KOL。育有CC和DD两个孩子,专注分享前沿教育干货,文笔幽默风趣,对育儿有独到的见解。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有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普及婴幼儿科学养育、儿童心理学知识,让更多的父母加入父母学习计划,成为合格的父母。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你可以学会停止向孩子发脾气
当情绪游走在崩溃的边缘,你拿孩子撒过气吗 002
为什么你总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008
脾气上来又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013
如何跳出一次又一次对孩子发脾气的死循环 019
孩子让人抓狂的行为背后,是你不了解的脑回路 026
叛逆期,千万别用成人的逻辑理解孩子的行为 032
第二章
不打不骂不伤筋不动骨,包治各种撒泼耍赖
孩子总是大哭大闹,分分钟被气出内伤 040
崩溃的父母,千万不要张嘴就只会别哭了! 051
在公共场合,无理取闹该如何收场 057
对付打人、咬人、踢人的娃,这样做才是釜底抽薪 063
解锁戏精新技能,专治孩子不刷牙、不洗手 069
第三章
不吼不叫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为什么你给娃立规矩总失败 076
跟孩子说不,才是这世上最深的套路 082
如何既能利用好电子设备这类工具,又能教娃守规矩 088
为什么约定的事,孩子总要跟你磨一磨 094
父母这样立规矩,温和又有效 099
第四章
不恼不怒父母这样做,孩子自律又独立
孩子磨蹭,为什么越着急越不能催 106
懒散是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 112
不用催、不用逼,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118
孩子听话不是真正的自律 123
过度干预,所以你总是在替孩子收拾烂摊子 130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比说一万遍道理更管用 135
第五章
不焦不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为什么你家孩子窝里横、外面怂 142
孩子太老实太怂,如何不被当软柿子欺负 147
当孩子沦为小透明,被排挤,父母该怎么办 153
孩子的东西被抢,是生气还是忍让 160
一味远离和逃跑,只会成为欺凌的对象 166
同龄人之间的欺凌,最重要的是教孩子自己学会反抗 172
在力量悬殊的社交争端中,妈妈如何正确地插手 177
第六章
如何做足够好的父母
为什么孩子总是玻璃心,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184
孩子发脾气后的沟通和复盘,才是教育的终点 191
如果说实话总会被大吼大叫,孩子就开始说谎 198
父母的责备式关心,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205
被父母否定打击的孩子,即使再优秀也会自卑 212
父母会说话,才是帮孩子超越阶层的捷径 219
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决定着他离欺凌和性侵有多远 225
当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辩出个对错 231
心智健全的孩子,是经历过悲伤后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237
父母最大的智慧是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 243
|
內容試閱:
|
章
你可以学会停止向孩子发脾气
孩子的脾气说来就来,完全不给我们思考招数的机会,什么“;共情”;“;安慰”;“;认识情绪”;等,在孩子杀伤力十足的咆哮中全忘得一干二净。后还是忍不住使出了自己的自带技能“;狮吼功”;和“;降龙十八掌”;。但这两种武功皆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家长用完之后,虽然暂时牵制住了孩子,但自身也往往有心尖疼、情绪萎靡低落等症状。
当情绪游走在崩溃的边缘,你拿孩子撒过气吗
有妈妈曾给我发来这样一条视频:在短短45秒的视频中,三岁小女孩被妈妈疯狂扇耳光,手部、背部、胸部无一处幸免,小女孩N次被击倒,一次次站起来又一次次被打趴下。
视频中你不仅能听到哭声、骂声,还能听到很响亮的巴掌声,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疼。
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声讨,随着事情的发酵,当地民政局介入调查:据该女子介绍,打女儿是因其不好好吃饭,而发布掌掴视频是为刺激丈夫回家。有报道称,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务工不回家,妈妈独自带娃,身体和精神压力过大,才做出了这样的行为。无论什么原因,这样家暴式的打孩子肯定都是一百个不对。
我能理解女孩母亲的心酸与苦楚,尤其是在C爸下乡的那段时间,我独自带娃也有过多次的崩溃和歇斯底里。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甚至直接沦为了“;出气筒”;。妈妈爆发是因为自己的气没处撒,又或者完全就是在撒给别人看!这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没人管、不理解、不支持、误解、冤枉…;…;
所以,当情绪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忍不住想拿眼前的孩子撒气时,该怎么办?
三个问题带你走出“;泥潭”;。
1.我为什么生气
没有一次怒气是莫名其妙的,细想它都有原因。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问自己,也要回答自己—;—;内心深处真正让你爆发的那个原因!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一旦心里不痛快,就冲孩子一顿发火,那真的就是无理取闹、无可救药了。
拿CC抢玩具的例子来说,因为意识到我自己的问题之后,这样的情况几乎就没再出现了。如果当时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我是为什么生气,或许就不会出现强硬地掰开CC的手指拿出玩具,也就不会出现后边的大喊大叫。我是真的因为CC抢小朋友玩具而生气吗?不是!我是因为警告她之后她仍然不听我的话,而旁边的妈妈等着看我如何处理,甚至还有很多画外音:“;嚯,这孩子脾气可真大!”;这种外人面前管教无力的羞愧,让我觉得颜面尽失,足以让我掰开她的手指,逃离现场。
说到底,我并没有为CC,也没有为对方小朋友着想,我是为了我自己下不来台的面子。如果当时我意识到这一点,放下自己的脸面重新处理问题的话,我会首先向对方小朋友和家长表示歉意,也为CC争取一点还回玩具的时间,比如拿自己的玩具给对方玩,先解决眼下的僵持,再跟CC好好沟通。真想处理的话,解决问题并不难。
2.生气是因为孩子吗
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重要,直接决定着后边要如何处理。
就两个选项。
是—;—;看A;
不是—;—;看B。
A.我除了吼他、打他,还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的答案跳到了这里,那么恭喜,你进入了一个很大的命题,那就是孩子犯错、不听话,父母想发火或已经发火怎么办?
虽然我们总是强调父母心境平和对养育孩子的重要性,但即便当了父母,我们首先也是个人啊。让我们只能有喜不能有怒,只能温柔坚定不能发火发怒,那为人父母一场,也太憋屈了吧。关键是没几个人能做到啊!所以说,学习“;发火的正确打开方式”;很重要!
B.不是因为孩子,就不能拿孩子撒气,又该怎么办?
(1)找当事人
其实很多妈妈拿娃撒气,都曾有过开篇那位妈妈的心理—;—;发布掌掴女儿视频是为刺激丈夫回家。有时候我们是撒气给别人看的。尤其是当我们的辛苦不被理解、不被分担时,自己说自己累显得矫情,那么就会用“;自己累到情绪崩溃的状态”;告诉我们想告诉的人:孩子很难带,我很累。
C爸刚下乡的时候,我没少在公号里发牢骚。头一周特别不顺,差点被逼疯。本来家里的带娃强将突然“;离岗”;,就让我措手不及,结果CC和DD还轮番出状况。后我在辅导CC写作业但她一直拖延,我无法顺利哄睡DD的时候终于爆发了!
大半夜我就给C爸打过去了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崩溃式发泄。真的是“;你没机会(亲眼)见我崩溃,我也要创造机会(远程)让你见我崩溃”;。其实说白了,我就是不愿意C爸下乡,就是嫌他不能和我一起照顾孩子,就是想让他知道,我多辛苦。
后来经过C爸的远程开解并主动提供解决办法(周末他带娃、我休息,工作日远程给CC辅导作业、读故事),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情绪便很快好转了,几分钟后我又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妈”;,继续辅导老大作业和哄睡老二。
所以,去找当事人,这是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无论你生气的对象是谁,什么原因,和对方敞开了说,好好沟通,哪怕是把气撒给他,也比撒给孩子强。
(2)给自己换个空间
这也是我屡试不爽的一个方法,尤其是条操作不了时。
有条件的话好是出门,跳出眼前这个剑拔弩张的空间,扔个垃圾、楼下走几圈,回来情绪立马就舒缓开了。出不了门,被俩娃逼疯的时候,我就躲去厕所,坐在马桶上看会儿小视频、刷会儿微博,或者随便干点啥。十来分钟之后,心情好些了,出了厕所这道门,我又能待我儿如初恋了。当你从之前那摊泥里抽离出来后,你会发现,泥还是那摊泥,但你不再被它辖制。
还是那句话,这些方法虽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但却可以缓解游走在崩溃边缘的情绪,不至于在爆发的瞬间殃及孩子,也不至于事后后悔。
(3)向孩子说明情况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被殃及是因为正好撞在枪口上。本来妈妈心情就不好,孩子还故意犯错、捣乱、不依不饶等,挨打挨骂那不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嘛!
其实为了避免这一步的发生,我们可以先出手。比如先告诉孩子你遇到了什么事情,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希望他能如何配合和帮助你。不要总觉得他是个小孩,孩子虽然小,但他们的情绪感知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有时候我工作多或遇到困难,可能回家后带CC一起玩的兴致就没那么高。我就会坦白说:“;今天妈妈很累,心情有点不好,不想陪你玩积木,也不想读很多绘本。”;她就会跟我说:“;那我今天一定自己收玩具,不惹你生气;睡前故事讲一本就可以啦,明天心情好再多讲几本。”;甚至在她还不到两岁时,我因为某件事被气哭了,她竟然用小手来帮我擦眼泪,还站起来抱住我。虽然不会说太多,但她能感受到我的情绪,知道安慰和帮助我。
正确地谈论情绪(非抱怨),并不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反而是在告诉他生气、难过都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有,与此同时也教会了他如何面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理解他人。
没有一位母亲是容易的,每个人养育孩子都会遇到崩溃的时候,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拿孩子撒气的理由。如果我们不去复盘、不去反思,那么下次永远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还是会陷入“;情绪来了—;忍不住了—;拿孩子撒气—;撒完后悔”;的魔圈。只有在一次次反省和复盘中去察觉自己的问题,下一次才能有所缓解。跟着我一起试一试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冲孩子发脾气的次数至少可以减半。
为什么你总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令你烦躁?
当他不听我话时,我就会非常生气。当他大哭大闹时,我就会忍不住对他吼。当他哭得歇斯底里、软硬不吃,怎么都哄不好的时候,我就想揍他。
当父母这么久,你有没有情绪失控过?
孩子为什么哭?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啼哭的孩子。你认为孩子哭得毫无预兆、毫无理由,有的时候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而已。
一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和自己作对,或者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两岁的孩子闹,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又因为能力有限做不好,导致情绪焦虑。三到五岁的孩子,常被说成不虚心、逞能、不让大人教,或者“;玻璃心”;,无论多么鸡毛蒜皮的事都会大哭,甚至因为自己不能像蝴蝶一样有一对会飞的翅膀这种事也要哭!
但研究发现,三至五岁的幼儿,通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常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能胜任。而这个心理特点,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有学东西的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软硬不吃、久哄不下,也许是你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用错了方式。
你在用粗暴的方式制止哭泣吗?
无声的拥抱真的比任何哄劝或恐吓都管用。当你温暖的怀抱能给予他强大的爱和力量时,这就是好的安慰方式。可悲哀的是,我们通常对孩子哭泣感到厌烦和抗拒。很多家长哄劝无效后,就会用恐吓和粗暴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泣:
“;别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没人跟你玩了。”;
“;总是爱哭的小孩,没人喜欢。”;
曾经在一篇吐槽爸爸的文章里,有个妈妈非常生气地跟我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做了噩梦大哭,她的老公为了不再让孩子哭,竟然直接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巴!这迷糊中真实的举动让人愤怒、震惊,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比起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很多人只想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停止哭。
但孩子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困了、饿了、累了、不高兴了…;…;也许家长懂,只是他们懒得安抚,懒得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只要表面平静了就好。
很多时候,明明可以抱抱孩子微笑着对孩子说没关系,却偏偏要嘶吼,结果令两个人都不开心。
粗暴地制止孩子哭泣确实容易,但看到他闭紧双唇拼命抑制哭泣时,你于心何忍?发泄完情绪之后,你的愧疚不安又有何用?
尹建莉老师说:人在做出一个行为时,瞬间就能把结果判断出来。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骂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能把你怎么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才总是“;忍不住”;。
一个成年人想要征服一个孩子还不容易吗?但让孩子怕你,臣服于你,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当你失控时,真正愤怒的是什么?
可能会有很多答案:
“;孩子太难管教了。”;
“;小小年纪就打人,不管以后还得了。”;
“;他就会哭,我不知道他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但是归根结底,你是在气恼自己。
当孩子大哭大闹而你无法解决时,潜意识里你会觉得是自己无能:“;我没有管教好她”;,把她的所有行为都归咎到自己的问题上。我们生气的根源就是,作为父母,我们觉得要对孩子的一切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没有按照预想的结果发展,那就说明我们不是称职的父母。
想做理智的父母,我们首先需要分清,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该负责的部分。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不听话”;负责,但我们需要对“;应对孩子不听话时自己如何表现”;负责。
听起来像绕口令?看看具体怎么做。
没有人能在屎尿屁奶的哭叫声中永远做到宠辱不惊。我们能做的就是修炼更好的自己,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
1.做好心理预设
首先要有一个心理预设:孩子长大了,他自然会有情绪起伏,既会有欢喜的正面情绪,也会有愤怒的负面情绪。首先要允许孩子存在负面情绪,我们才能帮他学习控制情绪。
当一个孩子认知上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立、可以无所不能,但能力上却还有差距时,他一定会沮丧,一定会发脾气。如果你的孩子恰巧特别有主见,那他表现的形式就会更加。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尽量保持平静,帮助他度过“;理想和现实还有落差”;的这段时期。
2.厘清不需要你负责的事
当我们想对不受控制的事情负责时,我们难免会沮丧,因沮丧而焦虑,因焦虑而愤怒。
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想发火、想宣泄情绪,都是他自己的事。这个不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不对孩子的情绪失控负责,在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们需要负责的是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负责保持冷静,负责温柔地安抚,负责告诉孩子他可以告诉妈妈到底为什么哭,妈妈可以帮他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哭。即便他什么都不想说,你还可以负责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即便是成年人,偶尔也有就是想哭一哭的时候啊。
换句话说,别时时刻刻地想着把孩子打造成一个正能量孩子,而是在孩子负面情绪爆发的时候学着控制自己的反应。咱一时半会儿练不到“;泰山崩于眼前,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至少能试着做到不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吧。
3.准备好你的“;暂停键”;
很多时候,情绪爆发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冷静下来想想,就会觉得没那么严重。因此,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当发现情绪不断累积到快要爆发时,深呼吸,和自己对话:
“;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发火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这个真的很重要吗?”;
或是去厕所冷静两分钟,听会儿音乐,刷会儿微博,出来之后,也许你就能看你儿如初恋了。
选择对你有用的“;暂停键”;,帮你找回身体里那个理智的自己,而不是被情绪绑架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到来是帮助我们克服人性中软弱和丑陋的一面。如果没有孩子,你或许没机会深刻地厘清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如此深刻地明白,为人父母,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一场修行。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爱孩子。一个教妈妈的道理,胜过十个教孩子的道理。
脾气上来又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我们看过那么多的育儿文章,学习了那么多教育子女的方法后,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傍身,没啥好怕的!但真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那些只不过是“;花拳绣腿”;,完全招架不住孩子排山倒海般的脾气。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孩子的脾气说来就来,完全不给我们思考招数的机会,什么“;共情”;“;安慰”;“;认识情绪”;等,在孩子杀伤力十足的咆哮中全忘得一干二净。后还是忍不住使出了自己的自带技能“;狮吼功”;和“;降龙十八掌”;。但这两种武功皆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家长用完之后,虽然暂时牵制住了孩子,但自身也往往有心尖疼、情绪萎靡低落等症状。而且长久看来,效果虽立竿见影,但留在孩子心中的伤害亦是永久性的。
演员陈乔恩在参加某综艺节目时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一件小事做不好,就会招来妈妈的打骂,这给她的人生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这也导致了母女俩之间存在很深的隔阂,即使双方都深爱着彼此,但那种母女间的亲昵感却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当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但很无奈的是,即使明知打骂不好,即使事后后悔,对被打骂而变得乖巧的小孩心疼得不行,我们还是会陷入下次还会这样的恶性循环。
怎么破?我这儿有一锦囊妙计,保证药到病除。
我们常说,千万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说伤人的话。同样,也不要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讲什么动人的道理。但事发突然,情绪爆发,我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此时,如果你非要说,先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背后的原因,也许是你对孩子的误会!
没有哪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只想气你,发脾气只是他们的一种沟通方式。可能不听话的行为背后,就隐藏着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原因:
当孩子抢夺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你批评孩子没规矩,但孩子可能正处在自我敏感期,认为“;我想玩玩具,玩具就是我的”;;
当孩子在你繁忙时突然缠着你,你批评孩子捣乱,但孩子可能只是想要爸爸妈妈陪,寻求安全感;
当孩子闹着不肯去幼儿园时,你批评孩子任性,但孩子可能是因为在幼儿园发生了不太愉快的事情,不知道怎么面对。
我们都不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被指责,孩子当然也一样。没有询问原因的批评是的不公平!而多问一句为什么,就可以多了解孩子一些,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那些原因。
养孩子,请你务必相信一句—;—;事出有因!
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孩子听话,我们需要先弄清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多妈妈说,我问了呀,根本没用,孩子有一堆借口!越问越气!但是,妈妈不如先扪心自问一句:你是真的想要倾听、给予帮助地问,还是为了否定孩子而问?
就说CC游泳吧。面对娃不想学游泳,很多妈妈也问原因,且看她们如何问的:
妈妈:为什么不想学?
孩子:太难了!
妈妈:这有什么难的,学什么不难,有什么是不难就能学会的?想当年…;…;(此处略去自己的励志经历一千字。)
妈妈:为什么今天又不想去?
孩子:水太凉了。
妈妈:泳池的水能有多凉啊?再说泳池又不是温泉,水本来就是凉的…;…;(此处省略为啥泳池水需要凉科普一千字。)
妈妈:怎么今天又不去了?
孩子:教练批评我了。
妈妈:为什么批评你?是不是因为你不听话,没按教练的要求做?妈妈跟你说多少遍了…;…;(此处省略听话、不听话孩子正反面举例一千字。)
很多时候,你自己都没发觉,你询问的目的完全不是帮娃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否定孩子,肯定自己。回忆下往昔,自己是“;杠精本精”;没错了,这样还有办法愉快地聊下去吗?
我们总是强调孩子要听话,即听我们的话。但我们又有几次给孩子说的机会,能耐心蹲下身来去听听孩子的话,问问他发生了什么?当我们放下家长所谓的不可触犯的威严(架子),尝试用平等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时,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单。也许是你误会了孩子的动机;也许是他有了你意想不到的敏感思维;也许孩子才是对的,是你错了。
一句“;为什么”;,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一个冷静的好机会。思考为什么的过程,是情绪脑回归理智脑的过程!多问一句为什么,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个冷静的好机会。对孩子来说,他会跳出情绪的泥沼,努力理顺自己的思路,让自己尽量冷静地表述,让你明白他想干啥,不想干啥。这样的孩子慢慢地越来越能正视自己的情绪,甚至思考的过程中就明白了自己是真的有理由,还是无理取闹,也因此他才能学会跟大人沟通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哭!
而我们成年人,对题作答的思考能力已经是条件反射。如果孩子提出问题,我们给出答案,你会觉得应对自如;但如果孩子不明原因地哭,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因为这种无力感情绪爆发。
有天送CC去上英文课,有新开班的小豆丁们,其中一个大哭着怎么都不肯进教室。她的妈妈很温柔,开始非常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和规劝:“;宝贝,你看小朋友都进去了,你不是每次也喜欢来吗?一节课很快,你坚持一会儿就结束了。你看,你喜欢的×;×;小朋友也进去了,咱们去看看他们玩什么游戏呢。”;
结果完全不管用,妈妈送进去一次,孩子就哭号着出来一次。如此反复了五六次,后几次大哭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了!终妈妈也被哭声惹得开始生气:“;你今天必须去上课。你不上完咱们就不回家。你就算不上,也得给我待到下课时间…;…;”;
作为旁观者,我太理解妈妈的整个心路历程了,从试图温和解决到说不通,到感觉无助,到情绪爆发,终陷入跟娃较劲的“;泥沼”;中走不出来。
我很想帮她问问,那个平时很喜欢上课,今天却死活不进教室的孩子:今天为什么不想去?
不管孩子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位妈妈在平和的初,一定能理智地给出解决方案。
养孩子,请你务必相信一句—;—;有因必有果!
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但前提是你要明白孩子抵触的是什么。如果搞不清原因,不管你是讲道理、打“;鸡血”;,还是上棍棒,娃都不可能如你所愿。所以,帮孩子培养“;看清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诉求—;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拒绝还是需要帮助)”;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多问一句为什么,真的很有必要。
在CC自己还不能准确表达出来时,我就开始引导她说,甚至帮助她说。所以现在碰到任何问题,她都能说出理由,这样我不用去猜,不用去揣摩,不以自己的一己之见去评判孩子,明白了她的想法,也更容易帮到她。孩子的顾虑一一被解除,困难一一被排解之后,她又怎么会继续不合作、唱反调呢?
世界上哪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理解孩子的父母。
如何跳出一次又一次对孩子发脾气的死循环
探讨完非常人性化、非常接地气的话题—;—;没忍住,冲孩子发火了怎么办,一句话:发火不是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今后少发同样的火,少犯同样的错误,少走重复的弯路。
除了做发火之后的补救措施之外,妈妈们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跳出“;惹你生气—;冲他发火”;这种死循环。
总结了几个让妈妈们发火频率高的情况。一起来看看,你家是哪种吧!
1.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你的期待,与你目前的身体或情绪状态冲突
比如,某天你身体不适,想早点休息,但是孩子各种折腾就是不睡觉。或者,正好你负责的工作出现了某些闪失,急需你处理,孩子“;不识趣”;地磨着你陪他玩。
应对方法:跟孩子认真地做出解释。
如果你不解释,孩子就不明白:为什么昨天不想睡觉的时候你能跟他玩游戏,今天还是一样的情况你就发火了。或者刚才还跟你玩得好好的,为什么接完一个电话回来,他还要继续跟你玩,你就发脾气了。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明白,对于特别小的孩子,即便他明白不了事件本身,他也能看懂你的表情和语气。
初的时候,我也不愿跟CC解释那么多。后来我发现越是不解释、直接疏离,CC的反抗和纠缠就越强烈,好似非得拼个鱼死网破才能证明她没被忽视和冷落。于是我就试着解释:“;妈妈突然有件着急的事要做,不能陪你玩,需要离开你一会儿,这件事情妈妈必须现在做,你可以玩积木或是看书等我一下,好吗?妈妈会很快处理完。”;她小一些的时候自然也是要闹的,但是她知道我不能陪她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即便哭也能很快平复,不似之前那般歇斯底里。再大一些,就有了默契,当我说需要工作一下的时候,她还是会表示一下被打断的不满,但却会自己看书或是玩玩具。
跟孩子真诚地解释,让他知道你发脾气的原因不是他,他会释怀并感到被尊重,自然也就愿意去理解你。
2.孩子的行为触碰到了你的雷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雷区:
有的妈妈很讨厌孩子在公共场合喊叫;
有的妈妈受不了孩子拖拖拉拉;
有的妈妈不能忍受孩子对外人没礼貌;
有的妈妈看不惯孩子丢三落四…;…;
每当出现类似情况,就跟踩了雷一样,不得不“;炸”;。
应对方法:想清楚以下三件事。
(1)你的标准真的适合孩子吗
比如,一个外向型的妈妈跟一个内向型的孩子,当孩子遇见陌生人就往你身后躲,而不能如你期望那般大方打招呼的时候,你就会因为他的无礼而失望。当不管你如何引导劝说,孩子都改变不了时,你就会怒其不争,这就成了一个跨不过的雷区。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修正自己的标准,尊重孩子的本性。我们总是愿意拿自身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殊不知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不同。我们提出的要求,要以尊重孩子的本性为前提。所以急脾气的父母不妨等一等你的“;小蜗牛”;,学霸父母在辅导自家“;笨孩子”;的时候不妨再多点耐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他们不该,也不必参照我们的标准。
(2)你不能接受的,真的不被允许吗
C爸有洁癖,因为洁癖他总忍不住限制CC的很多行为。比如,不想让她在草地上打滚,不想她把在外面捡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回家,偶尔跟他去医院什么都不许她碰、不许她摸…;…;
如果CC是个内秀的淑女就罢了,偏偏她的心性活泼好动,喜欢搞“;探索”;,走到哪里都搞得乌烟瘴气,稳稳地踩中了她爹的雷区,常常惹得C爸不快。后来我跟C爸深聊过一次,结果彼此都能认同:孩子的天性没理由屈服于家长所谓的原则。在不伤害自己、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她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而不是按照父母的要求。所以C爸终还是接受了CC大部分“;不够干净”;的行为,尽管他还是常常追在她屁股后喊她洗手,但不会继续限制她的行为并为此发怒。
有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大人的很多限制都是反孩子天性的。所以,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给他们多一点自由吧。
(3)确定不能妥协的,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确定有些规则不能妥协,或者就是不愿妥协,不可以吗?
比如,有的安静型父母就是不喜欢孩子大喊大叫,洁癖型的妈妈就是受不了孩子乱丢东西,等等。像这样的情况,父母当然也可以不妥协。尊重孩子,给他们尽量大的自由,是一方面;但尊重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对于父母来说,妥协确实更艰难,你觉得不愿意为孩子改变原则的时候,那坚持也是可以的。孩子既然生于这个家庭,就有义务尊重这个家庭的规则。
前提是你要始终如一,不左右摇摆,他自会调整自己去适应你,这样对孩子也不会有太大伤害,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下一条。
3.孩子屡教不改带给你挫败感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错误,很容易让妈妈们暴跳如雷。因为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教子无能的挫败感。你开始跟孩子说“;不”;的时候,他一定也是听的。但他可能很快发现了,大人的“;不可以”;,有的时候只是虚张声势,只要他坚持一会儿、耍赖一下,“;不可以”;就能变成“;可以”;。而如果你“;不可以”;变“;可以”;的概率太大,就别怪孩子每次都忍不住想要赌一把的心思啦。所有屡教不改的问题都有背后的故事,要从源头解决,而不是在事故现场发脾气。
应对方法:规则要明确,坚持要彻底。
说“;不”;之前,先考虑一下自己反悔的概率有多大,而“;不”;一旦说了,就坚持到底。要么就别干涉,要干涉就坚持到底。你的坚定才是减少孩子哭闹简单的方式。因为只要明确了规则,清晰了底线,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孩子自动遵守的规则。
反之,你这次动摇了,孩子看到了有机可乘,下次就会用加倍的哭闹来动摇你。恶性循环下去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你说出口的话显得特别没用,孩子还显得特别熊!
另外一些偏要撞南墙的孩子,不妨就让他撞一撞,让他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非要摸开水,可以让他试试(准备点微热的),他感觉被烫了,就不会再想摸了。他非要不扶把手上楼梯,可以让他试试,当他觉得不扶会站不稳可能摔倒或摔倒了,以后他自然知道要扶了。爱拖拉,那就迟到一次,他被老师批评一下,下次就会因为羞耻心变积极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也给他们自己承担后果的机会。在他受挫之后,不讽刺嘲笑,不落井下石,而是真心地理解他,安慰他,他自会从后果中学习,也会更加听取你的建议。
妥协永远比坚持要简单,但该立的规矩如果能立得坚定清楚,以后会省去很多麻烦。
4.纯属个人情绪,需要寻找发泄突破口
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妈妈这个角色永远是24小时全年无休的。我们不能随时随地地保持好心情、超强耐心。而且生活的鸡毛蒜皮、职场的明争暗斗、婆媳的家长里短,很容易添油加醋地给生活蒙上一层烦躁和焦虑。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爆发的时候,不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就很容易沦为妈妈的出气筒。
应对方法:示弱和认。
当你觉得某段时间心情特别压抑的时候,不妨把孩子交给孩儿他爹,或是奶奶、姥姥,自己出去放放风,约朋友喝喝茶、逛逛街。但是更建议在平时的时候,就能留有自己的一点独立空间,在全心全意养育孩子的同时,也留一点点自我。这并不会很难,每天让孩子爸爸陪玩一段时间,哪怕只是晚饭后的一个小时,这段时间你不必去管孩子,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是每个周末有一天的时间把孩子交给爸爸或老人,自己随意放松做点什么。没有人能做真正的永动机,偶尔的抽离是为了更加元气满满的回归。
此外,跟孩子示弱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果在我特别焦虑或烦躁的时候CC来烦我,我就会很火大。后来发现,对孩子示弱比逞强更好使。比如我常用的句式:“;呜呜…;…;我的工作好难啊,我一直都做不完,我又累又烦,CC还不让我工作,还让我陪她玩,呜…;…;我真的太难了,呜呜…;…;”;CC就会说:“;别哭了,别哭了,你工作吧。”;
其实孩子都很懂事,只要不是赶在他情绪也很崩溃的时候,孩子是会体谅你的。人类生来就有怜悯之心,对比自己更惨的人通常都会表示同情。所以“;装可怜”;这事儿,没人规定大人不能跟孩子比惨啊。
孩子让人抓狂的行为背后,是你不了解的脑回路
有的时候,教育孩子就像闭着眼睛在雷区前行。一不小心就会踩雷,引爆娃的“;暴脾气”;,弄得两败俱伤。与CC斗智斗勇的这几年,我终于明白,要想在这场战斗中既引导娃顺利成长,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娃的脑回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管教。你以为孩子难哄,其实只是你还不太了解这些小家伙罢了。带娃路上,那些让人抓狂的行为,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下背后的科学原因,也许就不会感到困惑和苦恼了。
1.我并不是不听话,只是需要你多重复几遍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同样一件事情你说了很多遍,孩子依旧记不住,依然我行我素。
我是遇到过太多次了。多少次我嘱咐CC:“;别乱丢玩具,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
强调了一次又一次,后发现,说了多少遍都无济于事。心情好的时候,拉娃讲讲道理;失去耐心的时候,千言万语归为一声吼: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这么多遍都不听!
《全脑教养法》中提到: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大脑?经验!脑科学研究表明:不管处于任何年龄,我们的经验会一直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每当我们有新的经历体验,我们的脑细胞(神经元)都会变得十分活跃,产生新的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因活跃产生的连接会使大脑“;重新布线”;。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的任何经历都需要重复学习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联系,他们才能拥有对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冲动行为的控制能力。你认为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还不具备对某件事的执行能力,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积累。
我们要告诉孩子多少遍?答案是:一遍又一遍。
所有的改变都是在不断的重复提醒中悄然发生的。当你想发脾气时,深呼吸并告诉自己:又一次提醒和指导,是在帮助孩子的大脑塑造添砖加瓦。
2.我并不是想要犯错误,只是想要学习新技能
谁家没个毛手毛脚的娃和一个提心吊胆的老母亲?!
一会儿没看住,就可能打翻了碗,摔碎了桌上的水杯。
一没注意,重要的文件就被当作了画纸。
吃饭拒绝妈妈帮助,却弄得满桌满地都是。
出门前刚系好的鞋带自己反反复复解开又系上,直到打了死结。
你有没有觉得,自家的熊孩子一天到晚的“;主营业务”;就是没事找事。其实,孩子只是想要通过实践来学习。两岁到五岁的孩子渴望获得足够的自由,自己做选择和决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制造麻烦并且犯各种错误。我们认为是错误,但其实是他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孩子在没有任何生活技能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学习实践才能培养出那些重要的执行能力。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误,他们才能获得技能:需要洒出很多次牛奶,他们才能学会慢慢地倒;明白了天冷不穿外套会不舒服,他们才会主动加衣服。孩子只有不断地试错,才能掌握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每次被CC搞到抓狂,让我认为她就是上天派来修理我,让我没好日子过的小恶魔时,我都会对自己重复一句口头禅:“;娃是在学习,娃是在学习。想要让孩子学习,必须允许她犯错。”;
当然,一些存在风险或危险的事情,必须设定限制,并且让孩子明白不许他这样做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做的是收起那些规矩或“;不许”;开头的话,想想糟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允许他“;学习”;吧。
3.我并不是喜欢哭闹,而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每个娃遇到任何“;不顺心”;,都会大哭一场:
因为看不了动画片而哭;
因为够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哭;
因为吃不到美味的糖果而哭;
看不见妈妈要哭。
这个时候是不是觉得娃的泪水如此之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但其实,并不是娃喜欢哭,而是他们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愤怒、悲伤、害怕、焦虑等这些情绪是新鲜的、原始的,而且常常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他们并不认识这些情绪,更不会表达和控制。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就只会一种本能的表达方法—;—;哭。
大脑中“;控制情绪并学习调节情绪”;的部分从幼儿期开始,到真正完成需要20年。即使是成年人,很多时候情绪上来也难以自控。对于两岁到五岁的孩子来说,处理这些情绪很难。
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来表达他的感受。在不同的情景中,帮孩子标记不同的情绪—;—;“;给情绪命名”;,是帮助孩子感觉被“;听到”;的方式之一,这样他们就会冷静下来。
孩子发烧哭闹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你很难受,是吗?”;
不能继续吃糖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不让你吃棒棒糖,你很沮丧,是吗?”;
看到跷跷板上有别的小朋友,他又哭又闹,你可以告诉他:“;等待的过程让你觉得很不耐烦,是吗?”;
当孩子能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这些情绪的名字联系起来时,他才能真正学会多元化的表达,而不是只用“;哭”;这一种方式。孩子的表达技能越熟练,你们之间的沟通越无障碍。
我气CC不肯勇敢上试听课的时候,她能哭着告诉我:“;因为里面的小朋友都不认识,我很紧张。”;
我气她太小气不肯跟好朋友分享玩具时,她能告诉我:“;我也想让朋友玩,但这是妈妈刚买的,担心朋友会弄坏。”;
很多次我被气得想发脾气时,听到孩子的声音,一下子就平静了。
其实我们不怕孩子哭,怕的是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不知道如何安慰,不知道作何建议。
4.我并不是忽略你的要求,而是我不确定你想要我做什么
在公园里玩耍时,如果你对孩子说:“;不要跑。”;那么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十有八九会发生。因为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你对他说“;不要跑”;,他们会将重点放在“;跑”;上。其实不是娃故意唱反调,而是大多时候他根本无法理解大人的意思,不确定大人究竟要让他做什么。(孩子心里苦,但孩子不知道怎么说。)
当我们说“;停止”;或“;不要”;时,孩子需要对我们的请求进行“;双重处理”;。
首先,他必须明白你不想让他做什么:不要跑。
然后,他必须把它转化为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停下来。
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孩子无法直接将“;不要跑”;“;停下来”;和“;慢慢走”;画等号,于是就只能直接忽略这些复杂的话。相反,如果你直接说“;慢慢走”;,可能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尽量简单直接些。用简单明了的、能让孩子理解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不要用勺子敲桌子!”;换成:“;不用时,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让它像小飞机一样降落在你的旁边。”;“;不要跑!”;换成:“;走慢一点,想象我们跟小乌龟一样!”;
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方式,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叛逆期,千万别用成人的逻辑理解孩子的行为
我跟CC相看两不厌的状态,基本上是在一岁半的时候结束的。在这之前,尽管她的脾气也很臭,但是我还能用“;亲生的…;…;亲生的…;…;随我…;…;随我…;…;”;安抚自己。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靠温和的安抚、转移注意力,场面基本我都能Hold住。
但从一岁半左右开始,我正式进入了“;如何控制自己发脾气”; “;如何让自己明天少大喊大叫几次”;诸如此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怀疑与自我怀疑中。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
让两岁的孩子听话很难,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一生中伟大的大脑发育过程。此时,孩子的大脑每秒会产生700个新的神经连接,这会让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呢?
看看我曾经历过什么:
CC:我想要面包。
我:好的,妈妈拿给你。
当我递给她的时候…;…;
CC:我不想要面包。(扔到地上)
我: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面包有什么错?我有什么错?
事实上,当我这么想、这么问的时候就错了。
成人习惯以一种逻辑方式想问题,但两岁的娃根本不懂逻辑,他们很大一部分行为(差不多90%)是基于情感冲动而不是逻辑。这就意味着,两岁的孩子整天都充满了不理智的情绪,毕竟人家是每秒大脑中有700个神经元产生的人啊。
他们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问两岁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为什么哭”;的时候,他只会哭、沉默、喊叫或者只会重复他刚才告诉你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想再吃面包了。他不知道面包有什么问题。他所知道的是,在他的大脑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告诉他:“;不要面包了!”;两岁的时候发生这种事,真不是娃故意要惹怒你。
是时候谈一下两岁叛逆期这个老概念了。孩子两岁会有一个反叛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说“;不”;,经常任性哭闹,难以调教。
英语中有一个词形容这个阶段,叫作The 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其实不仅局限于两岁,从一岁半到三岁,孩子情绪的阶段性剧烈变化每半年就发生一次。
“;T2小暴君”;CC的日常是这样子的:
“;不”;字打头:吃饭啦!—;—;不吃饭;睡觉啦!—;—;不睡觉;换睡衣啦—;—;不换睡衣。
开始有物权归属意识:爸爸的筷子,妈妈不能用;CC的妈妈,爸爸不能抱。
生活技能倒退:明明自己可以吃饭,偏要妈妈喂;明明可以自己睡觉,非要妈妈抱。
东西必须固定位置:鞋子要并好摆在床边,小熊要睡左边,兔子要睡右边。
什么都是“;我的”;:玩具是我的,食物是我的,公园里的公共滑梯也是我的。
什么都让我来:CC浇花,CC做饭,CC开车。
稍不顺她的意,她的情绪就开始爆发。
其实,面对两岁孩子的反叛,妈妈不需要太紧张和在意。因为,作为母亲的本性已使女人获得了养育的绝大部分自然经验。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需要好的母亲,只要足够好的母亲就可以了。足够好的母亲的“;十四字教养方针”;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
“;不含诱惑的深情”;:就是妈妈要让孩子知道她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不是考了100分妈妈才爱你,也不是不吃饭、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
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的爱是纵容的。
“;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说妈妈对孩子管束和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坚决和确定的,且不以暴力或者诱惑的方式进行。
没看懂?实战经验分享给你!
以下实例,如有雷同,纯属有缘。因为这些事基本每隔一天就能上演一次。
1.给予不含诱惑的深情
某日CC睡前玩积木玩得兴致勃勃的,怎么都不愿意换睡衣睡觉,我收起了积木说要准备睡觉喽。她开始生气、哭闹、流泪…;…;
遇上这种情况,你通常是怎么做的?
有的妈妈噌地蹿火,把自己的情绪卷入进去,愤怒地指责:“;每次都不睡觉…;…;我说过好几次…;…;”;
孩子听到妈妈的负面评价,坏情绪像乌云一样累积,娘儿俩的情绪搅在一起,可想而知会产生什么样的暴风雨。
下面说我的做法:
我什么都没做,我静静看着她的眼睛,亲亲她涨红的脸颊说:“;妈妈爱你,我和爸爸要睡觉啦!”;然后温柔地问C爸:“;今天CC应该盖薄被子还是厚被子?”;
“;盖薄被被。”;CC自己回答。说完就自己盖好被子,像从未发生过一样的平静。
你听我的话妈妈才爱你,这是带有诱惑的教育行为。孩子乖不乖、聪明不聪明,这些和妈妈爱不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爱是因为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妈妈的天性都会无私地爱他,甚至在愤怒的时候更应该表达母爱的深情。
一切教养方针的前提都需要妈妈的正确态度,面对情绪失控的少年,家长的情绪要先置身事外。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如果你跟着蹿火,后一定是一片狼藉。
2.保持没有敌意的坚决
某天晚饭前,我正给CC读绘本,C爸提前五分钟给我们“;打预防针”;,“;马上吃饭喽”;,收到暗号的我开始引导CC:
“;鳗鱼要去吃午饭了,我们也去吧,吃完再看。”;
“;不,不,不吃饭。”;CC边说边用小手着急地翻书,让我告诉她每个海洋动物的名字。
“;这本讲完啦,妈妈要去吃饭了,CC一起来。”;
“;不吃饭!不吃饭!不吃饭!”;CC说完一屁股坐地上开始干号。
我姑娘这勤奋好学的模样,让我十分感动,但我又一次温柔地拒绝了她。
“;地上很凉哦,妈妈给你拿个坐垫,但是妈妈现在要去吃饭了。”;首先表示出自己不含诱惑的深情。
看我走进厨房,坐地上干号无果的CC开始跟过来抱着我的大腿流眼泪,“;妈妈,求求你讲讲书,不吃饭,就不吃饭”;。
每次CC一说“;求求你”;,我的心就化了,但是也只能继续假装温和的坚决。这也是每个妈妈都要学会的—;—;克服自己对孩子比较原始的爱,而发展出一种能够有所克制并且能够包容孩子行为的情感能力。
“;可是现在是晚饭时间,爸爸和妈妈都要吃饭了,我看看都做了什么好吃的?”;我继续保持没有敌意的坚决。
“;CC吃米饭还是粥?”;看着稍微安静了一些的孩子,我继续保持温柔,并给出转移注意力的妥协方案。
“;我tan(看)tan(看),吃那—;—;”;CC指着一盘藕片说道。(很好,我推荐的一个都没选。)
无论孩子如何无理哭闹,不要立即满足,也不要打骂,而是陪着,允许孩子去哭闹和发泄。孩子看到你始终如一的平静,他就会从狂涛骇浪中止息,如同设定好的程序一样,非常神奇。
上文提到的这“;十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结果却非常有效,当你被孩子逼得要失控的时候,不妨再默念一遍。坚持下来,你跟孩子都会受益。
不妨把这“;十四字方针”;给孩子爸爸和家里老人看看,教育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立场要统一哦,为了防止在管教过程中被爷爷奶奶等“;黑马选手”;弄个措手不及,不如提前打好预防针防患未然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