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編輯推薦: |
☆ 从华沙到莫斯科,从敦刻尔克到伦敦,从马耳他到罗马,二战战场全景式回忆。
☆ 从陆军炮兵到空军缔造者,从抗登陆作战到山地阻滞战,从参谋长到统帅,后勤、财政、基建、外交和国际法德国元帅四十年军旅生涯的经验教训与人生体悟。
☆ 用新的视角揭示历史巨变背后决策的方式、理由和动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将领中,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是罕见的全能型军事人才,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历经多个军种、多种岗位,也领导过多个战场的多种战役。盟军对手们对他的军事能力十分肯定,指挥英军和凯塞林在地中海作战的亚历山大元帅称赞他在错误情报导致的绝境中表现出全身而退的杰出才能,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曾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的奥利弗利斯爵士。
本书是凯塞林撰写的个人回忆录,重点回顾了他在建立纳粹空军和二战战场的作用。他自己参与或指挥了德国入侵波兰、比利时、法国战役,领导德国空军进行了不列颠空战,在入侵苏联的战争中配合中央集团军行动,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他不仅要指挥作战,更要调和各方面的矛盾。这些经历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手资料。跻身德军高层的凯塞林,与当时德国军界的重要人物,如空军总司令戈林、陆军元帅冯博克、沙漠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阿尔贝特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26名元帅之一,曾在德国军队长期服役,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过一战、二战,特别是在二战的波兰、苏联、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曾经策划、指挥许多重大战役,1945年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向盟军投降,见证了德国军事力量*后的结局。作为战败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对二战德国战略和战术得失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定军事史意义。作者身居德国高层多年,与许多政治人物、军事领导者有过密切接触,对德国军事、政治生活中改变历史的事件大多有所了解,他的叙述可以增进读者对许多历史瞬间的认识,同时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和立体地还原复杂的历史。从他叙述中,可以看出德国军队和纳粹政权兴起与灭亡的线索。
|
關於作者: |
阿尔贝特凯塞林(18851960),德国两次大战的经历者,最具领导力的将领之一。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丰富的经验和学识,使凯塞林成为了当时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双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
|
目錄:
|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和平年代 1904-1941
一 巴伐利亚皇家陆军和魏玛共和国国防军 1904-1933
二 魏玛国防军中崭露头角
三 转入德国空军
四 德国航空部
五 空军总参谋长
六 第 1 航空队总司令(驻柏林)
七 波兰战役 1939 年
八 静坐战
九 第 2 航空队征战西欧
十 转折点前夕
十一 海狮行动与不列颠空战
十二 苏德战争爆发
第二章 地中海战场 1941-1945
十三 转战地中海
十四 马耳他还是埃及?
十五 盟军登陆北非和突尼斯战役
十六 西西里夺岛战
十七 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倒戈
十八 萨莱诺之战和奋力构筑罗马南方的防线
十九 卡西诺之战、安齐奥内图诺之战和罗马易手
二十 坚守意大利北方
二十一 意大利的游击战
第三章 无条件投降始末和我的审判
二十二 西线总司令
二十三 战争结束
二十四 我的战后经历
|
內容試閱:
|
序 言
1952 年 10 月 23 日,我终于结束牢狱生涯,不久后被完全赦免。铁窗内的年月成为我参悟生命真谛的必经之路那些年里,我终于有时间反躬自省,时至今日仍为之感慨良多。那些年里,往事一幕幕在脑海萦绕不去,我便想理清关于昨日的思绪,希望能借此看透今日,把握明日。
被羁押一年后(我先后辗转于卢森堡附近的蒙多夫美军监狱和纽伦堡战俘营。在那里,我们这些犯人只能私下里看几眼美国陆军官报《星条旗》),我从 1946 年年中开始研究战争史。此外,得益于多国的报刊书籍,我对时事动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熟知了美、英、法、瑞士、意大利以及少量苏联的思潮。处于控制下的德国媒体几乎提供不出这样的资讯。所以我很感激这些丰富多样的外国报刊,有了它们,我才得以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获取了所有感兴趣的资讯,而且我认为报道也相当准确。然而,还有是有很多阅读体验不太尽如人意。新闻、社论若不追求实事求是就成了一纸空文,可许多如实报道读起来实在令人难受。
国外许多风云人物基于个人回忆,极尽详尽之能事地呈现出他们视角下的历史,而德方主要参与者的回忆却难觅其踪。结果,历史研究缺失了最基本的材料。如果能知道一项决策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面下被取舍、被采纳的缘由、方式以及决策者大大小小的动机,许多历史学家一定会大喜过望。
有鉴于此,我决定提笔尽我绵薄之力。我试着只讲述这些事件,它们或者与我切身相关,或者属于我或多或少能理解当时发生了些什么的情形。
我将尽我所能写下的,是当时相遇的那些人和事。当然我也知道,无论多么力求客观,仍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些许主观倾向,至少会留下主观之嫌。但我不会让读者指责我在试图证明自己永远正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会坦陈今日所认识到的过错。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理应鞠躬自省、坦白认错,不能推卸责任。此类作品首先就要求作者开诚布公,换言之,心甘情愿地如实写明当时当地所思所为。时至今日,回避这种责任的行为屡见不鲜,但不代表我就能理直气壮地循着先例明知故错。
如果读者希望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容我先简述个人背景。短短一则概况或许更能揭示戎马生涯绝不仅仅是笑对千军万马,这一生意味着身心的殚精竭虑,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