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售價:HK$
64.9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HK$
85.8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HK$
64.9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HK$
74.8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HK$
74.8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1)CCTV2017中国好书获奖图书《付费》作者方军重磅新书。
(2)在信息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时代,告诉你该如何快速学习、高效学习来跨越知识与实践的鸿沟,成长为职场精英。
(3)3大穿透式学习思维,16个实用指南型工具,一位互联网时代的资深学习者的经验之谈,适合在工作中想要提升自己的各类学习者
(4)心理学人 采铜、管理学专家 陈春花、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阳志平、碳9资本创始人 冯新、行动派创始人 刘晓琦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在数字时代,随着知识更迭速度的加快,学习变成了每个职场人士必须终身面对的*重要的事情之一。高效工作的前提是高效学习,只有快速提升学习能力才能应对日渐提升的工作要求。本书思维篇探讨的是知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方法篇主要分享作者和其他优秀人才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中学到的、用过的且被证明有效的一些学习方法。思维篇和方法篇都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工具清单,以帮助读者建立对学习的科学认知,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
本书作者提出了3大穿透式学习思维:关于学习全过程的学习之旅模型、应对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转化思维、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思维。就如何做学习计划、如何为求知读书、如何刻意练习、如何高度专注、如何动手去做、如何梳理与提升等主题,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并提供了16个实用指南型工具。
这本书是一位互联网时代的资深学习者的经验之谈,适合在工作中想要提升自己的各类学习者。
|
關於作者: |
方军:
方军,互联网人,现任快知实验室合伙人、火币大学顾问合伙人,曾任创业邦执行总裁、现代传播集团CTO。拥有丰富的产业战略规划、技术产品研发、运营与投资经验,在新浪科技、腾讯科技、巴比特、链得得、36氪、火星财经等开设区块链专栏。2018年联合发起通证经济实践联盟,发布《通证经济的模型与实践: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商业落地白皮书》等。著有讨论互联网平台的《平台时代》、讨论互联网 知识的《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等书,《付费》获评CCTV2017中国好书。
|
目錄:
|
前言 用穿透式学习跨越知识与实干的鸿沟
思维篇001
思维1 如何开启学习之旅002
学习之旅圆环:召唤、磨难、返回005
实用工具01:我是在假装学习吗017
微型学习:一次次学习小循环023
实用工具02:用知识与实干对撞点、线、面027
案例讨论 安迪格鲁夫的学习方法:没有假装学习,只有真实对撞031
思维2 如何把所学转化成能力038
面对已知:从入门教程到培训课程,再到操作标准040
实用工具03:将所学变成入门教程041
实用工具04:将所学变成培训课程044
实用工具05:将所学变成操作标准046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学习049
面对未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054
实用工具06:用形象化比喻展现思维模式057
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智慧062
案例讨论 环球航行第一人麦哲伦:不要高估认知063
思维3 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068
个人知识体系:把珍珠串成线071
个人知识体系的比喻:知识小屋和知识支柱074
实用工具07:个人知识支柱画布078
先有知识框架,再碎片化学习082
实用工具08:通过啃书大作战深度复制知识框架084
构建知识体系的对照思维089
实用工具09:用对照思维来校正知识体系091
方法篇095
方法1 如何做学习计划096
学习的台阶:从知识到实践的五个台阶099
五个台阶的要点:通过实践,成为高手105
实用工具10:如何十步快速了解陌生领域113
案例讨论 扎克伯格的快速学习闭环120
实用工具11:像经商一样执行,把OKR用到学习中122
方法2 如何为求知读书126
区分休闲阅读与求知阅读128
求知阅读的5个方法131
深度阅读法:整体泛读、逐字精读、重点深读138
案例讨论 王元化读黑格尔:如何钻研式读书145
方法3 如何刻意练习148
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150
在导师的指导下刻意练习156
案例讨论 富兰克林是如何通过刻意练习学习的158
通过刻意练习改进心理过程161
用案例互动讨论改进心理过程164
方法4 如何高度专注166
深度优先的学习方法:深度工作vs浮浅工作169
实用工具12:深度时间镜子增加专注工作时间171
实用工具13:深度工作任务时间记录表174
心流:专注的心理学理论基石178
找到自己深度工作的节奏模式182
生活可以极简,工作与学习需要复杂的工具185
最后的话:重视产出,奉行成果主义188
方法5 如何动手去做190
做方案:将知识转换为实干的一步192
实用工具14:用丰田一页纸报告做方案196
做MVP:用最小可行产品验证想法201
案例讨论 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回到基本原理去寻找解决方案206
实用工具15:用简单画布分析进行三要素拆解208
质脆玩具:造个玩具自己玩212
方法6 如何梳理与提升216
什么是个人知识指南218
为自己写个人知识指南220
实用工具16:如何写个人知识指南224
要避免掉入哪些坑231
四种方法轻松写出初稿,再反复修改233
作者关于学习的个人知识指南236
结语 唯有笨功夫
|
內容試閱:
|
用穿透式学习跨越知识与实干的鸿沟
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识,是在行动中可以证实的知识,是对行动结果有效的信息。
彼得德鲁克
数字化加速变革经济、社会与生活,外部世界巨变,知识快速更新,我们都感觉到需要持续提升技能,我们认为自己应终身学习。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求知识、热衷学习。学习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学?如何学以致用?
我们熟悉的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方式似乎不再那么有效。首先,重大的变化之一是目标变了。我们不再仅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还以拥有技能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以实干出成果为目的。
知识的样貌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期待的知识是稳定的,已经经过长久发展、检验与梳理。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是新涌现的知识,很难找到我们通常期待的已经掌握所有知识的老师,我们也很少有系统的课本与课程。
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是以一生或至少数十年为周期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以备在未来的人生中运用。即便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很多人看待学习的方式也没有变化,即学习是为了将来某个时刻用。但现在,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周期内往返于知识和实干之间,我们在实干中觉得需要就去学,学了就立刻用,如此循环。
学习的方法变了,知识的样貌变了,知识运用的场景也变了,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学习这件事。作为为实干而学习的成年学习者, 我们更需要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在这本书中,我想做的是探讨知识、学习、实干的关系,分享我们学到的、用过的且被证明有效的一些学习方法,我们可称它们是注重知行合一的穿透式学习。在开始讨论具体方法前,让我们先看看我对于学习的两个主要认知:第一,学习的目标是拥有有效的个人知识体系;第二,我们可借助学习之旅圆环游走于知识世界与实干世界。
学习的目标是拥有有效的个人知识体系
虽然很多人已经离开学校并在实干中学到很多,但主导人们关于学习的意象依然是学校中学、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将要讨论的学习和你熟知的学校学习有很大不同。简单说,我们成年学习者的关注重心不再只是知识世界,我们身处知识世界与实干世界之间,应更重视两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最终成就我们自己。
我们身处知识世界与实干世界之间
现在,我们思考学习的立足点是实干世界,学习的行动是进入知识世界,获得知识与技能,再重回实干世界。立足点不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仅关注知识世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是所获得的知识;把个人也考虑进来,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将实干世界纳入关注范围,我们更在意如何做,做了有什么成果,然后带着明确需求去学习、去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过去,当人们讨论学习时,想的都是如何学习知识。明确地把实干世界描绘进学习图景后,在上图中,人们学习的关注点至少应向右边移动一下,重点去关注个人所掌握的、能运用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来说,人们把个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模式加起来的整体称为一个人的个人知识体系。现在人们经常说起个人知识体系,这里我也把拥有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视为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
于是就有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问题:构成我们个人知识体系的是什么?也可以这样问:我们要学的是什么知识?
我们不会去探讨知识的种种定义和分析,因为从各种有关知识论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我们这本书的关注点是实干,采用的大体是柏拉图的定义,即知识是经过验证的真实信念,或采用德鲁克的界定,即知识是对行动结果有效的信息。
过去,当需要把知识再明确地细分时,人们经常把要学的知识再分为知识与技能,知识是老师可以教的,技能是需要自己再练习的。教学设计专家朱莉德克森在《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中虽也主要采用知识与技能二分法,但她又进一步细分,发现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东西,她认为学习要消除的是学习者的六个差距:知识、技能、动机、习惯、环境、沟通。
我认为,将我们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统称为个人场景知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词是在场景知识(knowledge of the circumstances)前加上个人组成的。在《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一文中,哈耶克讨论了与有通用原则的科学知识对应的一种常被忽视的知识,即特定时间、地点、场景的知识,他称之为场景知识。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赞扬哈耶克是专注不言自明的、特定场景知识的先驱。当我们从实干出发去看待学习时,我们学习正是为了获得这样的知识。
哈耶克在讨论时特别谈到了这类知识与学习的关系:今天,谁要是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全部知识的概括,简直就是异端邪说。但是稍加思索就会知道,当然还存在许多非常重要但未被组织起来的知识,即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我们只要想一下,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完成了理论上的培训后都必须学那么多的东西,学习各种工作占了我们工作生涯多么大的一部分,在各行各业中,对人们的了解、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对特殊情况的了解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我们学到的知识经常是个人化的,因而我认为,或许可以进一步引申,将我们所学到的各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