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众多未来

書城自編碼: 348412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诗歌
作者: [美],乔丽·格雷厄姆,[Jorie,Graham]?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327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4.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1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1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全2册) 》

售價:HK$ 260.8
面向2035特种加工技术路线图
《 面向2035特种加工技术路线图 》

售價:HK$ 96.8
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
《 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 》

售價:HK$ 60.5
康德希望问题研究
《 康德希望问题研究 》

售價:HK$ 107.8
艺术家的调色板
《 艺术家的调色板 》

售價:HK$ 184.8
大数据开发实战
《 大数据开发实战 》

售價:HK$ 130.9
古代人的一天(第3辑):朝代的七天
《 古代人的一天(第3辑):朝代的七天 》

售價:HK$ 154.0
怎样上好常态课:小学数学教学24例
《 怎样上好常态课:小学数学教学24例 》

售價:HK$ 68.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4
《《打破风格》(文德勒诗歌课)美国著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
+

HK$ 52.5
《荒原(2020年全新译本,只闻雷鸣,不见雨落,世界本就是一片》
+

HK$ 52.5
《佩尼希胶卷:西尔泰什诗集》
+

HK$ 98.7
《《臭鼬的时光:罗伯特·洛威尔文集》(大雅品牌)(自白派诗歌开》
+

HK$ 139.2
《杰克·吉尔伯特诗全集》
+

HK$ 103.0
《世界抒情诗选:灰烬的光芒(西川主编,44位世界诗人,103首》
編輯推薦:
☆ 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战后美国诗坛中心性的诗人四十年间代表作首度在中文世界结集出版,实力青年译者金雯倾力翻译并导读。
☆ 被约翰阿什贝利称赞的后辈,被娜塔莉波特曼称为聪明又性感的文学导师。
☆ 继承艾略特、毕肖普诗学技艺,兼具智性与抒情的诗人。以精密的观察重新挖掘微小平凡之物,探索人类情感和思维的边界,见证当代美国诗风与社会半个世纪的变迁。
內容簡介:
《众多未来》精选了乔丽格雷厄姆从1976年到2014年创作的诗歌,包括过去十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和*近的新作,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格雷厄姆诗歌的面貌。在这些诗中,能看到她对幼年生活的回忆和深度情感的挖掘,她对亲人的深情,她重新改写神话传统、从中发现人类心灵秘密的努力,以及她对更平和、理智、远离暴力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格雷厄姆是二战后美国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与大多数女性诗歌有所不同,她的写作呈现出一种富于思辨并且更具有雄心的中性气质,足以和伊丽莎白毕肖普媲美。有人认为,她之于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就如同鲍勃迪伦之于1960年代以后的摇滚:她改变了诗歌艺术的形式,使之能够呈现比以往更为深刻而广阔的内容。她*擅长的是用连续滚动的句子来捕捉人在特定场景中的细微体验,从静止到运动再回到静止,从完整到分裂再回到完整
關於作者:
乔丽格雷厄姆(Jorie Graham, 1950 ),美国当代诗坛重要诗人。她出生于美国纽约,在意大利和法国接受教育,曾经学习哲学和电影制作。格雷厄姆曾是麦克阿瑟奖金的获得者,也是众多诗歌奖项的得主,包括怀丁作家奖(1985)、普利策诗歌奖(1996)、华莱士史蒂文斯奖(2017)。她在19972003年任美国诗人学会会长,现任哈佛大学修辞学客座教授。
目錄
代译序:
词语的旋涡和化为沉默的嘶叫 1

植物与鬼魂的混血儿

田纳西的六月 11
格格不入 13
鹅群 16
回针缝 19
事物的规律 21
送给孟德斯鸠的菜蓟 23
镜框 25
镜子 27
头脑 29
获得新生的树 31
弹琴的女孩 33



圣塞波尔克罗 37
读柏拉图 40
撒哈拉热风 44
我观察过一条蛇 50
想要一个孩子 54
我的花园,我的日光 56
鲑鱼 59
论不平衡 62
马萨乔的放逐 65
古斯塔夫 克利姆特的两幅画作 71
卢卡 西尼奥雷利的肉身复活 76

美的意义

他们之间的姿势,即诗人自画像 85
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 91
眩晕 94
论困难 97
终点的意义 100
阿波罗与达芙妮,即诗人自画像 106
不要触摸我 112
作为急迫与延迟的自画像 119
霹雳舞 124
德墨忒尔与珀尔塞福涅,即诗人自画像 129
有关被迫看到的景象和充满信任的恐惧 134

非相似性之域

裂变 141
在此刻观看卡巴莱秀 149
来自新世界 153
藏身之地 159
野餐 163
我们称之为思考之物 170
历史 175
历史之后的阶段 182
灵魂诉说 195

物质主义

表面 199
关于自我真实性的笔记( 一) 201
关于自我真实性的笔记( 二) 203
统一场域之梦 206
丰饶 217
可见的世界 220

谬误

小乌托邦的守护天使 227
扫描 232
思考 238
秘密学研究 240
帕斯卡尔的大衣 244
从风暴中找回 254
论空气中不断变化的扰动 257

群蜂

选自《宗教改革日记》 261
遮布 266
在下方( 西比尔) 269
选自《宗教改革日记(2)》 272
祈祷 274
下方( 卡里普索) 276
下方(13) 279

从不

祈祷 285
沉默 中 287
黄昏河岸的祈祷 290
海鸥 292
退潮 298
进化 302

领主

他者 311
第一天的清晨 314
浮出地表之后 319
军人公墓 323
从灌木篱墙发出的声音 328
小小练习 332
祈祷(2003 年5 月9 日的尝试) 333
祈祷(2003 年6 月14 日的尝试) 338
印象主义 342

沧海巨变

沧海巨变 351
获得一个身体 355
关塔那摩 358
生命晚期 361
接近黎明 365
夏至 369
根须 373
窗前的小提琴手,1918 377
众多未来 382
未标注日期的摇篮曲 386
没有远路可以绕行 391

地点

日落 397
滨海卡涅,1950 年 401
枯树的美德 405
站在我围栏上的鸟 410
最初的鸟 416
终点 420
就业 423
跑步机 426
对话( 有关想象力的恐惧) 430
间歇 434
地球 439
走神 445
阿马教堂的消息,2011 450

新诗

双螺旋结构 461
蜂巢 468
禁食 472
刺探 476_
內容試閱
代译序: 词语的旋涡和化为沉默的嘶叫

金 雯

1950 年,诗人乔丽 格雷厄姆出生在一个美国记者与视觉艺术家组成的家庭。幼年时期,她随父母在意大利生活,中学期间移居法国,1968 年开始在索邦大学学习哲学。同年,她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随后到纽约大学继续学业,转为电影研究专业。毕业后,在一段匆促的婚姻后,她又与青梅竹马的出版世家公子结婚,不过她很快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种生活,接着进入艾奥瓦创意写作班研习自己在大学期间开始入迷的诗歌写作,1978 年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此后,诗人很快开始了诗歌创作,在1980 年和1983 年连续出版了两部诗集,都比较顺利地获得批评界认可,也因此得以回到艾奥瓦创意写作项目任教。1999 年,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思 希尼之后,她获得哈佛大学博伊斯顿讲席教授的职位。今天,她毫无争议地位列二战之后最杰出的美国诗人。
初次翻开格雷厄姆的自选集,会发现早期的诗歌灵气充盈,也比较驯顺、比较容易理解。她创作伊始就表现出高超的表现力,善于将生活变成一个个令人惊异的慢镜头。在她的早期诗歌中,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物件、每一件小事都仿佛是一场完美的风暴,让日常水面下潜藏的危机和动能全都展露出来。
《植物与鬼魂的混血儿》这部诗集从鹅群的飞行和缝纫的针脚里看出了万物的秩序和联系。《蚀》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名画以及现代主义画作中解读出当下这一概念的地位上升,让人想起波德莱尔画论所描绘的现代性,即人不得不依赖短促易逝的尘世时间的境遇。《美的意义》包含许多神话变奏曲,诗人读出了《圣经》创世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哲学和情感无意识,发现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克的故事早已预见了当代人关心的女性必须抵御男性凝视的问题。《非相似性之域》是一连串珍贵的自白诗,可以窥见诗人在1960 年代晚期欧美平权运动和1972 年尼克松水门事件期间的经历和思想状况,也能看到她开始步入更为抽象的诗歌主题,书写何谓思考、何谓历史。《物质主义》这部分包含更多的以抽象概念命名的诗作,比如《关于自我真实性的笔记》《统一场域之梦》等等,但其实这些诗作并不抽象。《统一场域之梦》从诗人送回男友留在自己家的衣物一幕开始,转而描绘路上看到的群鸟在电线上舞蹈的景象,然后开始回忆幼年时期舞蹈老师对着镜子审视陌生自我的震撼一刻,最后引用哥伦布日记中记叙征服西印度岛屿的话语。这几幕场景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与自我与他者(或内在他者)的会合与冲撞有关,而这几个碎片被放在一起,也体现了诗人以形象进入哲理,试图构筑一个感受与思辨的统一场域的构想。
诗人的早期和中期诗作大都传达非常丰富的感官和情感体验。即便是抽象的主题,诗人也总是以几件具体鲜活的轶事入手,铺陈出一个易于进入的界面。但要深入理解这些诗作,要求读者拥有很多耐心和领悟力。格雷厄姆的前辈美国诗人艾略特和史蒂文斯都写过最好的哲思诗,以诗歌语言作为哲思的工具,说明哲学语言与诗歌语言彼此兼容。格雷厄姆的诗歌明显承袭前辈风格,只是,相比艾略特和史蒂文斯,我们的女诗人更富有叙事的激情,可以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变成通向不可见深渊的小径。
翻译从《植物与鬼魂的混血儿》到《物质主义》这几个集子的精选作品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虽然从《蚀》开始就感觉眼前的纸面开始变为液态,但毕竟还能坚持住,译出许多乐趣来。紧随其后的《谬误》和《群蜂》这两部分对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两个选集里,格雷厄姆诗歌的难度增加了,在之前诗集中已经拉长的句式变得更加富有实验性,在《群蜂》的第一首诗《宗教改革日记》里甚至出现了大量破碎的句子。在这些诗歌中具体景象和抽象哲思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隐晦。不过,假如我们勉力跋涉过这两部分,会发现它们包含不少浓缩诗人一生诗思的经典作品,仔细拆解这部分诗歌,可以帮我们窥见诗人非常喜欢的几个母题之间存在什么关联。诗人所有的诗作中反复出现表面与遮布的意象,还有无处不在且指代不明的它和同样令人费解的嘶嘶叫声,它们彼此衔接互相呼应,帮助诗人创造丰富的意义。我们可以用《谬误》这部分里的《秘密学研究》这首诗为例,简单分析一下上述这些主题之间如何互动。《秘密学研究》的最开头几句是这样的:

我们不知道那是我们在寻找的秘密,一个未见
之物,
这有些讽刺吗?有什么象征意义吗?生猛的
眩晕
我们正在寻找的吸附点,想要用
自己的生命
滋养的东西没有历史的点,缀上了金丝带的点,
如此光滑,
不断缩减,但又挤得越来越密,
其中有众多的喧嚣,又被
凝结
为一个铿铿作响的单一个体秘密词语
旋转扭结之处

这首诗开头的未见之物在后文中都被称为它(it),it可能是整个诗集中出现频率最高也最微妙的一个词了。格雷厄姆的许多诗中都出现了它这个难以界定也难以用感官或理智捕捉的神秘之物,而这首《秘密学研究》直接展示它的含义,可以看成是破解整个诗
集的一把钥匙。
这个神秘的不可见物首次出现在《美的意义》这部分里的《他们之间的姿势,即诗人自画像》一诗。在这里,夏娃摘下禁果的内心动因被描绘为一个秘密,一个神秘之物(thing)。当这个秘密被泄露,被传递给亚当,成为两人共享之物,她便获得自由。这是一个罪人,一个犯错的人所独有的自由,以堕落为代价,又以走向未知为宿命。未见之物这个意象在整部诗歌自选集中如秘密一样蔓延,出现在《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论困难》《霹雳舞》《裂变》《来自新世界》《历史之后的阶段》《关于自我真实性的笔记》《可见的世界》《小乌托邦的守护天使》《宗教改革日记(2)》《他者》《祈祷(2003 年6 月14 日的尝试)》《夏至》《众多未来》《走神》等众多诗篇中。而《秘密学研究》似乎是来帮我们梳理这个未见之物在所有相关诗篇中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意蕴。
从《秘密学研究》的开局来看,它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吸附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没有历史的点,因为历史由它开启;是缀上了金丝带的点,一个似乎不那么必要却又最为显眼的命题。它就是生命的源头和终点,而关于它没有确定的答案,它只能是一个秘密。这个小点包含众多的吵闹,同时又缩减为一个坚固的单一个体,也就是说,世界的纷繁表象都出自这些表象底下的内核,但这个内核并不可见,我们很难通过这些表象触及其内核。令人迷惑的表象及其近义词(形式、迹象、形象等)也是格雷厄姆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词,都成为遮蔽它的布料。
这个未见之物也是一个词语的旋涡,即词语旋转扭结之处。所有语言都想要进入这个神秘地带,却扭结在一起无法举步。语言总是被产生万物也产生语言自身的原动力吸引,不断向着它追寻,却像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一样无法抵达终点。
生命本源和本质不可触及的难题反复出现在20 世纪之前的许多哲学思潮中,哲学专业出身的格雷厄姆对此也十分清楚。所以她在《秘密学研究》这首诗里专门引用尼采的名言:人类再也不能将自己的欲望之箭射到 人以外的地方,由此说明人类在放弃了构筑上帝这项工程之后,已经无法超越自身来发现推动自身的力量。弗洛伊德也对人类本质是什么这个秘密给出了自己的命名,与诗人格雷厄姆一样使用它这个词来指代这个秘密。弗洛伊德借用德国医生格奥尔格 格罗德克(Georg Groddeck)创造的概念它(德语为das Es,英语为the it),用it的现代拉丁文对应词id 来表示本我,即人类心理驱力背后的根本性力量。本我这个连弗洛伊德自己都无法清晰定义的概念就是格雷厄姆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它的一个变体。
进入20 世纪以来,更新潮的哲学思想不断试图用不同于尼采超人哲学的方式来回应人类本质不可知的困境,试图想象一种不需要本质这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但这个工程的难度远大于构建上帝,因此它仍然在延续,始终没有定论,也必然会不断延续。我们的诗人也是这项巨大工程中的一位善战的勇士。
诗人不仅仅是一个哲人,不仅对西方宗教和艺术传统有着精深的理解,也是1960 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充满魅力的记录人。她的诗歌中不断出现的未见之物的意象也同样是对时代性情感的折射。西方1950 年代至1970 年代的年轻人在一浪接一浪的文化危机中体会到最为深刻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如何定义西方文明,不知道作为个体和群体应该追求什么,向何处去,这种迷茫在垮掉的一代和60 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反复出现。格雷厄姆的诗作中经常出现嘶嘶的叫声,类似伊甸园里蛇的嘶叫,也类似收音机扫描电台的声音,代表着一种不知何起的诱惑,也代表着找不到任何有效沟通源头的空虚。这个嘶嘶叫声就是内心躁动迷茫的声音,一种不得不化为沉默的声音。
如果说《群蜂》这部分的诗作有志于革新英语句式,试图揭开遮蔽事物的辞章(《宗教改革日记》),那么《从不》到《地点》这几部分虽然也有晦涩之处,但又回归了诗人之前诗作的特征,包含许多生动的场景。诗人在2012年被诊断为癌症患者,虽然暂时幸存,但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地点》这个选集的诗作中也包含对这段时期的记载和思索。在《地点》之后,格雷厄姆又创作了新的诗,其中有几首也收录在这部自选集中。
史蒂文斯在长诗《最高虚构笔记》中曾经写道:第一个念头并不属于我们。伊甸园的 亚当是笛卡尔的父亲 夏娃把空气变成了自己的镜子 她所有子女的镜子。这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念头在人类创始之初就已经形成,我们生活在被赐予我们却不属于我们的世界。夏娃教会自己和她所有的子女如何以自己为尊,将天地变成自我的镜像,但这掩盖不了人类无法左右自己的世界与命途的焦虑。格雷厄姆也生活在同一个失落的世界中,也用自己的方式不断问询同样的问题:我们如何面对不可捉摸的支配我们的力量?如何去命名或描绘它?语言在这场博弈中充当了一种什么样的复杂角色?她的这部自选集就像诗人在《作为急迫与延迟的自画像》中提到的奥德修斯妻子珀涅罗珀不断织起又不断拆掉的布匹,不断凝固成一个整体,又不断松散开去。而我们作为读者或译者,要做的就是不断破解,也同时不断丢弃我们找到的钥匙,像一个孩子般凭直觉重新寻找入口的踪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