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HK$
107.8
《
唤醒孩子的学习力3: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
售價:HK$
71.5
《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售價:HK$
86.9
《
大宋西军
》
售價:HK$
85.8
《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售價:HK$
74.8
《
嫉妒
》
售價:HK$
53.9
《
文明的碎片(西蒙·沙玛重磅新作!)
》
售價:HK$
107.8
《
别读博,会脱单
》
售價:HK$
57.2
|
編輯推薦: |
★20世纪身处塔尖的伟大诗人罗伯特洛威尔,斩获无数权威文学大奖与ji高赞誉:
2次普利策奖、1次美国国家图书奖、1次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3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美国自白派诗歌的开创者;
美国那一代zui好的诗人;
美国zui后一位广受尊崇的公众诗人;
他改变了美国诗歌,是美国诗歌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填补空白洛威尔著作等身,在国内出版市场却屈指可数,本书作为洛威尔去世后整理出版的*文集,作为其zui重要、zui全面的一部散文集,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种慰藉。
★权威看美国那一代zui好的诗人洛威尔如何分析、评价毕肖普、兰塞姆、弗罗斯特、艾略特、奥登等诗歌巨匠的诗作。
★20世纪美国文学的核心代言人洛威尔讲伟大作家、伟大作品背后的故事,真实、有趣、幽默,带你无限接近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
述说《臭鼬的时光》等个人作品的前世今生;
深情诉说洛威尔跟伟大作家们交往过程中令人捧腹的逸事。
【故事一:被婉拒后,自带帐篷睡草地也要厚脸皮留宿著名诗人泰特夫妇家的洛威尔。(详见下文精彩书摘黑体段落,内文还有其他有趣故事等着你)】
★伟大作品的重新解读洛威尔重新解读《伊利亚特》《变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美国桂冠诗人、他那一代zui好的美国诗人洛威尔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一部文集。全书共四个部分,收录了洛威尔一生写作的近四十篇文章,在书中,洛威尔或结合自己的创作,凝视古今诗歌,评析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伊利亚特》《变形记》等经典作家作品,阐述英语格律、诗与戏剧等重要诗歌主题,也细读了自己与朋友的一系列作品;他还将追忆和述评相结合,描摹兰塞姆、弗罗斯特、艾略特、奥登等前辈诗人群像,回忆理查兹、毕肖普、贾瑞尔、贝里曼、普拉斯等好友,讲述其生平、轶事、写作以及与他们的友谊;此外,他还毫无遮掩,袒露了自己的家族史,家庭、亲人、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身体和精神上的困境。这些文章,严谨而细腻,深情而真挚,深度与广度兼具,为我们理解众多大师提供了洛威尔视角,也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真实、充满魅力的洛威尔,一个自白派大师的真知、洞见和风骨。对洛威尔而言,写作是自我表达,更是自我治疗,是他克服肉体与精神之痛的一剂良方,而阅读它们,对现代社会中焦虑而困惑的灵魂无异于一种巨大安慰。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 Lowell,19171977)
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自白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代表,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1917年生于波士顿,1935年入哈佛大学,1937年转入肯庸学院,求学于新批评大师兰塞姆,开始致力于形式工整而内容艰深的诗歌创作,后转向自由诗体。代表作有诗集《威利爵爷的城堡》《生活研究》《海豚》等,文集《臭鼬的时光:罗伯特洛威尔文集》等。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种文学大奖。影响了沃尔科特、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毕肖普、普拉斯、安妮塞克斯顿、默温等在内的多位同代及后辈诗人。被誉为他那一代zui好的美国诗人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
译者简介
程佳 作者简介 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Lowell,19171977)
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自白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代表,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1917年生于波士顿,1935年入哈佛大学,1937年转入肯庸学院,求学于新批评大师兰塞姆,开始致力于形式工整而内容艰深的诗歌创作,后转向自由诗体。代表作有诗集《威利爵爷的城堡》《生活研究》《海豚》等,文集《臭鼬的时光:罗伯特洛威尔文集》等。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种文学大奖。影响了沃尔科特、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毕肖普、普拉斯、安妮塞克斯顿、默温等在内的多位同代及后辈诗人。被誉为他那一代zui好的美国诗人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
译者简介 程佳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国班戈大学R.S.托马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译著有洛威尔系列(《臭鼬的时光:罗伯特洛威尔文集》《海豚》《海豚信》),卢契亚诺贝里奥的《记忆未来》,以及诗歌《R.S.托马斯晚年诗选:19882000》2014、《R.S.托马斯诗选:19451990》2012、《R.S.托马斯自选诗集:19461968》2004)、《她把怜悯带回大街上:丽塔达夫诗选》(2017)等。
|
目錄:
|
目录 导言
第一辑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001
罗伯特弗罗斯特011
华莱士史蒂文斯018
约翰克罗兰塞姆023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029
T.S.艾略特044
I.A.理查兹063
拜访泰特夫妇072
伊沃温特斯079
罗伯特潘恩沃伦的《暴龙兄弟》083
花甲之年的奥登089
伊丽莎白毕肖普的《南与北》099
斯坦利库尼茨的《父与子》101
兰德尔贾瑞尔106
狄兰托马斯113
约翰贝里曼127
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133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爱丽儿》151
第二辑
艺术与邪恶155
《伊利亚特》161
奥维德的《变形记》178
霍桑的《珀伽索斯》184
谈《葛底斯堡演说》197
霍普金斯的圣洁202
英语格律204
诗人与戏剧209
新英格兰及遥思213
史诗218
第三辑
谈《臭鼬的时光》260
谈翻译《费德尔》275
谈《模仿集》282
与弗雷德里克赛德尔进行的访谈284
与伊恩汉密尔顿的谈话287
战前波士顿324
里维尔街91号354
在失衡的水族馆附近373
附录:致两位总统的公开信
致罗斯福总统415
致林顿约翰逊总统434
注释和来源 439
罗伯特洛威尔年表 443
译后记 447
|
內容試閱:
|
拜访泰特夫妇
1937年4月,我穿着上一年夏天穿的那件带点樟脑味、已经弄脏了的白色亚麻衬衣,还有鹿皮鞋,已经打好结的那种,永远都不必系或解鞋带。从纳什维尔一路驶向卡拉斯维尔,我并没有看到东部沿海那种被一道道石墙隔开的贫瘠土地,以及无用的长满了灌木的荒野。我一路看到的,是大片大片没有树木的农田,以及一种不自然的不合时节的酷热,热浪似乎从崎岖不平的水泥公路上一阵阵袭来,轰炸着地平线。路走到一半才看见一组带有东方韵味的圆锥形山丘。这段旅途就像是在看一个西部片,等着路边出现一个骷髅似的方向盘和一辆有篷货车的泛白骨架。
我满脑子都是弥尔顿那种强悍的、有点像海盗式的雄心抱负。我唯一的定锚就是一个沉沉的手提箱,里面装满了蹩脚的诗句。直到我的保险杆撞上了泰特家那脆弱的农业信箱柱子时,我才从神游中回到现实。为了掩盖被撞坏的地方,我转身背对着他们那栋油漆剥落的有柱廊的房子。我撞坏了南部的文明。
泰特夫妇器宇不凡但放荡不羁,悠闲自在但做事专注。在他们家的壁炉上方,一支学童用的上了膛的点22小口径步枪悬挂在那面南 部联盟军旗下。与一幅列奥纳多 《岩间圣母》的复制品对称的,是一幅石墙杰克逊的版画。在我们下方,两岸全是枯树的坎伯兰河,颜色看起来就像湿湿的混凝土,还有诺尔曼先生,那个装点门面的佃农,夹在工装服里的样子就像他那没上油漆的棚屋的板条。聊了一两个小时,有地方逸事闲谈,对格林威治村的追忆,还有关于个性的辩论,之后我才开始发现一些我从不曾知道的东西。原来我也有点像一个传奇。我来自北方,神龙见尾不见首,推崇柏拉图,信奉清教,支持废奴。泰特递给我一本他的诗集《地中海》,手工印刷的,厚薄跟姜饼差不多。他引用了霍姆斯的《珍珠鹦鹉螺》中的一节 确实超越了你那著名的叔叔的飞行。我意识到,可怜的J.R.洛威尔这个古老的重负现在是一笔财富。在这里,他像被打垮的南部联盟一样,仍然活着并且成为了历史。
所有的英语经典名著和一些希腊语和拉丁语著作泰特都能信手拈来。他对那些经典书目驾轻就熟,冷静地抨击,修整,时不时还用一种严肃、充满活力的声音背诵关键性的诗句。讲到现代时,他枪毙了整个芝加哥那些马马虎虎的文选实验家。他觉得东部、南部和欧洲的一切文化和传统造就了艾略特、艾米莉狄金森、叶芝和兰波。我发现自己鄙视中产阶级改良主义那些毫无根源的欲望。
这个下午,泰特说了两件事,我印象深刻,一开始觉得它们很矛盾,但又是那样不证自明。他说他一直都相信他完成的每一首诗都将是他的最后诗作。他说的第二件事,是一首好诗无关于崇高的情感或者精神上的感动。它只是一件手工作品,一个明白易懂的或者说可认知的对象。为了举例说明认知对象,泰特讲到了诺尔曼先生和手工印制的《地中海》,还搬出了一张沥青色的木柜,柜子上有巨大的耳垂状手柄,这是他自己做的。我以前认为手工艺是可以重复的技能,属于手工培训课上那种平淡乏味的无趣之作。然而,这个柜子上的起翘、裂缝和起拱之处,还有一些绝妙的细节,都表明它会是泰特的最后之作。
我还去过泰特家一次,但这次其实我要拜访的对象是福特。此时福特与他妻子还有秘书被安排住在一块儿,他们那种城市生活养成的信任习惯已经耗尽了唯一的蓄水池。草坪上,一堆乱糟糟的树皮脱落的树枝堆放在洗衣盆里,几乎要被炎热的天气点燃,它成了福特的普罗旺斯露水池。南方人热情好客,结果家务活弄得人疲惫不堪。艾达是白天过来帮忙的仆人,她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不听使唤,各种活儿,还有不同文化间的碰撞,让她措手不及。我那时还是少不更事的青年,凡事热心,充满理想主义,我立刻就自告奋勇说要到泰特家去做客。但泰特夫妇的拒绝方式很委婉,他们说家里没地方住,除非我愿意在草坪上搭个帐篷。几天后,我就从纳什维尔带回一个在西尔斯罗巴克百货商店买的橄榄色雨伞帐篷。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每隔一天,我就会制造出一些严肃的、一点也不浪漫的诗歌严密、坚固、传统就像一个木柜子。它们写得很蹩脚。室内的生活超凡脱俗,也有无故的争端和摩擦。室外,那头名叫安德鲁大叔的小牛犊子,总爱躺卧在我的帐篷边上。我流的汗都足够装满那个蓄水池了,累得气喘吁吁,但是我渴望,并且把每一首诗都当作是我最后的诗作来完成。
我就像一只受伤的猫,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被他们领进屋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们。泰特仍然像二十年前一样潇洒、睿智。他的诗,所有的诗作,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作品,都极其个人化。那种结结巴巴和踉踉跄跄却能生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滔滔雄辩,也许这就是绝望的共鸣,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绝望的正式共鸣。我说正式是因为没有人给过我们这样的印象:诗歌必须是结实的,必须是有礼节的,必须经过修补和重铸,直到你的眼睛从脑袋上蹦出来为止。多少次,在痛并快乐的写作中,把东西打得粉碎只为击中那不可能的牛眼靶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如临世界末日,充满了奇特的恐惧和热情,它们在泰特的诗歌中悸动着,他的诗艺虽然被反复模仿,但从未被另一只手再现过。
195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