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29篇有关清末民初时局的论证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侯宜杰先生半生研究成果的缩影,读此书,可以看清1895年-1916年中国的政局。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侯宜杰先生写的一部历史随笔集。本集选入的大部分内容为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研究论文,少部分为读史札记,所写内容相关时间段为1895-1916年。主要致力于以清末立宪运动和袁世凯为中心的清末政治史研究,所写文章多属这两个方面,其他方面略有涉及。比如维新变法等内容。是一部上乘的学术作品。
|
關於作者: |
侯宜杰,1938年生,江苏沛县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以立宪运动和袁世凯为中心的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史研究。著有《清末国会请愿风云》、《袁世凯传》(曾名《袁世凯一生》、《袁世凯全传》)、《百年家族袁世凯》、《神拳义和团的真面目》、《无大无小袁世凯与朋僚》、和长篇历史小说《袁世凯三部曲》等。发表的文章有《革命与立宪相辅相成》、《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如何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论黄兴不入中华革命党》等数十篇。
|
目錄:
|
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
略论翁同龢开缺原因
君主立宪派反动论商榷
革命派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理论之评议
论立宪派与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
论清末立宪的进步作用
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应为康梁与立宪派正名
清末的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清末合法政党宪友会的成立
辛亥前梁启超与革命派的矛盾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杨度
张謇与辛亥革命
袁世凯新政评议
评清末官制改革中赵炳麟与袁世凯的争论
如何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暗杀宋教仁的主谋尚难定论
莫理循与袁世凯读《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下册)
论黄兴不入中华革命党
杨度二题
《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非载泽等所上
徐特立断指血书事考
清廷宣布了召开国会年限
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
袁世凯早期史事订误
1896年袁世凯被参与徐世昌受聘无关
辛亥革命爆发后徐世昌是否密赴彰德会见袁世凯
《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上奏问题商榷
|
內容試閱:
|
《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非载泽等所上
近几年来,一些论著在提及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之举时,莫不根据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从刊《辛亥革命》(四)中收录的《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 见《辛亥革命》(4),第24-26页。],断言载泽等在国外考察期间,曾上奏朝廷,请宣布五年立宪云云。似乎确有其事。然而,史料提供的事实证明,此折是有的,但并非载泽等所上,而是另有其人,《辛亥革命》的编者却硬把此折加在了载泽等头上。论者人云亦云,结果亦错。
要搞清此事,必须追根溯源。
《辛亥革命》(四)中的《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录自《东方杂志》临时增刊《宪政初纲》。按《宪政初纲》共收奏议四篇,即此折与《镇国公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编纂官制大臣镇国公载等奏厘定官制宗旨大略折》、《总核官制大臣庆亲王等奏编定阁部院官制折》。《辛亥革命》(四)选录了前两篇。《宪政初纲》每篇题首均已标明了上奏领衔人,故题下皆未另加署名。从四个标题看,显然,他们并未将第一篇中的出使各国大臣当作载泽等人;如果当作载泽等人,如同第二、三、四篇的标题一样,标题中肯定也会标出镇国公载等字样,以保持体例的统一。他们没有标出镇国公载等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清朝的出使各国大臣相当于其它国家的驻外公使。出使各国大臣为其正式称谓,一般也称驻某国钦使或星使。而载泽等的临时职衔则为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二者根本不是一码事,所以,他们没有标出镇国公载等字样。由此可见,此折绝非载泽等所上,而是出使各国大臣所奏。其未标出领衔人的姓名,大约是以为出使大臣的地位不是太高的缘故。
可是,《辛亥革命》的编者在收录《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时,却又无端地在标题下加署了载泽等三个字。如此一来,该折的上奏者便由出使各国大臣一变而为载泽等,完全张冠李戴了。看来,将出使各国大臣与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混为一谈,是《辛亥革命》的编者产生署名错误的主要原因。某些论者对此未加细察,轻率相信,因而也就跟着误认此折系载泽等所上了。
该折是否为出使各国大臣所上?回答是肯定的。何以见得?康继祖1906年编辑出版的《豫备立宪意见书》在奏章类全文收录了此折,折尾谨奏二字之前,有这样几句话:此折系臣诚、臣大燮公商主稿,会同臣某某等办理,合并声明。[ 康继祖:《豫备立宪意见书奏章》,第6页,教育品物公司校印,1906年。]这段话把事情的原委交代得相当清楚,奏折是出使美国大臣梁诚和新任出使英国大臣汪大燮公商主稿,会同其他出使大臣上奏的,当无疑义。不知何故,《宪政初纲》的编者收进此折时,却独独把这几句至关重要的话删掉了。否则,或许今天就没有写这篇短文的必要了。
此折上奏于何时?让我们看看外国报纸的报道。1905年11月25日,《中外日报》译载24日《文汇西报》的消息说:十月念七日(公历11月23日)柏林电云:伦敦传言,谓驻欧洲各华使咸入奏中国皇上,请俟五年以后,中国定立宪政。同日,《时报》亦转发《德文报》23日来电云:得伦敦消息,中国驻欧洲各钦使刻正预备奏请政府,于五年以后实行立宪。各出使大臣奏请五年立宪只有一次,可以肯定,这两则电讯就是指上述奏折而言。据此推测,各出使大臣上折当在1905年11月23日或前两天。
出使美国大臣梁诚保存的电报证实了这一点,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参加会衔的人员。1905年11月18日至20日,梁诚收到下列几封电报:
驻比杨大臣来电:奏议正大,请挈衔。鋆,养。(十月二十二日到)
驻法孙、刘大臣来电:照允列衔(十月二十四日到)
驻英张大臣来电:折稿妥善,愿同列衔,何日拜发,补示。彝,敬。(十月二十四日到)
驻德荫大臣来电:拜读来稿,愿列名。昌,敬。(十月二十四日到)
驻奥杨大臣来电:梁、汪星使鉴:请列贱名。晟。(十月二十四日到)
驻义许大臣来电:梁、汪星使鉴:大疏忠爱之忱,溢于言表,佩甚。鄙见稍有不同,拟单衔陈奏。珏,敬。(十月二十四日到)[ 罗香林:《梁诚的出使美国》附录2,第303-304页,台北,文海出版社。]
以上各电,虽未言明商讨奏请五年立宪,但从内容和杨晟、许珏电文抬头有梁、汪星使鉴来看,发电人是在答复对梁诚和汪大燮主稿的奏折的意见,此与《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中所言此折系臣诚、臣大燮公商主稿,会同臣某某等办理,完全吻合。在时间上,也与外电报道的消息相吻合。可见这些电报正是商议奏请五年立宪之事。同时亦可推知,梁诚与汪大燮所拟的折稿是在11月18日前告知其他出使大臣的,至20日收到各回电后,方始正式出奏。参照外电报道,出奏的日期应在21日和22日两天之内,至迟不晚于23日。
前述电报明确地告诉人们,参与会衔上奏的有:前出使英国大臣张德彝,前出使法国大臣孙宝琦和新任大臣刘式训(兼出使西班牙大臣),前出使比利时大臣杨兆鋆,前出使德国大臣荫昌(兼出使荷兰大臣),前出使奥地利大臣、调任出使德国大臣杨晟,加上主稿人梁诚(兼出使秘鲁、墨西哥大臣)、汪大燮,共是八位,绝大部分出使欧美各国的大臣都参加了。
为什么列衔人员中会有前任和前任、后任并存的现象呢?原来,此时出使英、法、意、比、德、奥几国的大臣正处于新、旧交接时期。出使英、法的新任大臣已到,但前任尚未回国;其余的新任大臣尚未抵达任所,前任照旧供职,故出现了这种交错的复杂情况。
仅就上奏的时间而论,此折亦非如论者所云系载泽等在国外考察期间所上。原折第四句有本年二字,《宪政初纲》的编者注明为乙巳,即光绪三十一年,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为公历1906年1月24日。而载泽等到达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日本马关的时间,是1906年1月16日,中经神户、京都、名古屋、横滨,22日始抵东京。至24日,还没有觐见日本天皇,也没有听取穗积八束和伊藤博文讲解宪法。[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第5-8页,政治官报局印,1908年。]在刚刚出国,尚未获得一点外国的宪政知识的情况下,怎能设想载泽等会奏请五年立宪?
总之,《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系载泽等在考察政治期间所上的说法,应予否定。此折系出使欧美各国大臣梁诚、汪大燮等八人所上,时间在1905年11月21日至23日之间。
(原载《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第2期,署名伊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