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毕肖普 Elizabeth Bishop(1911-1979)
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童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进了精神病院,辗转被外祖父及叔伯抚养长大。奇特而悲伤的成长经历,让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不仅曾在美国各地定居,还去过法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应哈佛大学之邀,回美国任教。
1946年发表诗集《北与南》,一举成名。生前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发表的诗作不多,但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等。1949至1950年,成为第八任美国桂冠诗人。1969年出版《诗全集》,奠定其杰出诗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岁。
包慧怡 | 译者伊丽莎白毕肖普 Elizabeth Bishop(1911-1979)
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童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进了精神病院,辗转被外祖父及叔伯抚养长大。奇特而悲伤的成长经历,让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不仅曾在美国各地定居,还去过法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应哈佛大学之邀,回美国任教。
1946年发表诗集《北与南》,一举成名。生前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发表的诗作不多,但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等。1949至1950年,成为第八任美国桂冠诗人。1969年出版《诗全集》,奠定其杰出诗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岁。
包慧怡 | 译者
青年学者、诗人、译者。1985年生于上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世界诗歌。出版有英文专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l England,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异教时辰书》,评论集《缮写室》《翡翠岛编年》等。出版译著14种,包括西尔维娅普拉斯诗集《爱丽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散文诗集《好骨头》、《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等。主编出版双语诗集《归巢与启程:中澳当代诗选》(中国卷)。曾任教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中澳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