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HK$
135.1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HK$
63.8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HK$
118.8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62.8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HK$
65.8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HK$
85.8
《
大模型推荐系统:算法原理、代码实战与案例分析
》
售價:HK$
97.9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
編輯推薦: |
高心夔曾是曾国藩幕府并授读肃顺府中,其所存无多的手稿日记中可窥见清末时代景象、政坛秘闻、社会乱象、名士风流等
|
內容簡介: |
高心夔(1833-1881),少年成名曾出入曾国藩幕府,并授读权臣肃顺府中,,但对于了解高心夔及他所处的时代极有帮助,特别是一些政坛秘闻、社会乱象、名士风流等, 赖此窥见一斑。所撰《佩韦室日记》稿本五册,藏浙江图书馆,起讫时间为咸丰十年五月五日到同治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
關於作者: |
张剑,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工作,现任编审、《文学遗产》副主编,编辑部副 主任。
|
目錄:
|
目录
前言1
整理凡例1
咸丰十年(1860)庚申日记
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日记
同治元年(1862)壬戌日记
同治二年(1863)癸亥日记
同治三年(1864)甲子日记
同治四年(1865)乙丑日记
附录
直隶州知州高君墓志铭
高陶堂先生传
清故赐进士出身江苏候补直隶州知州署吴县知县高陶堂
先生事略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佩韦室日记》,稿本,五册,现藏浙江省图书馆,为晚清名士高心夔所撰。日记起止时间为咸丰十年五月五日(1860年6月23日)至同治四年二月十八日(1865年3月15日),其中同治二年四月八日(5月25日)之前系逐日而记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至正月二十日所记内容佚失。,之后则择要而书,仅记十九则(其中同治二年四月八日后至岁末九则,同治三年七则,同治四年三则),可谓简之又简。据其自云:其后南游,别有纪载。《佩韦室日记》同治二年四月八日后附记。然南游记今已无从觅得,惜哉。
高心夔的经历,颇为坎坷。他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五月五日《佩韦室日记》咸丰十年五月五日:是日予二十八生日矣。同治五年五月五日:是日予三十生日矣。,年十九即中咸丰元年举人杨岘《直隶州知州高君墓志铭》,《迟鸿轩文弃》卷二,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咸丰五年其父被太平军杀害,高心夔起乡兵五百复仇;投曾国藩幕中,攻抚州,矛伤左腿;师久无功,归终丁父忧朱之榛《清故赐进士出身江苏候补直隶州知州署吴县知县高陶堂先生事略》(《常慊慊斋文集》下,民国九年东湖草堂刻本):粤寇刳江右,赠公殉焉。既遘家难,锐意复仇,时湘乡曾文正督师浔阳,先生练乡兵五百人请隶麾下,会诸军攻抚州,壁城而垒,战辄先,矛洞左骽,文正疏称右营高梦汉,(注转下页)。咸丰九年试礼部,举进士,然因复试试帖内讹许浑之先生原名也。汤纪尚《高陶堂先生传》(《盘薖文甲乙集五卷》甲集上):父觏家难,愤团义旅投文正曾公,别属楚军五百,使会师壁抚州,久无功,急归终父忧。《佩韦室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年乙卯正月大雪,先府君竟以应檄办团,还省禀复,遇变渚溪舟次,恸哉;是年冬雪,予督乡兵,方屯苏官渡西岸蜒蚰山营中,两日不能举火;丙辰雪时,予以全家旅食无资,贾盐浙江,还滞常山县中;丁巳雪时,徙居匡庐山西朱岭;戊午雪时,予再北上叶县守岁;己未雪时,在肃裕亭宅。
①据《佩韦室日记》咸丰十年日记。
②高心夔《高陶堂遗集陶堂遗文》(平湖朱氏刻本)之《游君山记》:同治六年夏四月自予奉役岳州,且两年。
③高心夔《高陶堂遗集陶堂遗文》之《申江舆诵后序》:同治七年,心夔游李肃毅伯德州军府。如是三年,心夔署吴县。
④高心夔《高陶堂遗集陶堂遗文》之《鸿泽堂记》:同治十三年秋七月,心夔既解吴令,请急归省丘垄。
⑤杨岘《直隶州知州高君墓志铭》。另高心夔《陶堂遗文恤诵》:光绪七年四月,心夔再罢吴令。浑字为上声,置四等,罚停一科;然为肃顺赏识,该年二月聘请教读其子;咸丰十年五月保和殿朝考,又因试帖用十三元韵内缊字为缊之缊,再置四等,幸咸丰帝开恩令其归进士本班铨用知县,遂乡居守选①,并营葬双亲。同治四年奉役岳州②,同治七年入李鸿章幕,同治十年署吴县令③,同治十三年(1881)七月受代归乡④,光绪六年再知吴县,光绪七年四月引疾退,十月郁郁病终⑤。
高心夔少年成名,曾出入曾国藩幕府,并授读权臣肃顺府中,其手稿日记虽所存无多,但对于了解高心夔及他所处的时代却极有帮助,特别是一些政坛秘辛、社会乱象、文坛风气、名士风流等,赖此可窥一斑。今聊为揭橥,以明其中所蕴文史价值之丰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