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內容簡介: |
本书整理所据底本为《香禅精舍集》及苏州博物馆所藏《香禅日记》影印本,参校上海图书馆藏稿本《鄂行日记》。《香禅精舍集》和《香禅日记》是晚清知识分子潘钟瑞的作品集,记录了晚清苏州地区重要事件,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另外作为苏州世家潘氏家族中的一员,通过潘钟瑞的生活记录,能够看到晚清文人的交往。
|
關於作者: |
尧育飞,男,江西广昌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的方向为明清以降文学文献,对日记文献有专门研究。
|
目錄:
|
目录
前言1
凡例1
庚申噩梦记(1860)
游两山记1868
洞庭邓尉探梅日记1871
湖上春游日记1877
鄂行日记1877
歙行日记1881
光绪十年甲申(1884)日记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香禅日记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香禅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香禅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香禅日记
附录一苏台麋鹿记
附录二序跋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凡例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
|
內容試閱:
|
前言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破苏州,数百里财赋之区由此兵祸连结,民不聊生长达数年之久。光绪九年(1883),离开故乡三十年的潘祖荫(18301890)回到苏州,眼中所见是瓦砾盈于路,阛阓旷于野,老稚之脱自乱中者生理萧然,窃盗之风往往不绝潘祖荫《庚申噩梦记序》,《香禅精舍集》卷五,清光绪刻本。。咸丰年间这场波及东南地区的战火,予苏州以重创。从此,它在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让位于上海,文化优势也日渐丧失。据统计,道光十年(1830)苏州人口超过340万,经此世变,至同治四年(1865)已锐减至120馀万,而仅吴县、长洲和元和三地,就有超过1202名士绅直接死于这场战乱徐茂明《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159页。。
尽管遭受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但苏州并未崩溃。从晚清走向民国,这里的经济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文化重拾生机。其中有何缘故?苏州何以经历咸丰兵燹仍不至于溃败?既记载咸丰兵燹又记录光绪苏州生机重现的《潘钟瑞日记》,可为这些问题提供某种私人的解释以及一些文化的回应。
一、 潘钟瑞及其地方性的日记
潘钟瑞(18231890)字圛云,号麟生,别号瘦羊、香禅居士。为潘奕隽(17401830)族曾孙,潘祖荫族兄。世家出身的潘钟瑞早年尽享繁华,时时与戈载(17861856)等吴中词社前辈诗酒流连。咸丰十年(1860),苏州城破,潘氏府邸为太平军占据,潘钟瑞随亲族四散逃亡,最终客居上海租界。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时间,他去过墨海书院,此期或与王韬(18281897)相识潘钟瑞题《分绿轩诗馀》云:壬戌四月上浣,弟潘钟瑞读于墨海书院。1886年5月8日日记载:杨薪圃来传王紫诠(王韬)语,以新刻蒋剑人《芬陀利室词话》见贻。。同治元年(1862)年回到苏州以后,潘钟瑞曾于光绪三年(1877)入其兄潘霨(18261894,时任湖北布政使)幕府。除此之外,他的活动范围没有逾越苏浙皖三省。
潘钟瑞一生侘傺,道光二十七年(1847)补长洲增贡生是其举业的顶点。以后他长期在其表弟汪体椿(壶园主人)家坐馆,藉此谋生。此外的收入,一则来自披阅无锡、苏州等地书院课卷,二则来自田产、屋产的出租。中年丧偶的潘钟瑞未再续弦,体味到生命的悲哀,使他与佛教结缘。他自号香禅居士,名其室为香禅精舍,编词集为《香禅词》,文集为《香禅精舍集》,广邀书画圈名家如倪墨耕(18551919)、徐康(18141889)、赵宗建(18241900)等人绘题《香禅精舍图》。他试图将一生遭际皆以文字描画、定格,可见他心灵深处的孤寂与倔强。
清人多喜好著述,潘钟瑞著述亦颇丰,主要收在《香禅精舍集》中,包括《奉思录》四卷、《庚申噩梦记》二卷、《苏台麋鹿记》二卷、《游记》三卷、《鄂行日记》二卷、《歙行日记》二卷、《虎阜石刻仅存录》三卷、《金石文字跋尾》二卷、《纪游草》四卷、《香禅词》四卷,另附所编《贞烈编》一卷、《四家诗词合刻》四卷。此外,尚有《百不如人室诗草》《鄂行日记》等多种稿本存世。潘钟瑞勤于著述,早年即开始日记写作。其日记收入《香禅精舍集》者六种,为《庚申噩梦记》《游两山记》《洞庭邓尉探梅日记》《湖上春游日记》《鄂行日记》《歙行日记》民国十六年(1927)修《大阜潘氏支谱续编》卷十收录潘钟瑞《辛巳展墓记》及《歙行日记》,然两部分内容均节录自《香禅精舍集》中《歙行日记》,未有增补,故本书于《大阜潘氏支谱续编》所收者不予讨论。,起自咸丰十年(1860)迄光绪七年(1881),然不相连续;又有稿本《香禅日记》七册,藏苏州博物馆,起自光绪十年(1884)迄光绪十六年(1890),此部分日记首尾完整,今经整理后统名为《潘钟瑞日记》。
潘钟瑞耳闻目睹晚清江南地区数十年变迁,日记所载时事如太平军陷苏州,清军与太平军互相攻守,太平军与地方团练的建制、军事行动等,苏州市民此期基本生活状况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他热心地方和家族事务,苏锡常地区婚丧嫁娶、徽州展墓、修订族谱等事都形诸笔端,为研究晚清江南地区社会风俗的有益材料。潘钟瑞与吴昌硕(18441927)、徐康、郑文焯(18561918)等人交往密切,酬唱往还极多,日记均予以记录,兼及潘遵祁(18081892)、潘祖荫、冯桂芬(18091874)、江标(18601899)、吴大澂(18351902)、易顺鼎(18581920)等人行迹,为研究晚清苏州地区文人交游之绝佳资料。在金石学和刻书方面,潘钟瑞兴趣极大,编纂《虎阜石刻仅存录》及《香禅精舍集》的经过都详载日记中,从中可见晚清书籍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其中保存不少拓工、刻工的材料,有助于书籍史研究。潘氏晚年以课馆为生,日记所载府县科考及书院阅卷诸事十分详细,亦颇有助于研究晚清基础教育。潘钟瑞虽沉沦下僚,但因家族显赫,故常能接触一流文人,外加他希图通过著述留名后世的观念极强,故日记记载诸事均一丝不苟,十分详实,值得研究晚清的文史学者注意。
潘氏日记内容丰富,其价值前人已有论及。如谭献(18321901)《复堂日记》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十日记载:今日舆中阅潘麟生日记数种。《庚申噩梦记》《苏台麋鹿记》述吴门寇难;游记三种,以《西湖记游》为雅令;《歙行日记》黄山之游,颇于诸前人游记外别有风致。谭献《复堂日记》,第五十二册,稿本,南京图书馆藏。近年李军等人利用《香禅日记》考论吴昌硕等人在苏州活动轨迹李军《光绪时期吴昌硕在苏事迹补考以潘钟瑞〈香禅日记〉稿本为主》,《美苑》,2016年第4期。,亦可见潘氏日记可从诸方面加以利用,挖掘其价值。倘若将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则透过《潘钟瑞日记》还可管窥晚清苏州地方文化的运作及维持。本文便试图从这方面对潘氏日记的价值作一些揭示。
二、 用书籍修复文化与道德的创伤
《香禅精舍集》附录的《贞烈编》及《四家诗词合刻》,潘钟瑞都仅是编者,而他执着将其纳入个人文集中,值得深究。
《贞烈编》是由马贞烈女事件引发的同题共作诗文汇编。同治十一年(1872)无锡发生的一件贞烈女命案,事件始末为:烈女马大宝,许字包文炜,幼失母,父廷灿,贫而寄食于人。女依从母施,居舅范四家,范子阿金屡调之,不遂,施故无行,阴以事怒女,金益无所忌。一日挟刃往,施见而夺之,女泣求去,施曰:汝去何之?乃不复言。逾夕,金侦女寝,径登其阁,女嚎,金扼之,女拒,益力,竟死,年十八,同治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也。廷灿至,范款之他室,既敛,则曰:女与金有私。事觉,仰药耳。廷灿信,不问。而敛女者颇泄其状,于是廷灿及文炜之父共鸣诸官,发棺检尸,捕佥至,立吐其实,遂置诸法而旌女焉。潘钟瑞《贞烈编》,《香禅精舍集》,光绪刻本。事件发生十二年后的光绪十年(1884),潘祖荫回到故乡,听闻此事,有感而作碑文,并嘱咐潘钟瑞修葺马贞烈女墓。并随即发起征集题咏的活动。依日记所见时间将其简略排布如下此处摘录的日记按照公历日期顺序排列,并删节与此事无关的内容。后文处理均同。:3月24日,访马贞烈女墓,背倚山冈,面临阡陌,窆石虽封,崇坊未建,限于地址耶,抑无人为之集资也?
4月9日,今为郑庵弟议修葺锡山马贞烈女墓,首先倡捐,因即致书君秀,属其与署中诸人商办。
4月10日,为郑弟拟致杨艺芳信一稿送去改缮之,亦为马贞烈女事也。
6月28日,拟成《锡山马贞烈女墓碑文》一稿,录大字一通,送郑庵弟阅。
6月30日,郑弟急欲将贞烈墓碑刻成,连次札来。
7月2日,郑弟将书成《马贞烈女碑》送来,遂写碑额篆字,亦遣人交养竹居勾摹上石。
7月7日,又至养竹居看郑弟所付刻之马贞烈墓碣,先付之以价之半。
7月26日,代郑弟作致杨艺芳书,为马贞烈女墓碑一事也,缮就即送郑弟阅。
7月28日,钱处马贞烈女墓碑椎拓成送来,均送郑弟处。
7月29日,是日以贞烈碑拓作书寄梅寿。
8月3日,为郑弟撰书贞烈碑事,欲促其运送锡山,遂于早晨至养竹居面催之,并以昨得梅寿来信付观。
8月10日,得杨艺芳信,为马贞烈墓建坊事,即送郑弟看。
11月12日,作马贞烈诗,未成。
11月13日,迨夜,成七言古风一篇,咏马贞烈女事。
11月22日,得无锡信,梅寿为受寿仪称谢,余以前日君秀寄来之秦澹如所撰《马贞烈女传》发刻。
11月26日,《马贞烈传》刻成,作致梅寿信,以印本十分附寄征诗。
1885年1月19日,寄复君秀信,附去《马贞烈传》及墓碑印本二百副。这场由潘祖荫引领,潘钟瑞积极主持的征咏活动,规模甚大。收录《贞烈编》者即有73篇,诗、词、文三体俱备。作者包括薛福成(18381894)、叶昌炽(18491917)、吴昌硕、曹元弼(18671953)、陆润庠(18411915)、郑文焯等,涵盖江南十八个府县。潘氏兄弟之所以热衷此举,有其修复文化创伤与道德创伤的考量。如潘钟瑞在《记马烈女》一文中感慨:呜呼!古之死而不得其所者多矣,以余观马氏之全于天独奇!夫专为义则伤生,专为生则骞义。士大夫临大节、塞大难,猝然恒不能自持。若列女者,其知所处矣以完其嚼然不滓之身,而脱于强暴之手以死,则列女兹遇虽甚酷,而天之所以遇列女者,固不厚与。潘钟瑞《贞烈编》,《香禅精舍集》。正如卢苇菁《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所示,贞女现象与中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之间有密切联系。潘氏兄弟关注到马贞烈女,并非偶然。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江南社会秩序的再造过程中,重建道德秩序成为江南士绅关注的焦点。其中重要内容则是义利之辨、整饬士风、整饬女德等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69页。。在他们看来,太平天国的战祸,是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是天命的报应。避难上海时,潘钟瑞就对洋场生活深表不满。他如是批评:江浙两省流徙者并集夷场,增建房屋三年中奚止万间,地密人稠,视为乐土,而习尚虚嚣,纷华日盛,几不识为难民。余《申江竹枝词》有句云:销金锅在桃源境,如此繁华说避秦。潘钟瑞《庚申噩梦记》,《香禅精舍集》。而潘祖荫则在警告苏州的士绅阶层时说:缙绅士夫之家不必其稍有馀者,宴乐慆淫之习无异于未乱之前,且有甚焉。此何异酣饮漏舟之中,高卧厝薪之上?天道祸淫,能无惧乎?吾兄此书与《扬州十日记》、魏晋封《竹林记》按:《竹林记》当为《竹中记》。有同旨也,留心当世者可不观之而儆戒也耶?又岂能尽诿诸劫运哉?潘祖荫《庚申噩梦记序》,《香禅精舍集》。在他们看来,庚申之乱以后社会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如果仅仅换来物质的繁荣与享受,而士绅阶层满足享乐与宴饮,灾祸说不定会再次降临。为避免灾祸再次发生,士绅群体在道德方面有必要开展一场整风运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