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

書城自編碼: 33051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尼尔·亚伦·西尔,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3618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1-01


書度/開本: 20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2.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纯粹·我只要少许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5.3
《上帝笑了99次:哲学悖论里的大思考》
+

HK$ 107.9
《HBO的内容战略》
+

HK$ 79.7
《我的瓦格纳人生》
+

HK$ 79.7
《在逃:一个美国城市中的逃亡生活》
+

HK$ 91.8
《实践智慧:商学院绝对学不到的诺曼底领导力》
+

HK$ 96.6
《场景连接一切:场景思维+场景构建+场景营销+案例实战》
編輯推薦:
场景,是一个地方的整体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当一个社区变成一个场景时,它可以成为培养各类精神的地方。场景,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经济、居住生活、政治活动和公共政策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所介绍的场景理论,由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创立,是国际上分析城市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对城市发展作用的理论工具。从经济增长到居住地选择,再到选举和新社会运动,场景理论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场景理论从消费角度来解释后工业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现象,区别于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理论。场景理论不仅把消费当作消费活动本身去研究,而且还着重研究消费的社会组织形态。
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来说,场景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有助于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二,有助于理解拉动城市文化消费机理。三,有助于打造创意城市的环境氛围。四,有助于引导城市公众行为。五,有助于做到舒适物与美好生活需求的精准匹配。
译者团队实力雄厚,由著名学者祁述裕领衔,成员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內容簡介: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正在迅速变化,这些变化中引人注目的是向消费的巨大转变。以前不怎么显眼的地方,现在已被各种各样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所占据,如餐馆、酒吧、咖啡馆、画廊、公园、学校、博物馆、俱乐部、沙龙 这些舒适物以组合的形式,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这些场景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场景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对美国1200多个城市和国际38个国际性大都市成千上万种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进行分类统计、整理与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主要致力于诠释:场景是什么、它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重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与案例分析,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国际上分析城市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对城市发展作用的理论工具这里的发展意义比较广泛,从经济增长到居住地选择,再到选举和新社会运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场景理论的学术价值在于从消费角度来解释后工业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现象,这一点区别于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理论。场景理论不仅把消费当作消费活动本身去研究,而且还着重研究消费的社会组织形态,用场景来把消费组织成有意义的社会形式。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来说,场景理论也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示范作用。
關於作者:
〔加〕丹尼尔亚伦西尔多伦多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城市、文化和文化政策。曾获得美国社会学协会颁发的理论奖(2013),青年理论家奖(2015),消费者和消费部门的杰出学术出版奖(2017)等荣誉。他是场景项目(The Scenes Project)和城市基因项目(Urban Genome Project)的核心参与者,著有《城市文化政策的政治学》(合著)。
〔美〕特里 尼科尔斯克拉克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索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出版专著40余部,如《金钱城市》(City Money )、《新政治文化》(The New Political Culture )《作为娱乐机器的城市》(The City as an Entertainment Machine )《树与真正的小提琴:建设后工业时代的芝加哥》(Trees and Real Violins: Building Post-Industrial Chicago )等。他还服务于布鲁金斯学会、城市研究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美国市长会议等机构,负责协调财政紧缩和城市创新项目(the Fiscal Austerity and Urban Innovation Project)。2004年开始聚焦场景研究,从美学和消费维度,比较不同城市的邻里文化,比如芝加哥、巴黎、首尔和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加〕丹尼尔亚伦西尔
多伦多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城市、文化和文化政策。曾获得美国社会学协会颁发的理论奖(2013),青年理论家奖(2015),消费者和消费部门的杰出学术出版奖(2017)等荣誉。他是场景项目(The Scenes Project)和城市基因项目(Urban Genome Project)的核心参与者,著有《城市文化政策的政治学》(合著)。
〔美〕特里 尼科尔斯克拉克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索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出版专著40余部,如《金钱城市》(City Money )、《新政治文化》(The New Political Culture )《作为娱乐机器的城市》(The City as an Entertainment Machine )《树与真正的小提琴:建设后工业时代的芝加哥》(Trees and Real Violins: Building Post-Industrial Chicago )等。他还服务于布鲁金斯学会、城市研究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美国市长会议等机构,负责协调财政紧缩和城市创新项目(the Fiscal Austerity and Urban Innovation Project)。2004年开始聚焦场景研究,从美学和消费维度,比较不同城市的邻里文化,比如芝加哥、巴黎、首尔和其他国际化大都市。
译者简介
祁述裕:博士,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兼任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执行编委。
长期从事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研究。近年来, 主持和参与国家和有关部委文化法律法规、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政策文件等起草30 余项,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项, 承担部委委托课题、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研究30 余项。独著和主编学术著作30部, 发表论文数百篇。
吴军: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北京行政学院) 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曾公派访问留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研究方向: 城市文化与社区治理。先后支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 项, 在《城市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述30 余篇,出版专著《文化动力》。
刘柯瑾: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刘上:硕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北京行政学院) 社会学教研部16级硕士研究生,
吴志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马秀莲:博士。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及统计学硕士, 现斯坦福大学系国际研究中心( FSI) 访问学者。
姜苏桐: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城市空间分析硕士研究生。
陆筱璐: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李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助理研究员,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博士后,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郭嘉: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博士后。
范为: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博士研究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叶响裙:博士。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陈波: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
李伊方:多伦多大学博士、科研助理,硕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目錄
1 设置场景
2 场景理论
3 城市闲逛者:如何测量场景
4 回归土地,归因场景:场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5 家,场景中的家:场景如何塑造居住模式
6 场景力量:场景如何影响投票,激发新社会运动,产生政治资源
7 创造一个场景:如何将场景整合到公共政策里
8 场景的科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有关 场景 研究的主要文献
关键词解释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译者简介
內容試閱
作者序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正在迅速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消费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是由它们所提供的消费机会的数量和范围来定义的。以前不怎么显眼的地方, 现在已被各种各样的舒适物(Amenities)设施与活动所占据,比如,餐馆、酒吧、咖啡馆、画廊、书店、文身店、公园、学校、博物馆、俱乐部、沙龙,等等。
这些舒适物并不是孤立的原子化存在,它们以组合的形式, 共同创造独特场景,这些场景赋予了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当一个社区变成一个场景时, 它可以成为培养各类精神的地方,比如,自我表达、本土真实性、迷人、传统、越轨、睦邻或合作等。这些或其中的任一种精神, 都单独或混合地取决于居住地的舒适物设施、活动和人群的组合。场景理论就是来诠释如何和为什么的。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这本书用来理解和解释这种转变的本质及其影响。这种影响意义深远,它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经济、居住生活、政治和政策等。
虽然《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这本书中的许多实例和分析来自北美,但这些想法是通过与全球各地的国际合作者多年的对话而形成的。中国学者对于场景的研究也已经开始进行, 他们已经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和关切,因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关心周围环境的质量和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约80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与我们一起工作了数十年, 他们致力于发展概念并将其与中国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他们已经进行了许多与场景相关的工作: 个别城市和艺术中心的案例研究;北京、上海和武汉的社区与城市的比较研究; 中国所有县区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意象的建筑场景照片比较分析; 研究文化政策、网站、环境运动、包括嘻哈和卡拉OK在内的音乐类型,以及与不同历史传统相关的地区文化活动;详细分析中国所有县区的博物馆、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在中国,场景研究工作比较有活力的学者包括祁述裕和他的博士生们、吴军、吴志明、吴迪、刘柯瑾、理查德格林、傅才武、陈波、李伊方、侯雪言、徐晓林、赵铁、查德安德森、李钟佑、王静、胡慧琳、同雅琪。这些学者产生了大量关于场景研究的中国成果。
特别感谢祁述裕和吴军在协调推动翻译这部著作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 参与翻译的人员还包括叶响裙、陈波、马秀莲、吴志明、郭嘉、李鹭、陆筱璐、刘柯瑾、李伊方、姜苏桐、范为、刘上等。另外,2016 年1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召开的北京场景学术会议, 是中国第一次关于场景的规模较大的学术研讨, 参会学者们围绕建设文化场景, 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展开研讨和激辩, 并产生了多篇优秀论文,已公开发表,在国内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们希望《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理论分析工具来思考中国及其他地区当前发展情况。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向中国读者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希望这种翻译是一种真挚的对话和交流,推动中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合作与发展。
译者序
纵观世界各地,城市已成为后工业经济增长的焦点。重工业雇用工人的减少,而服务业则不断增长,知识经济异军突起。许多关于个人服务和消费的舒适物(Amenities)设施与活动开始越来越多地定义城市场景(Urban Scenes):咖啡馆、画廊、美术馆、健身房、酒吧、瑜伽工作室、书店、果汁店、便利店以及各具特色的餐馆等。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在分析咖啡馆时指出,咖啡馆不仅是提供咖啡和食物的地方,而且它还是创造丰富文化意义的公共空间,绅士们往往会为了参与新形式的批判性对话到这里聚会。然而,场景不止于此。它是在此基础上,强调不同舒适物设施与活动的有机集合及其嵌入的文化意涵,而非单一的舒适物。正是这些文化意涵,改变了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影响着社会生活,重新定义了城市发展。我们认为,这些变化对于城市研究与文化研究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场景理论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催生了场景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知识经济开始崛起,后工业阶段特征日益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这一阶段。那么,摆在特里克拉克等学者们面前的当今城市,该如何发展?这恐怕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议题与现实。
当时的美国城市发展面临着四方面时代背景。第一,城市总人口增长停滞、内城出现负增长并开始衰败。比如,芝加哥市人口数量曾经连续10年都在不到在减少。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导致就业机会大幅向第三产业倾斜,大量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聚集。这就始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诸如创新创意人力资源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第三,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逐渐变大。第四,信息技术极大的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它对个体、家庭、组织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变化,和中国当前城市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同的是,中国当前城市发展还夹杂着更多工业时代的色彩。正是这种变化催生出了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场景理论也正是在这样的城市经济社会背景下产生。
工业时代的学者们更多把城市看作是作为地点的生产意义,而后工业时代的学者们可能更多的把城市看作关于地点的美学意义,涉及消费、体验、符号、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文化意涵。与生产意义相对应的更多的是工业园区,与文化意义对应的更多是空间体验。如何将这种关于地点空间体验的文化意义系统的、合理的表述出来?恐怕,社会科学界尽管有一些争论,但还没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场景》这本书就是致力于这样的努力,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国际上首个关于分析地方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及其对地方发展作用的理论工具,即什么样的文化风格以及如何影响着地方发展和社会生活。
这里的发展意义比较宽泛,从经济增长到居住地选择,再到选举和新社会运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场景借助于客观的舒适物(amenities)设施与活动,把嵌入到其中的文化意涵给具体操作化,并与地方发展、社会生活产生了因果关联。这种发掘、分析和整合,从学术上讲更具科学意义,从国内外来看均具开创性。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致力于诠释:场景是什么、它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重要。第一章主题是设置场景,从通俗的例子来引入场景这个概念来向读者介绍一个关于地点的美学视角,重点阐述场景的思考模式和相关分析类型,尤其是作者提出的文化元素周期表的设想,比较新颖。第二章主要是构建场景分析的三大维度和十五个子维度。第三章介绍了场景的具体测量方法与数据来源,主要通过地区舒适物设施与活动的数量进行赋值加权处理得出该地区场景指数。第四章介绍场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从场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加入到城市发展驱动动力模型中来,场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五章是讨论场景对人们择据行为的影响,不同场景吸引不同类型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美国当前主流文化对于人口流动迁移定居的影响。第六章是讨论场景对选举和新社会运动的影响。第七章主要讨论如何把场景整合到公共政策里来服务于地方发展,结合多伦多的实践,从高层级政策和地方政策两个维度给出了建议。第八章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从理论到数据,再到分析方法,作者试图告诉读者,场景研究是一项关于科学的探索,方法论上的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整合、宏观与微观的过度。
本书的学术价值
关于影响地方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学说有很多,涉及到城市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政治学、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美学以及哲学等,但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主要观点,要么是传统的经济决定论,要么是地理决定论。前者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经济状况,如土地、资本、劳动力与管理技术等,决定了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后者是指该地方的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是否是交通要道、是否是港口等,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决定着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堪称经典,在我们的现实中都能找到很多的例子作为支撑。
然而,这两种观点对于某一地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发展的诠释,并不能全部解释,或者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针对于一项科学的研究是不完整的,也不全面。这种不完整与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地方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的诠释的缺失。
也就是说,对于地方美学特征或文化风格对于人们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对于地方发展的影响却很少得到社会科学家们应有的重视和诠释。那么,以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佛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场景理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用场景来分析地方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并找到了这种地方文化特点与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很强的关联,而且由大量的数据佐证,这一点难能可贵。
事实上,这项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克拉克主持的一项跨国研究财政紧缩与城市创新项目(The Fiscal Austerity and Urban Innovation Project)。他们以城市黄页和人口普查数据为主,对美国1200多个城市和国际38个国际性大都市[]成千上万种的舒适物(amenities)设施与活动进行了分类统计、整理与比较,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比如著作《新政治文化》(2006)《作为娱乐机器的城市》(2010)《托克维尔能否卡拉ok?》(2014)等。场景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他的娱乐机器这本书,是在研究各大城市舒适物情况与经济发展时,把反映人们态度行为的价值观整合到舒适物设施与活动中来形成了场景的分析框架。
场景理论的学术价值在于从消费角度来解释后工业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现象,这一点区别于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理论。就如马克思对生产的研究一样,他不仅仅把生产看作生产实物,而且把其当作生产方式的社会组织来考察。异曲同工,场景理论不仅把消费当作消费活动本身去研究,而且他们还着重研究消费的社会组织形态。用场景来把消费组织成有意义的社会形式。这种社会形式必须由专门的学术语法结构来表示。
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来说,场景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是靠创新创意人才推动。场景理论强调,不同舒适物设施与活动集合形成场景中蕴含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对诸如创新创意等优秀人力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和聚集作用。从而,借助于场景这个中介变量,建立了创新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的因果关联,勾勒出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来源。
第二,有助于理解拉动城市文化消费机理。消费是一种人类行为,场景对于消费行为有着独特的刺激和引导作用。充满文化意义的消费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场景,提供的不仅是作为工作与生活的空间,而且还包括个体自我与相互之间充满愉悦的体验空间。
第三,有助于打造创意城市的环境氛围。创意环境是是一个场所在硬件和软件构建的综合,是能够催生构思与发明的先觉条件。纽约的苏荷社区、加利福尼亚硅谷、芝加哥柳条公园、北京798艺术社区与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海的田子坊创意社区等。这里都提供了典型的创意环境,包括丰富的建筑空间、道路驿站、艺术机构、便利设施、文化设施等硬件,也吸引了创新创意人才、交流平台、运营者、游客等文化氛围。场景为分析与塑造这些创意环境提供了一种框架。
第四,有助于引导城市公众行为。公众行为本身就是场景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反过来,场景对公众行为也起着导引作用。无论你在哪里或如何打发时间或与人沟通,不同城市场所所具有的场景对于固化在个体中的对错观念、真假的认同与归属等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场景理论中的戏剧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均为构建特定的场景引导适宜的个体行为提供了指引。
第五,有助于做到舒适物与美好生活需求的精准匹配。这一点在城市规划中往往比较重要,舒适物设施与活动的布局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密切相关。对于这些设施与活动的规划与建设,现实中部分城市往往是比较凌乱,在协调性和本地性上很难做到一个平衡,因为现有的研究中并没有给出不同类型舒适物之间的文化意涵和关联关系。场景刚好弥补了这方面缺憾,它给了每一种舒适物在文化上的意义,为匹配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科学依据,这为建立城市舒适物系统提供了新视角。
尽管场景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在分析关于地点的方文化意涵如何影响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上,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商榷的内容,特此提醒读者,一起来思考。
比如,方法论上的主观与客观是否真能够做到统一融合的问题。《场景》这项研究跨越了主客观对立的二元方法论,把客观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和主观的价值观,二者整合到一起,恐怕习惯了主客观对立的人们并不容易接受这种做法,甚至会面临着很多思维跳跃的挑战。
再比如,尽管克拉克一直追求场景理论应用的普适性,但中西社会文化差异如此之大,本书给出的十五个价值观维度是否能够适用于中国。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儒家文化中的仁中庸礼等价值观对中国人态度与行为影响很大,但现有的场景理论价值观维度中就没有这方面内容,只是用传统主义代来代替是否合适?中国城市发展的场景价值观开发是否有必要?
还有,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对于城市与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场景研究是否纳入更多的互联网思维。
当然,这是我们发现的场景理论的不足或者需要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可能读者还会提出更多。无论如何,正如书的作者克拉克经常所讨论的那样,场景理论是一个开放的框架,他们只是提出了一些主要维度,希望不同国别不同学者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离场景这门科学会越来越接近。

吴军
祁述裕
2018年6月2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