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国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论丛.新农村建设专辑)

書城自編碼: 32794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陈洁 原英 乔光华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13887
出版社: Houghton Mifflin
出版日期: 2018-10-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危局
《 危局 》

售價:HK$ 84.0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财富方程式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7.8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
+

HK$ 45.4
《建设项目PPP融资模式风险识别及控制策略研究》
+

HK$ 98.6
《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报告(2011~2015)》
+

HK$ 75.0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
+

HK$ 109.2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调查与研究(2013)》
編輯推薦:
在我国牧区,畜牧业是农牧民长期以来赖以维持生计和增收的重要产业。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和需求变化,传统牧区的畜牧业发展遇到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草地资源衰退、生态恶化,畜牧业发展出现波动,畜牧业收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受到影响,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牧民的收入出现波动,畜牧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整体上,传统牧区的畜牧业仍是弱质产业,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需要转型,牧区畜牧业需要科学布局和发展,也需要整体性强的支持政策。本书通过对我国牧区的实证研究,系统研究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內容簡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改变等,我国牧区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牧区的发展转型问题。畜牧业曾是传统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长期以来赖以维持生计和增收的重要产业,以其为切入点来研究牧区发展转型问题,可以一斑窥全豹,较为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传统牧区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全书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对我国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概述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模式和经验,从加强牧区水利建设、草业发展、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完善畜牧业发展政策等角度研究了转变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所需的支撑条件,探索了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路径。
關於作者:
陈洁(1973),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综合发展、产业经济。主持课题近50项,公开发表论文93篇,17份研究报告被内参转载,获批示6次。出版《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2009)、《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2011)、《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012)等7部专著,参编著作6部。获第五届和第七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和农业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原英(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创新培育团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研究领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和参加17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和教材7部。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第十八届经济发展与改革纵横谈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陈洁(1973),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综合发展、产业经济。主持课题近50项,公开发表论文93篇,17份研究报告被内参转载,获批示6次。出版《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2009)、《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2011)、《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012)等7部专著,参编著作6部。获第五届和第七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和农业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原英(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创新培育团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研究领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和参加17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和教材7部。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第十八届经济发展与改革纵横谈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乔光华(1965),男,汉族,内蒙古察右中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研究领域:农牧业经济理论和政策、草原生态经济、投资项目的评估与管理。出版著作、教材7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6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兼任全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及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畜牧业经济研究基地主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端专业性智库内蒙古农牧林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历程
一、 不同阶段传统牧区的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前
(二) 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三)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
(四) 21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
二、 我国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 畜牧业经济增长明显
(二) 畜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三) 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四) 畜牧业投入不断增加
(五) 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较快
(六) 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 传统牧区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一) 在对草原资源的利用上开始注重草畜平衡,以草定畜
(二) 牲畜饲养方式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三) 农牧结合起步,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
(四) 产权更加清晰,激励了农牧户自主投入建设

第二章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模式和经验
一、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
(一)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 需求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生产提出新要求
(三) 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频发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四) 资源环境压力要求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升级转变
(五) 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需要
二、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
(一) 牧草产业和饲用玉米产业较快发展
(二) 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三) 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涌现
(四) 科技内涵不断增强
(五) 经营体制不断改革创新
(六) 产品品牌化工作日益强化
三、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模式
(一) 以水利为先导、立草为业,通过生态置换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
(二) 以围封禁牧、舍饲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为主的草原利用和保护模式
(三) 以牧区繁育、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育肥为主的农牧结合、区域分工模式
四、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
(一) 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二) 发挥私营部门在新品种开发和示范方面的优势
(三) 发展专业大户、生态牧场和合作社
(四) 三产融合发展
(五)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六) 强化品牌建设和开拓市场
(七)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第三章加强牧区水利建设
一、 水利是牧区经济的命脉
二、 牧区水利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一) 投资快速增加
(二)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 节水灌溉工程和技术发展较快
(四) 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五) 促进了天然草场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六) 畜牧业防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七) 牧民收入水平快速增加
三、 牧区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总体建设规模较小,不能适应牧区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要求
(二) 项目规模较小,聚集效应难以发挥
(三) 项目配套不够,水利设施的作用难以发挥
(四)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
(五) 水资源利用没有科学规划,造成超采地下水和盲目开发无水草场
四、 推进牧区水利建设的基本思路、原则和重点措施
(一) 明晰产权
(二) 合理选择建设主体
(三) 抓好工程配套建设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四)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五) 建立健全用水机制
五、 相关保障措施
(一) 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
(二) 科学规划
(三) 健全水利技术服务体系
(四) 加强组织协调
(五) 统一认识
第四章发展草业
一、 传统牧区草业发展现状
(一) 人工草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二) 牧草企业(基地)快速发展
(三) 多种牧草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二、 我国草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三、 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到位,种植业结构调整滞后
(二) 饲草料生产结构不合理,优质牧草严重不足
(三)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供种质量差
(四) 尚未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五) 设施装备落后
(六) 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七) 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
四、 我国草业发展的资源与供求情况
(一) 资源情况
(二) 单产提升的潜力
(三) 中长期需求
五、 传统牧区草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实现途径
(一) 总体思路
(二) 实现途径
附录: 苜蓿与玉米的经济效益比较
第五章完善草原承包制度
一、 草原承包制度的演进、发展和问题
(一) 我国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演进发展
(二) 相关理论探讨
(三) 草原承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对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思考
(一) 草原家庭承包经营与农地家庭承包经营存在显著差别
(二) 草地承包到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两回事
(三) 经营者保护建设草原的责任不明确,制度设计不完整
(四) 推进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套政策
三、 政策建议
(一) 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工作方面的主体责任
(二) 对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行完整的制度设计
(三) 发挥草原建设工程项目对推进和完善草原承包的作用
(四) 在现有草原承包经营合同中更好地体现草原的生态价值
(五) 完善承包方案,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制的落实
(六)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机制
(七) 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八) 加强部门协调,妥善解决林草矛盾
第六章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一、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 明确了各级财政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支出责任
(二) 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三) 确保草原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
二、 国外生态补偿经验借鉴
(一)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生态补偿机制
(二) 生态补偿方式多样化
(三) 通过公共财政对生态建设者进行补偿
(四) 以科学为基础
(五)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 国内生态补偿进展
(一) 区域间补偿
(二)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三) 流域生态补偿
(四) 资源占用补偿
四、 草原生态补偿进展
(一) 相关政策不断推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二) 带有草原生态补偿性质的工程项目和补贴
(三) 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
(四) 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
五、 现有草原生态补偿措施的成效和问题
(一) 现有草原生态补偿措施的成效
(二) 存在问题
(三) 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为奖补机制建立提供经验
六、 政策建议
(一) 加紧研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政策问题
(二) 明确草原生态补偿主体及其责任,将草原生态补偿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三) 研究适合不同区域的草原生态补偿模式,细化计算标准
(四) 配套草原生态补偿的其他保障性措施
(五) 理顺管理体制,实施有效监督
(六) 探索农牧民自我管理、自觉保护生态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七章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国际经验和启示
一、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一) 走区域化发展之路
(二) 走层次化发展之路
(三) 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二、 稳定完善家庭经营
(一) 坚持家庭作为基本养殖主体的地位
(二)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 提升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三、 创新产业组织体系
(一) 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二)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 加快健全政府支持保护体系
(一)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 健全畜牧业生产补贴制度
(三)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五、 稳定产业发展基础
(一) 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和疫病防控
(二) 平抑市场周期性波动
(三) 促进饲草饲料业稳定发展

第八章完善牧区发展政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实各项牧区政策,牧区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
(一) 牧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二) 动物防疫体系构建完成
(三) 促进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补贴政策出台
(四) 对牧区、畜牧业和牧民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五) 牧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六) 积极推行草原生态治理
二、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观念滞后
(二) 畜牧业支持政策尚未形成完整框架
(三) 支撑体系尚不完善
(四) 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 我国牧区、农区的强农惠农政策差异
(一) 牧区享受到的生产性支持滞后于农区
(二) 牧民获得的补贴具有补偿作用,对短期利益考虑不够
(三) 强牧惠牧政策框架尚未建立
(四) 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四、 完善牧区强牧惠牧政策框架,促进产业转型和牧民增收
(一) 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牧业增产增效
(二) 扎实推进新牧区建设,促进牧区繁荣发展
(三) 努力扩大牧民就业,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五、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一) 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
(二) 产业政策定位
(三) 发展方向和道路
(四) 具体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牧区是经济地理中的区域概念。英语中,pastoral area是指放牧的地区,或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作为以牧草为自然资源基础、以牧业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牧区有着自己显著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特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狩猎经济、牧业经济,然后才有种植业经济。即使是在现代农业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牧区的畜牧业经济仍然保持着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传统牧区是指利用天然草原,以放牧或饲养方式经营畜牧业取得畜产品为主业的地区。中国的八个传统牧区分别是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四川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我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牧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为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范远江(2009)将牧区划分为省区级单位的广义牧区和以县为单位的狭义牧区。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之《当代中国的畜牧业》第104页认为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丛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它们有两个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生产要素来看,大面积的天然草原是生产的基本条件,与农区主要依托耕地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从生产结构来看,往往以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农牧业中占主要地位1987年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提出,牧区要以牧为主,并认为这符合牧区少数民族的习惯和专长,有利于发挥牧区优势和富裕牧民。,是主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国家和各个牧区畜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传统牧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等,中国牧区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近二十几年来,牧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体现在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另一方面是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被严重削弱,传统畜牧业面临着增长方式落后,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大多数牧民收入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牧区的发展转型问题。畜牧业曾是传统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长期以来赖以维持生计和增收的重要产业,以其为切入点来研究牧区发展转型问题,可以以一斑窥全豹,较为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传统牧区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需求。本书以观察传统牧区畜牧业产业为视角,通过对我国传统牧区的实证研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全书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从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情况的实际特点出发,审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遇到的主要挑战、问题及政策需求,探索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道路。全书共分八章,具体的章节情况是:
第一章概述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历程,分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农村牧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21世纪以来四个阶段进行概述和分析;第二章分析总结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模式和经验;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从加强牧区水利建设、草业发展、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完善畜牧业发展政策等角度研究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支撑条件。
本书的作者分工情况是: 第一章、第二章由陈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原英(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共同执笔;第三章由陈洁执笔;第四章由陈洁、乔光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周杰(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志艳(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共同执笔;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由陈洁执笔;第八章由徐雪高(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洁共同执笔。全书由陈洁负责统稿。
本书的研究曾得到多项课题的支持,它们分别是: 农业部发展与计划司2015年课题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研究、2014年课题我国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调整研究、2013年课题我国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研究、2012年课题主要国家和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及2011年世界混农林业研究中心资助课题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农业部发展与计划司原副司长刘北桦、原处长崔泽民和副处长缪建民、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原处长李维薇、产业发展处处长罗健均给予了支持。《牧区水利建设》一章还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韩俊主持的《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