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鱼养殖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对渔业乃至整个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作为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大宗淡水鱼对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淡水养殖业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促进食物安全,改良水环境,增加劳动就业机会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及渔业资源衰退与枯竭的现实情况下,淡水鱼养殖业会在食物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淡水鱼生产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是重要的传统渔业文化遗产,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将继续承担生产、生计、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仍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
內容簡介: |
作为渔业经济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自2011年以来,以研究室重点任务大宗淡水鱼经济信息采集与监测及产业政策研究为基础,扩展研究内容,在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实证性研究,主要包括:国内外产业现状和发展经验;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科技瓶颈、信息供给和服务、产业政策等制约问题;对我国渔业发展政策的全面审视与评价;产业的未来定位和发展长效机制;支渔惠渔的政策建议;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和膳食营养需求如何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业未来需求持续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对20202030年我国大宗淡水鱼需求量开展中长期预测等。
本书汇集了这些新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前瞻性,以期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产业情况分析,对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水产科研单位和广大渔业经营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
關於作者: |
陈洁,女,蒙古族,1973年生,内蒙古正蓝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研究领域:农村综合发展、产业经济。曾出版专著7部,分别为《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2009)、《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2011)、《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012)等,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中央领导批示6次、获第五届和第七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和农业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刘景景,女,汉族,1981年生,山东寿光人,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渔业经济与政策研究。近年来主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长江办、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水产学会等委托课题20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软科学等3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9部。曾获2013年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分论坛二等奖。现为全国养殖渔情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静宜,女,汉族,1988年生,天津宝坻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发展与渔业经济。主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子课题3项,参编渔业经济类著作3部,发表渔业经济研究论文近10篇。
|
目錄:
|
第一章 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淡水养殖业在食物经济与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第二节 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四节 大宗淡水鱼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和主要问题
第五节 我国大宗淡水鱼流通、加工与消费
第二章 我国淡水鱼养殖业供需分析
第一节 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潜力分析和供给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影响我国淡水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品需求预测
第三章 大宗淡水鱼养殖户产销行为及成本收益
第一节 大宗淡水鱼示范养殖户基本情况
第二节 示范养殖户产销基本情况
第三节 示范养殖户销售行为与销售收入
第四节 大宗淡水鱼塘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示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与养殖成本
第六节 示范养殖户养殖利润
第四章 科技发展对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第一节 大宗淡水鱼科技体系发展现状
第二节 大宗淡水鱼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
第三节 科技体制机制迫切需要进一步理顺
第四节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推进问题
第五章 大宗淡水鱼消费与质量安全、公众认知
第一节 我国居民大宗淡水鱼消费概况
第二节 我国居民大宗淡水鱼消费习惯特征分析
第三节 消费者对安全水产品的认知能力及购买意愿
第四节 水产品质量监管国际经验
第五节 我国大宗淡水鱼质量安全过程控制困境
第六节 新媒体时代下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与监督预警
第六章 信息沟通技术与养鱼户市场参与及福利改善以手机为例
第一节 大宗淡水鱼养殖户手机使用情况
第二节 信息沟通技术使用与大宗淡水鱼养殖户市场参与
第三节 信息沟通技术对养鱼户社会资本与风险态度的影响
第四节 手机使用对销售价格、养鱼户收入和福利的影响
第七章 世界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及政策借鉴
第一节 世界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世界大宗淡水鱼的流通消费与贸易
第三节 大宗淡水鱼主产国渔业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世界淡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 我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研究
第一节 我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回顾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构建情况
第三节 我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定位和产业政策趋势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我国疆域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渔猎知识,创造了灿烂的渔业文明。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水产科技人员和渔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渔业科技取得很大进步,逐步发展出成熟的淡水鱼养殖技术,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发达的国家,也为世界渔业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道路,一举解决了吃鱼难问题。自1990年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淡水养殖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上唯一的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产量的34。淡水养殖业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促进食物安全,改良水环境,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增加劳动就业机会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及渔业资源衰退与枯竭的现实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业会在食物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宗淡水鱼指淡水鱼类养殖生产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品种。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较大的品种分别为青、草、鲢、鳙、鲤、鲫、鳊鲂(简称鳊鱼)等品种(罗非鱼产量也较大,为外来引进品种,不作为本书研究对象),它们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主体。目前,这七个大宗淡水鱼养殖品种的产量占我国淡水鱼类产量的77.2%,占鱼类产量的55.57%,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满足城乡市场水产品有效供给起到了关键作用,产业地位十分重要。作为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大宗淡水鱼对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此外,养殖大宗淡水鱼也对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宗淡水鱼食物链短、饲料利用效率高,其滤食性鱼类占38%、草食性鱼类占30%、杂食性鱼类占29%,是节粮型渔业的典范。大宗淡水鱼养殖模式多为多品种混养,搭配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可以稳定水体生态群落,平衡生态区系,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宗淡水鱼生产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是重要的传统渔业文化遗产,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将继续承担生产、生计、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仍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渔业经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文献层出不穷。这些研究通过理论阐述,探讨揭示问题并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渔业经济学研究体系,并对指导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政策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成立于2009年年底,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员。2011年,产业经济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陈洁研究员等曾推出大型研究著作《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该书共51章185万字,涵盖产业链所有环节,在中长期发展问题研究中取得显著和积极的成果[ 陈洁、罗丹等.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2011年以来,围绕产业经济研究室重点任务大宗淡水鱼经济信息采集与监测及产业政策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团队继续跟踪产业发展情况,扩展研究内容,在产业发展的中长期需求预测和产业政策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铺垫性的调查研究工作,全方位开展了我国渔业发展政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产业现状和发展经验;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科技瓶颈、信息供给和服务、产业政策、金融支持等制约问题;产业的未来定位和发展长效机制;支渔惠渔的政策建议;从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和膳食营养需求角度分析我国淡水渔业未来需求持续增长的内在驱动力;预测2020-2030年我国淡水产品需求量。2011-2015年,产业经济研究室形成研究报告30多份,参与编著丛书4部,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篇。这一系列研究为未来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产业情况,提供了实证性强、前瞻性强的丰富的研究结果。
本书汇集了产业经济研究室2011-2015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是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专项CARS-46-25的支持下完成的。部分成果获得了陈洁研究员主持和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供给对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离散、渔民生产决策和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手机为例710730880305、农业部渔业局2013年渔政管理项目我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2012年委托课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公共政策与公众认知研究在课题经费和人力方面的支持。产业经济研究室组织的调查研究得到了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研究员、其他24位岗位科学家和30个综合试验站的大力支持,产业经济研究室在此一并致谢!
我国疆域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是淡水水面较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对世界渔业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淡水养殖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较系统地总结了数百年来养鲤的实践经验。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淡水养殖已形成两广(广东、广西)和菱湖(江、浙太湖地区)两大养鱼典型区,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淡水养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依靠天然鱼苗的被动局面,开创了淡水渔业新纪元。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在政策引导与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淡水养殖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培育出了一批新品种,配合饲料、渔业机械也得到广泛应用,淡水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吃鱼难问题。迄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2014年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占到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58.1%,其中,中国的淡水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3.6%。难能可贵的是,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是建立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朗曾高度评价我国的淡水渔业,认为中国淡水渔业对世界贡献巨大,是最有效率的技术。
在我国,食用淡水产品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淡水鱼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古人将其奉为百味之味,将鱼作为鲜的极品。春秋战国时期,鱼曾被作为宗庙祭祀的贡品和赏赐馈赠的礼品。《诗经小雅》中有饮御诸交,炮鳖脍鲤之句。民间有洛鲤伊鲂,贵于牛羊之说。
淡水产品因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在现代社会被视为健康食品。国际经验表明,随着收入增长,特别是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消费者增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改善食物质量,增加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在副食品消费中体现为向一多(多维生素)、二高(高蛋白、高能量)、三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盐)方向发展,消费者的食物消费行为将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这就对各类食物提出了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我国淡水产品种类十分丰富,绝大多数都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以及营养知识趋于丰富,消费者对淡水产品的消费会愈加重视。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带动了淡水鱼消费需求的增长。在淡水鱼主产地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淡水鱼餐馆遍布各地,在西南西北地区,吃淡水鱼也蔚然成风,烤鱼、沸腾鱼、炝锅鱼、冷锅鱼、麻辣鱼、香辣鱼、鲫鱼火锅、仔姜鱼、鲜椒鱼头等菜品在市场上各领风骚。
近年来,在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中,水产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在有的城市甚至超过肉类的消费量。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规模最大、水产消费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改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消费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水产品消费在居民食物消费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淡水产品消费已经在我国居民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由于我国淡水养殖比重最大的是大宗淡水鱼品种,其长期以来相对稳定适宜的价格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效、低价的动物蛋白,适合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对稳定市场、保障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