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書城自編碼: 29239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宋月红 王爱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07333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76/34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心灵哲学
《 心灵哲学 》

售價:HK$ 140.8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40.8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售價:HK$ 87.8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售價:HK$ 195.8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售價:HK$ 54.8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118.8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HK$ 75.9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HK$ 17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2)》
+

HK$ 9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

HK$ 7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

HK$ 9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
+

HK$ 22.5
《史学方法导论(跟大师学国学)》
+

HK$ 107.3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內容簡介:
中华人民共和 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融合而又颇具特色的历史学科,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国史研究及其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史研究起着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本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范畴和方法,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学理基础。
關於作者:
宋月红,河南淮阳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5卷首席研究员。曾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政府白皮书《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主要撰稿者。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历史理论,以及当代西藏史、台湾问题研究。著有《当代中国的西藏政策与治理》、《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与西藏》。
王爱云,山东无棣人,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中共党史以及国外中国问题研究评析。2010-2013年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次文字改革的历史经验研究,2015年起独立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外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评析。著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目錄
目录
绪 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上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学术发展史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的兴起
第一节 中国史学中的当代人写当代史
一、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形成与演化
二、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关于当代史编撰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 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与国史研究的起步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二、唯物史观在新中国史学中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国史研究的起步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的开展
一、国史研究纳入国家社会科学规划
二、国史史料和国史编纂、研究成果的出现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 国史研究的恢复和展开
一、新中国成立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国史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
三、《当代中国》丛书的编写
四、胡乔木对国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
五、国史研究专门机构的设立
第二节 国史研究与编纂的代表性成果
一、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
四、国史基本问题研究进展

第三章 国史与中共党史及其研究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国史与中共党史的统一关系
一、中共党史与国史中的执政党史
二、中共党史与国史发展的基本走向
三、中共党史与国史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节 国史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融通互鉴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研究
三、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研究
四、关于国史研究学科门类建设
第三节 国史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区别
一、关于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二、关于研究内容与重点

第四章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一、两个《历史决议》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三、科学揭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二节 根据全部历史来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
一、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雏形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工作的根本原则
第三节 分清历史的主流与支流
一、正确认识历史功绩与错误
二、正确对待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基本理论问题

第五章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节 历史发展逻辑
一、关系问题缘起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第二节 认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论
二、从两次伟大革命到三次历史性巨变论
三、从三个永远铭记到三件大事论
四、两个不能否定论
第三节科学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一、认识和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
二、正确处理两个历史时期关系需要解决三个基本认识问题

第六章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一、唯物史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认识
第二节 国史人物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一、国史人物产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二、国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中的正确与错误
第一节 正确与错误的辩证关系
一、正确与错误的对立统一
二、正确与错误的斗争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史上的错误
一、国史上错误产生的根源
二、中国共产党对待国史上错误的基本态度
三、正确认识国史上错误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历史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
第一节 国史研究是史观与史料的有机结合
一、历史观对史料运用的决定性作用
二、坚持唯物史观与史料相结合
第二节 国史史料的分类与收集
一、国史史料的分类
二、国史史料的收集
第三节 国史史料的整理与辨别
一、史料辨伪
二、史料勘误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门史研究及与通史研究的关系
第一节 国史专门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外史学中的专门史
二、国史专门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国史专门史与通史研究的关系
一、国史专门史研究与通史研究各有所长
二、国史专门史研究与通史研究互相促进

第十章 维护国家统一视域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研究
第一节维护国家历史安全,加强国家历史研究编纂工作
一、国家历史安全界定
二、国家历史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维护国家历史安全
第二节 民族工作意识形态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史研究
一、民族工作意识形态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关于民族工作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节 西藏和平解放对于新中国历史意义的认识辨正
一、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二、关于西藏和平解放中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
第四节 从祖国观认识和研究台湾史
一、台独在历史问题上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二、关于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若干思潮辨析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史研究中的表现与实质
一、转换历史主题
二、伪造所谓新史料
三、偷换历史范畴
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一、碎片化孤立、静止地对待历史
二、碎片化混淆历史逻辑
三、碎片化为其所用地切换历史场景
第三节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
否定说与统一论
一、否定说的主要表现
二、统一论的基本内涵

下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国史研究的历史主义分析方法
第一节 实事求是,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
一、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
二、一分为二把握主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
第二节 把历史事物放到具体历史环境中认识
一、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
二、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相似历史事物作用的差异
第三节 以联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历史事物内部的联系出发
二、把握历史事物发展的外部联系
第四节 把历史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认识
一、把历史事物放到历史的发展中考察
二、正确评判历史事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国史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 国史研究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法
二、综合法
三、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第二节 国史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的种类
二、定量分析方法的功用与局限性
第三节 国史研究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必要性
二、国史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十四章 国史研究的国情调研方法
第一节 国情调研对国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一、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二、国史研究中国情调研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 国史研究中国情调研的开展
一、国史研究对国情调研的需要
二、国情调研方法的实施

第十五章 国史研究的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 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现代比较史学方法的产生 303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可比性原则 305
第二节国史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
一、国史比较研究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国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功效与局限性
三、正确运用国史比较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国史研究的跨学科方法
第一节 跨学科方法在国史研究中的运用
一、国史研究跨学科方法的可行性
二、国史研究中运用的跨学科方法
第二节 国史研究跨学科方法的功效与要求
一、跨学科方法的学术价值
二、正确运用跨学科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 国史研究的口述史学方法
第一节 国史研究中口述史学方法的应用
一、五六十年代口述史学方法的初步运用
二、新时期以来口述史学方法的发展
第二节 口述史学方法的价值与功效
一、在国史史料领域发挥的作用
二、对国史学科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口述史学方法的缺陷与对策
一、口述史学方法的缺陷
二、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结语马克思主义国史观与国史理论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国史观的理论基础与范畴
二、马克思主义国史理论建设

附录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治学精神与优良学风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而作
历史是理论的重要源泉
读《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
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促进中国史学繁荣发展
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绪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人民的创业史、探索史和奋斗史。国史研究以此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一门与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史学研究领域或学科。如同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一样,国史研究有其理论与方法。国史研究越发展,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就越成熟。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国史为根本依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理论特别是国史理论为思想认识基础,内涵丰富,领域广阔。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国史研究及其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中共党史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国史研究具有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充满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饱含着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经验与教训,形成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成立,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和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接力探索和科学回答,创造性地实现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决策实施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跨越。国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已半个多世纪,并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在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国史有其主题与主线,并彰显其主流与本质。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深刻反映国史的总体面貌和内在发展规律。国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史的主线是国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关于国史的主线问题,从不同意义或认识角度上,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有的认为只有一条,有的则主张有多条。如朱佳木认为,如果把历史作为某个特定空间、时间内人的主体活动与客体物质关系交互作用的鲜活过程,从历史发展的具体动因这个层次、这种意义上理解,主线不会只有一条,而会有多条。据此,他提出,国史的主线至少应有三条,即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这三条主线中,第一条最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朱佳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国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发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展开和推进。因此,也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史的主线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史虽然曲折复杂,但成就辉煌、前景光明。国史的主流是,在指导思想上,尽管曾发生过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方面的失误与错误,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是向前发展和深入推进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经济社会上,发展成就是主要的,并影响深远,曲折、失误甚至错误则是次要的、暂时的,且是在纠正错误中发展的;在国家制度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在社会发展道路上,国史的基本方向和总趋势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史区别于中国古代、近代史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其本质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同样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因此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规定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方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形成为这一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国史研究,作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研究对象的史学研究领域或学科,既具有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性,又具有自身特殊性。从古至今,历史研究的意义与功能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反映历史面貌,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启发爱国心,存史、资政、育人和护国。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8页。]在国史研究中,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求国史之实之真,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它们不仅是国史的内在组成部分,是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指导国史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国史研究应当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离开这一点,国史研究就会是盲目的、支离破碎的;否定这一点,国史研究将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价值中立等唯心史观的泥潭。因此,做到科学研究国史,马克思主义对国史研究的指导地位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样,是不可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史研究的指导地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国史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使国史研究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走向繁荣和发展。研究历史须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国史研究的指导地位,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唯物史观。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唯物史观一经传到中国,就在中国引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史学革命和思想解放。毛泽东也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304页。]唯物史观与以往历史理论的根本不同主要在于,它强调从社会关系体系和物质生产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主张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和决定因素,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的要件;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研究国史,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围绕中国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来展开,并以是否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衡量历史发展与否及其发展程度的基本尺度;同时,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决定,研究国史尤其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及其首创精神,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这样,把唯物史观贯彻到国史研究中,其所遵循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史观和方法论,表现为社会主义史观、共产党执政史观和人民民主史观及其方法论的总和。坚持这样的国史观和方法论,才能从根本上坚持国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并通过国史研究,科学构建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从而以国史研究的丰富学术成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历史依据和智力支持。国史研究,以研究内容定位,可以分为思想史、制度史和实践史研究等,也可以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以及生态史研究等;从研究角度上说,可以形成若干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的学科分支领域,如国史哲学、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史料学、编纂学、史志学、口述史学、历史地理学等,又如通史性研究、分期史研究、专门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而且,这些学科分支领域既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思想史、制度史和实践史研究中,思想与制度为实践提供认识基础和制度规范,实践检验并丰富与发展相应的思想和制度;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以及生态史本来就是一体化地统一于国史的总体之中的。再比如,地方史不仅具有专门史性,而且与国家层面上的国史研究形成央地关系。这是历史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地方史中具有国家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历史内涵,是国史研究无论在广义或狭义意义上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专门史、地方史研究不可能离开国史的整体性、通史性研究。建立健全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需要发展国史研究的主要分支学科或领域。其一,国史史料学,以记载国史史实的文献、档案和口述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国史研究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没有对国史史料的整理、甄别与运用,国史研究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对国史史料系统而翔实的掌握,国史研究将可能是片面的和难以深入的。其二,国史编纂学,以国史编纂及其方法为研究对象,探索国史编纂的规律与特点,是国史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三,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如何认识和研究国史为基本内容,是衡量国史研究这一学科发展程度的根本标志,也是推动国史研究不断发展的认识来源和理论基础,包括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国史观、国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国史观是国史哲学的核心内容,并与国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一起构成国史哲学的基本体系。马克思主义国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思想理论基础的历史观。其四,国史学史,以国史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总结本学科建设经验,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其五,比较国史学,是用比较的方法,一方面,比较历史问题,认识历史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把握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把本国史与国别史、世界史联结起来,认识本国历史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及其特征,以及本国历史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国史研究的这些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只有各个分支学科或领域在发展上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国史研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遵循国史研究的规律,系统总结国史研究的历史经验,借鉴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建构起比较完整的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不仅如此,历史本来就是复杂的、综合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日益成为国史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与特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建设和发展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需要研究国史的理论与方法论,又需要研究国史研究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因此,在国史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中,有必要在概念上确立和区分国史理论和国史研究理论。人们认识和研究国史,既可以形成国史理论,也可以形成国史研究理论。这两种理论形态相互联系,但在内涵、意义与作用上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国史理论主要揭示什么是国史及其如何发展,那么国史研究理论要解决的则是如何认识和研究国史。国史理论是关于国史上社会矛盾关系及其变化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思想认识成果,包括国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动力与条件、内涵与本质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在国史研究中处于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科学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国史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的认识和总结,主要存在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党的历史文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关于国史的论述中。国史在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为国史研究奠定思想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国史发展中始终处于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形态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和探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当代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于国史发展阶段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中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指出改革开放在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是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结合国史的实际,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确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经验与规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根据和理论支持。国史研究是否具备自身特点和系统化的理论与方法,是其是否完善并区别于中共党史研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主要标志。国史研究理论是关于国史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它既包括唯物史观在国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而形成的国史观,又包括国史史料学、编纂学、史学史,以及一系列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研究方法。国史研究理论主要是以国史通史性研究为基础的,史不通则难知大道,也难为理。国史通史性研究是国史研究理论的重要基础与来源。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史研究理论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把国史通史性研究与国史史学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一项历史研究工作。同时,无论是国史理论还是国史研究理论,都离不开以国史研究的范畴作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贯穿并蕴涵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矛盾关系的调整与变革。这一历史发展,不仅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进步,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导的思想理论发展。深刻揭示这一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就需要在国史研究中确立与国史的本体相适应的基本范畴,除用来反映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外,更为根本的是用以通过历史现象透视历史本质。国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一项重要的认识工作,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历史学范畴和政治经济学范畴等,运用到国史研究中来,同时用国史的理论与实践,来丰富和发展这些范畴的内容与形式,使国史研究的认识逻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指导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逻辑相统一。国史研究的范畴,是彰显国史发展的动力、表现国史的整体面貌、标示国史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征的一系列基础性概念。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范畴体系所支撑和表述的。深入研究范畴问题,对于国史学科建设,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