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HK$
43.8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HK$
74.8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入康德宗教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证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证据》、《一位视灵者的梦》等著作和《论神义论中一切哲学尝试的失败》、《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
關於作者: |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李秋零,河南唐河人,1957年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专著。译有《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康德书信百封》、《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从黑格尔到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神学与哲学》等三十余部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外学刊发表《中世纪神秘主义神学的难题与出路》、《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康德何以步安瑟尔谟的后尘?》、《神学与文化的互动》、《古希腊哲学解神话的过程及其结果》、《基督教理论化的起因及其结果》、《汉语神学的历史反思》等数十篇论文。
|
目錄:
|
目录
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前言
第一章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
第二章论这种证明方式特有的广泛用途
第三章除了上述证据之外,不可能有别的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
一位视灵者的梦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一个在论述方面承诺甚少的准备性报告
第一篇独断论的
第一章一个人们可以随意解开或者砍开的错综复杂的形而上学之结
第二章开启与灵神世界之联系的秘密哲学之断简
第三章反神秘宗教:断绝与灵神世界之联系的普通哲学之断简
第四章从第一篇的全部考察得出的理论上的结论
第二篇历史学的
第一章一个故事,其真实性凭读者任己意探询
第二章一个空想者经过灵神世界的迷狂之旅
第三章从整个考察得出的实用结论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篇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
第一章论人的本性中向善的原初禀赋
第二章论人的本性中趋恶的倾向
第三章人天生是恶的
第四章论人的本性中恶的起源
第二篇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对人类的统治权所进行的斗争
第一章论善的原则关于对人的统治权的律法要求
第二章论恶的原则在对人类的统治权上的律法要求和两种原则彼此之间的斗争
第三篇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建立
第一章关于善的原则在尘世建立上帝的国时取得胜利的哲学观念
第二章关于在地上逐步建立善的原则的统治的历史观念
第四篇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宗教与教权制
第一章论在一般的宗教中事奉上帝
第二章论在一种规章性的宗教中对上帝的伪事奉
相关论述
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
论神义论中一切哲学尝试的失败
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
导论
第一章各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附录:借助神学学科和哲学学科之间争执的实例来解释各学科的争执
赖因霍尔德?伯恩哈德?雅赫曼的《康德宗教哲学检验》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