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308.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HK$
61.6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取一个解困房社区作为田野点,进行了接近三年的田野研究。通过搜集回来的资料,对社区从1995年建成到2012年的故事进行分析,对社区的生成进行拓展研究。南苑的故事主要围绕物业管理公司与业委会、住建办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而推进,最终社区成为一个社区共同体与市场与国家进行博医互动。本文采用社会建构的研究范式,认为社区共同体、市民社会是不同的主体(个人、群体或组织)建构而成的。
|
關於作者: |
黄晓星,男,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社区研究、社会治理、城市社会学等。曾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一等奖,2009年和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
目錄:
|
缘 起
第一章 社区与社会:社区中的多重空间及其治理
第一节 邻里、社区与社会
第二节 多重空间:社区的生成
第三节 多重空间中的社区治理
第四节 概念脉络
第五节 方法论
第二章 南苑社会:变迁中的城市社区
第一节 宏观社会进程:社区情境的变化
第二节 南苑社区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南苑社区:结构变动的应对
第四节 社区治理体系重塑、身份变迁与南苑社区
第三章 社区性与邻里社区形成
第一节 南苑的社区性探析
第二节 洗楼梯与自在的邻里:空间性与人口性的互动
第三节 榕树头与自为的邻里:社区性三个要素的交织、互动
第四节 社区性、社区共同体与陷入对抗性博弈的治理
第四章 权利表达与社区代理权的变化
第一节 起因:社区代理权
第二节 以政策规定为资源的权利表达
第三节 消极回应与安抚型治理
第四节 社区权利表达与社区治理的变迁
第五章 多元话语与社区空间生产轨迹
第一节 起因:社区中肿瘤医院的建设
第二节 规则权利话语下的抗争剧本
第三节 法律产权话语下的空间规划
第四节 社区辩论、妥协与治理
第五节 社区空间生产的上下分合轨迹
第六章 利益分化、自治困境与间接调控
第一节 社区外部利益分化与自治的契机
第二节 社区内部利益分化与自治困境
第三节 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的治理
第四节 利益分化、自治困境与社区治理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国家基层治理与权变的社区过程
第二节 转变中的城市社区:城市与草根
第三节 社区治理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1 出场人物简介
附录2 田野笔记示例
附录3 使用文献资料示例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社会总是地方化社会。一个国家领土上的大社会,不过是由分散在领土空间里的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化社会所构成的。从横向看,每一个地方化社会与其他地方化社会都有着功能上的相互联系或相互依赖。从纵向看,每一个地方化社会与非在地的组织层级(如中央、省级政府等)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论如何,社会的各种力量,都必须汇聚在这个或那个空间位置上,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并具有一定的空间边界。这种由各种社会因素所汇聚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位置、空间范围和空间边界的共同体,就是社区。
社区的视角,就是把抽象的社会在地化的视角。当我们讨论社会的时候,常常容易把社会从空间中抽离出来,忽略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忽略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秩序的影响。忽略了社会的空间性,许多现象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解释,如人造舒适物的配置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但只从空间本身,是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的。空间性必须同社会性结合起来。而社区研究,就是一种把社会性和空间性结合起来的研究视角。
当下,我们正在强调社会治理。然而,社会的治理,不但需要一种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所施展的治理,而且需要一种从社区视角所施展的治理,即从社会因素聚合体的空间化角度所展开的治理。社区的视角不但考虑社会结构等社会性因素的作用,而且考虑空间的条件和约束。社区治理不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把社会治理具体化,使之接上了地气。当然,社区的视角并不排除跨地因素和超本地因素对本地社区的影响,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本身,也是在地化的。它们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本地社区,从而造成在地化后果。
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不少人宣布社区已经终结。但是,考虑到社会的空间性以及社会过程的在地化,这一宣布显得过于武断。人们在物理空间上的互动及其互动秩序,永远不是互联网等超本地因素所能取代的。社区研究是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学术课题。
社区研究是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传统。原岭南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杨庆堃的社区研究,早已闻名国际社会。在他的引领下,中山大学的许多社会学者和人类学者踏踏实实地从事社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成果。仅他所研究过的鹭江村,就已成为一批硕士生和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前系主任何肇发教授,与杨庆堃教授一同推动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成为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特色研究领域。
令人欣喜的是,中山大学的社区研究后继有人。黄晓星这一著作,正是中大社区研究传统上的又一力作。该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是强调社区性与空间性的相互关系,把空间性有机地整合到社区分析中。本书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在写博士论文期间,他花费两年功夫,沉浸到南苑社区中,以扎实严谨的态度、坚忍执着的精神、细致敏感的观察力,收集了丰富的民族志资料。他的博士论文资料翔实,他本人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处理也十分到位,提出了许多很有学术见地的理论观点。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扎实民族志调查资料为基础、具有厚重的学术价值的力作。
作为他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我衷心祝贺他的大作出版。
王 宁
2016年2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