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靖康之败:从太原之战到汴京之围
》
售價:HK$
85.8

《
基因密码:生命探秘之旅
》
售價:HK$
86.9

《
AI摄影与后期:高清细节、真实质感创作与商业应用
》
售價:HK$
107.8

《
旷野人生2: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指挥文化: 1901—1940 年美国陆军和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教育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
售價:HK$
85.8

《
科举1300年(中国读书人的阶层跃迁之路,读懂中国历史,无法绕开的科举1300年)
》
售價:HK$
96.8

《
为了治愈:改变医学的 30 个诺贝尔奖
》
售價:HK$
64.9

《
AIGC驱动工业智能设备:系统设计与行业实践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常态下面临更多的挑战,也有很多的机遇。中国*智库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供给和需求层面给出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建议,具有实践性和指导价值。
|
內容簡介: |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和需求等基本面因素发生重大甚至转折性变化,要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中高速水平、经济结构升级到中高端,需要实现从数量追赶方式向质量追赶方式的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围绕新常态下我国质量效益导向型发展的战略和决策,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控,又有切实有效的落地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将我国在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既有的资源优势与有力的政策支持等做全面的梳理,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以期助力新常态新发展。
|
關於作者: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中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
目錄:
|
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一、由高速的数量追赶升级到新常态下的质量追赶二、已经呈现出来的质量追赶新趋势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形成有利于质量追赶的体制机制
专题研究一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一、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二、经济新常态的性质:一般情形与中国的特殊性三、经济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战略: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转型
专题研究二追赶经济体在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共性与差异一、追赶进程:增长曲线、典型事实与解释框架二、追赶经济体在增长阶段转换前后的供求结构、制度安排与风险挑战:国际比较三、追赶经济体成功实现增长阶段转换的政策共性
专题研究三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质量效益型增长一、推动质量效益型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多大差距?三、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回顾四、未来生产率提升的源泉分析五、政策启示与建议
专题研究四转型再平衡战略选择和宏观政策一、转型时期结构不平衡的多重表现二、结构不平衡的原因分析三、典型经济体转型再平衡的主要经验和启示四、中国能够实现转型再平衡的有利条件五、转型再平衡的战略选择和宏观政策
专题研究五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生产率提升一、已有研究发现,就业质量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源泉二、提升就业岗位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三、提升就业稳定性,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四、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五、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专题研究六新常态下企业盈利的途径和政策一、经济高增速伴随企业高增长高盈利二、增速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三、新常态下企业盈利的途径四、支持企业盈利的政策
专题研究七促进质量效益导向发展的财税政策一、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二、对财政税收政策提出的新要求三、促进质量效益导向发展的财税政策
专题研究八新常态下的风险防控一、经济转型与金融风险的逻辑关系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金融风险及传导机制三、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控
专题研究九新常态下的民生领域改革研究一、民生领域的新特点和变化趋势二、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新常态下民生改善的原则、重点领域和改革建议
专题研究十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方向与政策建议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和收入差距出现逐步改善的积极态势二、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三、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方向四、相关政策重点与建议
专题研究十一新常态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和效率提升一、新常态下基础设施投资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新常态下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面临的挑战三、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专题研究十二以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质量效益提升一、中国农业发展方式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型二、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三、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1978~2014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的时间序列数据四、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变化五、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的政策建议
专题研究十三以知识创造的角度认识工业40一、问题的提出二、知识创造的理论基础三、从知识创造的角度认识工业40四、对我国借鉴工业40的几点建议
专题研究十四新常态下新兴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一、新兴服务业发展与质量效益型增长二、我国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三、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四、促进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专题研究十五城镇化:去库存与去杠杆兼得之策一、2015年的城镇化:就业和市民化驱动的增速回升二、对未来十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展望三、城镇融资年龄人口、金融杠杆与住房去库存
专题研究十六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一、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环境治理进入重要转折期二、十三五及中长期环境治理的政策需求三、十三五时期环境治理的目标四、新常态背景下环境治理的思路五、新常态背景下加强环境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专题研究十七产品空间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路径和重点一、什么是产品空间二、谁在关注和运用产品空间三、产品空间如何反映产业升级四、产品空间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有何不同五、用产品空间进行产业扫描,观察腾笼换鸟
|
內容試閱:
|
供需基本面因素的重大或转折性变化我国经济当中一些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或者延续着已经出现的转折性变化势头。多方面的证据表明,2008年是我国的刘易斯转折点。从实际工资增长趋势判断,20082012年间工资年均实际增长14.4%,是20012007年间年均6.6%增速的两倍多,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现大量返乡农民工的情况下,农民工工资水平仍然持续上涨。从差距变化来看,我国城镇职工工资高出农民工工资的比例由2000年的8.6%持续上升到2008年的72.4%,但自2009年起差距开始缩小,2011年时降到了48.6%。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我国劳动力总量也开始减少。2012年我国劳动力年龄段人数开始降低。2015年1559岁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口为91096万人,比2014年减少477万人,延续着2012年就已出现的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势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5年65岁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5%,比2014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从需求面看,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扩张乏力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大多数重要产品达到或接近历史需求峰值,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就基础设施投资而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和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的峰值在2000年前后相继到来,此后呈逐步下降态势,今后一个时期,这两个比重将大体保持稳定。由于东部地区的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密度已与发达经济体接近,高速铁路建设位居世界前列,移动通讯工具普及率较高等原因,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增幅有限。总的看,尽管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空间,但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保持投资的高速增长。就占到房地产投资70%左右的住宅投资而言,2015年多项住宅建设指标陆续出现转折性变化,城镇住宅的历史需求峰值基本得以确认。未来十年,房地产投资规模将呈现缓中趋降的态势,年均实际增长可能为负。在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大宗需求增速降低、耐用消费品接近饱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的需求扩张速度将明显放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