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HK$
107.8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HK$
130.9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HK$
65.8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HK$
79.2
《
租税转嫁与归宿
》
售價:HK$
107.8
《
保险原理与实务(第五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金融)
》
售價:HK$
49.5
《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全五册)
》
售價:HK$
316.8
《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讲述中国之所以为为中国的文化是什么?一代大儒罗庸的继绝学开太平之作。
|
內容簡介: |
西南联大期间,罗庸先生携李觐高、马雍、张盛祥、李广田、董庶、王志毅、周定一和阴法鲁等学生八人于昆明小东门外盘龙江堤畔等地,每周一次讲授中国学术。这些讲课整理出来就是《习坎庸言》。全书除《缘起》和《规约》外,正文分为内、外篇,各八个专题,分十七次讲授。内篇《勉学》《识仁》是本次讲习的根本和出发点,《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则涵盖了经、史、子、集,传统学术,灿然于此。外篇八个专题《种族》《文化》《质文》《礼乐》《乡党》《学校》《儒侠》《风俗》则为内篇张目,属于中国文化史的范畴。内外篇交叉讲授体现了罗庸先生学术研究一贯的方法:把学术问题放到文化史的背景中讨论。
|
關於作者: |
罗庸(19001950),西南联大的标志性人物,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作者、西南联大纪念碑的书写者,西南联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字膺中、号习坎,蒙古族,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与鲁迅同事),同时在北大、北师大等学校兼课。1927年秋应鲁迅之邀,到立中山大学任教;1931年任浙江大学任教;1932年回北京大学任教,抗日期间随校南迁,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联大宣布解散后留在昆明师范学院;1949年赴重庆,到梁漱溟创办的勉仁文学院任教。1950年病逝于北碚。
他生前仅仅留下《陈子昂年谱》《鸭池十讲》,以及未整理出版的《习坎庸言》。近年,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了《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杜志勇辑录了《中国文学史导论》。
|
目錄:
|
缘起/
规约/
内篇一勉学/
外篇一种族/
内篇二识仁/
外篇二文化/
内篇三六艺/
外篇三质文/
内篇四诸史/
外篇四礼乐/
内篇五九流/
外篇五乡党/
内篇六理学/
外篇六学校/
内篇七经世/
外篇七儒侠/
内篇八文章/
外篇八风俗/
|
內容試閱:
|
传说中的《习坎庸言》
杜志勇
七十四年前的暮春时节,罗庸先生携李觐高、马雍、张盛祥、李广田、董庶、王志毅、周定一和阴法鲁八人于昆明小东门外盘龙江堤畔等地,每周一次讲授中国学术。这种沙龙式的学术交流,虽聚无定所(多在罗庸先生家中),却暗合了《论语先进》所描绘的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无拘无束的学术畅游,授者乐教,听者乐学,志同道合,沐浴春风,徜徉于学术世界,何等的心旷神怡、令人向往!这段远去的历史,化成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讲授的内容,罗庸先生命西南联大中文系助教李觐高进行全程记录,待讲习全部完成后,先生进行全面批校、改定[罗庸先生发表的学术成果,多数是讲义,先由学生记录,然后自己修订。],亲自题写书名,并要求参加者全部签名。这就是《习坎庸言》的初稿本(本书将其称为校定本),先生在此基础上又用小楷整齐抄录成清稿自存。后来李先生(觐高)辗转把它带到台湾,而清稿则现存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周定一《罗庸先生和他的两本书》(收入《我心中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罗庸先生手录清稿,周定一先生认为存于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当有所据。但这个单位2000年就已并入华中科技大学,笔者多方查找,至今尚未发现清稿下落。]就已知的文献来看,《习坎庸言》自罗庸先生讲习结束[罗庸先生此次讲习自1942年4月12日开始,至8月6日结束。]后,只有这两个本子存世,并未付印出版。后来先生弟子们在回忆录中每每提及此书[详见吴晓玲《罗膺中师逝世35周年祭》(收入《笳吹弦诵情弥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刘又辛《怀念罗庸先生》(收入《治学纪事》,巴蜀书社2002年版)、
周定一《罗庸先生和他的两本书》等。],也仅仅是回忆,求之不得的结果,更增添了人们对此书的期待与向往,《习坎庸言》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传说。
1987年李觐高先生病重,在其弥留之际,希望将此书公诸于世,以嗣绝学。其子李安国先生自行整理,于1998年由打字公司装订成册,并未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只以非卖品形式私下流传。这是罗庸先生《习坎庸言》最早整理印刷的本子,我们称之为整理本。整理本的出现,光大学术、兴废继绝之功不可没。此本由于没有进入市面流通,得之不易。另外,正如整理者李安国先生所言:余习农,疏于国学。遂致书中断句不当、文字舛误之处屡出。近期,坊间又有粗劣扫描此本者行世,错上加错,不可卒读。罗庸先生学术非但得不到光大,恐有贻误后学之害。因为笔者曾经辑校过罗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导论》,北京出版社遂委托我为《习坎庸言》整理一个精善的本子。这需要查阅罗庸先生校定本全部原件,所以笔者便联系远在台北的李安国先生。孰料李先生亦已过世,其妹李美珊女士言需商量一下,此后便无从联系,没有下文。无法查阅原件,我们只能从整理本入手,在两个层面进行:首先,整理本于每一专题之前,附有一张罗庸先生校定本照片,照片上有的内容,逐一与整理本正文对勘,不合之处甚夥,皆以校定本为准,并在文下出注。其次,不管有无校定本图片,我们都逐一核对相关文献,确有问题者,亦出以校注说明(整理本断句、标点有问题者,核对文献后径改,不出校注)。我们所校正的这个本子,是在文献不足的情况下做了尽量还原和校正的工作。
罗庸先生学问博大,修养属于儒家正宗,其中还融有释老之学。如果生当唐世,近乎所谓三教论衡。[吴晓玲《罗膺中师逝世35周年祭》。]后学愚钝,不敢妄下雌黄,仅就《习坎庸言》的结构简单谈一下。
《习坎庸言》全书除《缘起》和《规约》外,正文分为十六个专题,罗庸先生在讲授时明确将其分为内、外篇,各八个专题[内篇:《勉学》《识仁》《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外篇:《种族》《文化》《质文》《礼乐》《乡党》《学校》《儒侠》《风俗》。],分十七次讲授(《诸史》内容较多,分两次讲授;《文章》讲了一次半,《风俗》讲了半次)。内篇《勉学》、《识仁》是本次讲习的根本和出发点,《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则涵盖了经、史、子、集,传统学术,灿然于此。外篇八个专题则为内篇张目,属于中国文化史的范畴。于是乎,李安国先生整理本就直接将内、外篇各自抽绎组合,先列内八篇,后列外八篇。我们在校正时发现,从时间顺序上,罗庸先生是把内外篇参互交错讲授的,先讲内一《勉学》,次讲外一《种族》,再讲内二《识仁》,以此类推。随着讲授的深入,前面讲习未尽的内容,往往在后面的讲习中得到补充,内外篇之间相互勾连,彼此张目,以至于形成一个杂糅的整体,与史迁之互见法甚为相合。割裂内外篇,很多内容就变得不得其详。而这正体现了罗庸先生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把学术问题放到文化史的背景中讨论。《中国文学史导论》如是,《习坎庸言》亦如是!有鉴于此,我们的校正本将十六个专题,按照罗庸先生讲习的先后顺序排列,这应该是更符合作者本意的。
最后,我们真诚的希望罗庸先生的校定本或清稿原件能早日公开,学术公器为天下所用。
2016年3月记于河北师范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