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內容簡介: |
作者张冠生曾长期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当助手,在他眼中,费老不仅仅是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更是可亲温厚的长者。全书回忆了费老做学问及生活中的诸多小片段、小故事,这些此前极少披露的小故事,帮助读者走近更平实亲切、更见性情的费老。
|
關於作者: |
张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苏赣榆。有农民、新闻媒体、社科研究、学刊编辑、公务员等从业经历。作费孝通先生助手十多年。现任民盟中央委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读书》《东方》《随笔》《天涯》等刊物发表文章,出版有《费孝通传》《世纪老人的话:费孝通卷》《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等。最近整理完成《费孝通晚年谈话录》60余万字。
|
目錄:
|
题记
自序
少作
佛性
中国老师(一)
中国老师(二)
中国老师(三)
外国老师(一)
外国老师(二)
外国老师(三)
社区来历
狂叫三声
功能主义者
当年开弦弓
一个里程碑
再访开弦弓
三访开弦弓
江村六十年
江村八十年
说偶然
译稿传奇
手稿重现
历史真是妙
小文章
诗兴
这样写更有意思
狗尾续貂
谬奖书童
补课
名誉校长
古人来者
及身偿愿
未了的题目
现代夸父
听费先生说
后记
别传附档
费孝通著作:一本书一句话
《费孝通》自序
|
內容試閱:
|
自序
费先生享寿九五,一生浮沉。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天年得道。其有闲章数方,独喜一枚,坎坷出文章。
晚年里,费先生自编画传,自定书名《老来依然一书生》。
另有赠友人诗句有情应怜书生去,临别花开君子兰。
书生去,去求知。知己,知人,知天下。
书生去,去田野。礼失,求诸野,有遗贤。
书生去,去书写。记录求知过程,访贤心得,世道变化。细说理路。
书生去,去天国。留下数百万字著述,附言说:秀才人情一张纸。
这张纸早已铺就。一九二八年一月,费先生写下一段文字
在这荆棘蔓蔓的人生道上,随处都给你看见许多值得留意的事情,同时启示了你宇宙人生的意义。我这愚蠢的笔,固不能在道上随处记出一些给后面很努力赶来的同类们作一些参考,但是我却又不愿这许多值得留意的东西,在未经人注意的时候,随着无名无声的浪花流星般地熄灭。我自己认为这是唯一的责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唯一的责任成了费先生毕生担当,唯恐失信。
担当之果,是其一生著述。时而一纸风行,为其带来学术名望;时而被污毒草,曾致其落陷阱,入另册,成鬼神。
回首不堪回首事,费先生写诗说:尘世如蚁聚,荣辱任来去。
二〇〇五年四月,费先生离世。书生大去。
临别,仍牵挂后面很努力赶来的同类,留赠在道上随处记出的文字,期待可巧落进某人心田,花开君子兰。
作为费先生的读者,作为受赠者,能否算是同类,是否赶来状态,曾否作过努力,愿否养成君子,难说。不妨首先有点起码的礼貌,表感谢。
对书生,致谢方式首选,该是读其书。读得用心一点,多少读懂一点。
何以读懂?费先生善意提示,欲懂其书,须读其人。绕到事情后面,能见更多风景。
本书算是尝试。以十多年书童经历为本,近距离体悉一介书生的读和写,行和知,忧和乐,苦和甜。留意一位书生怎样善待世界,也看看这世道怎样对待书生。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六日晚
于京西北博雅西园
后记
这是一次提前了时间的书写。
前年退休后,想过六七个题目,打算余生中陆续写出。其中一个,是对费先生的记忆、感受,或可称杂忆。
为这些题目排顺序,杂忆费先生属于倒数前两名。
依设想,既属杂忆,可不求系统,不谋深刻,不设格局,随自然想到的素材、题目,即兴书写,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愿同有兴致的读者一道,走近更平实亲切、更见性情的费先生。
当然,这是理想,能不能如愿,难说。故,动笔前须有尽量充分的准备,首先从时间上保证,以期略补孤陋。
大侠兄入行出版,致使此想生变。他策划首批选题,我也被策了进去,嘱写写费先生。设身处地想,理由很充分。
当年大侠兄创办文化广场,费先生当过早期作者,连载大文,此其一。
我当过费先生多年助手,又是文化广场长期作者,此其二。
近两年,从工作日志和录音磁带中整理出费先生晚年谈话约六十万字,诸多往事重现,淡忘的复清晰,宜及时录下,此其三。
今年是费先生江村调查八十周年,实该有点纪念。光把费先生晚年谈话整理出来,够吗?自己的文字呢?此其四。
好友书话纵横,出版则系履新,筚路蓝缕阶段,岂能袖手旁观?此其五。
于是动笔。
所谓助手,是费先生的说法。实际工作内容,准确点说,近于书童。
先生谈话,留意记录,事后整理、誊写,交先生过目;
先生在田野,现场拍照,冲印,留档,适时派用场;
先生访问某处,须临时为主人题字,在旁参与想词儿;
先生备妥《学术自述与反思》书稿,即往府上取出,送到三联;
先生写出《甘肃土人的婚姻》序言,定下题目,尽快交给《读书》;
先生嘱,续写其某篇消闲文章的未了话题,辄做功课,勉力写出;
先生希望杨绛帮助看篇文章,在北京医院,遵嘱送达钱锺书病房;
先生想找李慎之晤谈,即作电话联系,在东厂胡同,确定具体时间;
李公慎之需要先生一九五七年《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一文,即复印,付邮;
沈公昌文多次邀先生参加越秀讲座,每与沈公商定时间、地点、话题;
都是寻常事,都是平常日子。杂忆所述见闻,就这样慢慢叠在一起。如实写出,可作一段时光的印记。
这段时光里,费先生追踪中国开放改革步调,实地观察,现场记录,实证分析,写出大量文章,报告民生消息,表达书生见解,本书述及的《小城镇四记》《行行重行行》《从实求知录》等等,都是如此写出。
田野调查现场,是费先生的流动课堂。出家门,入田野,他是去找老师。走近农户,攀谈话起,便是课堂。他是听课的学生,农民是讲课的老师。
十多年里,有机会随费先生上课,旁听,看大师怎样当学生,记录大师所以是大师,时常感受书童之幸。至于是否能对得起这份幸运,不敢说。好在有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可作退路。
用了两年,从亲笔记录中理出费先生晚年谈话文字,如今遵大侠兄嘱,写下这些文字,算是一点耕读作业。收获就不问了。或说,耕读之乐就是收获。
作者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日
于湖南永州阳明山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