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1.粉丝效应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曾经在1996年预言: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主宰。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粉丝的注意力,就要设法把自己的品牌新信息人格化,保持热情的互动。让品牌在粉丝眼中变得更为闪耀。
2.碎片化信息也能做出深度。
信息碎片化让我们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顺应这个潮流,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碎片化阅读并非做不出深度,只要我们能按照本书提供的建议精炼优质信息,同样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深度需求。
3.人人都想蹭热点,但成也热点,败也热点。
斯巴达勇士事件、乐视手机发布会事件、神州专车挑衅Uber(优步)事件在新媒体上引爆了热点,但大家投入的注意力并未让事件策划者获得好收益。利用热门事件做话题营销是互联网时代常见的手段,但这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反而会害了自己的清誉。
4.与其自夸,不如让粉丝夸
新媒体时代的口碑传播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广告形式。这股无数人的注意力凝聚而成的巨大能量,会让你的品牌影响力空前解放。商家的自夸再多花样,也不如粉丝朴实的赞美给令其他粉丝感到信服。
|
內容簡介: |
注意力,是产品信息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唯一通路。只有通过注意进入消费者的意识,才有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实现销售。因此,不被注意,就等同于不存在。用户注意力可以变现为钱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大部分商家并不善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用户注意力趋于分散化的形势下,企业如何在社交平台、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粉丝,并把粉丝的注意力转化购买意愿是本书的力量所在。
|
關於作者: |
云度,畅销书作者,资深策划编辑,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创始人。热爱阅读,关注并善于分析国内外文化的动向,专注于为读者打造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图书产品。
|
目錄:
|
Part 1你的注意力也非常值钱
1.21世纪什么最稀缺?注意力
2.碎片化阅读时代,你浮躁了吗
3.被颠覆的传统媒体行业
4.席卷一切的注意力经济
Part 2新媒体就是伪装成社交工具的人
1.品牌人格化,让你更出众
2.那些有血有肉、有情绪的官微
3.为公众号取个好玩的昵称
4.关注对的人,与大V培养默契
5.团队运作,统一人格
6.在喧嚣时代,做个沉着的新媒体
Part 3找准受众:你的红包为谁而发
1.与其广撒网,不如细分市场
2.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
3.精准定位是吸引眼球的前提
4.红包效应,撬动消费的杠杆
5.品牌与受众的神呼应
Part 4内容为王,用玩心引爆大众狂欢
1.碎片化信息一定做不出深度吗
2.创作好标题,但不做标题党
3.干货,干货,干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看字太累,还是看图更明白
5.好内容伴随着好故事
6.内容营销不只是编辑内容
Part 5有问必回的小编,原来你不是智能机器
1.僵尸号只能涨僵尸粉
2.社交化电商,多交流才能看清用户需求
3.互动体验:留住用户的关键
4.用流行语机智地回复评论
5.萌对话让用户变成死忠粉
Part 6热门话题:涨粉招黑第一利器
1.将营销内容植入热点
2.用粉丝头条占领粉丝首页
3.提供引爆点,促进有效互动
4.话题营销是把双刃剑
5.放大粉丝的兴趣点,与产品服务相结合
Part 7从粉丝中来,到社群中去
1.与其自夸,不如让粉丝夸
2.得粉丝者得天下,得社群者得未来
3.社群营销,不只是上网卖产品
4.培养共有习惯,整合碎片化的社群
5.朋友圈为何会出现退群潮
6.留住核心用户,保障社群健康发展
Part 8整合线上线下,塑造传播闭环
1.减少中间环节,打造自己的圈子
2.当品牌开始成为社群的附属
3.强化兴趣标签,构建社群生态链
4.线下本土社群,距离你不到两公里
后记我的注意力哪去了
|
內容試閱:
|
2.碎片化阅读时代,你浮躁了吗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习惯
过去经常有媒体批评,外国的地铁里尽是看书的人,而中国的地铁里尽是玩手机的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浮躁,不像外国人那么爱学习。
指出:外国人在地铁里不玩手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稳定的无线网络信号。自从这个问题解决以后,老外们也和中国人一样成为玩手机的低头族。
与此同时,许多国内网友指出,在地铁里看手机未必是在玩游戏,也可能是在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大家都是在读书,只不过你用的是传统的纸质书,而他用的是智能终端存储的电子书。
读纸质书与读电子书的差异仅仅是媒介不同而已吗?
答案是否定的。两者的材质差异,会给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前者容易让人们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后者则让大家养成了新的习惯碎片化阅读。换言之,你读纸质书时容易静下心来,放慢节奏;你读电子书时会变得越来越浮躁,手和眼都停不下来。
在不知不觉中,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从头到尾读完一整本书了。想当年,我们可以捧着一本30万字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上一天一夜。可是现在,大家的时间已经被各种琐事分割得零零碎碎,很难拿出大段的整块时间来进行阅读。况且,就算有充足的整块时间,你也已经养成了用手机浏览碎片化信息的习惯。最终结果可能是纸质书没读几页,就感到精神疲倦,转而去浏览朋友圈有什么新消息。
仅从这点来说,我们的确比以前浮躁了,耐不下性子做一件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总想着吹糠见米、一步登天。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时代的社会运转节奏太快了。
农业社会生产周期漫长,运转节奏缓慢,想完成一件事可能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工业社会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让人们逐渐舍弃了在农业社会背景下养成的慢工出细活的习惯,选择更高效率的大批量流水作业。而互联网社会让生活节奏进一步加速。
一方面,我们可以便利地搜索到各种所需资料,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效率激发了我们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目标的野心。当你不断追求快捷、高效的时候,就很难再回头以慢节奏进行漫长枯燥的基础积累了。比如,你只愿意浏览一大堆短小精悍的新闻段子,不肯沉下心来阅读总字数相等的纸质书。
这就是当代人越来越浮躁的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快节奏生活让时间变得碎片化,碎片化时间让人们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部分读者经常贪多嚼不烂。也许,他们一整天浏览的碎片信息不止20万字,却记不住多少看过的信息。特别是那些有用的科普知识帖,只转发、评论、点赞,但实际上连三行都没看的读者大有人在。
有的人可以在朋友圈里吹牛称自己读过多少本书,但不能深入讨论。因为他们一旦说多了,就会露怯。实际上他们更喜欢读不太费脑筋的快餐读物,而不像过去的读者那样更偏好内容深刻、厚重的作品。后者的信息量无疑更丰富,但阅读体验远不如前者那么享受。
碎片化阅读的最大缺点无疑是浅尝辄止,无法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也不利于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但这种阅读习惯的最大优点是,能让我们在缺乏整块时间的情况下,接收更多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人们的表达方式越来越趋于短平快的互联网风格,生产出无数碎片化内容。这又反过来强化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碎片化内容极少长篇大论,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生动通俗,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这类语言更多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尤其是微博和微信。
微博普通用户的每条评论都被限制在140字以内。除非用户用长微博工具生成图片或链接,才能发表长篇大论。虽然现在新浪微博注册会员有了发140字以上内容的权限。但从总体上来讲,微博这个互联网工具只适合人们用短平快的表达方式来说话。比如,网友非常喜欢转发的所谓神吐槽,大多出现在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上。
比如,某地曾经发生了一起天价葡萄案,有几个农民工偷了林业果树研究所用来实验的特殊品种葡萄吃,造成了巨大的科研损失。但因为法律不够完善,当时难以对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新品种葡萄做出合理的估价。最终当地检察院决定不予起诉,几位偷窃葡萄的馋嘴民工没有获刑。
不就是偷吃吗?在我们乡下这就不叫事儿,孙悟空偷了蟠桃都没事。
(孙悟空)怎么没事儿,有期徒刑五百年转劳教好吗!孙悟空因大闹蟠桃会与天庭开战,后来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这便是有期徒刑五百年的由来。因此,这句话被熟悉《西游记》的网友们看作是神吐槽。
诸如此类的短平快的吐槽段子,往往一针见血、直指人心,能让大家秒懂其中含义。于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类段子逐渐成了最受欢迎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新媒体营销的主力军,就是网友们口中的段子手。一个简短给力的段子,有时候胜过一篇侃侃而谈的宏论,能迅速抓住大家的眼球,甚至形成一个无数段子手争相跟风的热门话题。
由此可见,在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养成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想要在碎片化时间内快速吸引众人的注意力,就必须制作出生动犀利、通俗易懂的碎片化内容。
但是话说回来,碎片化阅读很难真正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完成这个目标。碎片化内容虽然便于快速在互联网上传播,但深度、广度、严密性、系统性都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迎合碎片化阅读习惯,碎片化内容往往是不加修饰的大白话,机灵有余但严谨不足。为了调侃而硬生生增删信息,导致信息生产者会提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观点。
有深度的文章为了确保观点的严密性,会不厌其烦地论证推导。但这势必会延缓读者的理解速度。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耐心去琢磨严密的论证过程,他们只需要一个最终答案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答案科不科学、靠不靠谱,只有少数人才愿意花时间去关注。
由此可见,当我们完全依赖碎片化阅读且只读碎片化内容时,得到的信息往往不完整也不准确。因为碎片化阅读是一种不假思索的阅读习惯,无法接收更深刻、更系统的真知灼见。
例如,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平台微博,所有信息都被压缩在短短的140字以内。除非你使用长微博写清楚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有说服力的证据,否则,你只能写下未经证明的判断式话语。好比是做数学应用题不写计算过程,直接给出答案。
因此,习惯于等别人直接给出结论的我们,思维方式会变得越来越浮躁、简单、粗暴、情绪化,判断能力与信息过滤能力也随之下滑。这就是为什么假新闻在今天反而更加流行的重要原因。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会发现大环境的每次变化都促使人们养成新的小习惯。碎片化阅读就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
我们无法再以传统的深度阅读方式来处理海量的信息,不得不借助碎片化阅读的新习惯来走出这个困境。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因为过于热衷随拾随扔,过目即忘的碎片化内容,而降低了阅读质量与思考能力。
总之,如果想要做好时下流行的新媒体营销,我们不能不认清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避免被浮躁的心态所吞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