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6.4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7.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8.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7.2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8.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71.3
編輯推薦:
《魔鬼经济学》,关于聪明人怎样看世界的书,畅销数十个国家的大众经济学经典。
逃出认知囚笼,以经济学方式探索日常生活背后的世界,打破惯性思维,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革命性的思考、引人入胜的故事、不同寻常的分析,揭示事物表象之下真实的一面。
当今全球*有趣的大脑,教你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观察和思考。
亚马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全球各大媒体推荐
內容簡介:
人人都是魔鬼经济学家。
有趣的大脑不只是两位史蒂芬才有。在他们开通魔鬼经济学这个网站以来的10年间,收到了形形色色的邮件和反馈,和数百万读者做了很多互动。
如同他们的其他著作一样,在《魔鬼经济学4》这本精选集中,两位魔鬼经济学家一如既往问出了许多剑走偏锋的问题:为什么空乘人员不收小费?人们会对什么事情撒谎,为什么撒谎?从风险回报率的角度分析,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你还会对列维特和都伯纳本人的怪癖与爱好有许多了解,包括赌博、高尔夫、西洋双陆棋和废除美分币。
在《魔鬼经济学4》里面,你会了解《魔鬼经济学》这个系列是怎么来的,数据、现象、分析、结论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和花絮,这甚至比前三本书更有趣。你还会知道,原来,读者的脑洞可以比作者们还大。
關於作者:
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D. Levitt)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该奖被称为小诺贝尔奖),被誉为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声誉得到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公认。
列维特198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执教,短短两年时间,列维特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
2002年列维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他还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的编辑和《经济学季刊》OJE的编辑。克林顿政府曾经力邀他加入自己的智囊团。小布什总统在大选的时候也把请到列维特作为犯罪专家作为拉拢选票的一张王牌。
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J. Dubner)
获奖作家、记者、电台和电视名人。他放弃了使他几乎成为摇滚巨星的第一个职业,成为了一名作家,曾就职于《纽约时报》,著有《骚动的灵魂》《一个英雄崇拜者的自白》,另著有儿童图书《长两个肚脐眼的男孩》。
目錄 :
引言
博客与瓶装水有何共同点? IX
第一章 我们只是想帮忙 001
第二章 手淫者林伯翰与灾星韦恩 031
第三章 高油价万岁! 045
第四章 竞猜 087
第五章 如何杞人忧天 097
第六章 没有作弊,就意味着没有努力 127
第七章 但这是否有益于地球? 155
第八章 痛失21点 175
第九章
何日宜抢银行 213
第十章 性事宜多谈,我们可是经济学家 243
第十一章 万花筒 257
第十二章 一日火箭 285
鸣谢 327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我们只是想帮忙
历史上最杰出的创意有些实际上,几乎无一不是乍听起来总是疯疯癫癫的。其实,实际上也很疯癫,那如何判断呢?开博客的一大优点就是,有个地方能让你将自己最疯癫的想法旗帜鲜明地亮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想法多久会被鞭挞得体无完肤。在我们写过的所有帖子中,本章的第一篇引来了最立竿见影、声势浩大和义愤填膺的回复。
假如你是恐怖分子,你会如何策划袭击?
列维特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最近宣布,目前仍需执行多数对登机随身行李的禁令,但解除了对打火机的禁令。禁止人们携带牙膏、除臭剂或水过安检,听起来莫名其妙,但禁带打火机听着却并不蹊跷。我想知道打火机生产商游说的时候,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一规定的变更。一方面,每天有22 000支打火机遭到没收,这似乎对生意有益。另一方面,既然不能携带打火机旅行,买打火机的人或许会减少。
得知这些规定后,我开始思考,假如我是恐怖分子,手上资源有限,我会如何最大限度地制造恐慌。
首先,我会思考什么才能真正引起恐慌。不过,令人们惶惶不安的一点,是自己可能会成为袭击受害者的想法。有鉴于此,我想做的事,尽管对个人造成伤害的概率微乎其微,却仍会让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可能会成为袭击对象。
人类常常拿小概率事件小题大做,所以恐怖主义活动造成的恐慌与实际的风险严重不成比例。
其次,我还想制造有一支恐怖分子队伍存在的假象,为此可以同时执行多项袭击任务,此后不久再制造一波袭击。
再次,除非恐怖分子始终坚持执行自杀任务(我无法想象他们真会如此),如有可能,最好制订计划,防止手下的恐怖分子被杀或被当场抓获。
再次,我认为阻止商业流通是合理手段,因为商业系统崩溃会让人们有更多空闲时间提心吊胆。
最后,若是真想让美国吃苦头,你的行动必须能让政府通过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法令,这些法令在达成目的后仍会长期执行(假设其在设立之初确有目的)。
我的总体世界观是,简单为上。我猜想,这一观点也适用于恐怖主义。本着这种精神,我所听过的最佳恐怖袭击计划是由我父亲在2002年华盛顿特区狙击手事件造成祸患后想出来的。基本思路是,给20名恐怖分子配狙击枪、配车,安排他们到全美各地(大城市、小城市、郊区,等等)在预定时间开始随机开枪射击,并让他们频繁变换位置,以确保下一波袭击的时间和地点无人知晓。由此造成的混乱会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尤其是要考虑到恐怖分子所需的资源少之又少,想缉拿凶手也难于登天。诚然,其危害不如在纽约市引爆核弹严重,但几把枪肯定要比核武器容易获取。
想必许多读者有远胜于此的创意,我洗耳恭听,并试着将在该博客发表这些创意看作是一种公共服务:我推测在该博客的读者中,反对及打击恐怖主义的人要远远多于真正的恐怖分子。因此,将这些创意公布出来,让打击恐怖主义的人有机会预先对这些情况进行思考和谋划。
更新:这篇帖子发表于2007年8月8日,即魔鬼经济学博客正式入驻《纽约时报》网站的同一天。当天,在《纽约观察家报》的采访中,记者让都伯纳解释为何魔鬼经济学会成为《纽约时报》决定发布的首个对外博客。他的回答反映了他曾在该报就职过的经历,以及他对其准则惯例的了若指掌:他们知道我不会在博客上发表宗教教义类的东西。结果,列维特征集恐怖袭击创意的博客帖子恰好就被扣上了这样的帽子。文章引来了言辞激愤的回复,几百条评论后,《纽约时报》不得不关闭了评论区。以下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条评论:你肯定是在逗我。给恐怖分子献计献策?当自己是在装可爱?抖机灵?你就是个白痴。
于是,第二天,列维特又故技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