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2.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6.7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HK$
151.0
《
有兽焉.8
》
售價:HK$
68.8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HK$
70.8
編輯推薦:
《魔鬼经济学》,关于聪明人怎样看世界的书,畅销数十个国家的大众经济学经典。
逃出认知囚笼,以经济学方式探索日常生活背后的世界,打破惯性思维,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革命性的思考、引人入胜的故事、不同寻常的分析,揭示事物表象之下真实的一面。
当今全球*有趣的大脑,教你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观察和思考。
亚马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全球各大媒体推荐
內容簡介:
《魔鬼经济学3》,迄今为止最具革命性的著作,列维特和都伯纳用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不同寻常的分析,将带着我们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教给每个人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思考,也就是如何做出魔鬼式思考。
通过《魔鬼经济学3》里的故事,列维特和都伯纳旨在提供解决问题方式的全新蓝图不论你是想改变生活,还是改变世界。一如既往,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话题是过分的、不可讲述的。这些包括商业、慈善、体育、政治的话题,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
列维特和都伯纳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而现在你也可以做到。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标新立异的思考者能带给人如此醍醐灌顶的启示,同时还如此有趣。
通过《魔鬼经济学3》,你将学会用反常思维进行魔鬼式思考:
? 首先,抛下你的道德指南针---假如你已经决定了处理方式便很难看清问题。
? 学会说我不知道---你若不愿承认自己有所不知,便学不到你所需要的知识。
? 像孩子一样思考---你能因此想到更好的主意,问出更好的问题。
? 上一堂关于诱因的大师课---不论如何,诱因控制着整个世界。
? 学会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观点正确是远远不够的。
? 学会欣赏放弃的美---你若不愿抛下今天的烂摊子,便解决不了明天的问题。
關於作者:
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D. Levitt)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该奖被称为小诺贝尔奖),被誉为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声誉得到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公认。
列维特198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执教,短短两年时间,列维特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
2002年列维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他还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的编辑和《经济学季刊》OJE的编辑。克林顿政府曾经力邀他加入自己的智囊团。小布什总统在大选的时候也把请到列维特作为犯罪专家作为拉拢选票的一张王牌。
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J. Dubner)
获奖作家、记者、电台和电视名人。他放弃了使他几乎成为摇滚巨星的第一个职业,成为了一名作家,曾就职于《纽约时报》,著有《骚动的灵魂》《一个英雄崇拜者的自白》,另著有儿童图书《长两个肚脐眼的男孩》。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001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021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055
第四章 真相在问题的根源 075
第五章 像孩子一样思考 101
第六章 爱吃糖的孩子 123
第七章 所罗门王和大卫李罗斯有什么共同点? 157
第八章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189
第九章 放弃的好处 213
致 谢 239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写了《魔鬼经济学》和《魔鬼经济学2》之后,我们从读者那儿收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反馈。大学文凭还有价值吗?(答案:有。)把家族企业传给下一代,这个想法好吗?(如果你的目标是关门大吉,那么没错数据显示最好能吸纳外界管理人员。)还有人得腕管综合征吗?(记者们摆脱这种病痛困扰之后便不再对其进行报道,但还是有人未能幸免,尤其是蓝领工人。)
有些问题关乎存在感:什么才能使人真正幸福?收入不均衡问题真如看似那般危险吗?富含-3脂肪酸的饮食习惯能带来世界和平吗?
人们想知道一些事物的利弊:无人驾驶汽车、母乳喂养、化疗、地产税、水力压裂法、彩票、药用祷告、网上相亲、专利法改革、偷猎犀牛、铁杆开球、虚拟货币等等。这一分钟,我们收到电邮请求我们解决肥胖流行病;五分钟之后,又有人强烈要求我们立马扫除饥饿。
读者似乎认为没有我们猜不出的谜语和解不了的难题,仿佛我们拥有什么专有工具人们可能会以为我们有魔鬼经济钳之类的东西可以挖掘一切机体的潜在智慧。
真若如此该多好!
而实际上解决问题并不容易。只要问题存在,你便能断定曾有很多人试图解决它,但都没有成功。解决简单的问题轻而易举,余下的则都是困难的。更何况,为了回答哪怕一个细微的问题,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因此我们想,与其试图回答每一个问题(还不一定成功),不如写一本书教教大家如何进行魔鬼式思考。
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呢?
想象你是名脚法精湛的足球运动员,并已带领国家队站在了世界杯决赛的赛场上。你现在只需要罚中一枚点球。好运站在你这边:在高级别比赛中,约75%的点球都能罚中。
当你把球置于点球点时,看台上的观众沸腾了。此时距离球门只有12码,球门长8码,高8英尺。
守门员死死盯着你。一旦从球鞋上弹出后,足球会以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飞向球门。在这样的速度下,守门员不可能等待球踢出后再做判断。他必须做出预判并朝那个方向移动身体。倘若他的预判是错的,那么你罚中的概率便会上升到约90%。
以足够的力量射向球门死角是最好的方式,即便守门员猜对方向也很难扑中。可是这种方法不允许有丝毫误差:脚下微小的失误,球就会飞离球门。所以你也许不能太苛求角度,瞄准得稍微离球门角远些尽管这样提高了守门员的扑中概率。
你还要选择是踢向左门角还是右门角。你若和大多数球员一样,是右脚球员,则更擅长踢向左角。这意味着更有力、更精准,当然守门员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面对来球时,57%的情况下会向左扑,而41%会向右扑。
你站在球场上观众热情高涨,而你心跳飞快准备着将会改变人生的一脚。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你的国家在为你祈祷。球若进了,你的名字将永远像最受爱戴的神那样被人提及。若没踢进嗯,最好还是别去想了。
选择在你脑中盘旋。到底是踢向擅长的左角还是不太擅长的右角?是要瞄准球门死角还是该保稳?你面对这个守门员踢过点球吗?要是踢过,你当时朝哪儿踢的?他朝哪儿扑的?与此同时,你还在揣测守门员的心理,甚至还试图猜想他是如何揣测你的心理的。
你知道成为大英雄的概率是75%。还不错。但若能提高概率岂不是更好?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你若能跳出常理,是否就能打败对手?你知道守门员现在正在挣扎该向左还是向右扑。但是如果我是说如果你既不向左也不向右踢,就像想象中愚蠢至极的样子踢向球门正中央,结果又将如何?
球门正中央,就是守门员现在站的位置,但你很确定大脚一起他就会移位。别忘了概率统计数字:守门员面对来球,57%的情况下会向左扑,而41%向右。这就意味着每100次扑球中,守门员只有两次会守在原地不动。当然预备向两边扑球的守门员也有可能扑中踢向中心的球,但那概率才有多大?真希望你能去看看踢向球门中心的点球数据!
好吧,我们这里就有这个数据:踢向球门中心的点球,看似风险很大,却比踢向两边的命中率高出7%。
你是否要冒这个险呢?
假设答案是肯定的。你走到球跟前,左脚扎稳,右脚提起飞射。你瞬间便被震慑到骨子里的呐喊声所包围:进啦!!!队友一窝蜂地冲向你,观众陷入狂欢。这一刻将永远被铭记;你的余生都将是个欢乐的大派对;你的孩子们,也会茁壮成长,成为富有又善良的人。恭喜你!
尽管瞄准球门中央的点球成功率明显更高,但实际只有17%的球是踢向中央的。为什么那么少?
其中一个原因是,乍听起来这不是个好主意。就这样直愣愣地往守门员身上踢球?这听着别扭,好像有违常识,但是给体内注射微生物,从而预防由该种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不也是违背常识的吗?
另外,主罚点球队员的优势是那份神秘感:守门员不知来球方向。如果他们总是踢向同一个方向,命中概率便会大大降低;如果他们常常踢向球门中心,守门员也会相应调整扑球策略。
这里还有第三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它解释了为什么在像世界杯这样重大的赛事中球员不愿向球门中央踢点球,不过任何一个正常的球员都不会承认这点:惧怕羞辱。
假设你是那个主罚队员。在这骚乱的时刻,你最真实的动机是什么?答案或许很明显:你想得分,为你的队伍赢得比赛。如果真是这样,数据统计明白地显示应该踢向球门中央。可赢得比赛是你最真实的动机吗?
想象你站在球跟前,准备好向球门中央瞄准。请等一下,如果守门员不扑向两边怎么办?假如不知为何他守在了球门中央而你的球正中其怀,他半步不移就挽救了自己的国家,那可怎么办?你看上去将是多么可悲!现在守门员成了英雄,而你必须携全家逃亡他国以防被谋杀。
所以你又重新考虑了。
你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射门方向,踢向球门一角。假如守门员猜对了方向并扑出了球那你也尽力了,尽管还有更好的方式。你没能成为大英雄,不过也不必背井离乡了。
你若听从这种利己动机避免做出愚蠢举动以保护自己的名声你便更有可能踢向边角。
你若从集体利益出发冒着自己出丑的危险为国争光你就会踢向中间。
有时在人生中,径直走向中心是最英勇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