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HK$
93.5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HK$
76.8
《
香事渊略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本书要讲的是政治崩溃的一般原因和普遍规律,它从中外对比中提出了一个制度与文化组合解释的新理论,并以此对中国的王朝政治及近代宪政的兴衰史进行重新解读,同时也对中国崩溃论进行一种纯理论及非意识形态的质疑和否证。
|
內容簡介: |
本书要告诉读者政治崩溃的规律非常浅显,只要我们抛弃细节迷雾和愿望冲动的圈套,就能够很容易地理解问题背后的本质。
|
關於作者: |
方绍伟,旅美学者,以对制度文化的冷酷实证而著称,是统治商数论和制度文化组合论原创者及《中国不一样》《中国热》等书作者,另著有《中国知识分子批判》《党中央究竟在想什么》《制度经济学新视野》等电子书多部;1982~1986年于国际关系学院获英美文学学士,1986~1989年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1994~1997年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获信息管理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系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人。
|
目錄:
|
引 言 政治崩溃有规律吗? 1第一章 政权崩溃之谜. 7一、仁政情结:残暴崩溃论 131. 不残暴亦亡 142. 治道与政道:不残暴亡,残暴亦亡,残暴未必亡153. 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19二、后院起火:内讧崩溃论 23三、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腐败崩溃论 29四、外患内忧:外侵崩溃论与扩张崩溃论 37五、旧瓶新酒:经济崩溃论与系统崩溃论 421. 经济崩溃论 422.系统崩溃论 47六、托克维尔定律与亨廷顿定律:松动崩溃论 501. 手铐与脚镣的不对称 512. 统治成本和制度需求的背后:统治能力和制度供给 533.先射箭,后画靶:非主体分析与事后愿望分析55第二章 政权主体论:天无二日还是天下为公?.61一、流寇与坐寇的故事 64二、内圣外王:主权与天道 69三、5463国家定义与政权主体论79四、天下之事决于上:终身专权 93五、立嫡以长不以贤:家族继承 104第三章 统治商数论: 政权崩溃与制度文化 113一、中国历史上的自残悲剧与基因悲剧1151. 夏商周的浮沉 1172. 秦朝的兴亡 1213. 汉朝的盛衰 1244. 魏晋南北朝的分合 1275. 隋唐的起落 1326.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荣枯 1357. 元朝与明朝的兴衰 1408. 随机偶然性与制度必然性 146二、强人依赖:君主制的统治能力与统治责任 151三、统治商数:破解政权崩溃之谜 163四、案例再验证:清朝的覆灭 181五、制度文化组合:天命观与朝代循环 193第四章 限政商数论: 君主立宪与制度文化比较 205一、英国的制度文化:王位身份、宗教一体化与国王议会的二元主权 2081. 诺曼征服之前:王位身份与基督教在英国的扩展 2092. 中世纪王权起伏时期:国王议会的二元对立 2123. 英国内战与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如何可能? 221二、限政商数论对中英制度文化的解读. 2281. 世袭规则与暴力规则:君威、君位、君主的区别 2292. 君权限制的差别原因:制度文化六组合 2373.限政商数:破解君主立宪之谜 249三、戊戌变法真有可能成功吗? 2531.理论假说解释法和后来事态解释法 2532.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细节 2563. 变法成败是政治策略问题还是制度文化问题? 263四、清末立宪为什么失败? 2671. 庚子事变:对外失误和妥协换取内政调整和稳固 2672.日本迷雾:慈禧为什么接受预备立宪? 2723. 加速立宪与袁氏出卖:君威信仰下的立宪逻辑 280第五章 政治博弈情景论: 民国理想及其破灭 293一、民主的致命缺陷与民主的公地悲剧 2961. 宪政民主的游戏规则及致命缺陷 2972.公地悲剧与民主公地悲剧 3013. 民主政权与民主制度的崩溃原因 308二、妥协即软弱和无能也通吃:袁世凯对国民党 .3101.临时约法如何变成袁记约法? 3112. 帝制之争:君子误国,甚于小人? 3223. 护国运动:梁启超困境与制度文化三层模型331三、北洋政府与单一权威崇拜3351. 秩序决定制度:府院之争与护法运动 3362. 还是秩序决定制度:直皖、直奉与北伐战争 3403.政治博弈情景论:民国宪政为何不能? 345四、蒋朝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 3611. 孙中山大旗下的新版袁世凯 3622. 台湾民主如何可能? 373第六章 制度文化挑战论: 限任一党制与中南海共识. 379一、持续执政:中国模式颠覆了什么? 383二、统治利益和统治能力的一致性与中南海共识389三、小集体相互问责与地方问责危机 398四、全书逻辑总结 . 404后 记 中国三部曲与冷酷实证史观 409
|
內容試閱:
|
四、全书逻辑总结本书包含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双重任务:一是用中国和英国的政治史去阐释政治崩溃的逻辑,确立一种解释政治崩溃的一般理论和一个政治史比较的解释框架;二是用包括政权和政权制度在内的政治崩溃的逻辑去解释中国政治的兴衰,从而完成对中国政治史的重新解读。本书的理论结构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1. 核心理论结构:政治崩溃的逻辑(五项)――政权主体论、统治商数论、限政商数论、政治博弈情景论、制度文化挑战论。2. 附属理论结构:理论假说与方法(十项)――制度文化组合论、冷酷实证分析法、天命悖论、单一权威崇拜假说、中国限政难题、逻辑的事后分析法、政权公地悲剧论、理论假说解释法、后来事态解释法、情感反应差别论。3. 辅助理论结构:其他理论和归纳(二十项)――史学五层次、四阶段政治循环、因果分析三层次、腐败承受度三层次、政权三控力、政权分析六个转向、人类四种行为、政权持续四要素、政权继承四冲突、传位继位六因素、文化五要素、文化三层论 、首脑能力八要素、四重反事实假设、英国宪政发展的三大制度文化因素、人性三层论、制度文化六组合、制度文化三层模型、中国十大制度文化规则、政治继承五因素标准。
关于政治崩溃的逻辑,本章在一开始已经作了总结,下面将结合对中国政治史的重新解读进行另一种方式的总结,这个总结由八个逻辑环节构成:第一,人们往往以为,不得人心和民众反抗会导致政权崩溃,但是,不得人心和民众反抗却仅仅是从政权的统治成本分析问题的思路,它所涉及的因素可能是直接原因,但直接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社会现象的历史因果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和区别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本书在第一章里讨论八个从统治成本出发的传统思路,但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一个环节,是从统治成本为主的分析转向统治能力为主的分析。这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政治崩溃分析的停滞与迈不出这一步有关。第二,突出统治能力当然不是为了否定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是为了否定所有因素的相互作用。统治能力包含首脑能力和体制能力,统治能力不是独立的,它是从具体的政权制度中不断被再生产出来的能力。在最古老的传统君主制里,政权的统治能力由世袭终身制所决定。从短期看,政权的持续取决于政权首脑的统治能力,但从长期看,政权的持续取决于被任期制度和继承制度所不断再生产出来的首脑统治能力。持续统治能力由政权的任期制度和继承制度所决定,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二个环节。第三,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下一个环节,是把国家政权看成由某种主权组织所控制的集权组织,即国家政权是一种主权组织控制集权组织的双组织构造。主权组织的功能是延续单个首脑的统治,政权的崩溃是主权组织的持续统治能力被统治成本所压倒的结果。君主政权的崩溃源自于世袭终身制所决定的能力陷阱,其他类型政权的崩溃原因则可以从类似的分析中得到理解。统治成本居高不下是一个政权所面临的常态,统治能力的下降会激发统治成本的进一步上升,政权的崩溃是主权组织的持续统治能力被统治成本所压倒的结果,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三个环节。第四,本书的分析以中国历史为线索,中国的君主制存在皇室更迭的所谓朝代周期,但同样是君主制,英国和日本的君主制却是万世一系。君主政权的崩溃形态与不同的政治规则及文化信仰有关,偏向皇权超越宗教及暴力规则信仰的君主政权,与偏向宗教超越皇权及世袭规则信仰的君主政权,两者会有不同的崩溃特征,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四个环节。第五,英国的君主制偏向于用世袭规则进行政权继承,这个现象与英国君主制背后的君主-议会二元主权的制度传统共生;当历史发展到议会的限权能力由于君主制的能力陷阱而发生突变的阶段,君主-议会二元主权就从对抗型的实君立宪转变成为合作型的虚君立宪。君主制的立宪转变与世袭规则和限权能力息息相关,强暴力信仰和低限权能力导致中国无法进行君主立宪,因为,与英国的君位崇拜和日本的君主崇拜不同,中国的君威崇拜导致强君不容实君立宪,弱君不保虚君立宪,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五个环节。第六,随着全球化的演进,英国的君主立宪还制造出了美国的共和立宪。但是,宪政民主却存在高法治要求和政权公地悲剧等致命缺陷,这些缺陷与中国 反规则信仰的单一权威崇拜相撞击,就出现了民国初年共和立宪的一再失败。宪政民主的高法治要求和政权公地悲剧,与反规则信仰的单一权威崇拜结合导致民国共和立宪一再失败,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六个环节。第七,民国初年共和立宪的失败,却没有妨碍台湾从蒋家政权的混合独裁制演变成为宪政民主制。台湾民主是台湾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结果,但是,混合独裁制发生民主化的内在根源,来自于其类似于君主制的世袭终身制所造成的能力陷阱,民主化能避免内乱也与外部政治压力有关。民主不是一个宗教信仰问题,民主也不是一个教育素质问题,民主是一个政治利益和政治均衡的博弈情景问题。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七个环节。台湾的民主化在独裁崩溃上具有普遍性,但在民主巩固上却具有特殊性,台湾民主化也因此缺少可复制性。第八,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从近代的传统君主制,演变出一种在终身专权和家族世袭两方面都完全不同的限任一党制;限任一党制的中国模式改变了传统君主制总是以统治利益压倒统治能力的制度弊病,大大提高了统治能力的可持续性。按照持续统治能力的制度逻辑,中国的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性议程只有一个:政权制度的发展如何可能解决统治能力的持续与统治成本的上升之间的矛盾,其中,统治能力包括首脑能力与体制能力,统治成本包括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只有理解终身专权和家族继承如何导致君主政权的崩溃,才有可能理解限任一党制提高统治能力的制度逻辑;只有理解单一权威崇拜如何抑制了限权能力,才有可能理解限任一党制可持续的文化逻辑。限任一党制的持续统治能力由于突破世袭终身制而提高,统治能力因此与统治利益的维护更加对称,但是,历史不是由制度文化所单一决定的,随机偶然论无法否认制度文化组合论的主导作用,制度文化组合论也无法排除偶然因素的随机影响。限任一党制由于突破世袭终身制而获得了比传统君主制更高的可持续性,但历史发展是制度文化组合论与随机偶然论的综合,这是理解政治崩溃逻辑的第八个环节。政治崩溃逻辑的以上八个环节,涉及了传统君主制、宪政民主制、混合独裁制和限任一党制的可持续性和制度转型问题。通过这八个环节,本书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观察和解读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视角。当然,一般理论和解读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一般层次上涉及的是宗教信仰、任期制度和继承制度,特殊层次上涉及的是中国具体的制度文化。本书仅仅是这两个层次综合研究的一种尝试。经常有人抱怨看病的人不开处方,实际上,社会诊断与身体诊断不同,社会诊断本身就包含着处方,所以,诊断对了比什么都重要。其实,政治是一种综合博弈,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客观可用的处方,问题不是开处方,问题是给谁开处方。政治处方永远存在一个操作费用和操作利益如何统一的问题,要认识到的是,能治病的人不一定想治病,想治病的人不一定能治病,能治病又想治病的人不一定看准了病,能治病、想治病又看准了病的人则不一定能顾得上全力治病。政治博弈的要害永远是追求分配优势,不是追求抽象的单一目标。把特定的政治愿望客观化、真理化,往往是以救世主自居者的一种知识策略,但这根本不意味着这些人的政治愿望真的会象他们所说的那样确定无疑。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经常是带着特定立场的偏见,我们很难摆脱从特定阶层的愿望出发、并用特定阶层的口吻在说话,但从特定阶层的愿望出发、并用全社会的口吻在说话,其实只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病。摆脱这种我就是上帝心态的办法,是努力从各阶层的愿望冲突出发、并用超脱特定阶层的口吻去说话。普世价值肯定存在,但不同的普世价值对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价值。在结束本书之前,还需要点明本章的主题制度文化挑战论的含义。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里把文明当成了人类冲突的主体,按照本书的政权主体论,人类冲突或大规模冲突的更重要主体其实是国家政权。非国家政权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有所上升(如基地组织),但国家政权在国内和国际的主导地位依然都不可能动摇。国家政权间的国际冲突是基于利益之争和意识形态之争,但利益和意识形态之争的背后是制度文化或政治规则之争,即国家政权的冲突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化冲突。如果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超越了中国崩溃论者所预测的中短期时限,这就必然意味着中国模式会对西方模式构成一种挑战,而且,这种挑战不仅仅是经济或军事的挑战,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西方和平演变论者所无法想象的政权制度的挑战。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全球化的展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对立的结束、美俄对峙的开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新博弈,这些都不过是欧洲历史纷争和西方条约体系的继续,只有当代的中国模式是影响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最大的新因素,而这背后的政权模式及制度文化含义,恰恰是西方人的地方主义意识所难以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