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261.8
《
文明等级论与近代中国
》
售價:HK$
76.8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HK$
86.9
《
有机农业
》
售價:HK$
29.5
《
穿搭也有公式:100个不过时的搭配
》
售價:HK$
47.2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HK$
97.9
《
精魂从脚底升起:洛尔迦演讲录
》
售價:HK$
64.9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以德修身,忠爱仁和
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
內容簡介: |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
《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
關於作者: |
瑞雅
本名刘朋,时间管理培训师,自由职业者,八年培训行业经验,七年时间管理实践与研究经验,研究的问题包括:时间管理、拖延问题、效率提升、习惯培养等。某知名网络课堂好评最多的讲师。
|
目錄:
|
求 知 篇
以所有人为师,会变得更加强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是学习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
勤劳刻苦,谨慎谦虚,会有好的结果
勤勤恳恳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
三心二意的人难有收获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会有所收获
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谦虚是成功之本,骄傲是失败之源
教和学都会使人有所长进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以所有人为师,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
真理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品 德 篇
品德是一个人的标签,彰显着人性的优劣
品德如果不注意滋养,最后也会荡然无存
一个人要有好的才能,更需要有好的品德
做人要有尊严,也要有骨气
要想当好伯乐,自己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
不去记恨曾经作恶于我们的人
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赞扬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人生立世诚为本,巧言令色多有诈
贪是人生的大忌,不懂节制会惹出祸患来
修 身 篇
宠辱面前需不惊,去留之间需无意
一个人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
淡泊名利,内心才会得到安宁
保持平常心,才是人生之道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人需要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通过自省进行自我完善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有美有善不足恃,有丑有恶不足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不要卖弄才学,要知其可为而为
宠辱面前需不惊,去留之间需无意
坦荡让人活得潇洒
诚 信 篇
诚实是金,守信是银
诚信是做人立德的根基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一诺千金才是君子的作为
人前人后,做到表里如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于馈赠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把“义”看重一点,把“利”看淡一点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明智之举
保持诚信,做堂堂正正的人
为 人 篇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耻是做人的必要条件
正人必先正己
为人要公正,不要以偏概全
丢掉规矩就等于放纵自己
付出爱与得到爱都是一种幸福
专心于路,路就不会太难走
经历的任何苦难,都可能是成功的因素
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才有所收获
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
逞匹夫之勇是一种愚蠢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
处 世 篇
中庸之道,事时和谐
立身处世离不开一个“礼”字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做什么事都要有分寸,说什么话也要有分寸
做事要恰到好处
君子不失言
少说一句闲话,多做一件实事
锋芒毕露的小聪明会招来灾难
“忍”是一种人生的谋略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借用他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成长
谨慎地做事,才能让自己少一些后悔
工 作 篇
做对的事,并把它做对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做
小心谨慎不吃亏
任何事情本末倒置,都将得不偿失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不要越俎代庖
批评他人应该点到为止
宽容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之一
作为上司应该以身作则
领导者应该近君子远小人
在工作中要做到知人善任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团结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
交 友 篇
朋友易得,好朋友难得,而知己难求
交友贵在交心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品行
道德高尚的人朋友会很多
结交朋友不可图名图利
真正的朋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与朋友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赠送礼物讲究的是心意
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朋友
与不是君子的人打交道要适时变通
朋友间更应该明算账
只会耍嘴皮子的人站不住脚
情 感 篇
人有感情才会活得充盈
在家居住不要有坏情绪
佳偶并非天成,婚姻需要包容
不要因为诱惑而放弃夫妻间的真情
不要为一次爱情失败而苦恼
坦然地面对失恋的痛苦
忘掉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情绪低落时,要学会自我调节
教 子 篇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孝”是人的天性
对父母尽孝是一种修养
赡养父母要满怀爱心
“孝”就是爱父母一辈子
珍惜自己,别让亲人为我们担心
亲人之间和睦相处,才能体会家庭的温暖
积极进取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做人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
学会用简易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骄傲自满会埋下祸患
育 人 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重点在于后天培养
舍奢就俭是一大美德
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踏上成功之道
在安分守己的基础上有所追求
人人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
知错能改才不致犯更大的错误
考察一个人应该从大处着眼
做人做事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了解别人比别人了解自己重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师长
想收获就必须先耕耘
切莫因贪小而失大
相互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少指责、多鼓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生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成 败 篇
尽人事,听天命
成功不仅是创业,还有守业
认准目标,不要半途而废
不怨天尤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懂得察言观色,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以冷静的心态面对利益
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欲求保身,当先明哲
顾全大局,不逞一时英雄
遇到困难时,要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急功近利会阻碍我们成功
充满私欲的人最容易患得患失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专注于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
励 志 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生目标
坚持真理的勇气源于对事实的坚定信念
永远不要看轻自己
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为人处世要有像水一样的精神
人格是信用的基础,逆境能使人有所建树
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向成功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尽力弥补
习 性 篇
习性决定行为,关乎命运
心态决定人的健康,养生需要好心态
学会调整负面情绪,注意生活的细节
苦恼是一种执着,自己才是心灵的上帝
对所做之事产生兴趣,才能做得更好
做事不要鲁莽,也不要过于瞻前顾后
常常自我反省之人,是有贤德之人
|
內容試閱:
|
求 知 篇
以所有人为师,会变得更加强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释义】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他,孔文子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道德博厚、勤学好问、慈惠爱民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在内的问题。
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孩子大都是十三四岁。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他最终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很有限,总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强的人,总会有自己不懂的事,那就必须得问。请不要让虚荣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堵住了自己的嘴,就是堵住了开启知识的大门。若你将别人说过的话当做是废话,那它就到此为止;而你当它是道理,它便会因你的虚心,而开启生机。在生活中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会受益终生的。
【感悟】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如果自己能力弱,孤陋寡闻,求教于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一旦反过来,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成功者之所以有所成就,与他们有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儒家经典】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到汉代时,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循序渐进是学习之道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孟子》
【释义】河水如果没有源头的水源源不断,不填满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是没有办法奔流入海的。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才能达到求真的目标。科,是指凹陷之处,以此来比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求学、治学的态度。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所谓“循循然”意味着孔子善于按照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孟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一方面也不应流于急躁。他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他还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不盈科不行”,流水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后才能继续往前进行,“盈科而后进”,日夜不停地流到海里去。“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的意思是,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不能取巧,不能急躁冒进,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累进,不可能发展达到伟大的成就。
孟子认为,学习要不间断地努力,不能拔苗助长。他讲了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事情不能违背其自然规律,人为地帮助它生长”这个道理。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一一拔高,然后疲倦地回到家里。他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这种助长行为,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孟子以禾苗的自然生长来譬喻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发展。他一方面主张尽力耕耘,反对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又反对拔苗助长,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他要求在做事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有这样一个关于循序渐进的故事。
一位计算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他奔波多日却一无所获。万般无奈,他来到一家职业介绍所,没出示任何学位证件,以最低的学历做了登记。很快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了,职位是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这个小伙子的能力非一般程序输入员可比。此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给他换了相应的职位。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觉这位小伙子能提出许多有独特见解的建议,其本领远比一般大学生高明。此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立刻提拔了他。又过去了半年,老板发觉他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题。在老板再三盘问下,他才承认自己是计算机博士,因为工作难找,就把博士学位瞒了下来。第二天刚上班,他还没来得及出示博士证书,老板已宣布他就任公司副总裁。
学习或做事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笨鸟先飞,但是绝对没有不劳而获。
【感悟】
一个人在没有机遇时,要善于储蓄实力和智慧,一步步地来展现自己。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命的价值也要慢慢来体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一步一步来,不可急于求成。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释义】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假如人能活70岁,而每天睡觉8小时,那么70年就会睡掉204400小时,合8517天,合23年零4个月。这样,人还剩下46年零8个月的时间。如果每天吃早饭用20分钟,吃午饭用40分钟,吃晚饭用1小时,那么一天吃饭吃掉了2个小时,70年要吃掉51100小时,合2129天,合5年零10个月。这样,人还剩下40年零10个月的时间。如果每天搞个人卫生的时间为2小时,那么70年就又会用掉5年零10个月的时间。这样,人还剩下35年的时间。如果每天用在走路、买东西上的时间为4小时,那么70年就会用掉102200小时,合4258天,合11年零8个月。这样,人还剩下23年零4个月的时间。如果每天用来和别人闲聊的时间为3小时,那么70年又聊掉76650小时,合3194天,合8年零9个月。这样,人还剩下14年零7个月的时间。如果每年用在看病吃药、特别护理等事项上的时间为12天,那么70年要用掉840天,合2年零3个月。这样,人还剩下12年零4个月的时间。而一般的人每年都会有与别人发生口角、争端的事情,还有因不顺心而烦恼,以至于不能做正经事的时间。如果平均每年用在这种事情上的时间为10天,那么70年就要用掉700天,合1年零10个月。这样,人还剩下10年零6个月的时间。
如此算来,一个人活到70岁,自己只有10年半时间可以用来为社会做些事。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珍惜自己那10年半的时间,一生就那么晃过去了。另外,人们并不是都能活到70岁的。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广大?最不受重视又最值得惋惜?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时间。伏尔泰是这样解释的:“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等待的人来说,时间是最慢的;对作乐的人来说,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它都令人忘却;伟大的,它都使它们永垂不朽。”
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歌德则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实的时间。”事实确实如此。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许多伟人诸如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最成功之处就是运用时间的成功,他们都是运用时间的高手。
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一生勤奋写作,作品极为丰富,有剧本、诗歌、小说等。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共有140多部,其中世界文学瑰宝—诗剧《浮士德》,长达12111行。歌德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一生非常珍惜时间,把时间看作是自己的最大财产。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歌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中把一个钟头当60分钟用,视时间为生命,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感悟】
有人说,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核心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出生时,世界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不论对穷人还是富人,这份礼物都是公平的。怎样利用时间,我们就会有怎样的生命。
勤劳刻苦,谨慎谦虚,会有好的结果
劳谦,君子有终。吉。
——《易经》
【释义】君子勤劳刻苦,谨慎谦虚,会有好的结果。吉利。
成功,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事实也一再证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舟。富兰克林说过:“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总有取得成绩的一天。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也是传统的美德。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爱因斯坦三岁还不会说话,读书时是个令人讨厌的学生。六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竞呆若木鸡,引来一阵轻蔑的笑声:“差劲的笨瓜。”当时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智力迟钝,话说不清楚,成不了才。”读中学时,教导主任给他下了个结论:“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考大学时,他语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补习一年。爱因斯坦日后成为科学奇才,绝不是靠早慧,而是靠着一颗勤奋好学,勇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心。
传说在我国古代,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个字,读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读熟。为了克服缺点,他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便与日俱增。后来,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应迟钝的缺点,而且成了博学之士。
我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的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熠熠生辉,脉脉含情,他终于成了一代京剧大师。
【感悟】
一个人笨没有关系,所谓“勤能补拙”,只要他勤奋就行。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是勤奋的结果。天道酬勤,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只要我们勤奋地学习和实践,成功就是迟早的事。
【儒家经典】
《易经》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而相反的论调认为它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无可否认,《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
勤勤恳恳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
【释义】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做人讲求“本”,心中有了“本”,道才能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吧!“犯上”是指在宗法制度统治的社会下,冒犯社会或家庭中的长官或长辈。“作乱”是指滋事生非,使社会中原来严格的等级制度发生上下错位,以下凌上。“本”是指个人方面道德本质的确立。“道”即个人在社会层面以“本”为基础行事,从而在社会中建立的一种榜样或标准。
君子者,现指人格高尚的人。人格高尚当然有许多不凡之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是务本,是真正能够抓住什么是根本,肯在根本上下功夫。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我们做人处事都要清楚明白我们的“本”在哪里。本是“基本”也是“本分”。君子做事应该从根本出发。根本确立了,事物的基本道理也就形成了,或者说根本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自然出现了。
君子要想成其为君子必须修德,修德必先好学。比如说新人行,找一个好老师非常关键。要向老师学习,做到勤学好问,谦虚谨慎,同时还要做到钦佩但不崇拜,学习是为了超越。君子好学,如饥似渴,以博学广闻积聚知识,启发心源增长才干。君子好问,问而思,思而辨,以“思”“辨”功夫断是非,决疑难。君子志向高远,待人以宽,待己以严,以仁爱之心接物行事,持守中正,不事偏颇。
一个人的素养、知识、水平是在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不论是在校求学阶段,还是走向社会独立工作阶段,都要保持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得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要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读点书,做点学问,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和完善自己。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内容,提高认知力,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从而具备更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学识与修身、做事做人的有机统一,认为人的一生中,为官为事都是有限的,而学识与修身、为人处世是无止境的。修身就是要长志气、长才气、长灵气,同时除傲气、灭霸气、去娇气。要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反映着一个人的追求,也决定着事物的不同结果。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事—办实事,求实效,远离浮躁。踏实做事不仅是一种严谨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方法。以这样的态度和方法作保障,思想就可以找到现实的土壤,结出丰硕的果实;行为上才能防止出现做而不深,做而不细,做而不实的问题。
【感悟】
务本、务实是君子的美德。君子立身行事,应当以提高自己的涵养,取得巨大成就,功德泽被天下为终极目的。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其超凡之处就在于始终能勤勤恳恳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诚诚实实地待人,堂堂正正地做人。
三心二意的人难有收获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释义】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一曝十寒”就是如俗语所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很难奏效。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还有个故事说,作家和渔民出海打鱼却一无所获。第二天渔民又要出海,作家认为风大,出海也白搭。渔民说:“真正的捕鱼人,不会因为一次没捕到鱼就不再捕鱼,或者有点风就不出海。我虽然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捕到鱼,但知道不下海肯定捕不到鱼。”尽管农夫不能保证年年丰收,作家也不能保证每部作品都是精品,但还是有很多人耕耘不辍,因而他们总能拥有丰收的喜悦。所以,学习和工作都不能让惰性找到借口,务必持之以恒。
虽然人们常说做事要专心致志,但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的情况很普遍。人们锻炼的时候会听广播,打电话的时候也能敲电脑键盘,出门遛狗的时候看报纸,聊天的时候也可以抽空发几条手机短信。这种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能力似乎节约了时间,但是科学家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实际上降低了大脑的工作效率。“专心”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只是控制注意力而已。一个人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这样,整个世界都将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阅读。
【感悟】
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的人往往一无所获。学习是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在做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失败,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怕失败,那么我们一定会成功。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会有所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