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編輯推薦: |
1.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担纲丛书主编
2.国学权威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唐浩明等倾力编注
3.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钱梦龙、魏书生等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括《增广贤文》《格言联璧》两部作品。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整理编辑而成,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俗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但主旨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格言联璧》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学问、存养、处事、接物、齐家等十一篇,条分缕晰,情给理明。
《国学经典丛书》丛书简介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
關於作者: |
注评者:张齐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文史》、《宗教学研究》、《光明日报》、《国学学刊》、《周易文化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并著有《亦俗亦术:汉魏六朝风水信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合著,《玄学史话》(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等。
|
目錄:
|
增广贤文?1
格言联璧?73
学问类?77
存养类?89
持躬类?100
摄生类?126
敦品类?131
处事类?137
接物类?143
齐家类?162
从政类?169
惠吉类?181
悖凶类?195
|
內容試閱:
|
国学经典丛书增广贤文总序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 。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
《增广贤文》导言
《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影响较为深远的一部蒙学经典,它与其他蒙学教材有显著的不同,它并不以发蒙识字为主要目的,而是注重“知人论世”能力的养成。或许正因为如此,《增广贤文》的读者群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蒙学教材,其社会影响更为深远。即使到了今天,其中的许多箴言隽语,我们也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日用而不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流传的久远与广布,在于其历久弥新的时代性。以此言之,《增广贤文》可谓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古代蒙学文化的优秀经典,也是一部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养料的宝贵典籍。
《增广贤文》的作者和具体的刊行时间已经无法确知,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提到《增广贤文》的材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以推知,《增广贤文》至少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书。《增广贤文》在清代多次刊刻,并且不断增补修订,可以说该书是成于众人之手。尽管在不同版本的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内容大致稳定,目前我们常见的《增广贤文》通行本,大约4000字左右。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对《增广贤文》进行了重现修订,将原文重现按照平韵、上韵、去韵、入韵分类编排,对部分内容和语句进行了删改。修订后《增广贤文》(称为《重订增广贤文》)失去了通行本通俗易懂的特点,增加了学究味道。修订本,也许在内容上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儒家的礼仪道德,但也因此与一般民众保持了距离,流传并不广泛,民众中更为流行的还是我们常见的通行本。因此,我们这次整理评点《增广贤文》,选用的是《增广贤文》的通行本,而不是《重订增广贤文》。当然在整理、注释时,常常借助《重订增广贤文》来校正通行本的一些文字错误。
《增广贤文》是以韵文的形式汇集编排历代的贤言隽语、处世箴言,内容涵盖礼仪道德、典章制度、为人处世、读书修身、生命感悟等诸多方面。其中绝大大部内容分直接选自儒、释、道各家经典、史籍典故、诗文歌赋及戏曲小说,还有一些内容直接来自民间俚语,可谓通俗易懂、生动直观。 作者在开篇就直接交代了《增广贤文》的编写宗旨。在作者看来,先贤们的人生感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养料,为了让更多的人汲取这些养料,将它们按照韵文的形式采集编排成书,以便人们诵读。诵读这些优秀的言论,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不犯或少犯错误。人是历史的产物,已为陈迹的历史从来没有远去过,它不仅塑造了过去,也在塑造着我们的当下。“以史为鉴”,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策略性需要,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今天重读经典,重读《增广贤文》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认识、理解我们自身的需要。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广贤文》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可能已经不适应我们这个时代了,这是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加以注意的。此外,《增广贤文》还描述了不少庸俗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这些丑陋的社会现象,当下仍然存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肯定其合理性,甚至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加以接受。对于这些消极、陈腐的内容,我们在阅读时应当以批判的态度加以分析和抵制。
本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阅读对象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的基本要求,我们将《增广贤文》尽可能按照内容的相关性划分为长短不一的段落,对需要注释的文字给出了较为详尽的注释,并针对每一段落给出一个简单的点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本书在校点、注释中,借鉴和吸收了前贤今彦的成果,鉴于本书的体例,恕不一一注明。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①,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②,无古不成今。
【注释】
①诲:教导,告诫。谆谆:诚恳不倦的样子,语出《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意思是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却若无其事。
②鉴:本意是用来盛水的青铜大盆,后来亦指镜子,引申为观察、借鉴的意思。
【简评】
作者开篇就直接交代了《增广贤文》的编写宗旨。先贤们的人生感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养料,为了让更多的人汲取这些养料,作者将它们按照韵文的形式采集编排成书,以便人们诵读。在作者看来,通过诵读这些优秀的言论,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不犯或少犯错误。人是历史的产物,已为陈迹的历史从来没有远去,它不仅塑造了过去,也在塑造着我们的当下。“以史为鉴”,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策略性需要,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己知彼①,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②。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释】
①知己知彼:出自《孙子?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指在作战时,对敌我双方的态势要全面了解,才能战无不胜。在此处,是指与人相处,必须做到相互了解和体谅对方。
②会人:这里指能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的人。
【简评】
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的处境。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需要了解别人的想法。了解自己不容易,了解别人更难,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心比心,也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近水识鱼性①,近山识鸟音②。
【注释】
①鱼性:鱼儿的生活习性。
②鸟音:鸟的鸣叫声。
【简评】
古人说话常常用“比兴”的方式。在说某一物时,通常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他物,再引出自己想说的,这就是譬喻和起兴。在这里,作者借鱼性、鸟语阐释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人或其他事物的认识,必须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之上。要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必须经常到水边去观察;要懂得鸟儿的鸣叫声,就必须经常到山林中去聆听。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简评】人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要区分君子和小人,就必须了解小人的心性。小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复无常,言而无信。这就象山中的溪水一样,落雨时就快速上涨,湍急而下,雨一停,水位就迅速下降,甚至断流。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一定不要像溪水那样涨落无常,要言而有信。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简评】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常常要由“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中国古人将影响事情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归结为“运”或者“命运”。中国古代有着非常发达的“命运”思想和观念,人们总是用命运来解释生活中的祸福穷达。一个人运气不在了,再珍贵的金子也会变成不值钱的一堆烂铁;一个人时来运转了,烂铁也会变成黄金。应该说,这里所讲的“运去”、“时来”,是古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时的一种无奈的消极思想,其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在人为,一个人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①。
【注释】
①一字值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与其客编写完《吕氏春秋》这本书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将书公布在咸阳市门之上,同时悬挂千镒黄金在上面,凡是能增减书中一个字的人,就将黄金赏给他。后常常用来形容一部书的价值极高或文章的精美。千金:秦人以一镒为一金。
【简评】
这里借用了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的典故,来说明我们在读书时要用心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战国末期,商人吕不韦成了秦国的丞相,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他组织大批门客,编著了《吕氏春秋》这本书。书成之后,吕不韦下令将书稿公布在咸阳的市门上,同时悬挂千镒黄金,宣称凡是能增加、减去书中一个字的,就将黄金赏赐给他。每一本优秀的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在阅读时要发扬“一字千金”的精神,认真思考每一个细微之处,才能汲取书中的智慧,从而从阅读中取得进步。
逢人且说三分话①,未可全抛一片心。
【注释】
①且:仅,只。
【简评】
《增广贤文》中有许多关于如何与人交往的告诫。比如这一则中,强调的是人心叵测,与人交往时要慎言慎行。与他人交谈,要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留有余地,不要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必须指出的是,强调与人交往要谨慎,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谨慎并不是不以诚待人,“未可全抛一片心”并不是一种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我们在阅读与实际处事时要加以辨别。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简评】十分想做一件事时,投入大量的精力却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对一件事没有过多执念的时候,有时却能不经意地达到目的。这告诉我们,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保持超脱、超越的生活态度,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平静与快乐。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简评】认识一个人的表面很容易,但是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是很难的,所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有选择、有辨别性地交友。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简评】
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违背仁义道德而获得的钱财和社会地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中国人向来有重仁义、轻富贵的传统。这里用更通俗的语言,说明了同样的道理,那就是钱财如粪土,而一个人的美好道德却价值千金!尽管时代不同了,道德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人们轻富贵、重道德的价值选择却不应该改变。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①。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注释】
①白云出岫本无心: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意思是白云从山洞中自然而然地飘出,鸟儿倦了就回巢。岫:山洞。
【简评】
深入了解和认识一个人是非常难的,常常需要经历过许多事情才能做到。正如此则中所说的,“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也是如此,滩头湍急而下的流水并非刻意为之,山洞中飘荡的白云也是无心之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如果不是登高而望,就不会相信滔滔东流之水都会汇入深深的大海。由此可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并不一定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的言行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内心真实想法,常常需要相处很久,同甘苦,共患难,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两人一般心①,无钱堪买金②,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注释】
① 一般:相同,同样。
②堪:可以、能够。
【简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古人以此来说明团结的重要性。这里用买金和买针两相对比,更加通俗直观,同样说明团结一心的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①。
【注释】
①久住:长期相处,长久生活在一起。
【简评】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人们初次相见时往往相处融洽,但是天天呆在一起,日子久了反而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一则就是这种生活经验的总结。当然,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只要真诚相待,处理好各种矛盾,即使天天在一起,也能和睦相处,友谊长久!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简评】
瘦弱的马,跑起来就没有力气。人处于穷困潦倒时,就很难展现风流倜傥的一面。外在的条件无疑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外在条件固然重要,却并不能决定一切。瘦弱的马也可以变得强壮,穷困潦倒的人,照样可以风采卓异,“真名士自风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人的才华和品质更多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饶人不是痴汉①,痴汉不会饶人。
【注释】
①饶:宽恕,原谅。痴汉:痴笨、偏执的人。
【简评】
“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为善,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与人相处,要以宽恕之心待人,要原谅和忘记别人的过错,不要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什么是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不偏执的人,那么就从“饶人”开始行动吧!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简评】
人们之间的亲疏远近,并不完全依靠血缘关系。相亲相爱,不是亲人可以胜似亲人。反过来,如果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关爱,即使亲人也可能形同路人。这个世界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流连难忘,历久弥新,乡情就是其中之一。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①,岂可教人枉度春②。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③。红粉佳人休使老④,风流浪子莫教贫。
【注释】
①莺花:啼鸣的黄莺和盛开的鲜花,这里借指春天里美好的景色。犹:尚且,还。
② 岂:怎么。教:使,令,让。枉度:虚度。
③洞口桃花也笑人: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煞人。”“洞口桃花也笑人”当是化用了“武陵桃花笑煞人”一句。另徐铉《题紫阳观》有“洞口桃花落复开”。意思是,知己相逢不能痛饮尽欢,连寂寞隐逸的洞口桃花也会笑话你。
④休:不、不要。
【简评】
许多美好时刻常常转瞬即逝。黄莺啼鸣,鲜花盛开,多么美好的春色!然而时序更替,青春易老,所以我们要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会,珍惜美好的景色。值得我们珍惜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有那把盏的知己,红粉的佳人,不羁的浪子,体现了作者“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思想倾向,但也启迪我们要珍惜青春时光,莫要虚度人生,无疑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黄金无假①,阿魏无真②。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注释】
①黄金:一说“黄金”乃“黄芩”,也是一种中药,比较常见。上下文看很合理,但缺乏版本上的证据。
②阿魏: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产于西域(今天中亚、阿富汗及我国新疆一带),由于比较珍贵,很少见到真品,所以说“阿魏无真”。
【简评】
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洒扫庭院,应对宾客,礼尚往来,是子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广贤文》中有许多这种教人待客之道的内容,该怎样善待宾客呢?作者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待客之道,自己外出时就不会得到别人热情的接待,这是一种换位思考。他还用“黄金无假,阿魏无真”来强调待客必须真诚。当然,在与人交往中,也难免会出现趋炎附势之徒,有时会有身居闹市却无人问津的尴尬,也会有远离尘世却门庭若市的烦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不必为此伤怀,毕竟亲戚朋友是我们人生中值得珍惜的财富。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简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议论他人,也同样会成为他人议论的话题。然而这种议论常常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大多不必当真,更不必为此伤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评论左右。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简评】
本则讽刺了趋炎附势的心态,很多人以金钱财富为价值判断标准,惟有钱人马首是瞻。作者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准确细微地刻画了这种丑态,我们在阅读时要读出作者的讽刺和批判精神。
……
《格言联壁》导言
《格言联壁》是清人金缨编著的一本格言汇编。金缨,又名金兰生,浙江山阴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道光、咸丰年间。《格言联壁》一书首次刊行于咸丰元年(1851),据该书自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作者编著的《几希录续刻》刊行,他遍览群书,凡遇“警世名言,辄手录之。积久成帙,编为十类,题曰《觉觉录》。”但《觉觉录》卷帙繁多,无资金刊刻,于是将其中的名言警句选编成书,名以《格言联壁》,于咸丰元年刊行。该书刊刻后,广为传播,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远布朝鲜、日本。同治十一年(1872),周学熙将之编入《古训萃编》再次刊行,20世纪三十年代,近代著名出版家潮阳郭辅庭先生重新整理出版,著名学者孟森为之作序。郭氏刊行的《格言联璧》,版本较为精当,流传较广,我们这个评注本就是以此本为依据整理注释的。
《格言联壁》一书亦作《觉觉录》,更准确地说《格言联璧》是《觉觉录》的缩编本。不论是名“觉觉”,还是称“格言”,都准确地传递出了编者的意图:那就是希望它能“自觉”“觉人”,以箴言警句警醒众生,以圣贤智慧济世利人。所谓“格言”,是指那些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名言隽语,常常是一定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或者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又具有延续性、一贯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许多格言往往又历久而弥新,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因此,《格言联壁》虽然刊行于19世纪,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观念仍然值得我们加以吸收和借鉴,这也是今天整理出版该书的重要原因。
《格言联壁》一书自刊行之后,广为流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几乎家置一编,人人诵习”。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书在语言形式上做到了简练、通俗,将谆谆教诲、世道人情、修身箴言,以雅俗共赏、简练精当的文字表述出来,可谓字字珠玑,句句中肯,发人深省。近代著名佛学家弘一大师(李叔同)曾说“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亲切而有味。”著名学者孟森亦褒其“有功于世道人心者甚大”。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格言联壁》一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不难发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往往并不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论证上,也不是精英思想家登高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而常常是通过雅俗共享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格言联壁》也许在思想体系上略显驳杂,内容上多有重复,但就其对于社会影响而言,则可能远远超过许多典籍。孟森先生在《格言联璧》序中,即说“六经、四子,即圣人述作之格言。后世非专门学子,未能专意治经,则有赖历代先哲较为浅近之格言,足以随事醒世。”这一点,对于今天我们推广核心价值观,也不无启发。
《格言联壁》共分为十类,分别是学问、存养、持躬、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社会上通行本多作十一类,是将“持躬类”所附的“摄生类”单独列出成编,也有将“摄生”改为“养生”,其意一也。从《格言联壁》的条目分类,可以看出作者总体上是依据中国古代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脉络来组织内容的。该书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当无疑问。但其中也杂有道、佛教等思想,这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儒、释、道合流的一种体现。身处今天,我们无需也不可能完全接受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特别是有违于我们时代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需要我们加以辨析扬弃,这也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立场。
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帮助读者阅读、理解文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原文、基本注释、类目简评。为了阅读方便,我们将《格言联璧》尽可能按照原书的内容结构划分段落,在需要出注的内容下给出简明扼要注释。简评则主要围绕着类目内容,或交代其基本内涵,或指出其思想价值,或分析其思想局限。
本书在校点、注释中,借鉴和吸收了前贤今彦的成果,鉴于本书的体例,无法一一注明,特此致歉。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不当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①,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②,还是读书。
【注释】①世家: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指王侯分封建国,子孙世代承袭,后泛指世代贵显或以某种职业世代相承的家族。
②品:这里是等级、品级的意思,并非指人的品格。此句即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意。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①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②
【注释】①究竟:毕竟,终究。
②报:回报。不期:不期望,不期待。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①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②
【注释】①擅:擅长。艺:古有六艺之说,一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一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从上下文看,此“一艺”指六经一种。
②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名教:名即名分,教即教化,是指通过确定人的身份、人伦义务来教化天下,以维护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①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②
【注释】①文学:古代的文学既包括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文学,还包括学术思想,是学术与文学的总称。
②济:助长、成就。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①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注释】①阵:军阵,古代军队的战斗队形。
飘风①不可以调宫商②,巧妇不可以主中馈③,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①飘风:旋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飘风,回风也。”
②宫商:本意指五音中的宫音或商音,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或五音,这里泛指音律。古人“候气定律”,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气正则音律定。飘风,回旋不定,所以不能定音律。
③中馈:语出《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古代把女性在家庭中从事膳食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动称为“主中馈”。
经济①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②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注释】①经济:经国济世,指治国的才干。
②心性: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范畴。关于心性关系有许多不同的主张,如孟子的“尽心知性”,禅宗的“明心见性”。心性也是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理学也称为“心性”之学。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①。何谓大人②?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③。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①庸行:平常的、日常的行为。
②大人: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③下学:指学习人情世故的基本道理。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①,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雨后明月清风,用来比喻人胸襟开阔,人品淡雅。语出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①,以学问为菑畬②,以文章为花萼③,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④,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⑤,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⑥,以作善降祥为受用⑦,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①桢干:古代筑墙时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立在夹板两端的叫“桢”,立在夹板两边的叫“干”,常用来比喻起决定作用的事物。《汉书?匡衡传》:“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
②菑畬(zī yú):本意指田地。菑,新开垦的田地,畬:耕种满三年以上的田地。田地为民生之本,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韩愈《符读书城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③花萼:萼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花的最外层,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
④膏梁:肥美的食物,这里用来说明讲求义理的重要。
⑤居积:囤积、聚积财物。王充《论衡?知实》:“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⑥修持:本佛教用语,指修行佛法、持守戒律。这里用来指修心养性,坚守儒家忠信笃敬之道。
⑦作善降祥:指人行善可以获得上天的各种福佑。语出《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凛闲居以体独①,卜动念以知几②,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③,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注释】①凛:严肃、敬畏。闲居:安闲居家的时候。这句话就是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慎独”要求人们在闲居的时候,也能自觉遵守伦理规范,不做任何有违儒家道德信念的事情。
②卜:预料。动念:心有所动的一时念头。几:事物的端倪。全句仍然是强调一个人应该时刻警惕,在心有所动时要坚守信念,预估一时的念头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保持一分警醒。
③敦:躬行。大伦: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凝:凝聚,养成。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①,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②,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注释】①腔子:胸腹,指人的躯体。
②素位:指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①,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释】①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包含古往今来、上下四方。语出《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①,学圣贤克己工夫②。下手处是自强不息③,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注释】①气象:境界和景象。
②克己:克制约束自我。
③自强不息: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①;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②。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③;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注释】①躬行:亲体力行,亲自去做。
②克终:坚持到最后。语出《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③王道:圣王治国之道,仁义治天下,是儒家理想的政治模式。
口里伊周①,心中盗跖②,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③。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①伊周:指商代的伊尹与和周代的周公旦,二人均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之人。
②盗跖:相传是春秋时期无恶不作的著名大盗,后来成为恶人、恶行的象征。
③挂榜圣贤:意思是表面上尊奉圣贤之道,实际上无恶不作。
无根本底气节①,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②,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①底:通“的”。
②疱人:古代对厨师的称呼。炀灶:灶台前面烧火。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①,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②,不然,臆说杜撰也。
【注释】①沉潜:集中精神,潜心专注。
②博洽:学识广博。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①,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②;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③,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注释】①惟精: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②淆:混淆。
③惟一:见“惟精”解释。
接人要和中有介①,处事要精中有果②,认理要正中有通③。
【注释】①介:耿直,有骨气。
②果:果断,果决。
③通: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①,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②。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
②讳:回避、忌讳,掩饰不表明。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①。
【注释】①五经:指《诗经》《尚书》《礼》《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①。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②。
【注释】①谬:违背,背离。
②章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剖章析句。此处指不能通达大义,只拘泥于辨析章句。
读经传则根底厚①,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②。
【注释】①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以解释经典。
②嗜欲:嗜好和欲望。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注释】①六经: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的合称,《乐》早已佚失。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①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注释】①取:通“趋”,指冒进,急躁前行。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①。
【注释】①索:孤独,孤单。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①,穷山距海②,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注释】①届:到达。
②穷山:指深山。距海:距离遥远的海。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①,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②,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注释】①沃:浇。
②胶柱鼓瑟:柱:调弦用的短木。意思是如果用胶把柱粘住,柱不能移动,就就无法调弦弹奏了。常用来比喻固执、拘泥而不知变通。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①,渐乃克底有成。
【注释】①渐:循序渐进,逐渐浸染。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①,问何时报答君亲。
戒浩饮②,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注释】①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②浩饮:酗酒。
【简评】:
以“学问”为《格言联壁》十一类之首,并非作者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特意的安排。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长期主导着社会主流观念。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儒家为社会建立起了一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核心价值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递进关系,它以修身为起点,以平天下为最高理想,而所谓的“修身”就是一种“学问”之道。古人心目中的“学问”,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进而实现或达到“修身”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格言联壁》开篇就提出了“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在作者看来,读书学习是最高尚的行为。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成就个人的功名,而在于追求“人高品雅”的道德境界,此即“士虽有学,而行为本”。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行”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儒家思想所强调的“行”,主要表现为忠孝仁恕的人伦关系。一个人必须履行君臣、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应尽义务,才能成为“名教中人”。本篇中有不少格言都是强调这种人伦关系的,我们在阅读中应报以温情的敬意,同时也必须明白其时代的局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篇中所选取的格言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读书活动,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又同时强调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读书要做到心灵明澈、意念沉潜、志气奋发、躬行体认,这些宝贵的读书、问学经验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汲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