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茶,在神农时代是一种解药,解他草之毒。文人雅士喜欢茶,以茶入诗,以茶入画,给茶道注入了隐逸之气。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是对茶的吟咏,也是茶画的题材。本书就是从中国历代与茶有关的画作来解读当时人生活,尤其是当时文人的生活旨趣。自唐代《萧翼赚兰亭图》画中出现茶的影子,此后历代画家如文徵明、唐寅等多有绘制与茶有关的场景:停琴待茗图,溪边煮茶图,寒夜客来图,等等。最重要的,画中的茶,已经不单纯的是饮品,而是借茶来寄托高洁、端正的文人品行和操守。茶道,是历代文人雅士淡然处世的生活方式。茶道入画,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直接映像。煮水,煎茶,焚一炉香,展卷读经,掩卷弹琴。山中岁月,壶里春秋,听风入松,看水煮石,等闲春朝秋夜,日日是好日。
|
關於作者: |
叶梓,本名王玉国。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文集《馈赠》《天水八拍》《流浪的诗圣》等多种。现居苏州,供职于吴中文化馆。
叶梓先生爱茶,研究茶文化,翻阅古代绘画中与茶有关的画作,古代诗词中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兼及当时人的生活习俗,颇有心得,写成文章,与读者分享。
|
目錄:
|
茶史上的鸿门宴
自娱自乐
琴声萦耳,茶香扑鼻
雅集
一点江湖
卢仝煮茶,侧耳松风
陆羽回到了辽阔的山水间
撵茶之美
乘凉
煮雪烹茶
安处斋、龙门茶屋及轶事
莽莽深山且煮茶
辽代壁画里的茶事
夜半酒醒
小遗憾、石田大穰及其他
惠山茶会记
湖边
品兮煮兮又一年
束书杯茶,氍毹就地
仇英的茶画
《换茶图》的前世今生
在一座古镇慢慢老去
竹炉记
眠云卧石
紫砂之旅
泉水叮咚
玉兰花开
梅花点点
清且远兮
茶与砚及墨之间的无穷关系
光福寺的梅花、峒山的茶及其他
采茶图
人淡如菊
虚谷壶
|
內容試閱:
|
琴声萦耳,茶香扑鼻
一名仕女坐于石床之上,面前是一床古琴,她正在专心调琴;其右,另一名仕女端着茶碗,像是要轻啜的样子,却又停下来了,目光注视着调琴者;再右一些的仕女,身子微微前倾,朝向调琴者。她们三个人分别隔着一株梧桐与一株花树,这些植物的出现,不仅让画面的布局匀称有致,还让这座唐代的庭院绿意盎然。侧立两旁的侍女,手持茶器,以茶应之。
这是周昉在《调琴啜茗图》里呈现的一段唐代仕女生活。
擅画仕女、被人誉为周家样的周昉,还画过一幅《烹茶仕女图》,可惜的是和另一位画家杨升的同名画作《烹茶仕女图》,像一对孪生姐妹,集体走失在漫长的时间之河里,只把它们的芳名留给了画史。《调琴啜茗图》的这幅茶画,开启了琴与茶美好相遇的先河从此以后,琴与茶,像一对高邻,更像知己,成双成对地走进了画里乾坤。
这是茶道与琴道的一次握手言欢。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茶从最初的药用逐渐发展为饮用,再到后来发展成具有一定程序的茶道,走过了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在中国茶道里,最讲究的就是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通过茶来寻找生命真谛的终极追求。茶道的理想是安贫素、远荣利,从容淡泊,静心尘世。这其实与陆羽在《茶经》里论及的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异曲同工。琴者,情也;琴者,禁也,此情此禁,正是中国古琴追求的清、正、平、和,与茶道恰好一脉相通。
早在遥远的神农氏时代,为了这场高山流水的相遇,琴与茶就出发了。神农尝遍百草而得茶,他还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发明琴瑟,流传至今的古琴样式里就有神农式。经过数千年的行走,它们终于从古代抚琴品茗的日常生活走进了笔墨之中,完成了一次堪称历史性交汇的华丽嬗变。
如果说《调琴啜茗图》是琴茶相随的一次发端,勾勒了古代仕女在骑马、舞剑、歌舞之外的一段世俗生活,那么,后来的历史流变中的琴茶如影相随,既是文人闲适生活的写照,亦是寄存隐逸思想的一处后花园。
诗人白居易就写过一首《琴茶》,其诗曰: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晚年的白居易,赋闲在家,除了读书,就是听琴、品茶,算得上是独善其身。但他心里终究是不平静的,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重返长安。平时,壮志未酬的遗憾靠什么来排解?就是琴与茶!虽然诗里头的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后来成了四川蒙顶山茶的免费广告,但这绝非他的本意,他想说的一定是四川雅安的这款茶曾经陪他度过了一段心绪难平的时光。
唐寅在《事茗图》里画了一个携琴而来的文人,把琴声巧妙地隐藏起来,他到底会不会抚琴一曲,谁也不知道。而在《琴士图》里却直截了当地画出了一段琴声萦耳、茶香扑鼻的文人生活。松树翠绿的山水、抚琴的高士、精致的茶壶以及并陈的香炉古鼎并陈,如此风雅的时光,其实是每个文人藏在心底的白日梦,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清代项圣谟的《琴泉图》更是匠心独运:扑面而来的一条长桌上的一把深色无弦的古琴,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几件贮水的缸、坛、桶、盆、瓮。他略去了试泉的高士与山僧,但分明又能让你如临溪亭,这也是力透纸背的真功夫。
相比之下,陈洪绶的《停琴品茗图》就要冷寂萧索一些。此画作于徐渭故居青藤书屋。2012年的春天,我慕名踏访青藤书屋,它深藏于绍兴古城一条清幽小巷。去的那天春雨霏霏,游客稀少,站在天池面前,我忽然想起这幅画,而且固执地认为陈洪绶一定在这里喝过茶、论过道扯远了,回到《停琴品茗图》,此画构图简单,人物造型下丰上锐,与古代的高士一脉相承,是陈洪绶迥异他人的造型语言,恰好也让画面弥漫着一股经久不息的清冷之气,仿佛这是深秋某日的一次雅集,甚至,屋外早早地飘起了片片雪花。他的另一幅《闲话宫事图》里同样出现了一个操琴的男子,长条桌上,茶壶、茶杯、贮水瓮、茶盒,一应俱全,而且,对面一持卷的仕女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红袖添香如此看来,温暖如春的红袖添香,不光是我误以为的递茶送水,最好还能举案齐眉一起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