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書城自編碼: 25915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幼兒啟蒙
作者: [法]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Fran·oise Barbe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5155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2 印次: 1
頁數/字數: 175/125000
書度/開本: 24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白夜追凶(上下)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纳特·特纳的自白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HK$ 84.0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HK$ 88.5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HK$ 89.6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HK$ 8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99.6
《艺术眼套装(共6本)》
+

HK$ 77.7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

HK$ 66.6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2》
+

HK$ 118.8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

HK$ 66.6
《蓬皮杜中心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

HK$ 66.6
《凡尔赛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編輯推薦:
入选2014年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推荐图书
第一套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入门书!
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看艺术。
法国艺术之旅最佳的行前书籍!
每本书以30余件艺术品,分3个年龄段解读孩子看艺术作品的特点!
如何看?怎么看?看什么?帮你和孩子进入艺术世界,打开艺术之眼!
长期在博物馆为孩子讲解艺术的法国艺术史家亲自为你和孩子导读!
5-13岁孩子最实用的亲子艺术书
◇用30件艺术作品,分3个年龄段解读孩子看艺术作品的特点!
◇如何看?怎么看?看什么?引导孩子进入艺术世界,打开孩子的艺术之眼!
◇致力于艺术普及的法国艺术史家亲自为你和孩子导读!
◇小兴趣,成就大梦想!培养孩子的创意能力,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具有启发性的解答!
联合推荐: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家邵大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家奚静之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
当你的孩子慢慢长大
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他她亲近艺术?
內容簡介:
当你期待孩子对如马蒂斯、杜尚、马格利特、大卫?霍克尼、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和村上隆的作品有兴趣,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本书告诉你如何理解20世纪艺术?20世纪艺术在谈论什么?20世纪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及几位深刻改变20世纪艺术概念的重要艺术家。在哪里能欣赏到20世纪艺术品?每个年龄阶段对20世纪艺术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长期研究孩子欣赏艺术的特点,汇集了当代艺术最知名的30幅经典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第一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本书第一部分让你放下疑虑,以新的视角重新看待20世纪艺术。第二部分20世纪艺术的表现手法,几位深刻改变20世纪艺术的重要艺术家等,以及每个年龄阶段对20世纪艺术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第三部分是名作赏析,针对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问答,很容易就找到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解答。
關於作者: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Fran·oise Barbe-Gall)
法国艺术史学者,弗朗索瓦·芭布-高尔在索邦大学与卢浮宫美术学院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史教育,之后成为艺术史教授。她排斥精英主义,致力于为大众开启通往绘画艺术之门,为此创立了“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开办无数座谈会,并出版诸多相关著作,包括《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如何看一幅画》和《如何看一幅画II》等。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放下疑虑开始吧
 放下疑虑开始吧
第二部分 我们有权有所不知
 我们有权有所不知
第三部分 作品赏析
 01.《吻》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
 02.《钢琴》弗兰蒂谢克 库普卡
 03.《谈话》亨利 马蒂斯
 04.《沉睡的缪斯》康斯坦丁 布朗库西
 05.《下楼的裸体》马塞尔 杜尚
 06.《耶稣受难》巴勃罗 毕加索
 07.《人类的命运》雷尼 马格里特
 08.《在醒来前一秒钟由一只围绕着红石榴飞舞的
 蜜蜂引发的梦》萨尔瓦多 达利
 09.《王子公园体育场( 伟大的足球运动员)》
 尼古拉 德 斯塔埃尔
 10.《女人1号》威廉 德 库宁
 11 .《画》安东尼奥 塔皮埃斯
 12 .《白鲸的白》山姆 弗朗西斯
 13.《朝圣者》罗伯特 劳森伯格
 14.《大衣》艾蒂安—马丁
 15.《巴士乘客》乔治 西格尔
 16.《一个更大的水花》大卫 霍克尼
 17 .《锡拉岛》布莱斯 马尔顿
 18.《篇章》罗伯特 瑞曼
 19.《宽敞的室内W.11( 在华托之后)》卢西安 弗洛伊德
 20.《5座不能翻越的山》沃尔夫冈 莱普
 21 .《迷彩博伊斯》安迪 沃霍尔
 22.《兔子》杰夫 昆斯
 23.《虚浮: 给厌食症白化病人的肉裙》亚娜 斯捷尔巴克
 24.《人面塔》让 杜布菲
 25.《敖德萨纪念碑》克里斯蒂安 波坦斯基
 26.《包裹柏林国会大厦》克里斯托 克劳德与珍妮 克劳德
 27.《727 》村上隆
 28.《妈妈》路易丝 布尔乔亚
 29.《他》莫瑞吉奥 卡特兰
 30. 《英国野生动物》蒂姆 诺布尔与苏 韦伯斯特
第四部分 附录
延伸阅读
內容試閱
发现其他的视角
我们很难向他人讲述自己还未信服的东西。同样,在带领孩子走近20世纪艺术之前,需要跟孩子达成共识,这将是一次愉快的体验。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很多种途径,下面提到的这些途径可以因人而异,触类旁通,但不是人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在出发之前开辟出一条道路,以便还会找到其他的路。我们将会为孩子们感到惊讶,因为那些需要我们左思右想的艺术品,在孩子们看来却是很容易理解的。
忘掉作品说明
我们可以欣赏一朵花,但无须知道如何拼写它的拉丁文名字,甚至我们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们最好也用同样的方式接触艺术品。努力学习艺术发展史和各种流派知识,再把艺术品当成这些知识的“图示”,这是在学校里一种有效的记忆手段,但这绝对不是亲近艺术的唯一方法。即使我们对这些信息知之甚少,也大可不必感到懊恼:就算是艺术家本人也不愿被那些条条框框的分类方式局限住。我们将会喜欢上一种与图像之间直接而感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对眼前作品真正的观察之上:带着一种单纯而细心的态度沉浸到作品之中。
让自己跟随作品自身的“动力装置”
这个词是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在绘画中提出的,不过,它也适用于所有艺术品。掌握作品本身的“动力装置”的关键在于站到艺术品前面,却不向它提任何问题,让自己随着艺术家作品上的节奏而动。如果我们能在匆匆走上前阅读说明牌上的介绍之前,真正地看一看作品本身,就再好不过了??难道你会要求查看一个刚刚见面的人的身份证吗?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才会去打听。开始时,好好地琢磨自己站在一幅画或者其他形式作品前的感受,能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的启发,这些远胜于书本知识。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观感受
重视我们的直观感受,并不意味着就此停滞不前。我们经常把自己的直观感受简单地概括为“我喜欢”或者“我不喜欢”,这种直观感受应该起到跳板的作用。我为什么喜欢?我为什么不喜欢?作品中的某些东西激发了我们这种反应,这种东西正是我们要想办法弄清楚的,这才是艺术欣赏的意义所在。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感受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当我们最初看到德洛奈(Delaunay)1912年画的一扇窗子时,会对它奇怪的表现形式感到惊讶。不过,正如世界上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样,当我们看到另一幅蒙德里安画的窗户时,感受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无法时刻准备好遇见艺术品,所以要给自己一次更新感受的机会,而不是看了第一眼不喜欢之后就不再看。重新感受的机会也许要等几年时间,甚至永远不会再出现。这没什么,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呢??
打破艺术品之间的隔阂
人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想象,20世纪艺术与古典艺术就像由密不透风的墙隔开的两个世界。相对于用年代把艺术品分隔开来的做法,我们更提倡发觉不同艺术形象之间形式和精神上的联系。对于艺术家——往往也是对于我们来说,不管一件艺术品的创作时间有多久远,它都存在于当下。而且,现代艺术观察现实的角度并非将前人的全盘废除:它针对前人做出回答,甚至提出相反的观点,推陈出新,或是批判,但是它从未对前人置之不理。比如,如果我们头脑里能浮现出3个世纪前牟利罗(Murillo)某幅作品里的细节,我们将会很容易接受塔皮埃斯(Tàpies)的一幅抽象画。从他们俩各自的画作中,通过表现手法和精简元素激发出一种相同的感受:地球是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也是人类唯一的居所。同样,我们可以从鲁本斯(Rubens)某些人物画的反光效果中,体会到苏拉奇(Soulages)画作中黑色的灵感来源。发现这些相近之处并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需要的是我们敢于用自由的眼光欣赏,用包容的态度品尝同一种表现语言中的多样性,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学院里的教条中。
放下具象与抽象的对立
抽象艺术诞生于1912年左右康定斯基(Kandinsky)(1866~1944)创作的一些画作里。从这种抽象艺术中派生出的各种概念贯穿了接下来的整个世纪,并分化出各种流派:表现派、抒情派和几何派等。从学术角度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很有用处的。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具象和抽象的对立并没有太多意义。这种对立观点的最大缺陷在于,它会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判断画作是否服从于真实这一点,而不是欣赏画作本身的内容。另外,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它代表了什么?”这个下意识辜的问题经常会成为一个障碍。当人们得到解答之后,会觉得没有必要继续欣赏下去。也就是说,这种对立的观点可能会导致人们将作品的主题和图像的意义混淆起来。放下这种对立观点产生的障碍后——再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立——我们很快会发现,一件艺术品的说服力不仅仅来自它所讲述的东西。我们对艺术的敏感度要比自以为要高得多。
发现其他的视角
我们很难向他人讲述自己还未信服的东西。同样,在带领孩子走近20世纪艺术之前,需要跟孩子达成共识,这将是一次愉快的体验。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很多种途径,下面提到的这些途径可以因人而异,触类旁通,但不是人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在出发之前开辟出一条道路,以便还会找到其他的路。我们将会为孩子们感到惊讶,因为那些需要我们左思右想的艺术品,在孩子们看来却是很容易理解的。
忘掉作品说明
我们可以欣赏一朵花,但无须知道如何拼写它的拉丁文名字,甚至我们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们最好也用同样的方式接触艺术品。努力学习艺术发展史和各种流派知识,再把艺术品当成这些知识的“图示”,这是在学校里一种有效的记忆手段,但这绝对不是亲近艺术的唯一方法。即使我们对这些信息知之甚少,也大可不必感到懊恼:就算是艺术家本人也不愿被那些条条框框的分类方式局限住。我们将会喜欢上一种与图像之间直接而感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对眼前作品真正的观察之上:带着一种单纯而细心的态度沉浸到作品之中。
让自己跟随作品自身的“动力装置”
这个词是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在绘画中提出的,不过,它也适用于所有艺术品。掌握作品本身的“动力装置”的关键在于站到艺术品前面,却不向它提任何问题,让自己随着艺术家作品上的节奏而动。如果我们能在匆匆走上前阅读说明牌上的介绍之前,真正地看一看作品本身,就再好不过了??难道你会要求查看一个刚刚见面的人的身份证吗?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才会去打听。开始时,好好地琢磨自己站在一幅画或者其他形式作品前的感受,能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的启发,这些远胜于书本知识。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观感受
重视我们的直观感受,并不意味着就此停滞不前。我们经常把自己的直观感受简单地概括为“我喜欢”或者“我不喜欢”,这种直观感受应该起到跳板的作用。我为什么喜欢?我为什么不喜欢?作品中的某些东西激发了我们这种反应,这种东西正是我们要想办法弄清楚的,这才是艺术欣赏的意义所在。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感受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当我们最初看到德洛奈(Delaunay)1912年画的一扇窗子时,会对它奇怪的表现形式感到惊讶。不过,正如世界上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样,当我们看到另一幅蒙德里安画的窗户时,感受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无法时刻准备好遇见艺术品,所以要给自己一次更新感受的机会,而不是看了第一眼不喜欢之后就不再看。重新感受的机会也许要等几年时间,甚至永远不会再出现。这没什么,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呢??
打破艺术品之间的隔阂
人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想象,20世纪艺术与古典艺术就像由密不透风的墙隔开的两个世界。相对于用年代把艺术品分隔开来的做法,我们更提倡发觉不同艺术形象之间形式和精神上的联系。对于艺术家——往往也是对于我们来说,不管一件艺术品的创作时间有多久远,它都存在于当下。而且,现代艺术观察现实的角度并非将前人的全盘废除:它针对前人做出回答,甚至提出相反的观点,推陈出新,或是批判,但是它从未对前人置之不理。比如,如果我们头脑里能浮现出3个世纪前牟利罗(Murillo)某幅作品里的细节,我们将会很容易接受塔皮埃斯(Tàpies)的一幅抽象画。从他们俩各自的画作中,通过表现手法和精简元素激发出一种相同的感受:地球是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也是人类唯一的居所。同样,我们可以从鲁本斯(Rubens)某些人物画的反光效果中,体会到苏拉奇(Soulages)画作中黑色的灵感来源。发现这些相近之处并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需要的是我们敢于用自由的眼光欣赏,用包容的态度品尝同一种表现语言中的多样性,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学院里的教条中。
放下具象与抽象的对立
抽象艺术诞生于1912年左右康定斯基(Kandinsky)(1866~1944)创作的一些画作里。从这种抽象艺术中派生出的各种概念贯穿了接下来的整个世纪,并分化出各种流派:表现派、抒情派和几何派等。从学术角度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很有用处的。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具象和抽象的对立并没有太多意义。这种对立观点的最大缺陷在于,它会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判断画作是否服从于真实这一点,而不是欣赏画作本身的内容。另外,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它代表了什么?”这个下意识辜的问题经常会成为一个障碍。当人们得到解答之后,会觉得没有必要继续欣赏下去。也就是说,这种对立的观点可能会导致人们将作品的主题和图像的意义混淆起来。放下这种对立观点产生的障碍后——再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立——我们很快会发现,一件艺术品的说服力不仅仅来自它所讲述的东西。我们对艺术的敏感度要比自以为要高得多。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