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获得者管家琪 倾力打造
以史为镜 细说少年王侯功与过
培养青少年大格局领袖气质
|
內容簡介: |
郑成功是杰出的军事将才。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他虽一介儒生,却勇于统兵抗清,以寡击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强调的崇高气节。他收复了台湾,赶走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人,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中,他一直是令人敬佩的“民族英雄”。
作为敢以蝼蚁之力撼大清帝国的第一人,郑成功有许多卓尔不群之处。
他严厉,因为他的部属多是跟随父亲的盗贼,管理必须强调严刑峻法。他的部队号令严明,所以在战场上能以寡击众。
他英明,文人背景让他自觉以德服众,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他颁布的教育和土地改革等诸多政策,都对台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灵活,凭着出色的商业手腕,在清朝骑兵席卷全中国时,竟在东南沿海一带,建立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海上帝国。
想认识郑成功,想学习他的成功之处,就从这里开始吧。
|
關於作者: |
管家琪,1960年生于台北市,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七年。
作为台湾著名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曾获台湾金鼎奖、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中华儿童文学奖、慕尼黑青少年图书馆典藏图书奖、香港书展百大好书奖等。
|
目錄:
|
前 言 来自海上的少年王侯
— 1
第一章 乱世 — 1
第二章 不安 — 21
第三章 父子反目 — 41
第四章 一再拒降 — 57
第五章 联合抗清 — 73
第六章 整军出发,进取江南
— 83
第七章 寻找新据点 — 101
第八章 追随前人的足迹
— 119
第九章 收复台湾 — 135
第十章 壮志未酬 — 151
跋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 166
参考文献 — 179
|
內容試閱:
|
来自海上的少年王侯
郑成功的生命虽然短促,只有短短的三十九个年头,但是他活得非常精彩,他的名字永载史册,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他出生于明末,家境富裕。崇祯末年,他的父亲郑芝龙受抚为游击将军,以平海盗之功升为参将。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后,郑芝龙被擢升为都督,封南安伯。到了隆武政权时,郑家军势力高涨,郑芝龙的部将封爵者高达数十人,郑成功也因此爵封忠孝伯,官拜招讨大将军,是隆武朝的重要人物。
郑成功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虽然沾了父亲的光,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但他并不是一个追求权势的人。郑成功和父亲郑芝龙恰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郑芝龙是一个投机分子,尽管在隆武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倚重,但是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大清统治已是势不可当,于是投降了清朝,希望以此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而郑成功在国家存亡之际,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誓死抗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能够一直坚持,即使吃尽了苦头,也依然不屈不挠。就是这种气节和精神,使郑成功虽然没有完成反清复明的志业,但也一直深受后人的景仰。
郑成功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收复台湾,不仅赶走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人,而且在收复台湾之后,全心全力地建设台湾。
整个郑氏在台湾一共二十二年,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在这段时期,他所实施的有关于教育和土地改革等诸多政策,都对台湾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与明朝类似的制度,使台湾的汉移民与原住民可以生活在统一的制度下,加速了当时台湾不同种族的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但他在治台初期,也面临了许多困难与危机。为了赶紧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他广纳户都事杨英及咨议参军陈永华等人的建议,采取一连串的革新政策,使台湾快速进入大规模的开发时期,台湾的经济、文化都飞速发展,社会面貌因此改观。
郑成功是一个儒生,从历史里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非常了解农业生产与粮食收成对巩固军民士气的重要性。所以他说过:“凡治国治家,都要以食为先。如果一家无食,虽然亲如父子夫妇,也难以和乐;假如一国无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士,也难以治其国。”
所以他一开始治理台湾,就力行“劝农”政策。在遇到军粮紧缺时,郑成功果断地采纳部下的建议,参照历史上“军屯”的做法,在军队中实施“屯田”制,让一部分军人放下武器,积极进行开荒垦植作业。
接着他再详细制订出“寓兵于农”的屯垦政策。具体做法比如,只留下军队中的勇卫、侍卫二旅,镇守安平镇与承天府,其余的文武官兵必须“农隙则训以武事,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
另外郑成功不辞劳顿,亲历南北各社,颁布开垦条例,鼓励那些亦兵亦农的军人去圈占、开垦所有尚未开垦的土地。在推行垦荒屯田政策的同时,郑成功还把荷兰占领时期的“王田”改成“官田”,由官府租给农民耕种。田、私田、营盘田等不同的土地所有制的建立,使台湾农业得到很快的发展。
此外,他还颁布许多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法令,教育屯垦的官兵不能滥垦滥伐,要注意水土保持,使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台湾的环境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郑成功治台之前,台湾尚未开垦的地区荒无人烟,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有些地方林木蔽日,荆棘丛生;有些地方蚊虫肆虐,瘟疫流行;还有些地方野兽出没,巨蟒为患。
面对艰苦险恶的环境,屯垦官兵们披荆斩棘,在新开垦的土地上播撒种子;作物成长后,又筑堤引水,灌溉庄稼,使台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广大屯田官兵的努力下,台湾被开垦的土地面积日益增多。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时,全岛耕地面积仅一万公顷,但到了郑氏治台的1680年,耕地面积已增加十八倍以上。
随着耕种面积的迅速扩大,农作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谷物产量也逐年递增。郑成功的军队很快做到了军粮自给、兵食两足,造就了进可战、退可守的稳定发展局面。
郑成功治台的同时,清廷为了隔断闽南地区人民与台湾的联系,制定了“迁界”政策,强令沿海居民三日之内全部迁往内地,并设界防守。
这样一来,郑成功得以运载数万名闽南沿海不愿迁往内地的居民移居台湾开垦。
这些移民抵台后,被分到台湾各地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不仅充实了台湾的劳动力,也带去先进的农耕工具与生产技术,同时还带去其他行业的工具与技能,给台湾的农业及其他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至于台湾的商贸经济,也拉开了新局面。因为郑成功的家乡在泉州府南安镇,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已经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关津口岸,所以泉州人都有经商的传统。而且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来就是明代的大海商,善于经贸,尤其是海上贸易。
郑芝龙拥有数千艘船只,控制了整个东南海面,垄断了当时的沿海贸易。当时的商船出海都要向他交税,每年收取往来船只的税金非常可观,连明朝政府都无法与之抗衡。郑成功虽不赞同父亲在政治上的“投机”,但在商业经营上,却承袭了父亲的海上帝国霸业,且发扬光大,让台湾能以一个小岛的生产力与清廷对抗多年,也可见他的商业手腕。
在文化传承上,郑成功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熏陶,二十一岁时在南京求学,还拜文坛领袖钱谦益为师,这使郑成功更具文人气质。
清军入闽之后,郑成功之母受辱自杀,遭此突变,悲愤难抑的郑成功毅然焚毁了儒服,走上了弃文从武之路。
但从武后的郑成功,并未忘怀文化传承的重任,他在治理台湾时,也常和随从来台的文士墨客作诗吟咏。郑成功在这期间曾以刚健清新的笔调,写下了著名的《复台》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士,
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汉文化,使之与台湾原住民文化互相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台湾文化。直至今日,台湾民间通用的仍是闽南方言,并保留着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习俗,这些都是郑成功对台湾的巨大影响。
郑成功对台湾的贡献是无法言喻的,不但被尊称为“开山圣王”、“开台始祖”、“开山祖”等,而且在他过世之后,连他的对手清圣祖康熙皇帝都亲书挽联一副,赞誉他的节操: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上联的意思是:清军入关南下,明朝各镇总兵都临难变节,唯有郑成功固守厦门、金门,又挥师北伐,震动东南;下联的意思是:随着清军推进,南明诸王相继覆亡,郑成功仍坚持反清复明,并东征台湾作为反攻据点。
一个海盗的儿子,怎样用不屈的忠勇情操与灵活的商业手腕,建立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海上帝国?看完下文,各位就能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