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編輯推薦: |
一本读有所思,思有所获,获而能用,用而得益的伙伴式教师读物。
汇集课堂教学细节智慧,展示学科教学样板
|
內容簡介: |
本书面向中小学教师,展示了来自一线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智慧,是一本极具借鉴价值的教师读物。
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教之道”,主要为教学思悟和技巧,既有高屋建瓴的学科思想的分析强调、对当前一些教学现象的深思,又有简单易行的课堂妙招。下篇“课之法”,分学科详细展示了颇具亮点的课堂经验和教学思路,对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实用的示范意义。
|
關於作者: |
毛杰主编。
毛杰,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河南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目錄:
|
上篇 教之道
第一章 论道
推进有灵魂的教学 田保华4
构建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 曹艳萍8
生态课堂:效益的课堂 李朋辉12
教学是件简单的事 卢臻16
抛弃浮华追求教学的真谛 李兴新19
教师的问题意识哪去了 王万军23
道德课堂之我见 于佳希27
第二章 践行
课堂热闹了,合作就有效吗 陈琬洁30
孩子,今天被小组合作了吗 代旭锋34
不要当扼杀学生想象力的杀手 张书战36
教学,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开始 周文胜38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白雪41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李洁43
备课也要“备自己” 贺红晓46
教学需要“一分钟” 申福朋48
对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思考 常卫东52
微笑在课堂中的作用 丁国强56
表扬也需要智慧 曹军58
课堂提问之“点将”与“不点将” 赵蕾61
提问的魅力 靳凡玮64
学生不举手咱老师有错 白永霞66
精彩的课件不如让学生身体力行 孙丽娜70
作业设计,从“四问”开始 齐华72
让作业“活”起来 田慧婧75
教师如何更好地布置家庭作业 李娟78
第三章 智慧
为学生,情愿低到尘埃里 阴志玲84
构建道德课堂,请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 贾新菊86
我们的教学落伍了吗 张玫89
课堂上的“沉默一族” 宋雪花92
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 袁洪飞95
只有我变“新”,学生才不变“心” 姜威97
我是精彩舞台下唯一的观众 刘华99
珍视课堂上的“意外事件” 张保泉101
课堂也会因遗憾而美丽 王柯104
不是孩子的错 张玉106
小白“人”与大红“人” 李天勇109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苌慧霞113
聆听导学案的声音 陈泽清116
作业可以这样批改 王丽军118
让批改作业的笔慢下来 李景璞121
“奇迹”真的发生了 李冬娴124
两个“没想到” 赵慧126
老师,让我闻一闻好吗 魏献锋128
第四章 发现
解堵 陈玉凤132
做一个捡贝壳的女人 陈爱勤134
一辈子的冤案 张海山136
你的爱是否很功利 景丽丽139
校园随想 王彦立141
“杯”“瓢”考 田德震143
一角书香 代晓雯146
习惯 王瑞148
云大侄子 王慧娟150
有多少梦可以如此坚持 苏静娟155
做纯粹之人,做纯粹之事 张春丽157
错字,谁之“过” 韩宏涛159
从电视剧到小溪流 朱鹏举161
下篇 课之法
第五章 语文
教学内容处理,基于教材分析 王茹168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魏宝香171
我们的语文教学该回家了 李贺174
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运用 徐国平177
对“讲读法”与“以读代讲”的思考 陈晶181
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光彩 贾会彬184
“同伴阅读”让写作更有意义 李玲190
博文点燃课堂精彩 郭沛193
这样做,习作教学会更有效 杨爱红197
第六章 数学
理想的数学课堂 宋丽慧202
数学其实很简单 石明晶205
整合学科资源展示数学风采 刘胜208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 王英212
用概念自身的意思来突破 陈正和215
让方程教学简单起来 张玫217
第七章 英语
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边清香220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悟”和“度” 张春玲224
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李茹228
第八章 政史地
剥茧抽丝悟真知 李仲达232
联系生活巧设问题提高效率 郭建芳236
课堂教学不必眼花缭乱 徐龙强239
地理三行情书 杨新轩242
第九章 理化生
《功率》教学反思 赵伏莲246
对初三化学两个实验的思考和改进 李军鸽248
初中生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魏风琴250
开放性作业助力生物课堂 王小利254
第十章 音体美
我喜欢扎扎实实的音乐课 刘莺歌260
他们不应该是“中间沉默层” 陈志远264
一堂体育观察课的启示 翟永强266
努力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任建鲲269
这片空地上,孩子的世界不分对错 赵静272
|
內容試閱:
|
推进有灵魂的教学
田保华
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当是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在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进程中,郑州市始终坚持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能力”为主线统领教学工作,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五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并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作为课程建设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
众所周知,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在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开发,也就是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学科教师基于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和领悟,基于校情和学情,对国家课程进行学科内的整合以及学科间的整合,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同时又是学科教师必须修炼好的教学基本功。在学科整合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高质量地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和“导学案”,才能是一种理性的教学。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灵魂的牵引,而这个灵魂就是“学科思想”。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因此,道德课堂要求学科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这样的学科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才是“合乎道”的教学,是符合规律和遵循规律的教学。
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总量在急剧地增长,学科知识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何从学科的本质和核心出发来整合学科知识体系,解决知识和学生学习内容的“过量”问题,实现学科教学内容“量”的压缩和“质”的精选,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必须正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应该解决认识问题,这是推进有灵魂教学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学科教师之所以忽视了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双基”教学的惯性影响:从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到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到教学方法的选用,从一堂好课的评估标准到最后的考试评价,人们都将“双基”作为一个基本的判断依据,从而遮蔽和阻挡了教师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关注、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科基本结构的表面化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由实质结构、句法结构和组织结构三部分组成:实质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句法结构,即一门学科收集数据、检验命题和对结果做出概括的方式;组织结构,即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方式和这门学科的探究界限。我们平时所理解和关注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指的只是学科的实质结构,而并非学科基本结构的全部。正因为如此,教师习惯于将传授表层的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作为教学的核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缺乏活力,在学科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此,学科教学领域需要进行一场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认识运动,改变和突破过去学科教师对“双基”教学、学科基本结构以及学科的实质和核心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把长期颠倒了的学科教学重心颠倒回来,以学科的基本观念、方法论原理为核心,以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来组织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的层面,推进到深入学科本质与核心的思想教学和方法教学的层面上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其次,应该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有灵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灵魂的教学,指的是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即教师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突破过去以“双基”教学为单一目的的浅层教学,以知识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促进人格健全与发展的深入学科本质与核心的教学。有灵魂的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包括:将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置于学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现课程教学内容量的压缩和质的精选,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领悟和掌握,进而理解和把握学科的整体结构与深层结构,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教师通过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分析和挖掘,突破教师对“双基”教学和学科基本结构的认识,提升教师对学(教)材的理解与处理能力,进而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再次,应该把握教学的基本维度,这是有灵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灵魂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习(教学)目标上突出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内容中挖掘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情境中蕴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和领悟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方法上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练习与作业中让学生应用和反思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总之,目标与内容,情境、过程与方法,练习与作业,是有灵魂教学的几个基本维度。仅就教学内容这一维度而言,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结构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在结构中起统帅作用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教师要选择那些“简要”“带有迁移力”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始终“给予那些和基础课有关的普遍和强有力的观念及态度以中心地位”,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与普遍意义。
最后,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这是有灵魂教学的基本策略。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需要改变过去“部分—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式,适宜推进单元教学法:先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的教(学)材内容,并以其中所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学)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学)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始终将本单元教(学)材所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和灵魂,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局部认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揣摩、领会和掌握本单元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与知识结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
作业设计,从“四问”开始
齐华
布置作业,是教师和学生的常规教学任务。正是因为它的常规,很多教师默认其常有程序、沿袭其传统做法,因此使得重复低效的抄、写、练、算的作业形式大量存在。各级教育部门所谓的“减负”行动,针对的也正是这些。
要想真正减负,需要我们对作业及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作业,其实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既是过程性评价,也是终结性评价。作业的功能应该有:诊断、巩固、发展、反馈、沟通。我们平常更多关注的是其诊断与巩固的功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们才会用大量的写、算去诊断学生学会了没有,用重复机械的训练去巩固已学。而布鲁姆关于认知过程的维度分类有六种: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从中不难看出,诊断与巩固的作业功能针对的只是记忆与理解的认知维度,而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维度很少被教师关注。所以,我们只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学生、科学而深入地认识作业,才能真正实现“减负”。
作业减负,应该从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开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经常做到“四问”:
一问:不做行不行?
这个问题考量的是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在现实情况中,有很多作业的类型、角度都是重复的。比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后,布置的6道题都是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只是把数字换了换,这就是一种简单低效的重复,是只针对概念的记忆和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认知维度中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的考察,这只能评价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只保留1—2道这样的题目,然后可以布置让学生亲手测量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面积,甚至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情境。例如:小明家装修厨房时要用一种长条砖,知道厨房的总面积,知道每块砖的长和宽,帮他算算需要用几块砖?这就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应用、分析的认知能力。所以,这个问题唤起的是教师对作业功能的再审视。
二问:适合每一个学生吗?
这个问题考量的是作业设计的适用性。当教师面对学生群体布置作业时,往往是只见全体不见个体。而学生的发展差异决定了他们需要分层式的作业。针对程度好、学得透的学生,可以从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维度进行作业设计;针对需要帮助、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从记忆、理解、应用的认知维度进行作业设计。现在有些教师实行的“作业超市”的做法,就是一种针对分层作业的很好的尝试。
三问:针对几个目标?
这个问题考量的是作业设计的目标性。教学目标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作业设计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目标意识,以终为始,通过作业加强教学诊断的针对性,这样有助于克服作业设计的盲目与随意,也能消减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四问:需要几个感官参与?
这个问题考量的是作业设计的创造性。我认为,感官参与越多的作业就是质量越高的作业,反之亦然。传统的作业只是让学生动手动脑,甚至有些作业连动脑也不必,像有些学生说的,“不就是抄多少遍嘛,闭着眼睛也能写!”这样的作业消耗的是体力,而不是培养学习力、创造力。如果我们的作业能够让学生经历看、想、问、做的过程,那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与体验的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六个认知维度自然贯穿、渗透其中。比如学完了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自己居住小区的环保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成立环保宣讲队,把课文改变成宣传语或者是演讲稿,给小区居民宣讲,树立大家的环保意识。这样的作业就是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于一体,既有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的体现,又有综合能力培养的渗透。
“四问”的出发点是学情,作业设计应该更好地从研读学生需要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