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HK$
74.8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編輯推薦: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套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成果
★ 通过尽可能全面周详的学理梳理,《哈代学术史研究》将哈代作品的研究成果(包括相关专家学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介绍给读者,备其查考;同时开展研究之研究,提出独创性的理解与观点。
★《哈代学术史研究》运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中西哈代研究做整体性考察、批判性解读,对我们加强对外国优秀文学传统和本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的认识理解,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学、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哈代在中西批评视野中一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变化的梳理与剖析,有助于我国学术界回顾过往的研究历程,及时厘清外国文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內容簡介:
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饮誉世界的作家,一生横跨两个世纪。在维多利亚时期,哈代以小说著称于世;到了20世纪,他以诗歌活跃于英国文坛。哈代不仅是19世纪英国小说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英国诗歌的奠基者。本书在对哈代的生平、创作过程尤其是中外哈代学术批评的历史进行细致梳理的同时,也对哈代的文学创作做出了客观评价。第一编为哈代学术史,重点从哈代的生活、教育、职业、创作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成长为一个伟大作家的主客观因素,总结在不同创作时期学术界对哈代的批评研究。第二编为哈代学术史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哈代创作的思想艺术以及其他重要学术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介绍哈代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研究概况。附录部分是重要文献及索引,方便读者做扩展性阅读,也为哈代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索引。
關於作者:
聂珍钊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indexed by AHCI)主编,《世界文学研究论坛》indexed by SCOPUS执行主编,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UPenn-based,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史第一首席专家。197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赴剑桥大学英语系从事学术研究一年。1996年获英国学术院奖学金赴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与华威大学英语系从事学术研究一年。两项课题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其代表性成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以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得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文库。
目錄 :
绪言
第一编 哈代学术史
第一章 平凡的启程
第一节 创作的种子
第二节 初涉文坛
第三节 锋芒初露
第二章 最初的成功
第一节 最初的成功
第二节 罗曼史小说
第三章 悲剧小说
第一节 《还乡》
第二节 《卡斯特桥市长》
第三节 《林地居民》
第四节 《德伯家的苔丝》
第五节 《无名的裘德》
第四章 诗歌创作
第一节 早期诗歌
第二节 中晚期诗歌
第三节 史诗剧《列王》
第二编 哈代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哈代小说创作纪事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早期小说创作
第三节 中期小说创作
第四节 晚期小说创作
第二章 哈代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哈代的进化向善思想
第二节 哈代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哈代的伦理思想
第四节 哈代的文学思想
第五节 哈代的悲剧思想
第三章 哈代在中国
第一节 哈代小说在中国的译介
第二节 哈代诗歌在中国的译介
第三节 中国的哈代小说研究
第四节 中国的哈代诗歌研究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平凡的启程
第一节 创作的种子
一
托马斯哈代(Hardy, Thomas, 1840—1928)是维多利亚后期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也是20世纪英国第一位重要的诗人。哈代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伟大传统,又以其独特的创作模式融合了现代意识,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座承上启下的跨世纪的桥梁。在他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哈代一共创作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八卷诗集和两部诗剧。哈代在小说和诗歌领域同时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他在世界文学的殿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哈代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既没有拜伦(Byron, George Gordon)等浪漫主义诗人所经历过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没有乔伊斯(Joyce, James)等现代主义巨匠所经历过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他却从多塞特郡(Dorset County)乡下一名默默无闻的建筑学徒,成长为维多利亚后期最伟大的作家。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因上看,哈代的生活环境、工作经历与机遇都有利于艺术家的成长;从内因上看,哈代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个性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哈代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教育经历和从事的职业等,都对哈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日后丰硕的文学成果创造了条件。
哈代于1840年6月2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多塞特郡的上伯克汉普顿(Higher Bockhampton),刚生下来时被医生误认为是死婴,幸好细心的护士发现他气息尚存,才把这位未来的文学天才抢救过来。哈代自幼体弱多病,甚至他的父母也没有指望他能长大成人。然而,在多塞特恬静幽美的自然环境的滋养下,哈代不仅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还表现出早慧的天资,“几乎在没有学会走路之前就会读书,年幼的时候就能拉小提琴”。
哈代的故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草屋,坐落在松康林地深处。草屋现在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掩映在林木之中,衬以鲜花绿草的装点,自然古朴。哈代在十六岁时曾写下描绘这座草屋的诗句:“高大弯曲的山毛榉,用低垂的树枝织成帷幔,轻拂着屋顶……”在小说《绿荫下》中,这座草屋是主人公住屋的原型。哈代真实地描写了它的外貌:“这是一座低矮的长方形草屋,带脊的屋顶是用秸秆盖成的,楼上的窗子破坏了屋檐,中间的烟囱高高地突出于屋脊之上,还有两个烟囱耸立在草屋两端。”屋内,右边的房间里还保留有当年的面包烤炉;左边房间的地面铺着石板,天花板中间架着一条石头桁条,上面悬挂着槲寄生。楼下的壁炉还在,儿时的哈代常坐在炉前,出神地倾听祖母讲述的迷人的乡下故事。楼上哈代当年的卧室还保持着原样,少年哈代喜欢独坐窗前,悄悄地对着花园沉思。哈代出身贫寒,草屋平凡普通,室内装饰简陋。然而伟大出于平凡,正是在这座平凡的草屋里,诞生了一位天才作家,为英国文坛增添了光彩。
哈代一生中的大部分创作活动都与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密切相关,他家乡古朴、幽僻的自然环境成了日后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用哈代自己的话说:“我年少时在多塞特郡无意中积聚起来的乡村生活印象不断涌到眼前……”除了年轻时短期离开多塞特前往伦敦学习建筑 外,哈代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哈代酷爱自己的家乡,并且在作品中把这片土地转化为世界文学版图上的一个不朽王国——威塞克斯(Wessex)。正如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Faulkner, William)构建的反映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一样,哈代以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家乡多塞特为背景,创造了“威塞克斯小说”体系,用以反映19世纪英国南部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在他的小说中,威塞克斯是一片广袤的农村区域,“北起泰晤士河,南抵英吉利海峡,东以海陵岛至温莎一线为界,西以科尼什海岸为边”。这个取自英格兰古撒克逊王国的名字,是以多塞特郡及其周边地区为蓝本虚构出来的,它“不仅引发人们怀念过去时代的幽情,而且还把哈代所有的小说联成一个整体,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和编年史价值”。
哈代自幼深受大自然的熏陶,对大自然有着细腻而敏锐的感悟,这种感悟使他“情不自禁地注意到,自然中树木、山岗和房屋等景物,都有其表情与脾性”。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Woolf, Virginia)十分推崇哈代,赞扬他“是大自然的一位细致入微、炉火纯青的观察者;他能够区别雨点落在树根或耕地上的差异;他能够分辨风儿吹过不同树木枝桠的声音”。哈代深爱大自然,他把自己对大自然敏锐而独特的感受,融注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譬如,在哈代的小说和诗歌中频繁出现的“爱敦荒原”(Egden),就是以哈代家乡的多塞特大草原为基础构建出来的人物活动场景。这片原始、荒芜的原野被哈代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力量,操纵着荒原上人们的命运。
在对风光如画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在对古老淳朴的乡土风情的渲染中,以及对欢快宁静的田园生活情趣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哈代敏锐的观察所形成的艺术魅力。总而言之,多塞特郡幽美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哈代对大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为他日后成为英国伟大作家提供了一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