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美国经济复苏是美国刻意制造的假相?美国在失业率等经济指标上大玩数字游戏愚弄世人?美国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美国人对美国经济有什么看法?
本书作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权威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在纷繁复杂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惊人秘密:1、美国经济决策被权贵阶层把控,美国经济是富人抢劫穷人的经济!2、美国经济复苏被刻意夸大,美国在玩数据游戏!3、美国经济“大衰退”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美国三十多年错误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改变政策上的一系列错误,美国经济将不可能真正走向复苏!
|
內容簡介: |
《劫贫济富》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审视美国经济,得出惊人的结论:美国经济并不像美国政府向公众许诺的那样,给予每个人公平、平等、公正的机会,恰恰相反,作者利用大量的公共数据,对美国经济进行了深入分析,证明美国经济的真相不是公平、公正,而是在帮助富人抢劫穷人!
作者在结论中指出,不公平的美国经济,导致美国家庭收入增长缓慢且分配不均,这给美国工薪家庭带来重重压力,最终不仅让工薪家庭不堪重负,还破坏了美国的经济。决策者有责任把充分就业奉为政策目标,应该做出惠及所有美国劳工的经济决策,而不只是让权贵阶层获利,从而构建一个更好地为美国工薪家庭服务的新经济。
|
關於作者: |
乔希·比文斯(Josh Bivens)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专家,美国国会听证会特邀专家,美国热门电视、电台经济问题评论员。曾就职于位于芝加哥的罗斯福大学,并为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工作,2002年加入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
他是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新闻时间》(NewsHour)和《黛安?雷姆秀》(Diane Rehm Show)栏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路透社(Reuters)、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各大美国电视台、电台常邀的经济问题评论员,并受邀出席国会听证会。著有名文《人人都是赢家,除了我们中的大多数:经济学告诉我们什么是全球化》,发表在《今日美国》(USA Today)、《卫报》(The Guardian)、《挑战》(Challenge)、《价值》(Worth)等学术和大众刊物上,备受欢迎和推崇。
喻海翔,日本中京大学管理学硕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四川省5?12应急研究与培训中心,为成都统筹城乡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改革路径、新型城镇化以及组织管理。
曾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及新浪财经等著名财经媒体撰写专栏文章。著有《走过美国》,并有《大衰退》《大拯救》《超级领导力》《活法》《雷克萨斯奇迹》《创造高收益》《稻盛和夫?对话》等译作出版。
罗康琳,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曾在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工作,为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联合会、各国家地区奥委会主席及秘书长提供外事接待及翻译等服务。现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学。
曾获第十九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并有译作《内河航行记》《现在终结萧条!》出版。
|
目錄:
|
"前言
图表一览
第一章 经济""大衰退"":带来的危害与揭露的腐朽
第二章 ""大衰退""的诱因:房产泡沫引发就业危机
""大衰退""余波:就业市场
""大衰退""余波:衡量经济安全的更宽泛指标--贫困率、医疗保险和财产净值
第三章 应对""大衰退"",采取了哪些措施,它们奏效了吗?
""大衰退""的动态039
《复苏法案》的争议:它包含了什么?
《复苏法案》的争议:它到底奏效吗?
《复苏法案》的争议:为什么是消费者支出而非政府支出引领经济复苏?
第四章 ""大衰退""过去一年多了,""任务""完成了吗?
无动于衷,而非过度监管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清晰的经济,模糊的政治
第五章 ""大衰退""揭露出的脆弱基础
最低工资的减少
侵犯劳工组织工会的权利
美国工人的全球一体化和精英阶层的与世隔绝
金融的崛起
放弃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选择决定经济
""大衰退""前三十年间的收入:增长更慢,更不公平
人人都在富起来,只是有钱人富得更快一些吗?
为什么典型家庭的收入与整体经济增长不符?
工资的缓慢增长没有换来更多的经济安全或缩小种族差距
美国家庭如何应对工资的缓慢增长和经济安全性的下降?
第六章 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简介
作者简介
"美国劳工状况"官方网站
致谢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经济“大衰退”:带来的危害与揭露的腐朽
2010年8月,美国失业率达到9.6%,比“大衰退”发生前一年——2007年同期高出一倍多(编者按: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8月的美国失业率为9.5%,本年年均失业率为9.6%,此后逐年降低,2011年为8.9%,2012年为8.1%,2013年为7.4%,2014年1月则为6.6%);2010年8月,也是飓风“卡特里娜”登陆路易斯安那州海岸五周年的日子。在“大衰退”与“卡特里娜”之间寻找相似之处,似乎是在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为心安找理由——毕竟,人无法改变天气。
但“卡特里娜”造成的破坏不能全怪天气,而是与忽视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建设密切相关。不是风雨淹没城市,而是堤坝垮塌使城市变为一片泽国。暴风雨来临前几天,当地居民是完全可以撤离的。许多人仅仅是因为财力困窘,负担不起酒店的住宿费,而无法像有钱人那样轻易向别处转移;或是因为社交圈子太窄,不认识外地的朋友,没法在他们的空余房间住上一阵。
这反映出“大衰退”的重要特征。经济危机确实“像天气”那样不可预知,但必然会发生。它对人类的破坏则取决于社会和政府的经济决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房价飙升,最终导致800多万美国人失去工作,失业率创二十五年来新高,而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金融领域把希望寄托在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最终失控,对整个经济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正是蹩脚的决策使过度繁荣的房产交易长期延续,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简言之,从“卡特里娜”和“大衰退”造成的后果,不难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将发生的一切简单地归结于命运,就是对执政者的开脱。这两场灾难带来的危害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策,而非不可抗拒的自然力。
“卡特里娜”和“大衰退”的另一相似之处在灾难结束后不久展现无遗。许多关注飓风“卡特里娜”新闻报道的美国人惊讶地发现,成千上万的同胞深陷贫困——由于买不起车、付不起酒店住宿费、不受风暴影响的地方又没有朋友或亲属,他们没能撤离这座城市。在“大衰退”结束后不久,明显可以看出,正是决策者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将他们重重地推向经济困难甚至破产的境地——这些人没有医疗保险、小孩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甚至陷入极端贫困和破产。其实早在2007年年底,上述情况就出现了。政府长期忽视处于弱势地位的工薪阶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特权阶层关照有加。决策者逐步取消了对金融领域的管制,放心地让金融部门“自我调节”,称这样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显然,情况并非如此。毫无疑问,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迎合权贵阶层的要求,与天气、市场或其他任何人类无法掌控的抽象事物无关,它不过是政治领导人做出的选择。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人面临一系列错误的抉择,它们却被决策者奉为真理,其中最持久的一条或许就是:经济体越公平,效率越低下。此话无据可依。为那些运气不佳的人创造机会,如同为未来投资,乃明智之举。真正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大多是那些向富人利益倾斜的决策。
很遗憾,在美国经济深陷危机之时,决策者才开始分析这些错误的政策、绘制新的经济路线。官方宣布“大衰退”于2009年中期结束,如今经济复苏疲软,甚至(在本书写作之时)减缓。2008年年末到2009年年初,经济猛跌不止,一时间,为通过耗资巨大的法规、使经济之舟驶入正轨开辟了政治空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颁布《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可时运不济,随着那些不顾及美国工薪阶层利益的传统观点再次回归,这一政治空间正被快速挤压。
要使美国经济回到“大衰退”前的状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使这种状况仍远不够理想。但若仅仅满足于恢复到2007年有缺陷的经济状态,将辜负美国的工薪家庭。在21世纪头十年经济扩张时期,美国经济也没有给大多数家庭带来公平。经济其实能够也应该运行得更好。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真实情况,客观评价当前的经济决策,希望收到更好的成效,确保经济从“大衰退”中强劲复苏,为未来的增长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使千千万万美国人受益。
经济决策至关重要。当前美国工薪阶层岌岌可危的境况并非偶然,它是过去三十年政策抉择带来的必然结果。现状的拥趸告诉美国人,决策者没有其他选择,残酷无情的经济逻辑要求经济的运转与过去二十五年一模一样——此言差矣。经济结构是有意设计的,最终导致“大衰退”前经济成效低于标准、房产泡沫转变为经济灾难。确切地说,这么设计是为了保证权贵阶层攫取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大部分收益。从这一点看,它的目的达到了。
虽然经济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确保富人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分得最大的一杯羹,决策者却把它宣传成是为保证所有人享有更高效的经济体,因此尽管富人拿走了大部分份额,人人都把生活水平提高看作经济增长加速。这种宣传策略到头来和大多数营销活动一样——根本不可信!
因此,需要特意设 .新的经 .政策,优先考虑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少数。长期以来,决策者告诉美国民众,调整现行的经济设计无异于杀鸡取卵。在“大衰退”刚结束的那段时间,这种说教的虚伪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昭然若揭。其实在“大衰退”发生前三十年的大多数时候,应该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决策是失败的。大多数家庭的收入增长赶不上经济的整体增速,最上层人士的收入却逐渐增长到之前无法想象的水平。要想提高生活水准,多数家庭只能减少储蓄、增加债务。最好把每况愈下的经济定义为:单靠收入的增加,大多数家庭生活水平的增速不及总人口生活水平的平均增速。长期以来,我们对经济的评定太过宽泛——只看是否出现经济增长,而不顾特定历史背景下增速如何、受益面是否广泛。
这一次,美国人的敬业和律己掩盖了决策者对经济的错误管理和经济的不公平运转,预先阻止了危机的全面爆发。他们卖力工作、延长工时、大量举债、承受金融风险,以此应对时薪增速的彻底放缓。美国人减缓冲击的这些做法最终在2007年年末被彻底击垮,金融精英的愚蠢和贪婪使美国经济变得不堪一击。
第二章
“大衰退”的诱因:房产泡沫引发就业危机
按照官方说法,始于2001年11月的经济扩张于2007年12月正式终止;2009年6月,“大衰退”宣告结束。这成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影响美国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本章将详细分析“大衰退”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伤害,以及至今还未能使经济恢复的措施。
房屋止赎的增加,充其量只是导火线;真正引发随后的经济灾难的,是过去十年里蹩脚的经济决策和管理。对美国的工薪阶层而言,无论从哪个方面看,2001年到2007年的经济扩张都可以归入有史以来最微弱的行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工的工资和福利、投资以及就业的增长,都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每一次经济扩张中,最不如人意的。2000—2007年间,美国典型家庭的收入增长低于0.5%——仅仅是历史上倒数第二的经济周期增速的约十分之一。从美国工薪家庭的角度看,21世纪头十年的经济扩张,实质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十年迷失期。
这并不是必然的结果。政策制定者在企业、富人和对外战争方面不成比例地缩减税收,白白投入大量财力。党派政治还通过增加处方药补助金,来提高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的覆盖面——必须和制药公司与其他企业捆绑,其实就是赤裸裸地向其提供财政援助。如果能拨出其中一小部分财力,用于目标明确的市场干预,来刺激就业市场,那么这十年来支撑生活水准的将不再是债务,而是工资增长。
当然,过快的工资增长会对21世纪头十年超越发展趋势的唯一经济指标——企业利润的增长,构成威胁。在战后的十次经济扩张中,21世纪头十年企业利润的增速名列第四。
这些利润是由金融部门主导的,其所占企业利润份额创历史新高。金融部门所取得的这些利润,主要得益于不断增长的房贷收益——2001年股市泡沫破裂后,房产泡沫取而代之,导致房价暴涨。过去几十年皆随正常通胀率增长的房价,却从1997年到2006年翻了几乎一倍。
房产价格的飞涨,除推动金融业盈利增长外,也使美国家庭有机会以房产净值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而更多行业之前依靠诸如增加就业机会和工资等的办法,无法给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带来如此快的提高。
美国家庭也的确这么做了——在房产泡沫顶峰,美国人可支配个人收入总和的8%左右源自房产。总而言之,由于就业市场增长乏力,美国人是在利用房产泡沫,来实现那本该由就业市场所带来的8%的增长。
然而,当房产价格停止上涨,就没有可供利用的资产净值了。依赖债务增长,而不是工资增长来提升生活水平,这种做法的劣势愈发明显。
上千万的房屋以抵押贷款形式售出,尤其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增幅明显,最终导致人们负担不起其高昂的价格,不得不寻求再融资。但是,再融资只有当房产价格上升使得房产净值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由于房产价格停止上涨,曾经如火如荼的抵押游戏搁浅了,上千万人都陷入了既负担不起又无法再融资的抵押贷款困境。房产价格的上涨可以带来大量财富,刺激经济活动;相反,房产价格的下降也会卷走大量财富,把经济拖入停滞。
房产市场在高峰与低谷之间的波动,可能会让大约8万亿美元烟消云散。眼看着财富逐渐消失,美国家庭只能大幅度地减少消费——消费开支大约减少了6000亿美元。泡沫期间,家庭住宅(以及办公房产)的过度建设,意味着这一行业每年也缩减了6000亿美元。
企业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的投资,也随着消费者的减少以及现有工厂和办公室的闲置而停滞。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企业在维持现金和信贷流动方面遇到了困难,面临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的威胁。(中略)
第六章
何去何从?
经济政策导致收入增长缓慢且分配不均,给美国工薪家庭带来重重压力,最终不仅让工薪家庭不堪重负,还破坏了美国的经济。而目前几乎没有出台补救措施的迹象。
2010年8月,失业率达9.6%,基本上和一年前持平。大多数私立和公共机构预测,2011年同期也会保持这一水平。接下来几年的经济挑战实在不容乐观,仅仅是恢复到2007年的状态就需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即使这样还不够,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好地为美国工薪家庭服务的新经济,应该做出惠及所有美国劳工的经济抉择,而不只是让权贵阶层获利。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设计一种运行得更好的经济,不再冒“大衰退”重演的风险。
不妨把美国经济想象成一个慢性病患者,主要病因是他选择抽烟、吃不健康食物、不锻炼身体。他又做出了另一错误决定,与鲨鱼一同游泳,随即被咬伤。首先要做的无疑是给伤口止血,伤口不愈合,慢性病的治疗就不可能取得重大进展。而一旦伤口愈合,这位病人急需帮助来彻底改变那些导致慢性病的错误决定。
当今的决策精英们严重低估了伤口和慢性病的危害。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应对经济衰退,决策者的紧迫感明显减弱,认为经济已经走上复苏之路。这一判断太过草率——私立机构的主流预测是,2011年的失业率会高于2010年,成为自1948年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持续追踪记录以来全年失业率最高的一年,甚至高出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衰退时期最糟糕的一年;2012年,失业率将高出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衰退时期最糟糕的一年;甚至在“大衰退”爆发整整六年后的2013年,失业率将比21世纪头几年经济衰退时期最糟糕的一年还高。简言之,现在宣布情况稳定还为时过早。(编者按: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美国年均失业率为9.6%,2011年为8.9%,2012年为8.1%,2013年为7.4%)
救助经济的方法显然是有的。我们的经济需要更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还要有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全力支持来刺激这一需求。可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却成了拦路虎。在好经济策略和蹩脚政治主张的较量中,政治似乎每次都是赢家,这一次也不例外。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承受“大衰退”后如此缓慢的复苏是人为选择,并非不可避免。
最近几十年美国做出了有悖常理的经 .抉择,或许最后一个解释能一语道破玄机。在21世纪头几年经济衰退时期,2003年形势最为严峻,失业率开始抬头,达到6.0%。这一失业率水平成为支持增加3500万亿美元国债用于减税(即2003年颁布的《就业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Jobs and Growth Tax Relief and Reconciliation Act,简称JGTRRA)的例证。减税政策使富有的纳税人大大受益,实际创造的就业机会却微乎其微,但还是获得国会通过。现在预测的2011年失业率略低于10%,但国会似乎不愿意采取如《就业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一样的大动作,即便今天的危机明显更加严重,而且有许多创造就业的有效途径需要像《就业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一样规模的财政支持。这再次说明,现今的经济困境是人为选择的结果,并非不可避免。
如果是为了彻底改变造成增长缓慢和不公平加剧这一慢性病的错误决定,那么急于宣布“大衰退”的余波已经消退是完全可以原谅的(尽管不明智)。但正如政策制定者在应对“大衰退”带来的直接影响时,受到正统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束缚一样,绝大多数决策者似乎受制于他们认定的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要构建一个可信赖的经济,能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就必须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提高最低工资的价值,使之与物价指数挂钩,从而与整体的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其价值不应由那些不关心底层收入者所处困境的政客一时的念头来决定。变革工作场所管理法,使有加入工会意愿的劳工在受到雇主阻挠时,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必冒风险。如果劳工遭遇接二连三的厄运或不良的雇主与保险公司,要从法律上保证他们的退休和医疗保障不会因此蒙受沉重损失。
如果没有站在所有美国劳工的角度来考虑,经济精英就不能决定美国经济哪部分应该融入整体贫穷得多的全球经济、哪部分避免被整合。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避免其过度扩张。监控国际资本流动,防止其在国内外兴风作浪。(很多出自公共部门的)大手笔投资应该放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教育上,以满足经济蓬勃发展的需求。美联储和其他决策者有责任把充分就业奉为政策目标。最后,虽然消除就业、工资和资产净值上的种族差异任重道远,但应作为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标。
上述所有改变将会使经济力量的天平不再偏向权贵阶层,这些少数分子在过去三十年里获利颇丰,而使天平重新向每个民众倾斜。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尽管权贵阶层只占少数,他们财力雄厚,能够让首都华盛顿的决策层相信他们喜欢的政策是经济成功的唯一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说得没错:他们喜欢的政策是使他们自己得到超常的经济成功的唯一途径。但这条路对于太多的美国工薪阶层而言,是一条死胡同。是选择另一条道路的时候了!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出坚定的选择,把经济带向一个不同的方向,但它不会自己发生。正如政策可以在过去三十年里,用来使少数人致富而把其他人落在后面,要设计颠覆这种赢利模式的经济政策也是行得通的。这种经济选择甚至可以更加奏效,不仅使典型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提升更快,还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像“大衰退”一样的大震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