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64.9
《
复原力
》
售價:HK$
75.9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編輯推薦: |
关于设计成功、设计与商业成功
它是中国创新型企业家、管理者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也是中国设计管理着、设计企业家的行动指南和方向,还是设计师寻求有效成长与成功的方法、路径。
《设计管理》对于那些具有启发性的设计项目,对于设计资源、设计产业、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环境、设计政策、设计风险、设计合作等关键性内容具有无与伦比的判断力。
每一期《设计管理》都会包含全球最新的设计管理项目,一个具备充分的广度和深度的专题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设计实践和设计思想。
|
內容簡介: |
《设计管理》杂志由中央美院海军先生主编,全面追踪并观察设计商业成功的高端策略性杂志,致力于为中国设计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提供最具建设性的策略、方法和观点等务实专业的智慧支持,以此帮助以设计和创意为市场动能的企业、设计机构和设计从业者获得持续可观的商业成功,同时积极构筑适合中国设计发展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法则。
今天还有比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品牌丧失信誉更糟糕的事情吗?
我们正在进入全球化和极度扁平化的时代,个体稳定感和可靠感的丧失,让信誉变得如此关键和重要。而品牌信誉的建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尽管在移动互联网和体验时代,一些企业家和品牌管理者相信建构在扁平化互联网体系中的品牌营销,能够快速创造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而这可以帮助它们快速从消费者口袋中挣到钱。但用户对品牌认知的逻辑和品牌声誉的建立不会因为扁平的互联网特征就更加容易或更加艰难。品牌声誉仍旧是用户长时间感知、使用和体验品牌一切内容的综合。
无论是对于人的信誉,还是品牌的信誉,如果我们希望始终维持一种信誉度较高的状态,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我们所发出的声音、我们的行动和我们所坚持的价值观。
|
關於作者: |
海军 博士
超过十五年设计管理研究、咨询和实践经验。参与和主持过设计政策、设计产业规划、区域创新、新产品开发、设计组织与设计项目执行等不同层面的课题和委托项目。
海军博士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学习和工作,获得设计本科、设计学硕士、设计管理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同时在台湾铭传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
海军博士现为《设计管理》杂志主编、出版人,并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主任,他是国际设计管理协会资深会员,出版设计管理著作多种,同时受邀在国际设计管理大会等多个国际会议、企业和大学发表演讲、咨询和授课。他同时也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杂志FRAME 中文版、MARK 中文版主编。
|
目錄:
|
【主编语】
海军_ 信誉品牌
【声音】
微语融智
【项目】
矢车菊——细节设计、长久经营
Goodwill goBIN捐赠箱——开启绿色生活的钥匙
沟通从“新”开始——贝尔金启用新logo
当代艺术馆品牌形象再设计
TEK Aria,个人呼吸解决方案
净水器,生命健康产业的新机会
家庭安全系统Safe@Home的创新设计
取代智能手机的手表
【观察家】
以创新精神助力中国OEM企业转型
后数字化时代的创意领导力
第三波计算机技术浪潮
研究的味道
【途径】
New Balance的信誉构建
创意+品质:内外兼修的百货品牌营销
德芙巧克力的情感洞察策略
家具开源初尝试
原木材料 优质生活
定制地毯,用贴心换信誉
“下厨房”,UGC里的信誉品牌
展会品牌塑造:从视觉到心理
【对话】
范力_ MINI的信誉范儿
靳埭强_ 信誉缺失时代的信誉品牌
彼得?扎克博士_ 信誉的商业转化—红点设计大奖
马天杰_ 专注行动,大音希声
艾伯通_ zanadu.cn,精品旅游品牌的养成
埃莱娜?迪布吕勒_ 博艺府家,手工之魅
【工具】
国际非营利组织建立品牌信誉的8个途径
如何创造品牌的独特心理价值
9个成功管理信誉品牌的因素
避免公关危机的8个小贴士
管理公关危机的8个步骤
6招帮助企业领导者建立个人信誉
通过社交媒体建立品牌信誉的6种方法
创造一致、关联、可信的社会化品牌小窍门
【研究】
伟大品牌的体验构建法则
分享优质内容,提升品牌信任度
十大最具信誉品牌的秘密
高信誉品牌更容易得罪顾客
企业品牌声誉影响消费市场
【商业】
影院设计,主题先行
将潮汕设计卖出去
日吉屋:现代市场的传统创意
版权护航:公仔设计的跨界
诺基亚新设计,抓住智能手机小长尾
【观点】
如何创建以设计为中心的文化
设计师职业生涯的两种管理方式
通过企业风险投资推动创新
打造未来商业的破坏性创新
不要让商业模式扼杀了创新
经济危机让中小企业失去了创新的热情吗?
【视野】
星巴克的中国式设计
手工慢作的丹麦制陶
简约设计,给购物空间一点儿想象力
京之物,让现代牵手传统
设计,人和自然的连接
木料的新面孔
回收物料 造就时尚大帝
|
內容試閱:
|
【声音】
雀巢全球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必达——
品牌是我们公司的命脉。消费者是通过我们的产品了解雀巢公司品牌的,因此要继续成为全球领先的食品企业,我们就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消费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为消费者服务,不断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数量和品种的产品选择,使他们更加了解和信任雀巢这个品牌。哪里有消费者,哪里就有雀巢。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米尔顿科特勒——
品牌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优势和所属企业的传奇故事。而是这个产品和顾客之间的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比如说人们未必对耐克鞋及其企业有很多了解,但耐克通过乔丹等明星与消费者形成情感性的联系。穿耐克就意味着要成为像乔丹那样成功的人。其品牌的价值核心在于对成功的追求和它所象征的一种社会地位。那么你想让消费者用了你企业的产品之后有怎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心态,就要挖掘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价值。
奇瑞公司总经理尹同耀——
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以我为主,整合世界资源,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这样的“中国品牌”才能让中国汽车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
在中国企业的品牌实践中存在着两种品牌理论。一种是错误的品牌理论,其实质是“虚假品牌战略思路” 或者“假品牌战略思路”,将导致企业陷入“假品牌陷阱”。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企业即使执行了品牌战略也会遭受失败。另一种是正确的、能够实现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品牌战略,即使只花了很少的钱推动品牌,都能实现突破和发展。
资深媒体人,“罗辑思维” 创始人罗振宇谈“战略”——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战略”的戏谑定义—“所谓战略,就是事后总结出的好运气。”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 ——
完美的建筑作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与未来的完美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与风格。
著名法国设计师菲利普帕特里克斯塔克 ——
设计是拒绝任何规则与典范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超越与探索。未来,实用、耐用的商品将取代美丽的东西。明日的市场中,消费性的商品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是智慧型,且具有道德意识,意即尊重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实用商品。平民化设计就是使风格和设计都消失于最简洁和中性的外表之中。我平和,我能见到别人见不到的,我好奇,我善待宽容,我明智。
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师秋田道夫——
我不是个把自己关在房里的灰色设计师。我每天都会花半天去逛街,我是个很阳光的人。基本上我会先把自己当成消费者,很贵的东西我可能买不起,但多数情况下我会去买相关的产品来使用,感受消费者的心理。我可能不像某些设计师是透过市场调查数字来判断,我凭直觉判断比较多,我会花很多时间与人互动,我也会花很多时间与生产者、销售商会谈,最后让我自己成为这两者中间的桥梁,找出最正确的产品概念。
“下厨房”,UGC 里的信誉品牌
作为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产物,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产品“下厨房”,无疑是将产品改进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的最佳范例。
“下厨房”是一个Web 2.0版的美食菜谱网站,所谓Web 2.0版,也就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做菜和菜谱流通的方式—从菜谱书像学习做菜者的单向传播,变成了人人互为菜谱内容制作者、学习者与交流者。依循这三种身份,“下厨房”的产品形态分为了三个部分—菜谱,用户参照菜谱做的菜,以及交流社区。“菜谱”是内容、是工具,“参照菜谱做的菜”和“交流社区”则是工具的演化,催生氛围,氛围又反哺内容生成。
注册流程里的交互设计
“下厨房”初上线时,没有拉用户的资源和渠道,团队成员就列了一个Excel表格,把身边能想到的朋友都叫来“下厨房”成为首批用户,二度人脉也不放过,“下厨房”的创始人Tony(托尼)说:“一度人脉里面有跟我们关系特别好的人,我们要求他能不能再帮我们拉用户,就商量了一些方式,比如在微博上帮我们喊一句,或者是在豆瓣里头说说。”
他们还找到独立乐队“万能青年旅店”的歌词,放在网站顶部显眼的位置,后来“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句歌词不仅仅在微博被分享,甚至成为很多人的签名。
设计注册流程时,他们会在注册页面告诉某位注册用户,他是第几个来到“下的人,以此借助人们的炫耀心理—“我是第100位来到下厨房的人”、“我这么早的时候就注册了”。当这个用户把幸运的数字和“下厨房”一起分享到社交网络上的时候,就有可能连带着他的朋友一起成为最早期的一批用户。
就是这样,在朋友们的吆喝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下,“下厨房”首日上线就迎来了3万独立访客。
树立榜样提高信任
为了让用户理解“下厨房”的产品机制,“下厨房”团队试图树立榜样—每推荐一个菜谱时,都告诉用户,一定要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他们还尝试对一些资深用户进行访谈,比如年轻的白领、六十几岁的老人,甚至是猫在宿舍里煮饭的17岁厦大厨男—就是为了告诉其他用户,很多人的条件比你差多了,但只要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尝试,以此激励很多可做饭可不做饭的人动手尝试。
他们在每一道菜谱下面都放上了“大家参照菜谱做出来的菜”,吸引更多用户动手尝试,并上传自己的作品。Tony说,一开始做“参照菜谱做出来的菜”的部分,团队会把卖相好、被赞的次数多的作品挑出来,放在最前。但有趣的是,他们发现这么做其他用户就都不愿意上传自己的作品了。因为没有传照片的用户会想:别人都照得那么好看了,我自己的不好看怎么好意思上传呢?随后Tony将排序的规则做了调整,按照菜谱上传的时间倒序排列,让用户可以看到最近一小时、两小时、一天内的作品,“那他就会觉得这个菜谱好像确实很热门,并且其他人做得好像也不咋地,自己做的比别人好多了,就有信心拍张照片传上去。”Tony说。
交流增添互动体验
用户留下来之后,渐渐地会有交流、关系链的建立,最后形成社区。Tony说,其实最初的一年半可以认为“下厨房”几乎没有社区,因为那个社区是非常分散的,完全没有关系网络,大家只是把它当成工具然后顺手拍张照而已。
那个时候新浪微博还没有开放好友关系接口,“下厨房”上的用户关系链都得在站内建立起来。他们设定了一套规则:在网站首页上将每天最新的作品都晒出来,有一些非常活跃的用户就会发现:有一个新的客人来了,要去点一下赞,欢迎他。然后新用户便会按到点赞者的主页,去查看这个用户是谁,是不是自己的朋友,随之出于社交理解回赞,去“关注”他。
“可能有些用户觉得真的是有人在欢迎我,在接纳我进入这个社区,就会去回赞,然后慢慢参与到那个圈子的讨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菜谱的流行是由圈子引爆的,你做了,我也去做。Instagram里也有类似的生态。”Tony说。
在最近的一年里,“下厨房”上有100个作品的用户已有几千人,他们平均每三天要上传一道菜上来,这意味着“下厨房”的用户社区已经开始形成密度,开始发酵—用户之间会讨论、会交流,甚至会引发争吵(比如说另外一个人的做法不正宗),而这正是社区开始滚动产生价值的一个阶段。
“下厨房”现在已经停掉了早期的周刊、用户访谈等人为运营痕迹很重的工作,网站完全依赖产品的机制在运转,即使团队放假半年,网站仍然能持续运转,有内容产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