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HK$
131.3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HK$
107.8
《
唤醒孩子的学习力3: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
售價:HK$
71.5
《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售價:HK$
86.9
《
大宋西军
》
售價:HK$
85.8
|
內容簡介: |
桥,是江西婺源地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文化意涵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当地人对生活、对人生的希冀与体悟。本书作者将关注焦点放在婺源地区从古到今建筑的各种类型的桥,通过对桥及以建桥的历史回溯,观照江西婺源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及在今天的现代生活背景下,婺源乡村地区传统文化和观念的衰落。作者以桥为引线,串联起一个个婺源乡村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展现了婺源地区隽美的山水景致和丰厚的文化传统。
|
關於作者: |
江西婺源人,鲁迅学院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滕王阁文学院第四届特聘作家。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二百多万字,作品散见《
|
目錄:
|
水的记忆——
木桥上的流年碎片
殊途同归——
写在桥上的村史
荣耀的标记——
三十六座半桥的隐喻
热血流淌——
遮不住的武穆诗情
双桥落彩虹——
募化僧人胡济祥与创
始理首胡永班的修行
通途——
桥上的人脉与跫音
相逢的梦境——
桥与村庄融合的意象
觎心——
孽子桥到中溪桥的嬗变
像箭矢一样遗落——
太平军在婺源的遭遇
流风遗韵——
生长在桥上的传说
旷野芜桥——
湮灭或即将湮灭的桥影
发虚——
石匠的信仰和神灵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河流的理想在远方,桥却诞生在去远方的路上。
桥,有着双重的压力,既承载着路,亦承受着水 。只有在 有水有路的地方,我们才能找到桥的身影,抑或通过 桥残缺的 局部去还原桥的本真。在婺源,我顺着河边的村庄行 走,围着 一座座或熟悉或陌生的桥转悠,试图透过水面上的桥 影,漾开 婺源的乡土民俗,洇出婺源人的社会生活。一座桥, 可以径直 从此岸到达彼岸,甚至抵达深邃漫长的时光。
像嵌入婺源村庄的土地庙一样,木桥也是属于婺 源乡野村 庄的。河流、天空、山峦、村庄,是一座木桥抒情的 底色。当 河流向着村庄与远方敞开时光之门的时候,一座木桥 丰富了婺 源人与河流的想象。是河流经年的丰润,让婺源人忽 略了木桥 上曾经的春光与霜白?还是木桥上曾经的春光与霜白 ,让婺源 人忘记了村庄的流年?婺源的河流,不仅孕育了朱熹 这样的理 学大家,河流的桥上,还走过了李白、黄庭坚、苏东 坡、何执中、 宗泽、岳飞等一批声名显赫的访客…… 在婺源以梁桥、拱桥、浮桥、吊桥构成的桥梁类 型序列里, 木桥是原始而简便的,从最早的跨越障碍的横木为桥 的独木桥, 到后来演进发展的木板桥,其材质从杂木到杉木再到 枞木松 木为桥脚、杉木为桥面,都是木桥质朴的写真。从 横木为桥 的那刻起,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村庄最初的文明。一个 个有着悠 久农耕文明的婺源村庄,是一片以桥衔接的山水田园 ,古朴、 灵秀,宛如画境。在婺源人的心目中,木桥是山水衍 生的,是 人与山水的对话,自然、顺畅,一如人们对土地的亲 近与依恋。
对木桥的叫法,婺源人因形而名,简单、直接,有的 叫板凳桥, 也有的称人字桥。这样的叫法,贴近于生活,更贴近 人的本身。
在这样的木桥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婺源人在古老时代 生活的 开始。
木桥的前身是一棵棵长在山上的树。清溪河流, 波光粼粼, 木桥隐约。倘若木的本色透着葱郁茂密的森林,而木 的纹理却 叠映着时光之轮。在中国的版图上,联结着皖、浙、 赣边地的 婺源,不仅出产绿茶、砚石,还盛产木材。“婺、祁 山多田少, 乡民栽杉木为林,以供赋税,三四十年一伐。”而有 些山民“养 生送死,尽在其中”《大清一统志》。“婺源贾者 率贩木”民 国版《婺源县志》。婺源在新安江和乐安江水系的 源头,向东 可经新安江、钱塘江直达杭州,向南呢,可以由乐安 江经鄱阳 湖接长江,远抵南京。从宋代婺源木商放排贩木的那 天开始,“水 客”们婺源木商的整个经营活动,包括了拼山、采 伐、运输、 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婺源人的口语中,把从山场采伐 运送到河 边的商人叫“山客”,而从水上贩运木材去异地销售 的则叫“水 客”随着家乡的河流,就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了陌 生的远方。
在遥远的年月,全国各地的码头都来往穿梭着婺源木 商的影子。
据《婺源县志》记载:“古徽州辖歙、黟、休宁、祁 门、绩溪、 婺源六邑,木商以婺源为著,休宁次之,祁门、歙县 等又次之。” 在漫长的历史建制里,婺源曾是盛开在徽州的花朵。
明清时期, 在中国“十大商帮”中,晋商、徽商等是以乡土亲缘 为纽带, 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为特征的商业集团,盐 商、典当商、 茶商、木材商,则成了徽商的“四大行业”,婺源商 人以“木商” 饮誉其中。北京颐和园、山东曲阜孔庙的栋梁,均源 自婺源的 木商。在婺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乾隆 皇帝修建 宫殿,晓谕各地进贡杉木一百棵,不仅要求粗如谷箩 ,长需十 丈,而且不能有节疤。于是,全国运去成千上万棵杉 木,只有 婺源的九十九棵符合要求。乾隆皇帝只好再降圣旨, 悬赏白银 千两,结果最后一棵杉木还是来自婺源。民间传说的 可信度有多 少值得商榷,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婺源木商的辉 煌。应是 从明代开始吧,婺源有记载的木商真的是数不胜数, 西冲俞氏、 江湾江氏、庐坑詹氏、坑头潘氏,还有漳村王氏等, 都是世代 经营木业的大家族。翻开婺源商人在上海从事经营活 动的历史, 可上溯至清代乾隆初年。婺源人胡执卿、杨锦春、胡 靖畔靠经 营杉木发家,纵横十里洋场,并成为了上海木业的巨 擘。从他 们开始,婺源的杉木垄断着上海的市场。在沅水之滨 的湖南德 山,“婺邑木商往来必经其地,解夫不下数千人”。
婺源木商还 在一些商埠重镇开设“木行”,旧时杭州候潮门外最 为出名的“徽 商木业公所”,“创白婺源江扬言先生,其子来喜又 于江干购置 沙地,上至闸口,下至秋涛宫,共计三千六百九十余 亩”《徽 商公所征信录·序》。在这些木业巨头中,婺源香 山程文昂字 双石的名字是无法跳过的。他在婺源历史上的现身 ,不仅是 名噪一时的木商,还是篾缆用竹编成的缆绳,春江 放排捆扎 木排用的发明者。篾缆的出现,彻底告别了放羊式 水上贩木 的历史。随后,篾缆开始广泛用于木桥上,串联桥板 与桥脚的 便是程式篾缆。在他们的生活里,是一场又一场的桃 花汛,是 一根又一根联结成排的木头,是恪守的商道,还有辗 转反侧的 长夜淌进梦中的星江,以及星江上的桥。在程文昂等 木商的心中, 木桥与木排走得太近了,它们在相遇中离去,又在离 去中相遇。
时光倒退,树、河流、木桥,还有流水般走过木桥的 人,都是 扣在一起的信息,醒目的,遮蔽的,隐匿的,都像被 一根无形 的篾缆串联了起来。
……P4-7
|
|